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告3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假体置换25年后的翻修病例,总结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因远期松动而再次行假体翻修手术的结果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3例因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置换术25年后松动,在本院行假体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膝关节周围疼痛、行走困难等)、影像学表现(X线示假体松动移位及翻修后假体位置)、手术方法及技巧、术后功能恢复等,3例翻修术后随访至少5年。结果3例翻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周围疼痛缓解,术后X线示关节位置可,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假体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根据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3例术后功能评分分别为70%、80%及73.3%,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同时也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肿瘤型假体长期使用,可出现松动、感染及排异等并发症。肿瘤假体远期松动行翻修时,取出松动的假体及骨水泥较容易;初次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会形成大量瘢痕组织甚至生物假膜,生物假膜切除应尽量彻底;翻修时患者多有软组织缺损,应准备肌瓣转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起股骨远端骨肿瘤假体置换术后非肿瘤复发性失败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股骨远端骨肿瘤患者。其中58例骨肉瘤、16例骨巨细胞瘤及4例其它骨与软组织肿瘤。初次手术为保肢手术,所用假体为组配水泥型假体。对出现的感染、假体障碍及无菌性松动等非肿瘤复发因素并发症进行二次手术并随访。结果 78例患者出现了6例无菌性松动、3例深部感染、3例软组织愈合不良和1例假体部件脱位。13例为男9例,女4例,出现并发症的平均年龄为25.6(16~37)岁。至随访终点,共计有10例假体失败,总体假体的5年预期生存率为81.4%。对无菌性假体松动病例分析发现,患者初次假体置换术后2个月恢复功能活动的体重指数(BMI)及患者切除肿瘤后骨缺损占比(尤其40%)是引起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独立因素。同时6例无菌性松动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1岁,进行危险因子分析发现年龄40岁的运动能力较强的患者倾向于出现无菌性松动(P=0.197)。3例深部感染的患者出现在术后1个月之内并进行了多次手术,最终2例采取一期取出假体二期翻修的治疗方法,余下1例截肢。1例假体部件脱位发生在术后第2个月,立即进行了切开复位。6例无菌性松动发生的时距初次手术时间跨度平均为45(28~75)个月,翻修前MSTS评分平均为14.3(12~17)分,翻修采用延长假体柄的定制水泥型假体,假体柄延长长度平均为5.2(4~6)cm,翻修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34.3(18~58)个月,无一例出现再次无菌性松动及其它假体相关性并发症,翻修后6例假体到目前随访终止的MSTS评分28.5(27~30)分。结论无菌性松动是股骨远端骨肿瘤假体非肿瘤性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无菌性松动的假体翻修时选择延长假体柄的定制水泥型假体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生物型与水泥型组配式旋转铰链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 2011 年 10 月至 2018 年 9 月,本中心使用生物型假体及水泥型假体系统治疗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的共 157 例资料,生物型假体组均使用 Megasystem-C 假体系统,水泥型假体组均使用力达康假体系统。其中生物型假体组 66 例,水泥型假体组 91 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手术时间、截骨长度及生存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假体存留情况、并发症 (根据 Henderson 定义的分型方式分为 5 型) 发生情况及假体失败后的治疗措施。根据 MSTS93 评分系统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使用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及 Log-rank 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假体存留率。结果本组 157 例术后均获 5~106 个月随访,平均 44 个月。生物固定组中位随访 39 个月,患者 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83.5%、67.1%,假体 3、5 年存留率分别为 91.2%、84.2%。并发症包括软组织失败 3 例,无菌性松动1 例,机械性失败 1 例,假体感染 2 例,肿瘤复发 3 例。术后 MSTS93 功能评分 (25±2) 分。水泥固定组中位随访 45 个月,患者 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77.0%、68.1%,假体 3、5 年存留率分别为 91.6%、84.9%。并发症包括软组织失败 3 例,无菌性松动 10 例,机械性失败 2 例,假体感染 3 例,肿瘤复发 4 例。术后 MSTS93 功能评分 (24±2) 分。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假体存留率及术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菌性松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8),其余各型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两组假体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类假体重建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二者具有相似的患者生存率、假体存留率、患肢功能,生物固定假体组较水泥固定假体组无菌性松动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假体置换的21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骨肉瘤136例,骨巨细胞瘤49例,动脉瘤样股囊肿1例,梭形细胞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0例,软骨肉瘤6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细胞瘤1例,转移癌4例,其它骨肿瘤3例;根据位置分类,发生于股骨远端150例,胫骨近端64例。结果 187例随访16~122个月,平均47个月。并发症发生47例。早期感染及切口不愈合15例,腓神经损伤3例;晚期感染5例,假体松动15例,假体断裂4例,假体周围骨折5例。结论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无菌性松动、切口不愈合、假体断裂、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等;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胫骨近端高于股骨远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16例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其中骨肉瘤11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83个月,平均35.5个月。局部复发3例,假体松动1例,无假体断裂。假体3年生存率87.5%,5年生存率83.2%。术后6~12个月后MSTS功能评分为16.0~28.0分,平均24.0分。结论对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采用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周围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18例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其中骨肉瘤13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7例.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93个月,平均35.0个月.局部复发3例,假体松动1例,无假体断裂.假体3年生存率85.5%,5年生存率81.0%.术后6-12个月后采用MSTS功能评分为16.0-28.0分,平均24.0分. 结论: 对膝关节周围原发恶性与侵袭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采用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创建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无菌性松动分型,提出不同分型患者翻修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天津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无菌型松动翻修手术患者资料,基于患者影像资料,提出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无菌型松动分型,对于不同分型分析其翻修手术策略。结果 29例纳入本研究,男20例,女9例。年龄15~64岁,平均43.2岁。25例接受初次翻修手术,4例接受第二次翻修手术。依据影像表现,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无菌性松动可分为3种类型4种亚型:I型,假体无移位;Ia假体周围骨质结构正常,Ib假体周围骨质变薄,但包壳完整。II型,假体移位,股骨近端正常骨质长度不小于5 cm;IIa假体未穿破骨皮质,IIb假体尖端穿破骨皮质。III型,股骨近端正常骨质长度5 cm。本组Ia型5例,翻修手术相对较为简单,可近似于初次假体置换。Ib型7例,可使用加长柄肿瘤假体进行翻修。IIa型9例,可使用加长柄肿瘤假体进行翻修,但翻修手术难以纠正的肢体短缩。IIb型7例,翻修术时建议采用异体骨板植骨及加长柄假体翻修,且需要注意假体力线。III型1例,可选择使用特殊类型假体翻修。结论股骨远端肿瘤型假体无菌性松动可分为3种类型4种亚型,可针对不同分型患者采取更加明确的翻修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8.
覃巍  郭青 《现代肿瘤医学》2016,(14):2277-2279
目的:研究抗感染骨肿瘤假体的设计方案,并分析其在保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间行骨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重建骨缺损的61例保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对其中33例患者的假体行抗感染涂层设计,于假体表面涂布抗生素骨水泥,将其归入观察组;其余28例假体不做特殊处理,将其归入对照组。随访24个月,统计假体周围感染、肿瘤复发、远隔转移等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截肢率,进行对比。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无假体周围感染病例,对照组出现4例,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肿瘤复发2例,远隔转移1例,对照组肿瘤复发3例,远隔转移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 MSTS93评分为(25.4±4.1)分,对照组为(18.9±3.1)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截肢2例,对照组截肢4例,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抗生素骨水泥作为表面涂布剂,获得的骨肿瘤假体在控制假体周围感染方面优势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预后,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临床疗效与相关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手术的原因与围手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高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间完成13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手术.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5.3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2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肉瘤3例,骨韧带样纤维瘤1例.原肿瘤假体均为国产,铰链膝关节10例,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翻修手术时间为首次手术后1-29年.翻修手术原因11例为假体无菌性松动,3例为假体松动伴窦道形成,2例伴有假体断裂.翻修手术前肢体功能平均评分16.7.翻修手术时6例应用原假体,4例将原铰链膝关节更新为旋转铰链膝关节;3例单纯更换假体的松动部分.3例合并窦道的患者均行一期翻修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并获得随访,最长为8年,最短为1年,平均为3年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于翻修术后1年因肺转移死亡,12例无瘤生存.10例无窦道的患者中1例于术后5年发生假体再松动,余未发生与假体有关的并发症.3例合并窦道一期翻修的患者中,1例术后7年无异常,2例因感染复发而行截肢手术.11例保留住肢体的功能评分平均为23.6分.肢体长度较翻修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假体无菌性松动、感染和假体断裂.翻修术前应依据患者病情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合并窦道的患者应行二期翻修术;肿瘤假体松动诊断一旦确立,应及时行翻修手术,可获得令患者满意的肢体功能,但肢体的长度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型假体在股骨远端骨肉瘤保肢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确诊为股骨远端骨肉瘤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及瘤段切除肿瘤型假体膝关节重建.结果 42例获15 - 55月(平均32月)随访.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9%,按Enneking功能评分系统,优19例,良21例,中等2例.2年无瘤生存32例;5年无瘤生存26例,4例带瘤生存,5年总生存率为71.4%.结论 对股骨远端骨肉瘤配合新辅助化疗行肿瘤广泛性切除,应用肿瘤型假体重建膝关节,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评分量表得出临床疗效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判断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病变累及部位、截骨长度和假体类型等临床资料是否为影响因素。结果 5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经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总体有效率为76.9%(40/52)。临床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病变累及部位和假体类型均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肿瘤分期、截骨长度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肿瘤分期为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截骨长度不是影响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疗效的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2例患者出现3例感染、1例假体松动、2例关节挛缩,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肿瘤局部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15.4%(8/52)。结论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疗效与肿瘤进展有关,越早进行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假体深部感染的不同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提高感染的治愈率。方法从1997年7月到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32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7例由他院转入。发病年龄7—60岁,平均23.46岁。男性15例,女性17例。肿瘤类型:骨肉瘤2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各4例,转移瘤和皮质旁骨肉瘤各1例。部位:股骨近端4例,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16例。手术:清创手术9例;腓肠肌皮瓣转移手术4例;一期假体翻修手术7例;二期假体翻修手术11例,截肢手术1例。采用单因素X。检验分析不同手术类型之间是否有差别。结果随访时间12~102个月,平均36.62个月。保留假体清创术根治感染的成功率33.3%(3/9),清创+腓肠肌皮瓣根治感染的成功率是25.0%(1/4),一期假体翻修手术的感染根治成功率42.9%(3/7),二期假体置换根治感染的成功率81.8%(9/11)。截肢根治感染的成功率100%。单因素X。检验分析清创组和二期假体翻修手术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期假体翻修手术是治疗肿瘤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较好办法,清创手术、一期假体翻修手术要慎重。腓肠肌内侧头皮瓣用于治疗胫骨近端深部感染的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灭活瘤骨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下肢髋膝关节附近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骨病肿瘤科,2013 年至 2018 年诊治的 5 例下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病案资料。男 3 例,女 2 例;年龄 18~55 岁,平均 (35.40±15.96) 岁;操作流程:完整切除瘤段,部分瘤段采用恒温 65°、10% 高渗盐水灭活后 30 min,再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浸泡 5 min;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修复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切除后缺损。其中自体灭活瘤骨-肿瘤髋假体复合物重建瘤段切除后骨缺损 3 例,自体灭活瘤骨-肿瘤膝假体复合物重建骨缺损 2 例。术后第 1、3、6、9、12 个月及每半年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及功能随访评估。影像学评估主要包括并发症及灭活瘤骨-骨端界面愈合情况;采用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 (MSTS) 行功能评估。结果本组 5 例随访 16~60 个月,平均 (32.0±17.65) 个月。病理学诊断:股骨软骨肉瘤 3 例,胫骨尤文肉瘤 2 例。5 例自体灭活瘤骨-骨端界面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 6~10 个月,平均 (7.40±1.67) 个月;1 例尤文肉瘤患者,术后 5 年出现肺部转移,原发灶处无复发及假体松动,其余 4 例至末次随访时,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自体灭活瘤骨-骨端愈合良好。5 例 MSTS 评分平均 91%。结论 65 ℃、10% 高渗盐水灭活 30 min,是有效的自体瘤骨灭活技术,灭活瘤骨回植与骨端能够实现稳定的骨性愈合,自体灭活瘤骨复合肿瘤假体重建下肢髋膝关节附近骨肿瘤切除后大段缺损是一种可选择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4年2月,全国7个骨肿瘤治疗中心应用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的76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男32例,女44例;首诊时平均年龄(38±6.8)岁。原发49例中Campanacci Ⅱ级13例,Ⅲ级36例;复发27例中Campanacci Ⅱ级5例,Ⅲ级22例。根据肿瘤的范围,行胫骨近端肿瘤整块切除,采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均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覆盖假体,髌韧带止点与假体固定装置以及翻转的腓肠肌内侧头部分肌瓣缝合,重建伸膝装置。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29~194个月,中位随访88个月。局部复发5例,浅表切口不愈合、坏死、积液8例,延迟深部感染11例,假体松动3例。假体5年存留率为84%,10年存留率为70%。术后1年MSTS评分平均24.2分,优良率67.1%。结论 对于合并病理性骨折或Campanacci Ⅲ级的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整块切除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膝关节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与重建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40岁.股骨远端骨肉瘤3例,胫骨近端骨肉瘤1例,胫骨近端软骨肉瘤2例.Enneking分期II A期2例,II B期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薄层CT和MRI扫描获取骨关节和肿瘤部位的二维图像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建立骨关节和肿瘤浸润区域解剖模型,借助逆向工程和CAD软件三维测量确定肿瘤切除范围,CAD设计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及个性化的骨修复体,计算机辅助模拟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和重建过程.术中按照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手术方案,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其中4例患者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定制个性化膝关节假体"、2例患者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钢板"重建骨肿瘤切除后遗留骨缺损.随访期间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53个月,平均30.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膝关节假体、钢板的断裂和松动,2例患者出现异体骨吸收,1例患者异体骨感染、行局部清创术治疗,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18~27分,平均23.4分,其中优4例,良2例.结论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实现膝关节周围肿瘤的精确切除和功能重建;异体骨复合金属假体或内固定物重建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四肢肿瘤型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感染防治策略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我科行四肢肿瘤型假体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采用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描述患者的生存率及假体的存留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14 例中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 37 例,感染率为 8.9%。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良性或侵袭性肿瘤患者 3 年总体生存率 94%,5 年总体生存率 92%,10 年总体生存率 83%;恶性肿瘤患者3 年总体生存率 78%,5 年总体生存率 70%,10 年总体生存率 56%;假体 3 年存留率 79%,5 年存留率 70%,10 年存留率 5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胫骨近端、手术史、放疗、手术时间与肿瘤型假体周围感染有关,白细胞计数、股骨近端、转移瘤、化疗、截骨长度、术中失血量与感染无关。结论肿瘤型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明确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是降低感染率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配式人工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15例,行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瘤段骨广泛切除术+组配式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结果 15例患者经1.5~5年随访,1例死亡,10例无瘤存活,4例带瘤存活。多数患者术后获得了较好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论组配式人工膝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能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人工半膝关节假体在儿童骨肉瘤保肢术中的可行性,评估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于我科的5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儿,均经病理诊断为骨肉瘤,根据Enneking骨肿瘤外科分期,5例均为IIB期,术前均经过1~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予以经过改良设计的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继续规范化疗并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评估。根据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和膝关节活动度对膝关节功能评价。详细记录肿瘤学结果以及假体并发症。结果 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瘤段切除、改良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获随访9~33个月,平均16个月,有2例出现患肢短缩2 cm。截至末次随访时,ISOLS功能评分21~28分,平均23.6分,均为优,膝关节屈曲度70°~110°,平均92°。2例患儿出现轻度跛行、轻度局部疼痛。膝关节临床检查抽屉试验、侧方应力试验、轴移实验、反轴移实验均阴性,稳定性100%。结论该改良型人工半膝关节假体在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的治疗中的近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为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提供了一种更为合适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复合假体在下肢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自体骨复合肿瘤假体在下肢骨肿瘤保肢治疗中应用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09年1月,对14例下肢骨肿瘤患者应用自体骨复合肿瘤型假体进行手术治疗,男8例,女6例.年龄22~76岁,平均41.5岁.股骨远端5例,股骨近端6例,胫骨近端3例.所有诊断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骨巨细胞瘤9例,软骨肉瘤3例,转移癌1例,原始神经外胚瘤(PNET)1例.14例患者中行自体骨复合肿瘤型旋转铰链膝置换术3例,酒精灭活自体瘤骨复合肿瘤型旋转铰链膝置换术6例,酒精灭活自体瘤骨复合肿瘤型股骨头置换术5例.术后采用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所有14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2.8个月(12-48个月).1例因肺转移死,1例因非肿瘤原因死亡,其余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无肿瘤复发.1例假体断裂的患者再次行复合肿瘤假体翻修手术,术后随访36个月,骨质愈合良好.除死亡的2例患者外,余12例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为23~28分,平均26.5分.结论 自体骨复合肿瘤假体置换术达到r减少肿瘤假体与周围组织直接接触,保持肢体长度.为肌腱附着提供良好骨质的目的 ;该手术可以促进宿主骨与自体骨的愈合,有利于重建关节的稳定和功能恢复;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使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36例14岁以下股骨远端骨肉瘤儿童患者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31例随访数据完整。患者年龄9~14岁,平均12.3±1.6岁。男11例,女20例。所有患者都是未经治疗的IIB期原发骨肉瘤。所有患者都经过标准术前化疗、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及术后化疗。结果手术使用普通单纯铰链式膝关节8例,普通旋转铰链式膝关节11例,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膝关节12例。边缘切除9例,广泛切除22例。31例患者随访12~7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3例,存活18例,无瘤生存16例,带瘤生存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年生存率74.1%,3年生存率44.6%。局部复发2例(6.5%)。转移14例(45.2%),其中肺转移10例(32.3%),软组织或骨转移3例(9.7%),肺转移合并软组织转移或骨转移1例(3.2%)。存活且未截肢患者15例,MSTS功能评分平均21.5±4.7分,肢体功能优良率86.7%。三种假体术后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79)。随访期内假体并发症发生率38.7%,其中假体周围感染2例(6.5%),假体松动10例(32.3%)。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关节并发症低于常规使用关节。结论在标准治疗后,肺转移是导致儿童骨肉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边界与局部复发关系密切,提高保肢的安全性需恰当地选择外科边界;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人工假体与常规使用人工假体功能无明显差异,并不增加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