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本院从1974年1月1日—1982年12月31日单纯放射治疗的有细胞学或病理证实、胸片上确有肺癌合并症空洞的43例空洞性非小细胞肺癌。同期319例非空洞性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对照。空洞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4%、7%和2.3%,非空洞组分别为50%、11%和6.5%。中位  相似文献   

2.
青老年肺癌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2年1月—1986年12月我科收治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青年人肺癌26例,老年人肺癌153例,分别占全部肺癌的4.7%、27.6%。青年人肺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占首位而老年人肺癌以鳞癌为多。青老年肺癌误诊率分别为61.5%,53.5%,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误诊原因不同,青年人肺癌因年轻忽视了肺癌的诊断,而老年人肺癌  相似文献   

3.
INP和IV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用 INP方案 (IFO NVB DDP)与 IVP方案 (IFO VDS DD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5 7例 ,前瞻性对照观察其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 7例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 ,年龄 2 9岁~ 73岁 ,平均年龄 5 1岁 ,男性 4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空洞性肺癌被认为预后较非空洞性肺癌差,出血和感染机会多。为进一步了解空洞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合并症及失败原因,本文分析了我院1974年1月至1982年12月收治的43例空洞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选择条件为;疗前有细胞学或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采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中居首位的死亡原因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 % ,可是非小细胞肺癌由于起病隐匿 ,临床上发现时多为晚期 ,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 ,化疗疗效不尽如人意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新方案的不断增加 ,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前略有改善 ,我们从1998年 1月— 2 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roteolysis—inducing factor,PI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IF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并与常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相比较,探讨PIF作为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PIF特异性表达,其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F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类型、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中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即PIF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无关。与CEA和CYFRA21—1相比,只在肺鳞癌中比癌胚抗原的敏感性高(P〈0.05)。结论:PI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以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记物其敏感性并不比常用的CYFRA21—1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47例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组,同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7例为非小细胞肺癌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7例为健康体检组,均行透明质酸和骨形态发生蛋白检测,分析透明质酸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组患者中,透明质酸、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4、骨形态发生蛋白5、骨形态发生蛋白6均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透明质酸、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4、骨形态发生蛋白5、骨形态发生蛋白6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明质酸、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4、骨形态发生蛋白5、骨形态发生蛋白6均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透明质酸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检测有助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化疗加中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70%~80%,由于早期发现比较困难,最初确诊时基本已到晚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吉西他滨是美国FDA批准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一线药物之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我科自2000年1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予以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加中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5年1月~1986年12月,按照第十三届维也纳国际化疗学会所定即维也纳方案治疗60例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方案为CT1、CAO(Ctx、ADM、VCR)或CEO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分割放疗并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来院首诊的10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超分割放疗治疗联合化疗,放疗采用60Co—γ线外照射,1.2Gy/次,2次/d,5d/周,间隔≥6h,全疗程肺部病灶剂量64—84Gy。结果:放疗结束时有效(CR+PR)率为97.2%,1年生存率为46.8%,2年生存率22.0%,5年生存率为8.3%。结论:超分割放疗并化疗患者能耐受,疗效好,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能有效的治疗选择,其确切疗效有待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肺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也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目前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只有15%左右,但早期诊断的肺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可达85%。因此,早期筛查是肺癌防治的关键。因无早期筛查方法,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大多数已处于晚期,80%病例已丧失手术机会。血清蛋白标志物检测(如ELISA)具有高效、高灵敏性、性价比高、方便简捷、快速、标本易获取及创伤小的特点,因此检测、筛选及鉴定血清蛋白标志物一直是肺癌早期诊断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肺癌的病死率在城市已居肿瘤死亡首位。尽管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许多新药的问世,但肺癌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尤其是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问题上尤为棘手。我科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了4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随机分为足叶乙甙联合顺铂(EP)方案化疗27例,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化疗17例,观察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及药物毒副反应,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其5年生存率〈1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诊时25%-30%已是局部晚期,40%~50%有远处转移,这类患者无法手术,只能进行放、化疗。常用一线治疗方案是铂类药物联合第三代细胞毒性药物联合化疗,但有效率仅为35%~40%,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1年生存率约为35%。  相似文献   

14.
小细胞未分化肺癌由于具有特殊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而引起医学界重视,近年来采用放疗及联合化疗其疗效有所改进。本文对我科1972年2月—1983年11月收治的60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小细胞未分化肺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肺癌已经成为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目前系统性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地位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其近期有效率和远期生存仍然令人失望。我科于2004年9~12月对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局部射频热疗联合化疗,观察热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现就其护理特点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56例化疗疗效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二三十年肺癌的化疗确有很大的发展 ,但从临床需要来看 ,还远远不足 [1 ]。我院从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用 CE、EP和 MVP3种不同联合化疗方案治疗 15 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现将结果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15 6例晚期非小  相似文献   

17.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因素的探讨(附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对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与性别、病理细胞类型、临床分期、PS分级、近期疗效、缓解期关系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对我院1990年12月至1993年10月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了生存期与影响因素的前瞻性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L-8与MC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寻找临床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2014年12月收集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组织80例,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IL-8与MCP-1的表达,分析其与年龄、性别、是否转移、临床分型、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IL-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54例(67.5%),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的19例(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59例(73.8%),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12例(1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及MC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且均与肿瘤的分化、是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由于起病隐匿,多数就诊时已属中晚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培美曲塞二钠是一种多靶点抗叶酸制剂,由于其耐受性较好,近年来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  相似文献   

20.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Inng Cancer—SCLC)骨髓象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cyte—EC)对临床疗效、预后问题上的价值及其关系,国内外文献尚缺乏报导,本文对治疗前44例 SCLC 患者骨髓象中 EC 值改变与疾病分期,预后的关系有一定影响。我院自1982年12月——1988年12月收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