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输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子宫切除术后病人吗啡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子宫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小剂量瑞芬太尼组(S组)和大剂量瑞芬太尼组(L组)。麻醉诱导后S组、L组分别以0.1、0.3μg·kg~(-1)·min~(-1)速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同时靶控输注异丙酚。2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均静脉注射吗啡0.15 mg/kg。术后送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2h后送回病房。如果VAS评分大于3分,静脉注射吗啡2 mg。当VAS评分≤3分后,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病人VAS评分大于3分时间(从麻醉停药至术后第1次VAS评分超过3分的时间)、第1次大于3分的VAS评分、静脉注射吗啡后VAS评分≤3分时间、PACU中静脉吗啡用量、术后2 h内吗啡总用量。术后24 h内每隔4小时记录一次吗啡用量和VAS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L组术中异丙酚用量较少,VAS评分大于3分时间、术后第1次大于3分的VAS评分、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在3分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吗啡后VAS评分≤3分时间延长,静脉吗啡用量和术后2 h内吗啡总用量增加。术后16~24 h PCIA吗啡用量较高(P<0.05)。结论术中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1)·min~(-1)使子宫切除术后病人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吗啡来缓解疼痛,静脉注射吗啡后疼痛缓解所需的时间更长,并且术后16~24 h PCIA吗啡用量更大,这可能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及延迟的痛觉过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老年患者6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和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与苏醒时间.结果 术中舒芬太尼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瑞芬太尼组平稳(P<0.05);术后舒芬太尼组疼痛评分优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术后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分别采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前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后者平稳,且术后前者镇痛效果优于后者,但后者苏醒时间优于前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不同给药时机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54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0~64岁,随机分为3组(n=18):均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 ng/m1)行麻醉诱导和维持,Ⅰ 组和Ⅱ组分别于麻醉前30 min、术毕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为对照组.术后在麻醉复苏室30 min内每隔5 min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疼痛评分>0分时,静脉注射吗啡2 rag,30 min后连接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按压1次吗啡剂量1-1lg,锁定时间5 min)返回病房,记录术后30 min内、30 min~24 h及24~48 h的吗啡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术后48 h内各时段、Ⅱ组术后30 min~24 h及24~48 h的吗啡用量降低(P<0.05),Ⅱ组术后30 min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术后30 min内吗啡用量升高(P<0.05).各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麻醉前30 ra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有效减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早期的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在相同麻醉深度下不同全麻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的病人90例,年龄40~64岁,体重50~85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全凭静脉麻醉组(Ⅰ组)、吸入全麻组(Ⅱ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Ⅲ组).Ⅰ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吸人七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Ⅲ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吸入七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采用Narcotrend指数监测麻醉深度,维持Narcotrend指数37 ~ 64.于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2 h(T1)、术毕(T2)和术后24 h(T3)时采外周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计算CD4+/CD8+.结果 与T0时比较,Ⅱ组T2时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降低,Ⅲ组T2时NK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T2时Ⅱ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降低,Ⅲ组NK细胞水平降低(P<0.05);与Ⅲ组比较,T2时Ⅱ组CD3+和CD4+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与吸入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比较,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低.  相似文献   

5.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发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发生情况。方法 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吸入麻醉组吸入1.3 MAC异氟醚和氧化亚氮维持麻醉;静脉麻醉组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 ng/ml)维持麻醉;复合麻醉组吸入0.8 MAC异氟醚和氧化亚氮及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 ng/ml)维持麻醉。观察术后早期恢复阶段(30 min)患者的疼痛评分及吗啡用量。结果 静脉麻醉组和复合麻醉组在术后早期恢复阶段的疼痛评分及吗啡用量均高于吸入麻醉组(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患者瑞芬太尼复合TCI异丙酚或复合吸入异氟醚麻醉均可导致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对术中瑞芬太尼致吗啡用量增加的预防作用。方法 4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联合瑞芬太尼组(PR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两组术中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3~4ng/ml,PR组于切皮前15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在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前30min均静注吗啡0.15mg/kg。记录术中瑞芬太尼输注速率和术后1、2、3、6、12及24h时静息VAS评分;记录补救治疗时间、术后PACU吗啡用量、术后12、24h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3hR组静息VAS评分明显高于PR组(P<0.05);与R组比较,PR组患者首次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补救治疗时间延长,术后PACU吗啡用量、术后12h和24h吗啡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预先使用帕瑞昔布钠可降低瑞芬太尼术后急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需要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胸外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拟在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下行胸外科手术病人90例,年龄38~76岁,身高154~181 cm,体重44~82 kg,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A组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B组拔除气管导管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C组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经T6,7行硬膜外阻滞,采用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后均采用0.125%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0.5ug/ml行PCEA,维持VAS评分≤3分.于术后4、12、24、48 h时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中和术后48 h内阿片类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B组术后4 h时BCS舒适度评分升高,C组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升高,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BCS舒适度评分升高,术中及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减少胸外科手术病人围术期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妇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妇科开腹手术病人6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65岁,体重指数18~24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30):舒芬太尼组(S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混合舒芬太尼组(T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术后采用静脉病人自控镇痛,T组镇痛药为酮咯酸氨丁三醇和舒芬太尼,负荷剂量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手术结束前15 min时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180 mg混合舒芬太尼100μg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1.5 ml/h,PCA剂量1.6 ml,锁定时间20 min;S组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负荷剂量5μg(手术结束前15 min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0μg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1.5 ml/h,PCA剂量1.6 ml,锁定时间20 min.术后48 h内维持临床有效镇痛(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在3分以下),记录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T组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可减少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妇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用量,产生显著的节俭作用,提高镇痛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注小剂量氯胺酮或帕瑞昔布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K组):麻醉前10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帕瑞昔布组(P组):帕瑞昔布0.5 mg/kg;对照组(N组):麻醉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三组均3μg/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4 mg/L)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后2 h内如果VAS评分≥4分,静脉给予吗啡1~2mg。记录VAS评分≥4分时间(从麻醉停药后第一次VAS评分≥4分的时间),第一次≥4分的VAS评分,静脉注射吗啡后VAS评分<4分所需时间,PACU和PCIA中吗啡用量、术后30、45、60、90、120 minVAS评分。结果与N组比较,K组和P组术后VAS评分≥4分时间延长,PACU中吗啡总用量减少,术后30、45、60、90、120 min的VAS评分降低(P<0.05);K组和P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先注射氯胺酮或帕瑞昔布均可缓解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舒芬太尼PCIA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不同方式镇痛:S组术后给予常规舒芬太尼PCIA镇痛;M组停机后,每隔20分钟给予吗啡2mg,总量8mg,术后给予舒芬太尼PCIA镇痛;MS组给予吗啡0.3mg/h持续泵注,联合舒芬太尼PCIA镇痛。观察术后6、9、12、24、36、48h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h舒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48h舒芬太尼用量M组明显少于S组和MS组(P0.01)。术后6、9、12、24、36hM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和MS组(P0.01)。术后9、12、24、36hM组和MS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1)。MS组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M组和S组(P0.05)。结论吗啡联合舒芬太尼PCIA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镇痛,改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减少镇痛药物消耗量,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