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采用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的32例(37条肢体)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Fontaine分期:Ⅲ期22条患肢(59.5%),Ⅳ期15条患肢(40.5%).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22±0.20.结果 技术成功35条肢体,成功率94.6%.35条肢体中术后静息痛消失21条肢体(60.0%),明显缓解12条肢体(34.3%),减轻2条肢体(5.7%);8例足部溃疡患者中愈合3条肢体,缩小5例.膝下截肢1条肢体,半足切除2条肢体.术后ABI 0.73±0.21,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手术成功的35条肢体均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9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中2条肢体分别于术后6,14个月再次出现静息痛,经二次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余33条肢体症状、体征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 微球囊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膝下动脉闭塞性疾病安全可行,且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与家族遗传背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是否受家族遗传背景的影响。方法 将年龄小于 40岁、经手术治疗、有病理资料、详细的家系调查、并有随访结果的患者分成有家族遗传背景和无家族遗传背景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4例患者符合上述标准 ,有家族遗传背景组 (A组 ) 12例 ,无家族遗传背景组 (B组 ) 3 2例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 .3 0 % ( 10 /12 )和 5 9.3 8% ( 19/3 2 )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 χ2 =5 .64 ,P <0 .0 5 )。A组分化较好和分化较差的癌分别为 8例和 4例 ;B组分别为 19例和 13例。按病理类型计算两组标准化 5年生存率 ,分别为 84.0 9% ( 3 7/4 4)和 5 9.0 9% ( 2 6/4 4) ( χ2 =6.68,P <0 .0 5 )。Dukes分期 :A组B期 9例 ,C期 3例 ;B组B期 14例 ,C期 18例。按Dukes分期计算两组标准化 5年生存率 ,分别为 88.64 % ( 3 9/4 4)和 63 .64 % ( 2 8/4 4) ( χ2 =6.5 8,P <0 .0 5 )。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可能受家族遗传背景的影响。有必要综合国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中的青年人病例 ,与散发性大肠癌家系中的青年人大肠癌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比较 ,以对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内皮素(ET)对离体Oddi括约肌收缩的直接影响,并对其传导通路进行探讨。方法 :(1)按累积加药法在K-H液中加入各浓度(0.1~100.0nmol/L)的ET-1,观察Oddi括约肌收缩频率及振幅的变化;(2)加入ET-1抗血清、尼卡地平、BQ-123后,再加入ET-1,测定三者对Oddi括约肌收缩的影响;检测Oddi括约肌PKC的活性。结果 :ET能收缩静息状态下的Oddi括约肌,其作用强度随ET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ET-1浓度的增高,Oddi括约肌细胞胞浆蛋白激酶(PKC)活性也呈增高趋势。尼卡地平对ET所致的Oddi括约肌收缩反应无明显抑制作用,ET抗血清及BQ-123能显著抑制ET所致的Oddi括约肌的收缩。结论 :ET-1 能明显收缩离体Oddi括约肌,其收缩强度与ET存在量效关系。ET抗血清和ET受体拮抗剂(BQ-123)对ET-1有较强的拮抗作用。PKC参与ET-1引起的Oddi约肌收缩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6年1月,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24条患肢)。24条患肢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其中12条患肢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14条患肢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63 ±0.18与术前0.24±0.13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平均随访13个月(1~23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仅4例残余有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300~500m),其中3例术后3个月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加大(>1 000m)。结论:髂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手术方式灵活,尤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国汉族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症(sHD)G蛋白藕联受体家族的内皮素受体-B(EDNRB)易感基因的突变与多态性特征,探讨碱基改变与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关系。方法收集104例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与其中42例患儿(子代组)的双亲血样,12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与DNA测序确定并比较EDNRB基因外显子1、2的突变与多态性位点(SNPs)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差异,分析sHD表型与SNPs的关联,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分析三样本家系SNPs的传递不平衡。结果EDNRB基因外显子1、2均未发现突变,外显子1检测2个SNPs,c311A→T(N104I)为新发现位点;病例组c311A→T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99C→T位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T检验发现亲子代间在c311A→T(N104I)位点存在传递不平衡,杂合体双亲优先传递等位基因T给子代;临床表型与SNPs等位基因分布无明显关联。结论中国汉族散发性先天性巨结肠EDNRB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胃腺癌合并或未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30例胃腺癌患者(胃癌组)和142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中TNF-α-238G/A,-308G/A和IL-6-597G/A,-174G/C,-572G/C位点多态性.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血清中Hp-IgG/IgM/IgA型抗体浓度.结果 胃癌组Hp的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相对危险度[OR]=2.59).TNF-α-238G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R=2.44 ;P<0.01,OR=2.13);Hp阳性胃癌组明显高于Hp阴性胃癌(P<0.05,OR=4.53 ;P<0.01,OR=3.52);低分化胃癌组显著高于高分化胃癌组(P<0.05,OR=4.16).胃癌组IL-6-572CC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OR=0.17).未见TNF-α和IL-6其他位点的SNP与胃癌组或Hp阳性胃癌组有任何相关性.结论 TNF-238GA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A与胃腺癌或感染Hp的胃腺癌易感性相关,而IL-6-572CC基因型则能降低胃腺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7.
脾肿瘤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年间56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良性39例,其中确诊为脾囊肿25例,血管瘤9例,错构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炎性假瘤1例,其中4例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和1例脾错构瘤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余均行脾切除术;除5例失访外预后均良好。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瘤2例,网织细胞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型1例;其中1例行坏死感染引流术,1例行脾胰体尾联合切除,其余均行脾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随访者8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3例,3年存活1例,4例手术后1年内死亡。脾脏转移癌5例,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主张行脾部分切除术。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D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手术治疗的8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 超及CT 扫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8%(66/76),84.3%(16/19),28.2%(24/85),39.6% (21/53)。全组85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包括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 61例,肿瘤肠管节段切除术(SR) 8例,胃次全切除(毕Ⅱ式)并十二指肠肿瘤切除2例,短路手术14 例。患者术后总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4%,58.3%,31.9%。PD和SR术后的 的1,3,5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67.7%,41.6%和100.0%,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PD和SR)、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是影响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淋巴转移和肿瘤局部浸润深度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和内镜检查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早期诊断率;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5 LOXmRNA和VEGFmRN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OX)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用RT-PCR检测5-LOXmRNA和VEGFmRNA在35例胰腺癌新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LOX mRNA和VEGF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4.3%及60%,均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VEGF还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5-LOX mRNA和VEGF有协同作用(P<0.05),呈密切正相关(r=0.5 35,P<0.01).Ⅲ~Ⅳ期5-LOX mRNA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5-LOXmRNA和VEGFmRNA在胰腺癌中表达增高,与临床分期有关.5-LOXmRNA和VEGFmRNA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SP7 0基因转染对大鼠脓毒症早期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 (cecalligationpuncture,CLP)制作脓毒症的病理模型并转染HSP7 0基因,分析HSP7 0基因转染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 1 0的变化。结果 CLP组血清TNF-α浓度 3h开始升高, 6h达到峰值 (tTNF α= 1 6. 5 0 6, P< 0. 0 1 );IL 1β浓度 6h显著增高, 2 4h达到峰值 (tIL 1β=2 2. 5 3 6, P< 0. 0 1 ); IL 6浓度 3h显著升高, 1 2h达到峰值 (tIL 6 = 3 3. 9 7 7, P< 0. 0 1 );IL 10浓度2 4 h显著升高, 4 8 h达到峰值 (tIL 10 = 1 5. 0 5 6, P< 0. 0 1 ), 7 2 h恢复到对照组水平。HSP7 0基因转染组 6h的TNF α, 1 2h的IL 6, 2 4h的IL 1β血清浓度与对照组相比都没有明显的差异 (tTNF α=0. 580; tIL 6 = 1. 5 8 9; tIL 1β= 0. 8 0 2; P> 0. 0 5 )。 4 8h的IL 1 0的血清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tIL 10 = 3. 7 9 6, 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