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22例,包括肩袖全层破裂16例,关节囊侧部分损伤4例,其中2例转化为肩袖全层破裂,按全层破裂处理,另2例浅层部分损伤和2例滑囊侧部分损伤仅行关节镜下清创。肩袖全层破裂在关节镜引导下准确定位,辅助小切口行彻底肩峰下减压,双排锚钉修复全层损伤肩袖。合并SLAP损伤7例。结果本组除1例肩袖损伤合并Ⅱ型SLAP损伤患者行双固定螺钉镜下修复手术时间为120 min外,其余21例手术时间平均62(51~70)min,其中行肩峰成形及肩袖修复时间平均17(12~20)min。辅助小切口平均2.8(2~3.5)cm。未出现神经损伤及肢体明显肿胀、液体渗漏等情况。术后随访平均13.2(10~18)个月。术后10月随访:ASES评分平均(91.0±12.5)分,较术前(57.2±9.6)分显著提高(P<0.05),其中优1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UCLA评分平均(33.2±3.5)分,较术前(12.9±3.8)分显著提高(P<0.05),其中优9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具有诊断全面、准确、微创、康复快的优点,临床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25例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的肩袖损伤患者资料,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关节腔清理及肩峰成形术,之后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比较术前与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恢复情况及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及相应肌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创伤小、操作简单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9年3月~2004年3月应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撕裂22例.13例行关节镜检查,小切口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9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及小切口肩袖修复术.采用UCLA肩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22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47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14.8±3.8)分升至术后(32.0±4.7)分(t=15.086,P=0.000).优7例,良13例,可1例,差1例;20例满意. 结论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修复术是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肩峰减压肩袖清理术治疗老年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12采用关节镜肩峰下减压肩袖清理术治疗的28例老年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损伤,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钙化灶完全清理联合肩袖修复与肩峰成形手术治疗顽固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采用关节镜下钙化灶完全清理并肩袖修复与肩峰成形手术治疗的14例顽固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UCLA评分以及Constant评分。结果 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可见钙化灶被完全清除,未出现肩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7±0.3)分,较术前(8.5±1.6)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为(32.8±8.7)分,较术前(15.6±11.4)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Constant评分为(87.3±12.5)分,较术前(22.7±13.5)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钙化灶完全清理并肩袖修复与肩峰成形术治疗顽固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技术治疗37例肩袖损伤患者.记录肩关节活动度,采用UCLA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05年6月,对16例50岁以上肩袖撕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根据肩袖撕裂的大小和形状分成新月形和“U”形,新月形撕裂直接采用Mitek(GⅡ)铆钉腱骨缝合的方法,“U”形撕裂采用对边缝合后加用Mitek(GⅡ)铆钉固定的方法。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术后的功能情况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优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3.5%。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两种修补方法疗效相同。结论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老年人肩峰撞击肩袖撕裂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9.
第六届日本北欧肩关节外科会议纪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第六届日本-北欧肩关节外科会议于1999年8月31日~9月3日在日本京都市召开。日本、瑞士、芬兰等11个国家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有59篇文章在会议上发言,其中肩袖损伤的19篇;肩关节不稳定、复发性肩关节脱位13篇;肩关节炎3篇;肩关节创伤,人工肩关节置换9篇;肩关节运动损伤4篇;肩部肿瘤2篇;流行病、基础研究5篇;微创研究1篇;各种特殊肩关节疾病3篇。 一、肩袖损伤的研究 磁共振在肩袖撕裂伤诊断上的应用越来越被众多肩关节外科医生所接受,日本高知大学提出MRI不但能确定肩袖撕裂的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的17例(20肩)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病例资料,均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其中肩袖部分撕裂6例(7肩),完全撕裂11例(13肩)。收集并比较病人术前及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分析病人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肩关节评分。分析病人术前、术后1年的外展、外旋、内旋等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17例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本组术后6个月和1年的UCLA评分分别为(27.15±2.85)分、(30.55±2.11)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3.20±4.07)分、(83.35±3.84)分,与术前相比逐步提升,各个时间点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由术前的(5.95±2.37)分、(7.35±2.13)分改善至术后的(2.20±1.23)分和(2.40±1.43)分,术前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度由术前的77.30°±18.20°、37.25°±10.03°、35.25°±12.74°改善至术后的131.80°±20.22°、47.85°±7.66°和59.40°±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论是肩袖完全撕裂还是部分撕裂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通过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病人动、静态疼痛及内旋活动度恢复良好;但在肩袖完全撕裂的病人中,术后外展活动度及病人满意度均未见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肩袖损伤能较好地缓解病人疼痛,对于肩袖部分撕裂的病人也能较好地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肩袖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25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5~67岁,平均54.3岁;左肩6例,右肩19例,涉及优势侧19例。10例滑囊侧部分撕裂,1例滑囊侧及关节侧均有部分撕裂,14例全层撕裂。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21例行B超检查,23例行MR或MRA检查。全部病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前肩峰成形术。肩袖修复方式:1例直接行断端缝合,15例应用缝合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9例联合应用断端缝合及缝合锚钉技术。分别在术前和最终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个月。术后平均UCLA评分为(32.3±t2.3)分。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平均为(2.6±t0.9)分和(8.6±1.4)分(P=0.000),功能评分平均为(5.0±1.8)分和(9.1±1.0)分(P=0.000),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3.6±1.5)分和(4.9±10.3)分(P=0.000),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4.0±0.6)分和(4.7±0.5)分(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8例、良17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是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有效地控制出血,适度进行肩峰成形,正确识别撕裂的形状,充分松解粘连并采用恰当的缝合方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其疗效可达到切开手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中期效果.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5月对35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30例获得随访,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1~74岁,平均55.6岁.左肩3例,右肩27例.全部病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肩袖修复方式:19例应用缝合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11例联合应用断端缝合及缝合锚钉技术.16例行单排缝合,14例行双排缝合.2012年6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在术前和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分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 小型撕裂3例,中型撕裂22例,大型撕裂3例,巨大撕裂2例,随访时间5 ~ 10年,平均78.5个月.UCLA评分从术前的(14.2±3.1)分增至术后(33.6±2.1)分(t=-37.154,P=0.000).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5±0.9)分比(9.5±1.0)分(t=-24.466,P=0.000),功能评分平均为(4.5±1.5)分比(9.4±1.1)分(t=-18.500,P=0.000),主动前屈角度评分平均为(3.3±1.6)分比(4.9±0.2)分(t=-5.614,P=0.000),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3.9±0.5)分比(4.7±0.4)分(t=-6.591,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后随访UCLA评分,优19例,良11例.单排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3.0±3.2)分,术后平均(33.6±1.7)分.双排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5.6±2.4)分,术后平均(33.6±2.6)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071和-26.455,P<0.05).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创伤小、恢复快,中期效果令人满意.单排缝合与双排缝合的效果均令人满意.术中应正确识别撕裂的形状,充分松解粘连并采用恰当的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肩袖损伤的关节镜下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5月对68例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重建,其中40例获得随访,以其为研究对象。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29例发生于主力侧。根据Gerber分型,其中部分肩袖损伤8例,中小型肩袖损伤27例,巨大肩袖损伤5例。手术均采用金属缝合锚(Super-Revo)进行肩袖重建。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简易肩关节评分(SST)问卷进行功能评估。结果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0.6个月。40例患者手术前及终末随访时ASES平均分为72.6对92.3(P<0.001),其中VAS疼痛评分平均为6.2对1.8(P<0.001),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为74.5°对146.0°(P<0.001),平均外旋为27.8°对38.3°(P<0.01),ASES评分为优和良所占的比例为92.5%(37/40),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69.6对90.4(P<0.001),Constant-Murley评分为优和良所占的比例为90.0%(36/40)。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具有损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尤其在保护三角肌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正确的适应证选择、熟练的关节镜下操作技术以及术后严格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应用缝合桥双排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间应用关节镜下缝合桥双排固定技术治疗的44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术后效果(男22例,女22例,术时平均52.3岁).关节镜下将撕裂按大小分组.分别测定患者术前术后休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ASES).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9.7个月,随访率100%.本组病例小撕裂14例(31.8%),中撕裂21例(47.7%),大撕裂5例(11.4%)和巨大撕裂4例(9.1%).休息时VAS评分从术前(6.4±3.4)分降到随访时(0.7±1.5)分,活动时VAS评分从术前的(7.9±2.1)分降到随访时(1.8±1.8)分.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有统计学差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的Z值分别为4.789,4.450和4.454,P〈0.01).UCLA评分由术前的(15.3±4.9)分增加到随访时(30.7±4.0)分;ASES评分由术前的(30.5±17.8)分增加到随访时(84.2±12.6)分,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59和5.760,P〈0.01).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是93%,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缝合桥双排固定是一种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双排固定治疗肩袖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单排、双排固定治疗肩袖损伤的近期效果. 方法 对8例肩袖损伤采用单排固定,7例肩袖损伤进行双排固定,观察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UCLA评分. 结果 双排固定术后恢复时间短,功能恢复快,UCLA评分明显优于单排固定.单排固定组2例锚钉拔出,行再次手术固定;2例术后锻炼时出现疼痛和术前症状,再次手术时发现缝合线断裂,予再次固定. 结论 肩袖损伤的关节镜下双排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单排固定,双排固定不仅增加了固定强度,同时使肩袖肌腱断端与肱骨大结节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更有利于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16.
卓鸿武  潘玲  刘诗滦  李坚 《中国骨伤》2021,34(6):504-507
目的:观察并比较关节镜下改良Mason-Allen与缝线桥缝合治疗中型肩袖撕裂的术后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改良Mason-Allen缝合治疗中型肩袖撕裂患者22例,年龄40~81(57.14±10.26)岁;男9例,女13例.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采用缝线桥缝合治疗中型肩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3~2006年对14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1岁。左肩5例,右肩9例,涉及优势侧9例。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8例行B超检查,8例行MRI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4例行肩峰成形术,6例行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和最终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5年,平均32个月,手术前、后平均UCLA评分分别为(13.3±3.9)和(32.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6,P0.01)。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3±0.7)和(8.7±1.3)分(t=-17.198,P0.01),功能评分平均为(4.0±1.6)和(8.7±1.5)分(t=-6.600,P0.01),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3.1±1.8)和(4.9±0.3)分(t=-3.617,P0.01),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3.9±0.5)和(4.6±0.5)分(t=-5.078,P0.01),优7例,良7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有许多优点,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Xiao J  Cui GQ  Wang J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9):1492-1495
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7年12月行关节镜手术的57例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34例,女性15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9.7岁.左肩15例,右肩34例,涉及优势侧41例.根据Ellman分类标准,Ⅰ度7例,Ⅱ度6例,Ⅲ度36例.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29例行B超检查,36例行MRI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Ⅰ度及Ⅱ度患者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清理术;Ⅲ度患者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肩袖修复方式:3例直接行断端缝合,26例应用缝合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7例联合应用断端缝合及缝合锚钉技术.分别在术前和最终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手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16.5±2.4)分.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9±1.0)分,功能评分平均为(5.4±1.2)分,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4.3±1.1)分,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4.0±0.4)分.结果 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年,平均48个月.手术后平均UCLA评分为(32.1±3.8)分.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8.4±1.7)分,功能评分平均为(9.1±1.4)分,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4.9±0.2)分,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4.8±0.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优16例,良31例,差2例.47例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关节镜手术是治疗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的有效方法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肩袖部分撕裂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1999年4月~2004年1月,我所对14例肩袖部分撕裂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11例B超检查,14例MR I或MRA检查。5例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清理术;9例行肩峰下间隙减压及肩袖修复术。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滑囊侧部分撕裂7例,关节侧部分撕裂7例。14例随访1~6年,平均38个月,UCLA评分由术前(15.9±3.9)分升至术后(30.9±5.2)分(t=15.000,P=0.000)。良13例,差1例;13例满意。结论关节镜检查是诊断肩袖部分撕裂的可靠方法。肩袖修复术是治疗肩袖部分撕裂的有效方法。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The surgeon》2023,21(1):e1-e12
BackgroundAn all-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ASR) may result in less postoperative pain and better functional outcomes than the mini-open (MOR) approach. This meta-analysis provides an updated assessment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which compares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mini-open versus all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techniques.Material and methodsThe main online databases were accessed in October 2021. All the trials directly comparing primary ASR versus MOR for rotator cuff rupture were accessed. Studies concerning revision settings were not eligible, nor where those combining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with other adjuvants.ResultsA total of 21 articles were retrieved. Data from 1644 procedures (ASR = 995, MOR = 649) were collected. The mean follow-up was 26.7 (6.0–56.4) months. Comparability was found between ASR and MOR groups at baseline with regards to age (P = 0.3), gender (P = 0.7) and mean duration of the follow-up (P = 0.7).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ASR and MOR with regard to surgical duration (P = 0.05), Constant score (P = 0.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P = 0.3),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houlder (P = 0.5), VAS (P = 0.2), forward flexion (P = 0.3), abduction (P = 0.3), external rotation (P = 0.2), internal rotation (P = 0.7), re-tear (P = 0.9), adhesive capsulitis (P = 0.5).ConclusionArthroscopic and mini-open rotator cuff repair result in similar clinical outcomes. Male gender and older age lead to greater rates of rotator cuff re-tears, while longer surgical dur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 rate of adhesive capsul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