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提高股骨骨折手术治愈率。方法 分析1994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32例股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钢板弯曲3例、断裂8例,单纯螺钉松动6例、断裂5例,钢板弯曲或断裂伴螺钉断裂或松动6例,髓内针弯曲或松动4例。结论 内固定方式或材料选择不当,以及手术操作不规范是导致股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失效32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87年6月~2002年8,月,我院共收治髌骨骨折458例,得到随访324例患者中32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占9.9%。为了进一步提高内固定的疗效,现结合本组资料及有关文献对内固定失效原因及预防措施加以探讨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1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0年1月~2004年5月收治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11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及股骨颈截骨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失效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生物力学因素分析肱骨干骨折治疗失效的原因。方法:对156例中的21例(13.5%)失效病例进行X线片、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及内固定物选择等综合性分析。结果: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而导致失效的9例(42.9%);因在骨折治疗中缺乏对骨骼与内固定生物学和力学原则的理解6例(28.6%);对骨折复位一味追求完善解剖复位,不考虑局部血运的重要性2例(9.5%);内固定取出时间不当及对患康复训练指导错误4例(19.1%)。结论:对生物力学缺乏理解,一味追求完美的骨折解剖复位,不考虑局部血运是导致肱骨干骨折治疗失效的主要原因;术后正确指导康复训练是预防骨不连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患者术前交接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44例手术患者术前交接流程进行梳理,分析交接中的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数值,找出前5位的失效模式,并针对造成失效模式的主要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实施3个月后,抽取342例手术患者,对术前交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后术前准备完善率、患者关键信息规范率、手术部位标记正确率、病历资料齐全率、患者评估齐全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纠正手术患者术前交接失效模式,使术前交接更加顺畅、规范,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翻修颈椎前路内固定失效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预防。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颈椎后前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前路内固定失效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26~68岁,平均44.1岁。其中内固定下位螺钉松动6例,上位螺钉松动5例,钛网沉陷3例,上位螺钉断裂2例,下位螺钉断裂1例。通过影像学观察患者的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改良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17分评分法进行临床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翻修手术顺利完成。1例术前凝血功能欠佳患者术后血肿,出现神经症状,予急诊血肿清除,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后,神经症状基本恢复。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22.4±10.0)个月。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3.1±1.6、13.4±1.6、14.2±1.5,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翻修后保留或更换的内固定物位置良好,在术后10个月时显示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个月。结论:采用后前路联合减压内固定翻修颈前路内固定失效安全性高,减压彻底,能够稳定减压节段,维持颈椎曲度,重建三柱稳定,可用于颈椎前路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肱骨骨折常采用非手术或切开复位、坚固的加压接骨板治疗,效果满意。但内固定术后,可无内外骨痂形成,骨质愈合不坚固,去除内固定物后易发生再骨折。因切开复位内固定物失效致骨不连者也屡见不鲜。我院2001年至2002年4月采用自锁型髓内针治疗陈旧性肱骨干骨折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脊柱内固定翻修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内固定翻修手术的原因,寻求避免内固定失败或失效的对策。方法:本组3l例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22—58岁,颈椎病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螺钉位置不佳、松动脱出4例,颈椎前路Cage松动或脱出l例,胸腰骶椎骨折内固定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9例,松动或脱出3例,螺钉断裂3例,胸腰椎前路钢板松动2例,术后矫形丧失出现后凸畸形5例,腰椎BAK脱出2例。内植物选择不当2例。临床症状有畸形、局部疼痛、肢体疼痛麻木等。结果:内固定选择不当或螺钉位置不佳等引起内固定失败和/和失效的为22例,占70.9%;内植物断裂4例,占12.9%,患者过早负重或外伤引起的5例,占16.1%。共18例更换内植物,其它13例调整内植物位置。术后随访6个月-3年8个月,平均2年3个月。翻修术后19例患者局部症状及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X线片上显示内植物位置良好,原有畸形消失;2例吞咽困难获得改善,其它患者无不适主诉。结论:技术性原因是造成翻修手术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应力遮挡。应加强脊柱外科领域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9.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1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探讨31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的原因。方法利用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从尖顶距值和骨质疏松等方面对内固定失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vans分型Ⅰ型无失效病例,Ⅴ型失效比例最大,为44.4%;尖顶距值在25mm以下时,无内固定失效病例,若尖顶距值大于45mm时,内固定失效比例达80.6%;在不稳定型骨折中,骨质疏松组内固定失效比例最大,为39.3%。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要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动力髋螺钉应用技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效同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LISS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粉碎骨折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使用LISS PLT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指征、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自2003年9月~2004年8月使用LISS PLT通过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10例,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例患经过平均8个月的随访,术后骨折复位、对线良好,全部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无皮肤坏死、后期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或失效的并发症,结论LISS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的优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