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11月-2005年9月手术治疗的44例骨巨细胞瘤。结果 4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14年1个月,平均10年2个月。病灶刮除植骨11例,肿瘤复发3例;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6例,肿瘤复发2例;瘤段切除灭活再植7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3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7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9%,瘤段切除总复发率为6%。结论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68例骨肿瘤致病理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骨肿瘤病理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自1995年6月~2002年10月共收治68例病理性骨折.引起病理性骨折的肿瘤中,转移癌27例(转移至四肢17例,脊柱8例,锁骨2例).原发恶性肿瘤20例(骨肉瘤13例,尤文氏肉瘤3例,软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良性肿瘤21例(骨巨细胞瘤12例,骨囊肿4例,内生软骨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各2例,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初步临床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7.2年,转移癌中7例行局部广泛切除,假体置换,未见局部复发,功能良好.8例行病灶刮除,髓内针内固定,其中4例死亡,3例局部复发.13例骨肉瘤患者,9例对化疗敏感,行保肢手术,术后未见局部复发,预后良好,4例对化疗不敏感,行截肢术,术后均有肺转移.12例骨巨细胞瘤,7例行肿瘤广泛切除,假体置换,术后随访未见局部复发.5例行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其中3例复发.结论:对于转移癌、骨巨细胞瘤和一些良性肿瘤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肿瘤的彻底切除和假体置换对于控制局部复发是有效的,并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对化疗敏感的骨肉瘤患者,即使骨折,经过化疗和适当处理后,也可行肿瘤的彻底切除和假体置换,也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和降低肺转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足部骨肿瘤的发病特点,提高足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足踝部骨肿瘤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36岁(13~61岁).其中Ewing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3例,转移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骨囊肿7例,骨样骨瘤2例,内生软骨瘤6例,骨软骨瘤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4例.骨囊肿治疗方法采取透视下经皮注射生物蛋白胶及激素治疗;骨样骨瘤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热疗术;其他良性肿瘤采用常规刮除植骨术.恶性肿瘤采用联合治疗方法,包括术前化放疗、术中磨钻及蒸馏水浸泡、术后放化疗等.结果 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肉瘤术后10个月复发行小腿截肢术,术后12个月死亡.2例Ewing肉瘤术后因转移死亡.感染1例,伤口换药8个月愈合.因异体骨排斥渗液伤口延迟愈合1例,术后9个月痊愈.余29例随访1-59个月(平均19.3个月),长期无瘤生存.结论 随着微创概念的引进及新辅助化疗的不断进展,经皮注射生物蛋白胶和激素、经皮微波热疗术在足部骨肿瘤中的应用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创伤小,恢复快;各种物理治疗如磨钻、60°蒸馏水等的术中应用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软骨母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来源、性质、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软骨母细胞瘤32例。结果32例平均随访78个月,1例股骨近端患者复发经第二次刮除植骨后未见肿瘤复发,1例胫骨近端患者活动时有轻度疼痛,其余效果良好。结论胫骨近端软骨母细胞瘤治疗方法主要为刮除术,植骨或不植骨均有较好的疗效。此瘤虽为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且近年来渐有肺及全身多处骨转移并死亡的报道,故手术时需彻底刮除病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8年11月手术治疗的83例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男52例,女31例,其中胫骨近端26例,股骨远端28例,桡骨远端16例,肱骨近端7例,肱骨远端2例,股骨近端3例,足趾骨1例.于本院确诊时平均年龄30.3 (14~53)岁,Campanacci分级:I级45例,II级35例,III级3例;初发55例,复发28例,合并病理性骨折7例.Jeffer病理分级,一级35例,二级46例,三级2例.结果 8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9年2个月,平均4年11个月.病灶刮除+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术45例,肿瘤复发4例;病灶刮除+液氮冷冻+自体骨植骨术35例,肿瘤复发3例;瘤段骨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2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骨切除煮沸灭活后回植1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8.75%,瘤段切除组织复发率为0.结论 病灶刮除+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术、自体骨植骨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以刮除植骨术为主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采用刮除植骨治疗骨巨细胞瘤36例,根据肿瘤部位及骨质破坏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单纯刮除植骨或骨水泥填充17例,刮除植骨内固定19例,且在术前术后予以辅助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1.5~9.5年,平均5年,5例复发,复发率为13.9%;术后患者肢体功能评定:优19例,良11例,中3例,差3例,总体满意率为91.7%。结论 病灶刮除植骨是骨巨细胞瘤基本的外科治疗方法,局部辅助处理措施如高速磨钻磨削、蒸馏水浸泡可达到安全的外科治疗边界,术后予以双膦酸盐辅助治疗可以降低病灶刮除术后的复发率,且术后肢体具有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49例在我院接受治疗并有病理结果的患者,术前均摄髋关节X线正位片,32例行CT检查,18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骨囊肿16例,骨纤维组织增殖症11例,骨巨细胞瘤8例,骨转移瘤5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骨样骨瘤、内生软骨瘤、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骨肉瘤各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均为伴发.所有病例在病变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及病理性骨折方面具有一些共性及特性.结论 股骨近端肿瘤样病变较骨肿瘤好发,多种影像学方法的联合使用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式、防止复发及评判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灶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术治疗四肢软骨母细胞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病理诊断为软骨母细胞瘤的57例临床资料。男41例、女16例,发病年龄8~37岁、平均19.2岁。所有患者术前进行X线片、CT和MRI检查,穿刺组织活检57例(其中43例为软骨母细胞瘤、14例排除恶性肿瘤)。根据MRI测量病灶有9例病变累及骺板。所有患者行病灶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术,部分患者给予内植物固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按照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最常见病变部位是股骨近端31.6%,其次为股骨远端15.8%和胫骨近端14.0%。影像学特征病灶硬化缘占93.0%,其次为钙化占59.6%。组织病理学特征病理切片显示粉红的软骨样基质为91.2%,特征性的窗格样钙化占31.6%。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围手术期内未出现感染、植骨排异反应等并发症。57例随访18~78个月,平均42个月。复发3例(5.26%),3例复发患者再次行扩大刮除灭活骨水泥填塞后至末次随往未复发。9例病变累及骺板者有2例出现患肢短缩,病变位于胫骨近端,患肢较对侧短缩12~20 mm (平均16 mm),其余患者术后双下肢大致等长。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未发现肿瘤恶变和远处转移。术后1个月与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P0.05)。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P0.05)。结论病灶扩大刮除灭活植骨术治疗四肢软骨母细胞瘤,可减轻或避免术后并发症,有效兼顾患肢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髌骨肿瘤与瘤样病变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1999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髌骨肿瘤及瘤样病变53例,采集并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侧别、临床症状及其持续时间。影像学检查以X线片和增强CT为主,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包括累及范围、骨破坏形式、骨基质情况、边界、骨皮质改变以及是否病理骨折、累及关节等。最终诊断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准,其中良性肿瘤39例、瘤样病变11例、恶性肿瘤3例。外科治疗分为刮除和切除,其中46例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行刮除手术,44例同时行植骨术(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4例Campanacci 3级骨巨细胞瘤和3例恶性肿瘤行髌骨切除术。术后评价膝关节功能包括膝关节活动度和MSTS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9.6(3~156)个月,刮除病例术后植骨均可愈合,1例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1例软骨母细胞瘤术后伤口不愈合。术后功能评价刮除病例的膝关节活动度绝大多数可恢复至术前状态、MSTS评分平均为29分,而切除病例的膝关节活动度可接受且可完全伸直、MSTS评分平均为27.8分。结论髌骨的肿瘤和瘤样病变发生率很低,多见于30岁左右的年轻人群,男多于女,多以膝前部疼痛为首发症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往往不具备特异性,需要病理学确定诊断。病理类型多种多样,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明显多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中又以软骨母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最为常见。Enneking 1、2期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的最常用治疗方法为单纯刮除或扩大刮除、植骨术,术后膝关节功能很好。Enneking 3期、尤其是Campanacci 3级的骨巨细胞瘤以及恶性肿瘤的最适宜的手术方式是髌骨切除术,术后可重建或不重建伸膝装置,均可获得可接受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的微波灭活技术应用于肢体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法,观察手术疗效,从而找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应用微波治疗肢体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21例肢体骨巨细胞瘤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原发病例18例,复发3例(均为局部复发,未发现远处转移).病变部位股骨8例,胫骨5例,肱骨5例,桡骨2例,尺骨1例.肿瘤伴发病理性骨折3例.8例行肿瘤原位微波灭活刮除术,即先行肿瘤原位微波灭活后刮除肿瘤;13例行肿瘤囊内刮除微波辅助残腔灭活术,即先采用常规的方法刮除肿瘤后,辅助以微波灭活肿瘤刮除术后的残腔.全部病例均得到病理学证实.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各有1例肿瘤微波原位灭活刮除及肿瘤刮除微波辅助残腔灭活的病例,术后10个月及18个月局部复发.2例股骨远端病例及1例胫骨近端病例在术后6-12个月内发生骨折,均为肿瘤原位微波灭活刮除病例.无伤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的发生,无远处转移.术后MSTS功能评分微波原位灭活刮除组平均为24分,囊内刮除辅助微波灭活组平均为28分,全部微波灭活治疗的病例平均为26分.结论微波灭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肢体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法,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术后局部复发率.肿瘤囊内刮除微波辅助残腔灭活术在保持局部低复发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微波灭活术后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GCT患者共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均为初次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周围GCT病灶刮除植骨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0个月,术后4例复发,复发率12.5%,末次随访时根据MSTS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8例,可3例,差0,总体优良率90.6%。结论:膝关节周围GCT患者行病灶刮除植骨术疗效满意,正确使用广泛刮除术配合辅助方法是降低其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软骨母细胞瘤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软骨母细胞瘤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方法1993年~2005年手术治疗软骨母细胞瘤65例。男49例,女16例。平均年龄18岁(9~30岁),10~20岁年龄组共47例(占72%)。发病部位为胫骨上端21例(32%)、股骨下端15例(23%)、股骨上端11例(17%)、肱骨上端7例(11%)、跟骨、距骨和骨盆各3例、髌骨2例。行囊内切除56例,边缘或广泛切除9例。结果平均随访69.6个月(24~144个月)。有2例复发,均为囊内切除,复发率为3.6%。边缘或广泛切除无复发,但有严重的功能障碍。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刮除植骨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2010年2月应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5岁-56岁,平均37岁。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8例。Campanacci分级:Ⅱ级1例,Ⅲ级13例。结果:随访时间1年-10年,平均5年,无患者复发,术后患者MSTS功能评定:优8例,良4例,可2例,总体满意率为85.7%。结论:应用瘤段切除+膝关节置换方法治疗严重骨巨细胞瘤(CampanacciⅢ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长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长骨巨细胞瘤患者113例。Campanaeei Ⅰ级17例,Ⅱ级58例,Ⅲ级38例。行囊内刮除术87例,其中囊壁处理使用苯酚22例,无水酒精46例,50%氯化锌19例。行囊外切除术26例。平均随访时间70.2个月(24~125个月)。结果刮除组共复发23例,切除术组复发2例。刮除组不同囊壁处理方式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74)。Campanacci Ⅲ级患者刮除术组和切除术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术后MSTS评分刮除组为26.5±2.9分,优良率97.2%。切除组为23.3±4.8分,优良率为85.4%。两组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6)。结论长骨巨细胞瘤患者应根据影像学分级,术后功能要求等不同因素个体化选择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完成肢体骨巨细胞瘤病灶扩大切刮术,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对15例肢体长骨骨巨细胞瘤患者行计算机导航辅助病灶扩大切刮术.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14~54岁,平均31岁,位于股骨下端5例,胫骨上端9例和颈骨下端1例.原发骨巨细胞瘤9例,复发病例6例.将术前CT和MRI数据导入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工作站,依据CT图像确定骨组织的侵袭范围,依据MRI确定髓内或软组织侵袭范围,将CT和MRI图像融合,识别肿瘤的边界,在CT图像中标记,供术中导航指引.术中按照术前标记操作,导航指引病灶开窗,肿瘤刮除,以高速磨钻精确扩大切刮范围,并精确评判外科切除边界,验证术者术前的手术计划和术中的操作结果.结果 15例患者全部随访,17-34个月,平均23.5个月,无术后复发.1例术后2周伤口深部感染,清创后两周伤口愈合,其余无伤口延迟愈合及关节感染发生.结论 计算机导航技术有助于肢体骨巨细胞瘤病灶的扩大刮除精确手术,降低复发率,同时更多保留正常骨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囊内刮除+石炭酸辅助+植骨方法治疗四肢长骨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20例四肢长骨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为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位于四肢长骨的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男5例,女15例;年龄23—66岁,平均45.2岁。病灶长度4~15cm,平均6.7cm,手术方式采用局部骨皮质开窗、刮除病灶、石炭酸辅助、植骨术,有选择地进行预防性内固定。术后进行随访。疗效评定包括: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手术并发症、肢体功能采用MSTS评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围手术期麻醉、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2d摔倒后发生肱骨病理性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8个月后骨折愈合。18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18—69个月,平均39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转移,所有随访患者植骨愈合、邻近关节功能良好,MSTS评分平均27.7分(25~30分)。结论囊内刮除、石炭酸辅助、植骨治疗四肢长骨中央型Ⅰ级软骨肉瘤能够较好的控制肿瘤,完整保留关节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63蛋白在软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Maxvision)技术对25例软骨母细胞瘤、52例骨巨细胞瘤、10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和20例腱鞘巨细胞瘤中p63和S-100p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p63蛋白在软骨母细胞瘤中呈单核细胞的胞核阳性,阳性率为88.0%(22/25)。而骨巨细胞瘤中除呈单核细胞的胞核阳性,少数多核巨细胞的胞核亦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92.3%(48/52)。p63蛋白在软骨母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100p在软骨母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22/25)和1.9%(1/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蛋白和S-100p在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腱鞘巨细胞瘤中均不表达。结论 p63蛋白在软骨母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中均呈高表达,并有相似的免疫表型,提示两者在发生分化上可能均来自相同的起源细胞或肿瘤干细胞。p63蛋白结合S-100p联合应用对鉴别软骨母细胞瘤及其相关性病变具有一定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