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郑州市二七区居民1984~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郑州市二七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动态变化.[方法]利用郑州市二七区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统计分析1984~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率.[结果]1984~2003年郑州市二七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78.91/10万,中国标准人口调整死亡率为60.00/10万,呈下降趋势,但是在全死因中的构成则逐渐上升,恶性肿瘤在居民中的死因顺位由1987年的第3位上升到2003年的首位.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居恶性肿瘤死亡的前5位.[结论]郑州市恶性肿瘤死亡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大丰市1999~2004年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大丰市居民近年来主要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的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大丰市1999~2004年4种主要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进行年龄、性别、时间趋势上的分析.[结果]6年来大丰市居民肿瘤发病死亡居于前4位的仍是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肺癌.男性发病死亡率位居首位的分别是胃癌和肝癌,女性为食管癌,且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各种肿瘤平均发病死亡年龄男性均小于女性.除肺癌外,其余3种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男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男女食管癌的发病和死亡下降趋势最快.[结论]继续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开展消化道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降低大丰市的主要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较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居民癌症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河南省居民常见癌症死亡率及其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河南省癌症登记中心从1974年到2003年的有关资料,按照ICD-9疾病分类及统计方法,分析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流行趋势.[结果]近30年来,河南省居民癌症死亡率相对稳定,其中食管癌和子宫颈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胃癌死亡率基本稳定,肝癌、肺癌死亡率上升明显.[结论]癌症死亡是河南省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1974~2003年不同癌症的流行趋势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登记报告系统,对于了解和掌握癌症流行动态及其进行癌症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阆中市1981年~2002年胃癌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凯  牛德富  许华  曹妍 《中国肿瘤》2004,13(3):158-159
[目的]研究胃癌死亡特点、规律及动态趋势,为肿瘤防治对策及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按年中人口计算胃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以1982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计算;研究对象按5岁一个年龄组,共分10个年龄组作死亡率分析;编制简略寿命表,分析胃癌死亡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阆中市男、女性胃癌死亡率分别由1981年的21.12/10万和16.86/10万上升至2002年的67.00/10万和40.28/10万;胃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随时间推移,胃癌死亡对男、女性居民期望寿命损失越来越大.[结论]阆中市胃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居民1984~2002年肝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河南省1984~2002年肝癌死亡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利用河南省1/10人口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分析河南省肝癌死亡率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河南省1984~2002年肝癌调整死亡率为14.50/10万.自20世纪80年代起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河南省肝癌死亡率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近20年来肝癌死亡率上升明显,应加强对肝癌的科普宣传和防治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省涡阳县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趋势,为制订本地区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法,由各村医生收集本村所有死亡病例上报,设计调查表入户调查;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用Cox-Stuart法分析其死亡趋势.[结果]1992年~2001年安徽省涡阳县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总体上升趋势(P<0.05),粗死亡率从81.78/10万(标化率为78.35/10万)上升至150.93/10万(标化率为143.23/10万),居死因首位.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增长速度高于男性.男性恶性肿瘤死亡居前6位的分别是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白血病.其中白血病增速最快,其他依次为肠癌、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未见显著性(P>0.05).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居前6位的分别为胃癌、肺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其中肝癌增速最快,其他依次为宫颈癌、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结论]安徽省涡阳县1992年~2001年恶性肿瘤死亡呈总体上升趋势,胃癌、肺癌、白血病、肝癌、肠癌、女性乳腺癌、宫颈癌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恶性肿瘤高低发地区肿瘤死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江苏省内恶性肿瘤高发区和低发区主要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高发区大丰市和低发区赣榆县1996~2002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对死亡率、去肿瘤期望寿命、时间趋势等作对比分析.[结果]尽管顺位有所不同,但两地居民肿瘤死因前4位均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肺癌.除男性食管癌死亡率在高低发区没有显著差异外,男性中其它3种肿瘤及女性4种肿瘤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高发区均明显高于低发区.两地食管癌和肺癌平均死亡年龄基本接近,而高发区胃癌和肝癌平均死亡年龄明显低于低发区.7年来两地肺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4种恶性肿瘤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高发区和低发区为分别3.13岁和1.91岁.[结论]两地前4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构成存在明显差异,并表现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必要开展研究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林艺兰  钟原 《中国肿瘤》2016,25(4):267-271
[目的]探讨厦门市居民食管癌死亡与减寿的变化趋势,为厦门市食管癌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4年厦门市居民食管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等评价指标,用GM(1,1)模型对死亡率和AYLL进行预测.[结果] 2004~2014年厦门市居民食管癌死亡率为22.98/10万,年均下降2.59%.AYLL为8.23年,总体呈下降趋势.GM(1,1)模型预测2015~2019年食管癌死亡率和AYLL值男性和总体均有所下降,女性则出现反弹.[结论] GM(1,1)模型可用于厦门市居民食管癌死亡率和减寿趋势预测,未来食管癌死亡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呈高位态势,仍要重视食管癌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性分析河南省1984~2003年期间的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从河南省癌症及生命统计中心数据库中抽取1984~2003年期间死于胃癌的全部记录,分性别按5岁年龄组及5年一个时期分组,并与相应的人口数据连接.计算年龄别死亡率、世界人口及中国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绘制年龄-时期和年龄-队列的胃癌死亡率曲线图,运用对数线性模型中的负二项同归进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结果] 1984~2003年20年间河南省1/10人口居民中死于胃癌总数为52 565人,年均粗死亡率为29.47/10万.1984~1988年的男性年均世界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为56.53/10万,1999~2003年下降为45.43/10万;女性相应的年龄调整死亡率由26.42/10万下降到22.00/10万.年龄-趋势模型估计趋势参数显示:男、女性胃癌死亡率年下降率分别为1.56%和1.19%.年龄-趋势模型对观察数据提供较合理的拟合(P>0.05),男女性别的非线性队列效应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线性时期效应则无统计学意义(P>0.4).[结论]河南省居民胃癌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队列效应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1984~2003年鼻咽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河南省鼻咽癌死亡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利用河南省1/10人口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数据,统计分析河南省1984~2003年的鼻咽癌死亡率及年龄调整死亡率.[结果]河南省1984~2003年鼻咽癌年均死亡率为1.47/10万,中国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为1.33/10万,占全部癌症死亡的1.46%.男性鼻咽癌死亡率和年龄调整死亡率分别为1.70/10万和1.64/10万,女性分别为1.22/10万和1.04/10万.鼻咽癌死亡率近5年呈下降趋势.[结论]河南省鼻咽癌死亡率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2003-2007年中国胃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利用2003-2007年全国32个市/县肿瘤登记数据中胃癌的统计结果,分析中国近期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率为33.14/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23.09/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男性高于女性.同期胃癌死亡率为24.34/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6.39/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第3位,男性高于女性.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基本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地区间男性胃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最大差异分别为16.3倍和19.1倍,女性为17.5倍和27.0倍.结论: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和地区间的胃癌发病和死亡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江苏省盐城市消化道肿瘤流行特征,评价近年来消化道肿瘤防控效果,为进一步制定消化道肿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8年12月盐城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及人口资料,应用WHO推荐方法计算消化道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s,APC)等指标。结果 2008—2018年盐城市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粗死亡率分别为19.00/10万、18.10/10万和4.22/10万,占癌症总死亡的41.32%。食管癌粗死亡率、标化率和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49%、-4.97%和-6.39%,P<0.01);胃癌粗死亡率、标化率和早死概率也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2.47%、-5.64%、-6.11%,P<0.01);结直肠癌粗死亡率有上升趋势(APC=6.18%,P<0.01),男性标化率和早死概率有上升趋势(APC分别为4.08%、5.02%,P<0.01),女性标化率和早死概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8—2018年盐城市消化道肿瘤死亡率较高,胃癌、食管癌死亡呈下降趋势,男性结直肠癌有明显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早诊早治等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258,自引:7,他引:251  
目的 分析中国胃癌死亡 2 0年的变化情况 ,探讨其变化规律、可能的发展趋势。方法对基本采用同一方法处理的中国 2 0世纪 70年代和 90年代两次死因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90年代胃癌调整死亡率男性增长 11.0 % ,女性增长 6.3 % ;胃癌死亡率 70年代城市略高于农村 ,90年代农村高于城市 3 7.0 % ;90年代城市胃癌调整死亡率男、女性分别下降 2 2 .2 %、2 6.7% ,而农村男、女性分别上升 2 6.4%和 2 2 .1%。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90年代胃癌死亡的男、女性之比均较 70年代略有上升 ,胃癌死亡危害男性高于女性、且农村高于城市。 90年代男、女性胃癌死亡率下降的省 (市 )各有 12个 ,分别占 44.0 % (12 / 2 7) ;除江苏省外 ,女性的下降百分比均高于男性 ;胃癌死亡率上升在前 6位的省 (市 ) ,男性增幅均高于女性。结论 中国胃癌死亡总的呈上升趋势 ,但在 2 7个省 (市 )中则有升有降 ;城乡之间 ,城市下降 ,农村上升 ;与世界各国比较 ,中国男、女性胃癌世界调整死亡率居于首位。 2 0年的胃癌死亡率在 3 0~ 59岁年龄组中呈下降趋势 ,60岁以上年龄组呈上升趋势 ,因而人口老化是胃癌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Effectiveness of gastric mass screening in Jap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ge-adjusted death rate from stomach cancer has been on a downward trend during the past 25 years in Japa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 gastric mass screening program has been continually and actively conduct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s a secondary prevention for cancer, aimed at reducing the mortality from stomach cancer through early detection. The number of examinees now amounts to over 5,000,000 a year. According to many studi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ass screening program,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astric mass screening in Japan contributed toward reducing the mortality from stomach cancer.  相似文献   

15.
A non-concurrent prospective study was made on deaths from cancer and other causes occurring among 2,675 male workers at a metal refinery from 1949 to 1971. The expected number of deaths computed by applying age- and cause-specific death rates of Japanese males to these workers was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number of deaths. Among 839 copper smelter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ortalities were noted for lung cancer (SMR = 1,189) and colon cancer, but nor for cancer of the stomach, liver (primary) and biliary passages, pancreas and skin or for leukemia, tuberculosi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eart diseases and liver cirrhosis.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was demonstrated between the mortality from lung cancer and the degree of exposure. A very high excess mortality from lung cancer (SMR = 2,500) was seen among copper smelters who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most heavily exposed to arsenic or workers who had engaged in sintering and blast furnace operations for 15 years of more before 1949. The latent period of lung cancer was 37.6 years on average, and not related to level of exposure. Twenty-six of 29 deaths from lung cancer among copper smelters occurred after they had left the refinery. Other production workers and clerical workers showed no significant excess mortality from any kind of cancer.  相似文献   

16.
Decreasing trend of stomach cancer in Japa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tomach cancer is still the most common cancer in both males and females in Japan and the Japanese still show the highest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stomach cancer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age-adjusted death rate of stomach cancer has shown a marked declining trend in both sexes for the last 25 years in Japan. Advocates of mass screening for stomach cancer and clinicians who specializ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tomach cancer may wish to claim credit for the decrease of stomach cancer mortality in Japan whereas advocates of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ncer may wish to claim that the decrease of stomach cancer mortality is largely due to a decrease of stomach cancer incidence reflecting a recent change of dietary habits, especially the spread of western-style foods and diminished intake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foods. In fact, the incidence rate of stomach cancer as estimated from the Osaka Cancer Registry shows a similar decreasing trend to the mortality.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notabl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omach cancer death rate has been decreasing for a long time, and is still decreasing. In those countries stomach cancer is now ranked as one of the rare cancers. It is hoped that the stomach cancer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will further decrease in the future in Japan in a similar way. Meanwhile,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accurately the effectiveness of stomach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s. It is also necessary and useful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recent decrease of stomach cancer incidence in Japan, which could be regarded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or "passive primary prevention." If we could identify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rease of stomach cancer incidence from epidemiologic studies,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speed-up the decrease of stomach cancer incidence in Japan, as well as in other countries which still show a relatively high incidence of stomach cancer.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中国人群肿瘤登记数据中胃癌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全国胃癌流行现状。  方法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评估全国胃癌流行情况及胃癌长期变化趋势。  结果  2012 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约 42.4 万例,死亡病例约 29.8 万例。2000 年至 2012 年我国城市地区男性与女性胃癌发病率、死亡率保持平稳,农村地区男性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女性变化不大,调整年龄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2003 年至 2005 年胃癌 5 年相对生存率为 27.4%(95%CI:26.7%~28.1%) 。  结论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严重,农村地区尤为明显,是国家癌症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