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体重260~280g。按随机原则分为三组:对照组(Sham组,n=20):吸入麻醉药物诱导,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但不进行心跳骤停及复苏操作。其余大鼠经气管插管后进行窒息性心跳骤停并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随机分为两组:心跳骤停复苏组(CA组,n=35)、H2S组(n=35)。H2S组大鼠复苏恢复自主循环(ROSC)后立即吸入80ppm H2S 60min。每组取15只大鼠,于ROSC后(sham组麻醉后)3、24和72h时断头取脑组织,测定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采用胶带移除实验评估大鼠ROSC后第14d的神经功能。记录ROSC后14d内3组大鼠的存活数量,随后断头取脑,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个数。结果 ROSC后3h时H2S组IL-10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和CA组(P0.05);CA和H2S组在ROSC后24h时脑组织IL-1β表达量,ROSC后3、24h时脑组织TNF-α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且CA组明显高于H2S组(P0.05);ROSC后72h时CA组MPO活性明显高于Sham组和H2S组(P0.05)。CA组及H2S组存活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Sham组,且CA组明显少于H2S组(P0.05)。ROSC后14dSham和H2S组存活率明显高于CA组(P0.05)。结论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早期吸入外源性80ppm H2S可提高心肺复苏后14d生存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炎症反应,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过程中血清白介素-8、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住笔者所在医院的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抢救后的患者共30例,其中22例自主循环恢复(ROSC),8例经抢救未恢复ROSC。另外选20名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法)检测血清中IL-8、S-100蛋白和NSE的浓度。结果 ROSC未恢复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IL-8水平都很低,无显著差异,ROSC恢复组的IL-8水平明显高于这两组(P〈0.01)。心脏骤停时,血清中S-100蛋白和NSE的浓度都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ROSC未恢复组远高于ROSC恢复组(P〈0.0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血清中的IL-8、S-100蛋白和NSE可作为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肝素对窒息性心跳骤停-复苏致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窒息性心跳骤停大鼠心肺复苏时应用肝素抗凝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12~16周龄,体重450~500 g,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常规心肺复苏组(AD组)和常规心肺复苏+肝素抗凝组(AD+Hep组).制备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窒息8min后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200次/min与药物复苏同时进行,复苏时间2min),AD+Hep组常规药物复苏同时静脉注射肝素0.5 mg/kg(0.1 ml/kg),AD组静脉注射与肝素等容量的生理盐水,S组只行动静脉置管和气管插管.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 h,取股动脉血2ml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心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记录从窒息到心跳骤停时间、心肺复苏开始到ROSC时间.结果 与S组比较,AD组和AD+Hep组心肌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血清cTnI浓度升高(P<0.05或0.01),心肌病理损伤明显.与AD组比较,AD+Hep组心肺复苏开始到ROSC时间缩短,心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血清cTnI浓度降低(P<0.05或0.01),心肌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窒息性心跳骤停大鼠心肺复苏时应用肝素抗凝可减轻心跳骤停.复苏致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心跳骤停复苏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四组:心跳骤停复苏组(Ⅰ组,20只)、氯化高铁血红素组(Ⅱ组,20只)、锡原卟啉组(Ⅲ组,20只)和假手术组(Ⅳ组,5只).Ⅰ组在心跳骤停后进行标准的心肺复苏直至恢复自主循环( ROSC);Ⅱ和Ⅲ组分别在心跳骤停前12h或1h经腹腔注射15 mg/kg的氯化高铁血红素或30 μmol/kg锡原卟啉Ⅸ,并进行心肺复苏;Ⅳ组不进行窒息心跳骤停.记录心跳骤停复苏各组的复苏参数,于ROSC后4d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随后断头取脑,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TUNEL阳性细胞数及caspase 3阳性细胞数.结果 心跳骤停复苏各组的复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Ⅳ组比较,Ⅰ、Ⅱ和Ⅲ组ND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NDS评分显著降低(P<0.05).海马CA1区染色显示:与Ⅳ组比较,Ⅰ、Ⅱ和Ⅲ组存活神经元数显著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 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 3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诱导HO-1的表达可改善心跳骤停复苏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纳洛酮或肾上腺素对窒息性心跳骤停大鼠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180~220g,雌雄不拘,制备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随机分成3组(n=8):对照组在常规心肺复苏(CPR)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在常规CPR前分别静脉注射纳洛酮1mg/kg和肾上腺素0.04mg/kg。记录在CPR 10min内自主循环恢复(ROSC)情况。结果对照组、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ROSC率分别为12.5%、87.5%和87.5%,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ROSC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纳洛酮组和肾上腺素组间ROSC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纳洛酮1mg/kg或肾上腺素0.04mg/kg对窒息性心跳骤停大鼠均可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且其心肺复苏的早期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过程中大鼠脑皮质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n=5),心肺复苏组(R,n=25),心肺复苏组分别选取自主循环恢复(ROSC)3、6、12、24、48 h 5个时间点为5个小组,用窒息法制备稳定的大鼠心搏骤停及心肺复苏模型。R组在ROSC 3、6、12、24、48 h取大脑双侧顶叶皮质,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方法(SP法)检测相应时间点GLUT3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R组与S组相比较,GLUT3mRNA水平在ROSC3h出现轻微升高,在ROSC 6 h及24 h达高峰,12 h GLUT3mRNA表达水平出现一下降点,但仍高于S组,ROSC48h GLUT3mRNA仍高于假手术组。GLUT3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与GLUT3mRNA的变化一致。结论 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过程中,所造成的全脑缺氧缺血状态会使大鼠脑皮质GLUT3的表达水平上调,可能是机体对缺血损伤的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窒息性心跳骤停大鼠复苏后肾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0只,体重220~280 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复苏组(R组),每组10只:R组建立窒息性心跳骤停模型,复苏采用心脏按压160次/min,静脉注射碳酸氢钠0.1 mEq/100 g+肾上腺素5μg/100 g+生理盐水0.5 ml/100 g.C组行机械通气但不建立心跳骤停模型.R组于复苏成功后1 h(T1)、3 h(T2)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浓度;取右侧肾脏,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AQP-3表达.结果 R组T1、T2时复苏时间、血清肌酐、尿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R组T1、T2时AQP-3表达下调(P<0.05);与T1时比较,R组T2时AQP-3表达下调(P<0.05).结论 窒息性心跳骤停大鼠复苏后肾组织AQP-3表达下调早于血液肌酐、尿素浓度的改变,提示肾组织AQP-3表达反映肾功能改变的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渗高张溶液(HHS)对心肺复苏后兔脑、心肌损伤及胃粘膜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兔,体重1.9~2.1 kg,采用窒息的方法制备兔心跳骤停模型,窒息10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随机分为2组(n=10):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4 ml/kg.HHS组静脉输注7.2%氯化钠和6%羟乙基淀粉200/0.54 ml/kg.于心跳骤停前测定心率、平均动脉压、冠脉灌注压、血红蛋白浓度、凝血功能指标、血清S-100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和胃粘膜pH值(pHi)的基础值,并于自主循环恢复后30、60、120、180和240 min时分别测定各项指标.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自主循环恢复后,两组血清S-100蛋白和cTnI浓度均明显升高,pHi均先降低,后逐渐升高(P<0.01);与NS组比较,自主循环恢复后,HHS组血清S-100蛋白和cTnI浓度降低,pHi升高(P<0.01).结论 HHS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肺复苏后兔的脑及心肌损伤,改善胃粘膜的微循环灌注,从而有益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4例,男41例,女43例,年龄65~80岁,BMI 18.5~25.0 kg/m2, 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42例。麻醉诱导:丙泊酚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瑞马唑仑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15~0.20 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8 mg·kg-1·h-1,瑞马唑仑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5~1.0 mg·kg-1·h-1,其余用药相同。记录停药后10、20、30 min的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Steward苏醒评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即刻、术后24 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β蛋白、IL-6、丙二醛(MDA)浓度。记录术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中低血压、注射痛、呛咳、术后恶心呕吐(PONV)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术毕即刻、术后24 h血清S100β蛋白、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24 h血清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术毕即刻、术后24 h血清S100β蛋白、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睁眼时间明显延长(P<0.05),注射痛和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停药后10、20、30 min MOAA/S评分、Steward评分、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丙泊酚与瑞马唑仑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乌司他丁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24例,年龄18~6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2例。U组在切皮时予2kU/kg乌司他丁静脉推注,随后予1kU·kg-1·h-1泵注至术毕。A组于相同时点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全麻诱导前(T1)、切皮前(T2)、切硬脑膜后1h(T3)、缝硬脑膜(T4)、手术结束(T5)及术后24h(T6)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和NSE浓度。结果 T3~T6时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明显高于T1时(P0.01)。T3~T5时U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预防性输注与术中持续应用乌司他丁可降低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减轻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