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系统分析运动依从性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概念属性、案例、前因、后果,从护理和康复实践的角度厘清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内涵。结合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的患病特点,归纳其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属性:本质上是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运动指导后行为的改变;目的是维持运动治疗的积极效果;运动依从性是具有主观意识的行为概念,体现过程与结果特征。本研究明确了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依从性的概念属性,为我国开展心力衰竭运动康复实践或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系统检索常用中英文数据库,纳入网络疑病症相关文献123篇,采用Walker and Avant概念分析法,从概念的定义、属性、前因后果、测评工具等对网络疑病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阐述Walker和Avant的经典概念分析以及Rodgers的演化概念分析方法的实施细则,结合已发表的应用性文献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针对概念分析受到的质疑进行论述,旨在澄清和解释护理核心概念,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经典概念分析法,从护理数字职业精神的概念、概念应用、属性、案例、前置/后置因素和实证性测评工具等方面进行整合分析,界定护理数字职业精神的概念,为护理人员以专业身份使用数字媒体时遵循护士职业精神的标准,从而体现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利他性的行为及态度,最终达到促进大众健康,树立个人和专业形象,维护健康互联网医疗环境的目的。为护理数字职业精神的深入研究、护理教育与护理管理层开发相应评估工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拇指再造术后康复期延续性护理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2例拇指再造术患者采取了康复期延续性护理干预。内容涵盖出院前健康教育、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微信视频、微信公众号每周2次推送拇指功能恢复时进行作业疗法,及在微信群中汇总共性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结果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拇指再造术后手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帮助。结论对拇指再造术后患者实施康复期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功能恢复,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了预后,减轻了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微信群患者管理与心理支持等是开展延续性护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工作负荷的概念及内涵,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护理工作负荷的相关文献,采用经典概念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归纳出护理工作负荷概念的定义属性包括:完成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工作数量和强度,消耗相应的生理、认知和情绪。结论 护理工作负荷内涵复杂,受到患者、护士和环境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全面梳理护理工作,明确护理工作负荷的内涵;加强护理人才培养,优化护理工作环境,以减少不良因素对护理工作负荷的负性影响;构建科学测量工具,指导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胃癌患者院外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出院指导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于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采用Herth希望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希望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胃癌患者出院后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希望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拇指再造术后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以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7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拇指再造术患者15例,于术后康复期实行延续性护理。以手功能恢复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患者的手部运动功能总优良率为95.00%(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患者手部感觉功能恢复效果(根据英国医学会手部感觉功能分级标准):S1 1例,S2 1例,S3 2例,S4 3例,S5 8例;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评分(92.88±4.56)分。结论 在拇指再造术后康复期中,融入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于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提升手术疗效、改善手部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使患者在出院后仍能获得专业化、个性化、持续的专业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对自身康复的需要,改善卒中患者致残率,有效降低再住院率,对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延续性护理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尽快探索建立系统的、规范的、个体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脑卒中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是脑卒中延续性护理质量控制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我国延续性护理服务政策工具的分布情况,为优化延续性护理服务政策和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2023年我国发布的28份延续性护理服务政策文本,基于政策工具与政策时期构建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描述政策工具的数量和占比。结果 X维度中,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工具分别占25.49%、31.37%和43.14%。Y维度中,“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时期的政策工具分别占17.64%、50.98%和31.38%。结论 延续性护理服务政策以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为主,而供给型政策工具偏少。建议未来增加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临床需加强对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践探讨,以促进延续性护理服务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二、三级医院慢病延续性护理开展现状,为完善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促进医院社区联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国28个省、直辖市的44所二、三级医院相关负责人,对其延续性护理的认知情况及所在医院慢病延续性护理开展内容、开展频率及服务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44所医院中,4所二级医院未开展延续性护理,主要原因为医院领导不重视和医护人员延续性护理意识不强。开展延续性护理的40所医院中,39所(97.5%)医院的负责人认为开展延续性护理非常重要,但是仅有4所(10.0%)二级医院表示目前延续性护理开展较好。慢病延续性护理在制定出院计划、出院前健康教育、出院后病情跟踪随访三方面开展较好,在成立多学科团队、设立慢病专门转诊协调员、建立质量评价指标方面开展较差。医院与患者之间延续性护理内容主要为健康教育与咨询、病情随访与监测,形式以电话随访、健康讲座和门诊随访为主。结论二、三级医院慢病延续性护理开展较普遍,但在服务内容、形式、规范体系及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医院应该进一步完善各项延续性护理项目,加强管理,形成规范体系,为有效开展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护理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患者和社区医疗机构层面了解PICC延续性照护服务现状并分析制约因素,为PICC维护技术在社区医疗机构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株洲市3所三级医院进行PICC置管维护的196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10家社区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结果 88.8%的PICC带管者平时的维护地点为三级医院,31.1%的患者愿意到社区医院进行导管维护,61.2%的患者因社区诊疗技术不足而不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导管维护。访谈共提取6个主题:人力资源不足,相关知识及技术缺乏,担心风险,收费标准缺乏文件依据,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建议提高医疗风险的保额。结论社区医院PICC维护情况不容乐观,推进PICC维护进社区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政府、三级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应积极采取对策加以改进,以发挥社区医疗机构初级医疗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AI聊天机器人在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患者院外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0例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患者按照时间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1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院外延续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由AI聊天机器人辅助完成院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骨质疏松健康信念水平、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疼痛评分、关节功能及二次骨折发生率。结果 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干预组骨质疏松健康信念水平、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二次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各时间点疼痛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I聊天机器人用于骨质疏松骨折术后患者院外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骨质疏松健康信念及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护理药学服务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中护士对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护理药学服务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药学服务问卷对187名护士和150名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结果84.0%的患者及家属希望护士讲解药学知识;只有18.7%的患者回答护士是其了解药物信息的主要渠道,59.3%的患者回答了解药物信息的主渠道是医生。护士对药学服务自评分显著高于患者的评分(均P<0.01)。护士对药物的作用及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正确使用等知识的了解,总体水平未达到"比较了解",了解药物信息的主要途径为药物说明书(占92.5%);影响护士提供药学服务的因素主要是药学知识欠缺和对药学服务的认识不到位。结论护士提供的药学服务与患者的希望有一定差距,应提高护理人员对药学服务的认识,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学习,充分发挥护士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老年长期护理的概念进行解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老年长期护理的文献,基于内容分析法对文献中的老年长期护理的定义从研究对象、时间界定、地点、提供主体、主要内容和主要目的 6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最能代表老年长期护理内涵的指标.结果 老年长期护理定义涉及失能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生活照料、医疗卫生服务等12个指标.结论 老年长期护理定义的基本元素体现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为失能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疗等一系列综合性服务,地点包括各类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社区及家庭.应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模式和服务体系,以提高老年长期护理的规范性、专业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护理类院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现况,为我国临终关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我国护理类院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以及威胁。 结果 我国护理类院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的优势:满足护生群体需求,弥补临终教育空白;规范死亡教育,提高死亡应对能力。劣势:教材有待统一,教学形式略为单一;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师队伍尚需建设;地域发展存在差异,人文教育培养不足。机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德育发展势在必行;顺应社会老龄化趋势,培养临终关怀人才。威胁: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关怀发展滞后不前。 结论 我国护理类院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优劣势共存,只有完善相关法制政策、健全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实现临终关怀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提高病房基础护理的质量,确保患者舒适安全.方法 收集各病区在基础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操作不规范、护士工作不主动、依赖家属或陪护、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参照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进行潜在风险原因分析,寻找可能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环节及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追踪整改效果.结果 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6个月后,护理评估不充分,护士观察不到位,晨晚间护理未按流程操作等问题明显改善,RPN各项值均比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管理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智慧护理系统在创伤护理一体化团队激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创伤中心抢救的严重创伤患者199例作为对照组,同年7~12月抢救的严重创伤患者14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由创伤护理一体化团队实施护理,观察组结合智慧护理系统实施一体化团队创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前院内衔接时间、转运时间、监护室护理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