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因年轻恒牙外伤后深埋其残根保留牙槽骨骨量,与传统拔除残根相比,为后期修复是否带来更好的效果。方法:选择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01年1月~2009年9月口腔科收治的年轻恒牙外伤患者60例,共计90颗患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例(共计50颗患牙)深埋保留残根,临时修复,待牙根形成后,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桩冠修复,或拔出残根后固定修复;对照组病例(共计40颗患牙)拔除残根后临时义齿修复,成年后固定义齿修复。结果:实验组50颗患牙中有45颗修复成功,成功率为90.0%;对照组的40颗患牙中有33颗修复成功,成功率为82.5%,两种方法修复成功率有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轻恒牙深埋残根有利于牙槽骨及颌骨发育,为将来修复提供了良好基础,其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拔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的残根牙、松动牙严重影响咀嚼功能,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科自1997年开始,对老年患者进行了无监测条件下一次多颗牙拔除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伤后根折至龈下的前牙残根正畸牵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外伤后根折至龈下的前牙残根患者23例,共29颗患牙,用正畸技术牵引残根后全冠修复。结果:23例患者治疗后经1~5年后期跟踪,共27颗患牙治疗成功,牙根的生理功能得以维持,前牙美观和切割的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其中有1例患者的1颗患牙牙根再次折断拔除,1例患者的1颗患牙牙周炎症导致患牙松动,无法保留拔除。结论:正畸牵引后冠修复可保留外伤根折残根,维持牙根牙周组织的生理功能,恢复患牙的美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付峰勃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7):1801-1802
目的:探讨前牙外伤性牙脱位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颗外伤性前牙脱位后行再植术的过程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随访1~3年,55颗患牙存活,13颗牙再植失败拔除。患牙牙根吸收率与离体时间成正相关。结论:外伤性前牙脱位再植的效果与脱位牙离体时间长短、体外保存方式及固定方式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PECL)疗效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31例患者,共有PECL患牙162颗,使用牙周治疗配合根管治疗.分析治疗后的痊愈率、显效率及失败率,其中痊愈率及显效率合并为有效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有效的可能因素.结果:66颗患牙痊愈,63颗有效,33颗失败,总有效率为79.63%,原发牙患对疗效无影响;首次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的时长及复查次数是影响疗效的因素.结论:牙周治疗配合根管治疗是治疗PECL的有效手段;及早就诊和规律复查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于淼  李永响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08-109
目的:分析根管再治疗的原因,评价根管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3例需要根管再治疗的112颗患牙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去除根管充填物并疏通根管,进行根管再治疗。结果:由于医源性因素(超充、欠充、遗漏根管等),需要根管再治疗的患牙占41.96%;顺利完成根管再治疗的患牙为96颗,成功率占85.71;再治疗失败的16颗患牙中,因根管弯曲导致侧穿的6颗,根管钙化无法扩通的5颗,器械折断而维持治疗的2颗,因牙根纵裂拔除1颗。结论:医源性因素是导致首次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规范化的临床操作配合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有利于提高根管再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对于髓底穿通磨牙这类病变患牙的治疗,以往临床医生大多采用拔除,我科对24例(25颗)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度缺损底穿下颌磨牙进行完善根管和牙周基础治疗后行分根术,6周后,进行钴铬桩核联冠修复。修复效果为1颗患牙失败,其余患牙都经过年3以上的临床随访观察,均能进行正常的咀嚼功能,无明显松动及不适。由此说明分根术联合铸造桩核冠技术保存修复重度磨牙根分叉病变效果疗效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男16例,女8例)患者,共计25颗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预备瓷贴面和无预备瓷贴面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瓷贴面修复的患者85例(136颗患牙),将进行牙体预备的42例(68颗患牙)作为预备组,未行牙体预备的43例(68颗患牙)作为无预备组。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在贴面颜色匹配、瓷表面质地、边缘染色、边缘密合度及牙龈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优良率及贴面修复满意度方面亦无明显差异(P0.05);无预备组牙敏感率及术前紧张度得分显著低于预备组(P0.05)。结论预备瓷贴面和无预备瓷贴面均有良好的修复效果,而无预备瓷贴面在缓解患者术前紧张度、减少牙敏感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骨粉移植对下颌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的修复及降低牙敏感发生的应用。方法:对73例存在近中牙槽间隔缺损的下颌近中低位阻生智齿采用微动力系统进行微创拔除术,对拔牙后的拔牙窝随机分为二组,植骨组38颗患牙采用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Bio-OsSC01legen骨胶原质并缝合,对照组35颗患牙采用微创拔牙后常规复位缝合,对比两组的术中并发症、术后1周愈合情况、术后1、3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下颌第二磨牙牙本质敏感发生率。结果:术中、术后1周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1、3个月下颌第二磨牙牙本质敏感发生率在植骨组比对照组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植骨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应用微动力系统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硬组织的损伤较小。结论:人工骨粉移植与人体相容性好,且可以有效降低下颌阻生智齿术后邻牙松动、牙本质敏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冷光源反角涡轮机在微创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科室门诊需要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牙的186例患者(186颗牙齿),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93颗,术后记录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患者畏惧感及手术并发症(断根、干槽症、术后面部肿胀、张口受限、邻牙松动)的情况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微创组的拔牙手术操作时间短,患者畏惧感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低,发生断根、干槽症、术后面部肿胀、张口受限、邻牙松动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冷光源反角涡轮机在下颌水平阻生牙微创技术拔除过程中,手术时间短、降低了手术创伤并明显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择浅型楔状缺损的患牙215颗,分成2组:对照组108颗患牙用Dyract AP充填,实验组110颗患牙在Dyract AP充填后再次涂布Prime&Bond NT粘接剂.随访1年,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证明Dyract AP修复后再次涂布Prime&Bond NT粘接剂可以提高充填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短时间低能量激光应用于治疗老年人牙本质过敏症的近期临床疗效,以及牙本质过敏症两种检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27例牙本质过敏症患者共计54颗患牙分为两组:低能量激光治疗组(A组)27颗患牙、激光未开启组(B组)27颗患牙。采用数字化疼痛评判法VAS(Visual Analogue Scale)测量牙本质敏感程度。每组患者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疗效评估,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0 min)、1周、2周、3周及4周的VAS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短时间低能量激光对老年人牙本质过敏症在不同的时间均有疗效(P0.05);牙本质过敏症检查方法中,冷刺激比探针刺激更可靠。结论:短时间低能量激光治疗老年人牙本质过敏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截根术治疗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严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笔者医院口腔门诊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病变且近颊根破坏最严重的32例患者(共32颗患牙),牙周基础治疗及根管治疗、咬合调整、翻瓣行截根术,术后3个月复查行全冠或联冠修复,1年、2年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年复查,32颗患牙中29颗成功,1颗继发牙周病变致患牙松动拔除,1颗发生根折,1颗失访。结论:截根术治疗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严重病变,能保留牙冠和相对健康的余根继续行使咀嚼功能,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伤后冠根折的前牙残根由牙槽内移植的外科牵引再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经3年随访,外伤后根折至龈下3~6mm的前牙10例患者共11颗患牙,经由牙槽内移植的外科牵引再植术治疗,牙根伸长3~6mm,平均3.82mm。结果:10例患者平均随访1~3年,9例10颗牙牵引后有效,1例患者1颗牙失败,拔除后修复。结论:牙槽内移植的外科牵引再植术可以作为处理前牙冠根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protaper机用镍钛锉与手用不锈钢锉进行根管预备的操作时间及术后反应情况.方法:选取门诊120人132颗患牙随机分成protaper机用镍钛锉组(A组)和不锈钢K锉组(B组),A组68颗患牙采用冠向下方法进行根管预备;B组64颗患牙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记录比较根管预备的时间、术后疼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根管预备的时间明显少于B组;A组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protaper机用镍钛锉根管预备时间短、效率高,术后疼痛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牙隐裂的致病因素,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216例(238颗)牙隐患者裂进行年龄构成、牙位分布、病因统计以及疗效观察.结果:患牙好发年龄40~59岁,好发于下颌磨牙.对238颗患牙疗效观察,207颗取得良好的效果,21颗好转,1 0颗失败,总有效率达9 5.8%.结论:牙隐裂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过大的牙尖斜度,而高嵌体和全冠修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纳米流动树脂对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4月笔者单位口腔科收治的55例(共165颗患牙)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分为A组(n=28,84颗牙)与B组(n=27,81颗牙),A组及B组患者分别采用SureFil SDR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Filtek Z350纳米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进行填充固化。采用Ryge及USPHS评价标准,比较填充修复后1周、1个月、1年、3年两组患者的患牙敏感发生率及填充体脱落率。结果:修复后1周及1个月,A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26.19%、13.10%,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1.19%、2.38%;B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59.26%、44.44%,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1.23%、2.47%,A组的患牙敏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的填充体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年、3年,A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5.95%、1.19%,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4.76%、5.95%,B组的患牙敏感率分别为8.64%、3.70%,填充体脱落率分别为19.75%、23.46%,A组的填充体脱落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的患牙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在充填体固位力及预防患牙敏感方面均有优势,尤其在增强充填体固位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60颗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玻璃纤维桩组(患牙30颗)和铸造金属桩核组(患牙30颗),桩冠完成后,然后进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患者随访1~2年,观察修复效果.结果:玻璃纤维桩组有1颗牙失败,成功率为96.67%(29/30),铸造金属桩核组有6颗牙失败,成功率为80.00%(24/30),玻璃纤维桩组成功率显著高于铸造金属桩核组(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残根残冠安全有效,修复成功率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汀用于粘结折裂牙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保存修复折裂牙建立一套实用而简便的治疗模式以提高患牙的保存率。方法:选择35例(36颗)折裂牙作为研究对象,先打开患牙的近远中接触点,预成带坏固定后降合,在裂隙俩侧制备双鸠尾洞型,将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汀注入折裂面并及时复位、光照、充填,观察2周后去带环行全冠修复。结果:经6-12月复查:3例折裂牙因反复出现牙周脓肿拔除,2例咀嚼略有不适感,成功率91%。结论:用Embrace WetBond Resin Cement树脂水门丁保存修复折裂牙,弥补了传统粘结法的缺陷,使患牙得以保存,也简便了临床医生的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美学复合树脂分层堆塑技术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9例前牙缺损患者的64颗患牙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硅橡胶导板引导下使用3MZ350XT美学树脂分层修复前牙缺损,术后随访2年,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单颗患牙的平均操作时间为(78.56±9.23)min。2年随访期间,1颗患牙发生修复体内部折断,1颗患牙存在敏感症状,2颗患牙发生了充填体变色,18颗患牙修复体发生着色需要进行再次抛光。结论:复合树脂分层修复技术可以较好地模拟前牙外形及美学特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前牙缺损,但其椅旁操作时间较长,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