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侧前方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后凸畸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观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6.4岁。结核病损位于下胸椎,累及两或三个椎体。后凸成角15°~34°,平均25°。5例患者合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为C级2例、D级3例。手术方法为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术后随访2~4年,切口一期愈合,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患者术后1年内完全恢复。术后后凸成角平均为7°,平均矫正18°,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侧前方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坚强的内固定可促进病椎植骨融合,有助于缩短术后药物治疗时间和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椎结核患者[10例伴有后凸畸形,Cobb角为13~30(22±3)°;16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采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Cobb角为2~10(5±3)°,后凸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手术并发症。2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临床治愈无复发。术后3~8(4.2±1)个月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16例脊髓损害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恢复至C级;B级3例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C级4例、D级8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暴露充分,有利于病灶清除、前方脊髓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胸椎结核患者21例,均伴有胸背疼痛、乏力、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其中11例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27°;20例伴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9例,D级10例。全部采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未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胸背疼痛及结核中毒症状消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8个月。术后平均Cobb角15°,平均矫正12°。20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有17例获得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暴露充分,有利于病灶清除、前方脊髓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应用脊柱后正中切口一期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切除肋骨头及横突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9~45岁,平均36.2岁;病变节段:T2~31例,T3~52例,T4~66例,T5~62例,T61例;所有患者均以胸背部疼痛首诊并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前后凸角15°~52°,平均30.2°;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2例,D级8例;入院时查血沉平均71 mm/h,术前血沉平均35 mm/h。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1例患者手术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1~3个月内血沉恢复至正常水平,胸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术后后凸角度10°~27°,平均19°;植骨融合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至终末随访时无结核复发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2例Frankel分级B级者恢复至C级,2例C级者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8例D级恢复至E级。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手术入路简单,创伤小,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且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跳跃性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腰椎跳跃型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8例腰椎跳跃型结核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1~62岁,平均为37.2岁.病变累及部位L1及L3椎体2例,L1、2及L4椎体3例,L2、3及L5椎体1例,L2及L5椎体2例.术前腰椎后凸Cobb's角为5°~40°,平均为21.5°.术前按Franka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1例,E级4例.四联抗痨治疗后,采用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80 min,出血量为400~900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腰椎后凸Cobb's角矫正5°~20°,平均矫正后凸矫正角度12.5°.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中结核无复发,末次随访时4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中,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C级恢复到D级,1例C级恢复到E级,1例D级恢复到E级.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植骨愈合良好,植骨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3个月.[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腰椎跳跃型结核的有效方法,具有矫正畸形、稳定脊柱、预防植骨块移位、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03年1月~2009年3月对79例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行Ⅰ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程度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随访时间2~6年,平均31个月.[结果]未发现结核复发病例;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移位;术后经X线片、CT或MRI检查,无残留病灶;术前Cobb角10°~60°,平均34.4°,术后0°~31.2°,平均矫正角度为24.2°,矫正度平均达70%,随访矫正度丢失<3°,后突畸形矫正满意;未发现术后椎管狭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恢复至B级1例,B级恢复至C、D级各1例,C级恢复至D、E级10例,D级完全恢复.[结论]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胸腰椎发病节段及后凸畸形和截瘫程度,选择不同人路的手术方式彻底的清除病灶,植骨融合,矫正畸形后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前后方的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使脊柱结核获得有效的根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方植骨治疗进展期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经后路前方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进展期胸腰椎结核的优势、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2008年12月,对31例进展期胸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方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术前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13例,E级10例;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33.6°;术前CRP平均27.8mg/L。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6月(12~44月)。术后1年随访时Frankel评分B级1例,C级2例,D级3例,E级25例;后凸Cobb角平均12.3°,矫正率63%;CRP(C反应蛋白)平均5.7mg/L。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经后路前方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进展期胸腰椎结核创伤小,方法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前方经胸骨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骨人路治疗上胸椎(T1-4)结核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胸骨人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胸椎结核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为48.6岁。病变累及部位:T1椎体3例,T2椎体1例,T1.3,椎体4例,T3椎体2例,T3-4。椎体4例,T4椎体2例。对于T1.2。椎体病灶采用头臂干内侧间隙进入,对于T3-4。椎体病灶采用头臂干外侧间隙进入。术前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5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为15^o-40^o,平均为22.0^o±3.5^o。术后随访6-72个月。结果患者均能很好地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50min,出血量为300-60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10^o-25^o,平均17.0^o±2.5^o,平均矫正5^o。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中结核无复发,患者的自觉症状均有好转,末次随访时11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者,1例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2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1例A级和2例D级术后无变化。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所有植骨均愈合,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结论经胸骨人路可以清晰地暴露上胸椎,达到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目的。  相似文献   

9.
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采用侧前方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7~58岁.平均35.8岁.L4~L5 8例,L5 5例,L5~S1 8例,L4~S1 3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2例,E级18例.术前腰骶角为19°±3.5°.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120~180ra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500~900ml,平均700ml.无血管、神经及输尿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患者即可佩戴支具站立及下地行走.随访24~36个月,平均29个月,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平均时间为7.8个月.末次随访时,6例术前合并神经功能损害患者中,1例B级恢复到D级,1例C级恢复到D级,2例C级恢复到E级,2例D级恢复到E级;腰骶角为26°±6.5°;结核病灶无复发,无断钉及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经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有效方法,具有矫正畸形、稳定脊柱、预防植骨块移位、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经肋椎关节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1年7月,采用后路经肋椎关节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胸椎多椎体结核患者43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Frankel评分,观察随访期间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5年,末次随访时1例Frankel A级患者恢复至Frankel D级,3例Frankel B级患者恢复至Frankel 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取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12个月.术后1周Cobb角平均为5.1°,末次随访Cobb角平均为9.2°,Cobb角平均丢失约4.1°.结论 经肋椎关节手术入路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治疗14例上胸段脊柱结核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37岁,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E级3例。病变节段后凸角度26°~55°,平均37°。结核病灶累及范围:T1~T2 1例,T2~T3 4例,T3~T4 5例,T4 2例,T4~T5 2例,受累椎体均在2个或2个以下,且病灶相对局限,无大的流注脓肿。均采用单纯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式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40~270min,平均195min,术中失血量300~2500ml,平均850ml。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患者并发硬膜外血肿,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感染性脑脊髓膜炎发生。植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1例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者ASIA分级改善1~2级。术后后凸角度6°~18°,平均10°,平均矫正27°,后凸角度矫正率为73.0%,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平均2°,无结核复发。结论:对于病灶较局限的上胸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矫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术前Halo重力牵引+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2.9±5.6)岁(范围6~27岁)。牵引后、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及冠状面侧凸Cobb角评估畸形改善情况。以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牵引前、牵引后、手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记录Halo重力牵引的并发症、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术前局部后凸Cobb角96.1°±16.0°(范围71°~128°),侧凸Cobb角75.5°±20.5°(范围40°~107°)。术前脊髓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9例;牵引后局部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32.8%±15.0%(范围18.0%~65.9%),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22.9%±8.0%(范围14.1%~38.6%),ASIA评分改善至D级4例、E级12例;手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45.4%±14.9%(范围29.0%~69.0%)、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33.6%±8.6%(范围23.3%~49.3%)。术后随访时间为(35.6±14.2)个月(范围24~72个月),末次随访时无明显矫正丢失,ASIA评分E级15例、C级1例。术中均未发生神经电生理监测不良事件。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臂丛神经麻木、2例术后出现近端椎板钩脱钩。1例术前ASIA分级为C级者术后即刻改善为E级,术后4年随访时再次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加重(C级)。结论术前Halo重力牵引可改善严重上胸段角状后凸畸形伴神经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并矫正脊柱侧后凸畸形,辅助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合并严重后凸畸形(后凸角度≥45.)的活动性胸腰椎结核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治疗的30例合并严重后凸畸形的活动性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7~60岁(平均35岁),病程3~18个月(平均8个月).后凸角度45°~70°(平均58°).30例均有较大的椎旁脓肿,28例合并椎管内脓肿,10例合并不完全性截瘫(Frankel 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2例).HREZ 方案化疗至少2周后手术治疗,先行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植入(6~10枚),通过钉棒连接产生提拉力使后凸矫正;再经前入路清除脓肿、部分或全部切除病变椎体,行支撑性植骨重建.术后化疗方案为6HREZ/6~12HRE.对所有病例的后凸角度、术后矫正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观察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4~6 h(平均5.2 h),出血量600~900 ml(平均760 m1),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后凸角纠正至0°~10°,最大纠正65°.随访1~4年(平均1.5年),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结核病灶均治愈.术前合并瘫痪者,2例Frankel B级者恢复至D级,其余8例均恢复至E级.末次随访时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结核复发征象.结论 一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是治疗合并严重后凸畸形的活动性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Y"型截骨治疗陈旧性结核性胸腰椎重度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6月采用"Y"型截骨治疗陈旧性结核性胸腰椎重度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3.6±5.7)岁(范围7~57岁)。后凸畸形顶椎区位于上胸椎3例、胸椎11例、胸腰段17例、腰椎5例。术前后凸Cobb角为92.8°±23.3°(范围60°~147°)。临床疗效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和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指标为椎体间后凸角和脊柱骨融合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10±25.9)min(范围180~270 min),术中出血量(520±110)ml(范围400~800 ml),术后随访时间为(26.38±1.75)个月(范围22~30个月)。术后后凸Cobb角矫正至16.5°±7.7°(范围5°~35°),较术前有明显改善(t=-25.438,P<0.01),矫正率为82.2%;末次随访时为16.5°±7.1°(范围6°~32°),与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0,P>0.05)。术前VAS评分(7.3±1.8)分(范围3~9分),术后改善至(2.4±0.8)分(范围1~3分),VAS评分改善率为67.1%;末次随访时为(1.1±0.6)分(范围0~2分),改善率为85.0%。根据Kirkaldy-Willis功能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优25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为91.7%。术前9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ASIA分级:C级2例,D级7例),末次随访时9例患者均恢复至E级。术中2例患者神经电生理监测出现异常,1例唤醒试验阴性;另1例患者在后柱截骨后神经电生理监护提示双侧感觉、运动功能下降,检查截骨区脊髓周围无压迫,遂将手术床逐渐反折部分恢复后凸,临时双棒固定,神经电生理监护提示神经功能恢复,唤醒试验显示双下肢神经功能恢复接近术前,关闭切口,2周后再次手术行进一步截骨矫形内固定术,3个月后双下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例患者双下肢肌力自5级下降至3级,感觉功能正常,经神经营养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1年发生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经神经营养药物及康复治疗好转;1例术后3个月切口窦道形成,给予清创缝合后愈合。结论对于陈旧性结核性胸腰椎重度角状后凸畸形患者,"Y"型截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截骨方法比较,可避免前方支撑植骨,并减少脊柱短缩。  相似文献   

15.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7月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71岁,平均52.1岁。病灶累及2个椎体者7例,其中C3~C4 1例,C4~C5 1例,C5~C6 3例,C6~C7 2例;累及3个椎体者3例,均为C5~C7。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低热、盗汗,6例患者伴有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级:B级1例,C级2例,D级3例,E级4例。5例伴有寒性脓肿,脓液均未穿破后纵韧带。术前后凸Cobb角10°~30°(19.1°±5.1°)。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2周,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6~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大血管、脊髓、食道、气管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10~24个月,平均14.5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从B级恢复到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颈椎后凸畸形矫正良好,术后1周后凸Cobb角为0°~5°(2.9°±1.6°),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为0°~7°(4.7°±2.3°),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均显示良好的骨性融合征象,末次随访时钛笼植骨与上下椎体间完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折断等并发症。结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后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手术(PSO)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平均32岁;平均胸椎后凸角度(T1~T12)96°(80°~112°),腰椎前凸角度(L1~S1)平均10°(5°~15°),平均颏眉角47°(40°~58°),平均注视角43°(32°~50°).8例患者均在L3椎体行PSO术并在胸腰段(T12~L1,L1-2)之间进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后综合评估影像学、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98.1±20.7)min,术中失血量(1588.8±171.6)ml.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7.7)个月.术后平均胸椎Cobb角76.1°±9.6°,矫正20.3°±1.1°;术后平均腰椎前凸角48.4°±4.7°,矫正38.4°±4.7°.术后平均颏眉角16.5°±4.6°,注视角73.0°±5.2°.矢状面平衡矫正(12.3±1.6)cm.无血管、神经损伤、应力性骨折等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未发生冠状面的失代偿.结论 后路联合单节段PSO联合双节段楔形截骨术矫正As合并重度后凸畸形效果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视野范围.  相似文献   

17.
前路手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9例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骨质破坏累及2个椎体6例(T9、T10 1例,T10、T11 2例,T12、L1 1例,L2、L3 2例),累及3个椎体3例(T10~T12 1例,T7~T9 1例,L2~L4 1例)。所有病例椎旁脓肿均累及3个椎体以上。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B级1例,C级5例,D级2例,E级1例。术前后凸Cobb角5°~45°,平均28.3°±13.5°;VAS评分3~8分,平均6.0±1.2分;ODI 50%~95%,平均(68.6±17.6)%。均行前路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入院时为不完全性瘫痪行急诊手术,4例术前采用口服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四联(HRZE)抗结核治疗1周后效果欠佳即行手术治疗,4例术前采用HRZE抗结核治疗2周后择期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X线片及CT或MRI,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植骨融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120~150min,平均135min;术中出血量400~1400ml,平均900ml。2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例行修补,1例未行修补;2例术后切口出现窦道Ⅱ期愈合,7例Ⅰ期愈合。1例左侧L3、L4神经根损伤,术后1周左股四头肌肌力3级,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及针灸、理疗对症处理,术后12个月时随访股四头肌肌力4级。随访12~20个月,平均17个月,脓肿完全吸收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5~14个月,平均8.5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恢复至5°~15°,平均10.3°±3.3°;1例术前ASIA B级患者恢复至D级,余8例均为E级;ODI降至1%~3%,平均(2.8±0.9)%;VAS降至0~1分,平均0.6±0.5分。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结论: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伴椎旁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38.2岁.L1~L2 2例,L2~L3 5例,L3~L4 4例,L2~L4 2例,L3~L51例,L31例,L41例;均有椎旁脓肿,单侧12例,双侧4例.12例合并腰椎后凸畸形,Cobb角5°~20°,平均11.2°±3.6°.神经功能受损2例,ASIA分级C级1例,D级1例.均采用腹膜后入路,其中4例双侧脓肿选择左侧入路,12例单侧脓肿选择脓肿侧入路.5例破坏L1或椎体破坏超过50%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技术操作,行前路单纯病灶清除及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9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2例病变累及2个以上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前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四联抗结核化疗2周,术后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365min,平均280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12ml.无术中并发症.2例术前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ASIA分级均为E级.1例右侧入路患者术后即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侧下肢皮肤温度高于对侧,未行特殊处理,术后1周症状消失.1例L4~L5前路内固定患者术后3个月摔倒后出现L5椎体螺钉松动,予内固定拆除,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2周Cobb角-10°~5°,平均-5.1°±2.7°,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3 ~22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10°~8°,平均-4.2°±2.1°,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Cobb角丢失2.6°±1.8°.末次随访植骨融合11例,融合时间6~12个月.11例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者,末次随访均未见结核复发.结论: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安全,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临床预后。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21例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根据胸骨柄上缘和病变节段的关系,15例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6例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8例,E级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年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颈胸段后凸Cobb 角由术前的30.8°±5.7°改善至末次随访的10.0°±2.3°;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由术前的39.7±4.8改善至末次随访的23.1±3.4。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平均提高了1.6级,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D级2例,E级19例。结论对于颈胸段结核,低位颈前入路可以实现病灶的彻底清除。应根据胸骨柄上缘水平切迹线和病变节段的关系决定具体个体化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并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比较.方法:同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后路手术组(A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组)29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Cobb角、血沉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60.4±20.5min,术中出血平均为760.7±146.2ml,住院天数平均为13.6±3.2d;B组分别为231.4±27.3min、1023.8±197.9ml和18.7±3.6d,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与前后路联合术式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路术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