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磁共振成像可准确提供更多的信息,直接评价脊髓损伤范围和程度,从而提高了脊髓型颈椎病(CSM)确诊率。但颈椎退变引起脊髓受压并不一定伴随脊髓病变,且大部分MRI显示椎管狭窄的患者既无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也无电生理的改变[1]。王新家等[2]发现脊髓电生理特性的改变与病理变化以及功能变化相一致;并发现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与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与椎管侵占率、CBS功能评分呈正相关。Maertens等[3]发现MEP与SEP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异常率分别为93%和73%。因此MEP与SEP是比影像学诊断和临床检查脊…  相似文献   

2.
观察3组不同剂量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影响。方法:9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1.5、2、3mg/kg,咪唑安定0.2、0.3、0.4mg/kg,依托咪酯0.15、0.3、0.4mg/kg,观察用药后对SLSEP的影响。结果:异丙酚组均对SLSEP的N_14、N_20潜伏期和CCT无明显影响,但使N_20-P_25波幅显著性抑制,该作用在用药后10分钟恢复。咪唑安定组均使N_20潜伏期和CCT显著延长,且在病人苏醒后仍未恢复,对N_(14)潜伏期无影响,N_(20)-P_(25)波幅出现明显下降。依托咪酯组出现N_(20)-P_(25)波幅明显增大,且在病人苏醒后仍未降至基础值,对潜伏期的影响与咪唑安定类似。结论:依托咪酯较适合术中行诱发电位监护时应用。  相似文献   

3.
运动诱发电位(MEPs)作为一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术中脊髓运动功能监测..经颅电刺激肌源性动作诱发电位(M-MEPs)在术中监测中应用最为广泛.不同MEPs监测方法以及麻醉药物均对M-MEPs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温亦对其产生影响,因此术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尤为重要,并宜采用多脉冲电刺激技术,以期获得满意的监测结果.本文就MEPs的原理及监测方法、影响M-MEPs的因素、术中脊髓运动功能监测的应用及其局限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 依托咪酯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由于其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小、具有脑保护作用等特点,已被大量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其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影响了麻醉医师临床应用的热情.近年由于少有关于依托咪酯诱导或短时间输注引起的具有临床意义的肾上腺皮质抑制的新报道,其应用又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目的 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探讨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维持及危重患者的可行性,了解针对减轻其肾上腺毒性的新的研究方向与实验设计. 内容 对依托咪酯肾上腺毒性的药理机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趋向 随着对依托咪酯肾上腺毒性作用的深入研究,其用于非危重患者的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已得到认可,而用于危重患者仍具有较大争议.小剂量药物预处理减轻其肾上腺毒性以及改变分子结构的新方法已成为研究减轻依托咪酯肾上腺毒性的热点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8例选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实施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_1),诱导中(T_2)、维持后10 min(T_3)、维持后(T_4)及维持后50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结果麻醉前,2组患者心率及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心率及MAP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可保持患者的循环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6.
脊柱手术中TES-MEP和CSEP联合监测脊髓功能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联合监测脊髓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4月脊柱手术中同时记录双侧胫前肌、足足母短屈肌(颈椎病变增加鱼际肌)TES-MEP和双侧胫后神经(颈椎病变增加尺神经)CSEP共2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全静脉麻醉维持,部分患者辅助使用小剂量七氟烷吸入或小剂量肌肉松弛药.将TES-MEP、CSEP、联合监测的结果与术后脊髓运动和感觉功能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术中TES-MEP、CSEP、联合监测的成功检出率分别为90.8%、96.9%和100%.术中TES-MEP、CSEP判断脊髓运动功能的灵敏度分别为100%和89.3%,特异度分别为98.4%和96.9%,约登指数分别为0.984和0.862;而判断脊髓感觉功能的灵敏度分别为76.7%和93.3%,特异度分别为98.7%和98.0%,约登指数分别为0.754和0.913;联合监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96.9%,约登指数0.969.结论 TES-MEP监测脊髓运动功能的准确性高于CSEP,而CSEP监测脊髓感觉功能的准确性高于TES-MEP;联合监测对脊髓功能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又高于单一的TES-MEP或CSEP监测,它是目前脊柱脊髓手术中较为理想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麻醉对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发电位(EPS)能监测术中运动传导束和感觉传导束的功能.在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前景。已有报道EPS监测用于颅内手术和脊柱手术的术中监测以减少术后感觉和运动功能缺陷.也有报道其用子胸主动脉手术.监测术中有无脊髓缺血。很多常用的麻醉药物对EPS监测有抑制作用.而且某些麻醉药物对其抑制呈剂盛依赖性。因此.较好的了解麻醉药物对EPS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发挥EPS监测的作用。本文就麻醉对术中EPS监测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麻醉对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青少年患者45例,性别不限,年龄12~17岁,体重指数15 ~ 23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5):低、中、高浓度七氟醚组(S1组、S2组和S3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咪达唑仑0.03 mg/kg、异丙酚2.0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静脉输注异丙酚8 mg·kg-1·h-1、瑞芬太尼0.25mg· kg-1·min -1维持麻醉.3组手术开始后分别吸入1.8%、4.0%、6.0%七氟醚10 min,记录SEP显著抑制的发生情况;分别于吸入七氟醚前和吸入七氟醚10 min时记录胫后神经SEP的P40潜伏期、P40-N50波幅、P40波形改变时间和停止七氟醚吸入后P40波形恢复时间,计算P40潜伏期延长百分比和P40-N50波幅降低百分比.结果 S1组、S2组和S3组SEP显著抑制发生率分别为80%、100%和100%(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P40潜伏期延长百分比和P40-N50波幅降低百分比升高,P40波形改变时间缩短,P40波形恢复时间延长(P<0.05);与S2组比较,S3组P40-N50波幅降低百分比升高,P40波形改变时间缩短,P40波形恢复时间延长(P<0.05).结论 1.8%、4.0%、6.0%七氟醚复合麻醉均可抑制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SEP,不宜用于临床上需行SEP监测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针对依托咪酯复合麻醉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30 ~ 64岁,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0):丙泊酚对照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依托咪酯+电针组(EEA组)和依托咪酯+假电针组(ES组).E组、EEA组和ES组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采用依托咪酯-瑞芬太尼维持麻醉;P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采用丙白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EEA组于麻醉诱导前至术毕行电针刺激[疏密波(2/50 Hz),波宽300 μs,刺激电流由0开始,以0.1 mA的梯度逐渐增大,逐渐达到患者能耐受的最大水平].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2 h(T1)、术毕(T2)、术后2 h(T3)时抽取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 与P组比较,E组、EEA组和ES组T1-T3时血清皮质醇浓度降低,T3时血清ACTH浓度升高,EEA组T1、T2时血清肾上腺素浓度、T1-T3时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P<0.05);与E组比较,EEA组T1-T3时血清皮质醇浓度升高,T3时血清ACTH浓度降低,T1、T2时血清肾上腺素浓度、T1-T3时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P<0.05),E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可减轻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胚胎脊髓移植物对成体损伤脊髓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胚胎脊髓移植物对成体损伤脊髓运动功能修复的效应,取妊娠14天胚胎大鼠脊髓组织,移植到成年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术后进行联合行为记分(CBS)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结果发现,移植组CBS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移植术后4周以内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移植组MEP早期反应(P1,N1)的峰潜伏时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胚胎脊髓移植对成年宿主损伤脊髓的功能修复具有促进作用。这可能与胚胎脊髓组织能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递质,或激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脑电信号是脑神经细胞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随着脑电信号监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麻醉过程中进行脑电信号监测可以提示麻醉药物的作用情况,因此麻醉药物对脑电信号的影响是麻醉监测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全身麻醉药物包括静脉麻醉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这些麻醉药物通过可逆性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大脑状态产生影响,最终产生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在麻醉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大脑会呈现出慢频率和大振幅的特点,但不同药物的频谱却各有差异。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对不同麻醉药物作用下脑电信号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今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用药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依据不同麻醉用药将108例接受腹腔镜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观察组应用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剂。比较2组患者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1)2组麻醉诱导前(T_0)、术毕即刻(T_3)时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T_1)、插管后15 min(T_2)的MAP、HR较对照组低,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2组ALD、Cor、AC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LD、Cor及AC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丙泊酚比较,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剂用于老年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应激反应较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对颈椎手术病人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颈椎手术的病人36例,随机分为2组(n=18):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组(D组).麻醉诱导: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2μg/ml,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意识消失后经口置入喉罩进行通气.意识消失后D组经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g/kg,随后以0.5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予右美托咪啶前及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10 min时记录体感诱发电位P15-N20波的波幅和潜伏期,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的未引出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P15-N20波的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诱发电位未引出率均为0.结论 右美托咪啶-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对颈椎手术病人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74006F对猫脊髓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简称MEP)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静脉内注射非甾体类21氨基类固醇U-74006F(100mg/kg)。结果 显示U-74006F组中MEP及下肢功能恢复均较好,U-74600F可以阻止脊髓伤后MEP波幅下降。结论:U-74006F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减轻脊髓伤后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依托咪酯组(B组),各30例,ASAⅠ~Ⅱ级。比较麻醉诱导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和血糖(Glu)的变化。结果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5 min(T3),测量每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各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Cor浓度和Glu。与T0比较,2组患者T1时点MAP、HR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HR在T2、T3时点A组较B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插管后各时间点Cor浓度和Glu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于全麻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咪达唑仑或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拟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45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5):异丙酚组(P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麻醉诱导:P组、M组和E组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2.0 mg/kg、咪达唑仑0.2 mg/kg及依托咪酯0.3 mg/kg后,依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与顺阿曲库铵0.2 mg/kg,行气管插管术.于麻醉诱导前l min(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和2 min(T4)时测定IOP和MAP.结果 与P组比较,M组和E组低眼压发生率降低(P<0.01);与E组比较,P组和M组高眼压发生率降低(P<0.05).P组、M组和E组MAP与IO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0.889和0.806(p<0.05),相关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IOP影响较小,MAP的波动程度是麻醉诱导引起IOP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输注不同时间的依托咪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六组,依托咪酯组(8~10 μg·kg-1·min-1)分别持续输注依托咪酯乳剂1 h(E1组),2 h(E2组),4 h(E4组);丙泊酚组(4~6 mg·kg-1 ·h-1),分别持续输注丙泊酚1h(P1组),2 h(P2组),4 h(P4组).于麻醉前5 min(T0),给药后1 h(T1),2 h(T2),4 h(T3),6h(T4),24 h(T5)6个时点测定血中的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浓度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结果 与T0时比较,T1、T2时E1组、T1~T3时E2和E4组Cor降低(P<0.05);T1、T2时E1组、T2、T3时E2组、T1~T4时E4组、T1时P2和P4组ALD浓度降低(P<0.05);T2时E2组、T2和T3时E4组ACTH含量升高(P<0.05).六组各时点所有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T5时80%的ALD浓度和所有Cor浓度、ACTH含量恢复至术前水平,未发生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结论 依托咪酯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是短暂的,可安全地用于4h内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的全麻维持.  相似文献   

18.
麻醉时间对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麻醉时间对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MMEPs)参数的影响.方法 20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前日、麻醉前、麻醉后30、60、90、120、150,180和210 min及麻醉结束后3 h分别记录tcMMEPs的波幅、潜伏期以及麻醉持续时间.结果 麻醉时间平均为4.4 h.波幅的术前值和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各时点的波幅比基础值显著降低(P<0.01);麻醉后180 min的波幅比之前各时点降低(P<0.01),并维持到麻醉结束后3 h.各时点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麻醉药对tcMMEPs的抑制作用在长时间麻醉后逐渐增大,导致tcMMEPs的波幅下降,手术中应用tcMMEPs监测脊髓运动功能时应当充分考虑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异丙酚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对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监测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颈椎前路手术患者45例,依据右美托咪啶剂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C组(对照组)、D1组(右美托咪啶浓度0.3 μg· kg-1·h-1) ;D2组(右美托咪啶浓度0.8 μg· kg-1·h-1).3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3 mg、异丙酚Cp 1.5 mg/L(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芬太尼1.5μg/kg~2.0 μg/kg,患者意识消失后经口置入4号喉罩,行机械通气.D1、D2两组患者置入喉罩后给予右美托咪啶0.5 μg/kg静脉推注10 min完成,两组患者随即分别以0.3 μg·kg-1·h-1、0.8.μg· 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 ;C组患者以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啶,其余用药同D组.术中调整异丙酚芬太尼用量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45 ~55之间,所有病例均不给入肌肉松弛剂,术中专人持续监测并记录SEPs、MEPs. 结果 D1、D2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后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变化.3组患者SEPs P15-N20的潜伏期、波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2组患者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MEPs波形消失,阳性率为3/15,与D1组及C组(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3例患者停用右美托咪啶20 min左右MEPs波形全部恢复.结论 右美托咪啶延长苏醒时间,减慢患者心率,其对老年患者SEPs影响轻微,但较大剂量应用对MEPs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栓塞剂对犬脊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剂与脊髓缺血性损害的关系。方法使用明胶海绵、碘油作栓塞剂栓塞双侧肋间动脉(T7~9),造成脊髓的缺血。选取健康成年犬12只,分成两组,即明胶海绵栓塞组、碘油栓塞组,每组各6只。栓塞双侧肋间动脉,造成脊髓缺血,记录前肢正中神经和后肢腓神经到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s的峰值、潜伏期,计算出后肢/前肢到皮层电位的峰值的比率(LE/UE),与病理、运动功能对照。结果脊髓的功能与病理对照:两组术前LE/UE的基值为0.49±0.07,基值的范围是0.22~0.92;两组在术后0.5h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明胶海绵栓塞组SEPs的峰值1h后恢复正常,碘油栓塞组1h不能恢复或引不出。潜伏期也出现同样变化。碘油栓塞组脊髓损伤可以造成单侧脊髓节段前角、前索、外侧索和(或)双侧整个节段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液化。而明胶海绵栓塞组大部分动物脊髓病理检查未见改变,仅有1只出现轻度变性,运动功能3级,术后第3d逐渐恢复。结论明胶海绵栓塞犬双侧肋间动脉,大部分没有造成脊髓损害;碘油栓塞犬双侧肋间动脉,则造成脊髓的严重损害。但SEPs不能全面评价术后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