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鼻胃管置管方法在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6例和改良组34例,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胃管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置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置管后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鼻胃管置管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鼻胃管置入成功率,降低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示指顶压法在危重患者留置鼻肠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危重置管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示指顶压法置管。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置管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示指顶压法留置鼻肠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促进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早期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胃管置入空肠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按时间顺序将2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09例、观察组155例。对照组采用单导丝鼻胃管盲插置入空肠;观察组采用改进法即单导丝鼻胃管入胃内后再放入第2根导丝,盲插通过幽门后抽出第2根导丝,再用单导丝鼻胃管送入至85~95cm,结束送管。结果两组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2.7%和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置管并发症,均未出现堵管现象。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患者采用改进法双导丝鼻胃管置入空肠,有利于提高置管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食管癌Ivor-Lewis术中新的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单一手术组同一术者开展的食管中下段癌Ivor-Lewis术共117例,其中2015年3月前采用空肠造瘘术行肠内营养49例;2015年3月后采用新方法放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6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营养管置入所需时间、带管的舒适性,以及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与营养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117例患者均顺利置入营养管,1例采用鼻十二指肠管组患者置入失败。两组均无住院死亡病例。鼻十二指肠管组比空肠造瘘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8)min vs(18.2±8.2)min,P<0.05]。鼻十二指肠管组患者的咽喉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肠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 vs 16.3%,P<0.05)。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术后胃排空障碍和急性胃扩张。空肠造瘘组术后2例患者出现腹壁造瘘口渗液(1例最终因渗液多而拔除),2例患者出现不全肠梗阻;鼻十二指肠管组术后1例患者因烦躁自己拔除了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 结论在食管癌Ivor-Lewis术中,应用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方法简便、创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拔除胃管对肝脏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脏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51例)。观察组于麻醉清醒评分10分时拔除胃管;对照组按照常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结果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胃管留置时间及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肝脏术后患者清醒后即拔除胃管不影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有利于减少置管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昏迷患者留置胃管操作流程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昏迷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8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为昏迷患者留置胃管;观察组分别制定浅昏迷、昏迷伴躁动、气管插管或切开、舌根后坠患者留置胃管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病情后按照操作流程为患者置入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流程的改进,能使留置胃管操作程序化、标准化,提高昏迷患者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有创血压监测使用胫后动脉置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收治NICU行动态血压监测的6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胫后动脉置管,对照组30例采用桡动脉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留置时间、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堵管、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胫后动脉置管对新生儿进行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可延长置管留置时间,降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动脉置管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颅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减少静脉穿刺失败率及静脉炎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PICC置管,对照组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CVC),比较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等。结果与CVC相比较,PICC组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较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C置管相比,PICC安全简便、置管时间长,且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引导下胃空肠造瘘(PEG/J)术置管与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SAP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15例采用PEG/J术置管行EN治疗(PEG/J组),46例行采用鼻空肠管行EN治疗(鼻空肠管组),比较两组之间的操作时间、患者恢复排便时间、患者血象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导管相关肺部感染率、营养管平均留置时间和患者自感舒适度。结果:PEG/J组的操作时间较长,但是恢复排便时间要快于鼻空肠管组,且血象降到正常所需的时间也明显比鼻空肠管组短(均P<0.05);PEG/J组要比鼻空肠管组的留管时间长,但是导管相关肺部感染率要明显低于鼻空肠管组,且PEG/J组患者自感舒适度好于鼻空肠管组(均P<0.05)。结论:早期EN治疗SAP时,PEG/J术置管要比鼻空肠管效果好,而且其并发症少,特别有利于SAP的后期营养支持治疗和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银粒子与普通导管行中心静脉穿刺时静脉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导管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49例留置银粒子导管患者(银粒子组)及85例留置普通导管患者(普通组)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CRI发生率.结果 银粒子组置管时间为(22.01±2.53)d,CRI发生率4.08%;普通组分别为(7.99±1.84)d和7.05%.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R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粒子导管可有效延长带管时间,且不增加CRI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食管电极引导鼻胃管置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接受鼻胃管置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和判断胃管置入位置;观察组在食管电极引导下进行鼻胃管置入,并以食管电图判断胃管置入位置。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操作次数、一次置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未描记出食管电图的患者胃管置入位置有误。结论食管电极引导鼻胃管置入简便、易行,描记食管电图能准确反映胃管置入位置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传统鼻空肠管置入术进行了改进,并且总结了置管过程中的技巧,观察ICU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方法将94例ICU患者分为普通组和改进组,每组各47例。普通组患者采用传统鼻空肠管植入法置管,改进组患者采用改进后鼻空肠管植入法置管,两组患者由同一人置管。记录两组置管的时间、成功率、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改进组患者一次置管时间为25.8±6.36 min,成功率89.3%(42/47);普通组一次置管时间为23.8±5.36 min,成功率57.4%(27/47),改进组成功率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的患者在置管过程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后徒手置鼻肠管置入术有更清晰的步骤和操作细节,有利于提高鼻空肠管的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机CU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留置鼻胃肠管不同长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NICU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A组鼻胃肠管置管60~65cm,B组鼻胃肠管置管45~55cm,观察两组留置鼻胃肠管不同长度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以耐受的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并发症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A组肠内营养可以耐受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明显比B组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机械通气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胃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置管60~65cm比置管45~55cm更为有效、安全,并有助于减少VAP发生,有助于尽早脱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标准超声图谱辅助四步定位法在ICU患者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留置鼻肠管的患者100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盲插法置入鼻肠管,观察组50例采用标准超声图谱辅助四步定位法置入鼻肠管。比较两组首次置管幽门通过率、首次成功置管耗时及操作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首次置管通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成功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标准超声图谱辅助四步定位法留置鼻肠管成功率比盲插法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作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危重症患者按鼻肠管置管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床旁盲插置入鼻肠管,观察组采用内镜引导下可视化置入鼻肠管。结果 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大便潜血、鼻腔黏膜出血及渗血、误入气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内镜引导下可视化鼻肠管置管可提高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置管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28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先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再根据术中情况行经腹置鼻胆管引流(鼻胆管引流组)、一期缝合术或T管引流(T管引流组)。结果 289例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后239例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获得成功,15例留置T管引流,其他35例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胆汁引流失败、胆道引流管早期滑脱、胆道出血、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胆漏、电解质紊乱致厌食恶心发生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组比T管引流组的胆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留置鼻胆管时间短。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通过术前排尿训练联合围术期限制性输液,不留置尿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比较2017年07月~2019年01月190例行术前排尿训练、手术当日限制性输液、不留置尿管的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不置管组)与2016年01月~2017年05月190例手术当日自由性输液、留置尿管的患者(置管组)的临床早期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24 h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置管组患者手术当日术前、术中、术后输液量及总输液量均低于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当日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两组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置管组在尿路感染、尿路刺激征、膀胱不适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置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置管组住院时间显著小于置管组,且患者满意度优于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前排尿训练联合围术期限制性输液,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不留置尿管不增加术后尿潴留风险,且降低术后早期尿路感染、尿路刺激征、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气相配合旋转置管法在颅脑损伤鼻胃管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采用呼气相配合旋转置管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心率及氧饱和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置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前后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呼气相配合旋转置管法应用于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鼻胃管置管优于常规置胃管法。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免疫营养配方(EIN)与标准配方肠内营养(EN)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反应和患者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均符合SAP诊断标准,APACHE Ⅱ评分8分以上.随机分为两组:免疫营养组22例(研究组),给予EIN;对照组22例,给予标准型EN.共30d.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病情严重度相似,并给予相同的处理,在发病1周左右,通过内镜放置鼻空肠管或经胃镜胃造瘘术行EIN 及EN.观察全身炎症反应、营养指标的变化,比较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①研究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②两组的胰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血小板计数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EIN与普通EN都能明显减轻SAP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况,但EIN在预防SAP患者继发感染反应方面优于普通E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昏迷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8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为昏迷患者留置胃管;观察组分别制定浅昏迷、昏迷伴躁动、气管插管或切开、舌根后坠患者留置胃管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病情后按照操作流程为患者置入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流程的改进,能使留置胃管操作程序化、标准化,提高昏迷患者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