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及疗效。 方法 对我院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的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存活19例,存活率86. 4% 。死亡3例,死于严重肺炎并发脑水肿,脑疝和脑干功能衰竭。存活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本组无失访病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Barthel评分:>60分11例,<60分8例。 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措施,早期手术以及防治并发症,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为进一步康复治疗争取机会,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标准大骨瓣减压技术结合硬脑膜“十”字切开在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阅顺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闻收治的符合标准的共84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其中37例行手术治疗,47例行保守治疗,分别于术后1个月统计分析死亡率,于术后6、12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及Bather指数(BAI)SY别分析患者的功能预后,并比较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在疗效上的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手术组的死亡率为18.9%,保守组的死亡率为42.6%,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间的MRS及BAI有明最差异。结论经标准大骨瓣减压技术结合硬脑膜“十”字切开的手术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不仅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功能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了86例经CT、MRI,证实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梗死的临床、影像学、外科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 按GOS结果评分:良好8例,中残39例,重残21例,死亡18例。术后CT复查:5例2个月后,14例4个月后恢复正常。42例6个月后脑梗死范围缩小,19例1年后脑梗死范围没有改变;其余6例未复查。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病情进展快且严重,死亡率高。但如果及时预防,早期诊断和正确而有效地治疗,将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加颞肌贴敷减压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在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并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14d梗死灶体积的大小,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14d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指标和出院随访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根据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7d,14d研究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脑血流改善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出院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开颅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降低死亡率,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是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额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经额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清除脑内血肿,根据颅内血肿清除率、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评定手术疗效,并随访6个月,按照日程生活活动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级判断。结果血肿清除率81.3%±15.5%,术后无再次出血及大面积脑梗死。术后6个月后患者恢复情况:预后良好52例,预后不良8例。结论经额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操作简便、血肿清除满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5例经影像学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随访6个月,治愈3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CT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10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CT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03例患者手术治疗74例,其余患者采取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后24h内好转者38例,48h内好转者52例,48h好转率为87.4%。结论颅脑CT检查对及时发现梗死病灶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做到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接收的100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临床特点及临床疗效。结果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较为复杂,具备颅脑外伤和脑梗死两种疾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颅脑外伤后发生失血性休克,特别是缺氧时容易出现颅脑外伤性脑梗死。100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良好34例(34%),中残14例(14%),重残19例(19%),植物生存8例(8%),死亡25例(25%)。结论颅脑外伤脑梗死疾病临床特点复杂,早期对颅脑外伤脑梗死患者采取最佳的方法治疗,维持血容量正常,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7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连续随访51例8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评估术后1年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行动能力状况。[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率为5.9%;并发症发生率为54.9%。术后1年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8例,良10例,可22例,差8例,优良率为35.3%。[结论]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多同时合并各种内科疾患,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髋关节功能残障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8例小肾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为临床少见病例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小肾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结合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术前所有患者均考虑小肾癌伴远处转移,并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转移灶切除术,术后给予分子靶向治疗,术后病理结果6例为透明细胞癌Ⅰ~Ⅲ级,2例为嫌色细胞癌;术后随访:7例患者良好,未发现局部及转移病灶进展,1例可见转移灶进展。结论小肾癌伴远处转移属于少见病例,特别是病理类型为肉瘤样、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以及微血管侵犯的高度恶性肿瘤的患者。同期发生远处转移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远较无转移者差,腹腔镜早期手术及术后辅助靶向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疾病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技术在中动脉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中动脉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血管内介入+缺血后处理治疗)和对照组(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梗死体积变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天mRS评分、死亡率、血管再通率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天后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术前,且观察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后1天、术后7天和术后14天的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90天良好预后率和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技术在中动脉急性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中可以改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具有更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临床上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具有典型脑梗塞症状的48例入院患者经核磁共振及头部CT证实脑大面积脑梗塞,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康复情况。结果:在这48例患者中伴有出血性脑梗塞10例(21%),死亡14例,病死率31%,33例致残,致残率98%,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预后较差。结论: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应及早做出准确诊断,积极改善缺血及再灌注治疗,高压氧仓改善脑细胞缺氧,减轻损伤,对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极易出现出血性脑梗塞,临床上应极力尽早治疗,行必要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半月内是否出现创伤性脑梗死分为创伤性脑梗死组与无创伤性腩梗死组,对可能造成创伤性脑梗死的因素,如性别、年龄、是否为多发伤、是否出现脑疝、是否合并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组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21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8例,非大面积脑梗死13例,创伤性脑梗死发病率11.23%.5例大面积脑梗死颅内压持续增高并形成脑疝再次手术扩大颅骨窗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是否出现创伤性脑梗死与性别无关(P>0.05),与年龄、伤情、多发伤、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P<0.05).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是否出现脑疝、是否为多发伤、是否合并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显著相关性;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治疗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02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1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诊治、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良好2例,中残4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需及时CT复查,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心源性栓塞12例,动脉源性栓塞7例,颅内动脉狭窄3例,来源不明的或非栓塞性16例。3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好转27例,死亡3例,均为严重脑疝患者。8例因颅内高压进行性加重转外科行开颅减压术,好转7例,死亡1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并发症重,致残、致死率高,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对内科治疗效果差者应尽早转外科行减压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5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统计血管成功再通率,并观察术后24 h内脑出血、脑梗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对比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与不良(mRS评分3~6分)患者间基线资料及治疗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对15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血管,血管成功再通率100%(15/15)。术后24 h内1例发生脑出血,5例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术后3个月9例患者预后良好,5例预后不良,1例死亡。与预后不良患者比较,预后良好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更短(t=-2.435,P=0.030),入院时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更高(t=5.925,P0.001),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t=3.053,P=0.009)。结论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发病至入院时间、术前NIHSS评分及pc-ASPECTS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6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不同病情采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随访3个月~1a,平均6个月。36例患者中12例恢复良好,中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预后与梗死的范围、部位,继发大脑半球损害的程度,原发脑损伤的轻重以及治疗时机等有关。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引起的大面积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存活者多伴有后遗症。单纯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好,一般很少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病性急件大面积脑梗死常形成脑水肿和脑肿胀、颅内压快速增高致脑疝形成而死亡,具有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保守治疗常难以奏效,及时手术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因此,本院于2005年10月至2008年4月对1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对笔者所在单位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15例接受机器人辅助下手术治疗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无损伤重要血管及脏器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26.7%),其中胆道出血1例(6.7%),肝创面出血2例(13.3%),肺部感染1例(6.7%),无围手术期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11个月,总体随访率100%,疗效优良者12例(80.0%),残余结石者3例(20.0%),结石复发者1例(6.7%)。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治疗高龄、多次手术史、肝功能差及伴急性胆管炎等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