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α受体阻滞剂与M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合并下尿路症状(LUTs)的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BPH的门诊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坦索罗辛和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剂联合治疗(坦索罗辛组),另一组给予多沙唑嗪和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剂联合治疗(多沙唑嗪组),分别在用药0、6、12周时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率(Qmax)的测定。结果 192例完成了实验。两组0周时各项指标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服药6周IPSS、Qmax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6周QOL、服药12周IPSS、Qmax、QOL两组相比,多沙唑嗪组优于坦索罗辛组(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无尿潴留、头痛、便秘、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3人出现轻微血压下降,可耐受并坚持服药。结论α受体阻滞剂与M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改善最大尿流率。服药12周多沙唑嗪与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胶囊联合组优于坦索罗辛与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胶囊联合组,联合用药时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α受体阻滞剂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症状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α受体阻滞剂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症状的影响。 方法 对 14 8例BPH患者进行 4周α受体阻滞剂治疗 ,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症状、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剩余尿量情况。 结果 治疗 4周后 ,患者平均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剩余尿量均有显著改善。各项症状中 ,夜尿次数的改善显著低于其它症状的改善。 35例 (2 3.6 % )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没有改善 (主观不满意组 ) ,IPSS改善程度明显低于生活质量评分有提高的患者(主观满意组 ) ,但两组间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的改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α受体阻滞剂治疗BPH患者症状的改善与尿流率的提高可能存在不同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应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下尿路症状患者远期再治疗的危险性 ,并分析了影响这种危险性的因素。作者回顾分析了 316例应用α受体阻滞剂(terazosin ,alfuzosin ,tamsulosin)治疗下尿路症状患者资料。根据随访 3年的资料 ,统计了每个治疗组再治疗的百分率 ;根据随访 5年的资料 ,统计分析了多个基线特性对再治疗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 ,tamsulosin组、alfuzosin组和terazosin组的再治疗率分别为 2 7%、37%和4 9 % ,伴有轻、中、重度下尿路症状患者的再治疗率分别为 2 7%、33%和 …  相似文献   

4.
α1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常见的老年病 ,下尿路症状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 ,下尿路症状困扰着广大老年男性患者。目前认为下尿路症状的发生与分布于前列腺的α1受体有关 ,α1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前列腺增生及其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的首选药物。本文对α1受体的组织分布、α1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α1A受体阻滞剂治疗伴高血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选择性α1A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哈乐)治疗伴高血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时是否影响原有抗高血压药物对血压的控制. 方法 采用临床多中心开放试验,给187例经常规抗高血压药治疗后血压已稳定控制的BPH患者服用哈乐,根据所用抗高血压药的不同,分6组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明显下降,由21.25±5.83降至11.86±5.01,平均下降10.11±5.25(P<0.001);最大尿流率由(10.25±3.55)ml/s升至(13.58±3.61)ml/s,平均增加(3.21±2.74)ml/s(P<0.001);剩余尿由(37.67±56.96)ml降至(16.77±34.12)ml,平均下降(25.79±34.23)ml(P<0.001).2例因严重血压下降而退出试验,2例出现心悸、心慌,其余患者血压和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29例患者出现副反应30例次,副反应发生率15.5%. 结论 哈乐治疗伴有高血压的BPH患者时与常规抗高血压药合用安全、有效,不影响抗高血压药对血压的控制,抗高血压药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治疗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BPH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男科确诊为BPH伴有LUTS的127例患者给予番茄红素片(500 mg),2次/d,连续治疗16周,比较患者治疗8、16周后的疗效,包括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前列腺体积(PV)、PSA、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共120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8周后,患者的IPSS[(18.42±4.59)分vs(14.13±4.51)分,P0.01]和QOL评分[(4.34±1.37)分vs(3.14±1.25)分,P0.01]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16周后,患者IPSS[(18.42±4.59)分vs(10.29±3.61)分,P0.01]、QOL评分[(4.34±1.37)分vs(2.17±1.35)分,P0.01]、PSA[(3.87±3.14)μg/L vs(2.90±3.07)μg/L,P0.01]、Qmax[(10.62±2.08)ml/s vs(14.15±3.66)ml/s,P0.01]、PVR[(35.88±15.33)ml vs(18.36±13.09)ml,P0.01]明显改善,PV[(39.85±10.22)ml vs(38.16±10.12)ml,P0.05]变化不大。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番茄红素在治疗BPH合并LUTS的疗效良好,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主要通过由前列腺增大产生机械性压迫的静态因素和前列腺平滑肌神经调控的变化产生的动态因素这两个机制导致膀胱流出道梗阻。本文复习了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资料及最新进展,特别提到了前列腺特异性药物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有下尿路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520例有症状和196例无症状的BPH患者的总PSA(tPSA),游离PSA(fPSA)和fPSA/tPSA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tPSA值分别为(5.13±2.49)、(1.73±1.26)μg/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PSA分别为(1.57±0.80)、(0.54±0.38)μg/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fPSA/tPSA分别为0.31±0.09和0.30±0.1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有下尿路症状BPH患者的tPSA、fPSA明显高于无症状,但fPSA/tPSA比值在BPH患者中稳定。  相似文献   

9.
郑珉 《男科学报》2008,14(2):191-191
单用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试验显示,前者对于控制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下尿路症状有效,长期治疗可迅速提高最大尿流率,无论前列腺大小如何。后者可以有效减少前列腺大小,长期治疗可预防病情进展。不同的起效机制和功效领域使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倍受关注。Mc—Vary进行了一项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10.
袁润强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18(12):1147-1151
他达拉非作为新一代的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s)为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继发于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下尿路症状(LUTS)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治疗效果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难以预测的并发症。目前日益受到关注的他达拉非每日一次口服方案(OAD)治疗ED的新方案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了对继发于BPH的LUTS的显著的疗效,在治疗的早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就得以显著改善。还有研究表明在同时存在ED和LUTS症状的BPH患者中,他达拉非也显著有效。本文旨在回顾PDE5Is对BPH相关症状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他达拉非治疗继发于BPH的LUT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  相似文献   

11.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已经开发了多种新药治疗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有关的下尿路症状,并且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生活质量。为了分析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在膀胱颈开放中的作用,Manes CHS等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Brazilian Journal of Urology,27(1):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下尿路症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伴下尿路症状的病因及对策。方法 对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仍存在下尿路症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26例中膀胱功能障碍16例,单纯下尿路梗阻9例,尿道括约肌损伤1例。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仍存在下尿路症状的主要原因为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和梗阻解除不全,尿动力学检查对分析其原因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主要通过由前列腺增大产生机械性压迫的静态因素和前列腺平滑肌神经调控的变化产生的动态因素这两个机制导致膀胱流出道梗阻。本文复习了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资料及最新进展,特别提到了前列腺特异性药物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自我管理干预(SMI)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改善下尿路症状(LUTS)症状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服用α受体阻滞剂>3个月的BPH患者222例,随机分为SMI组和对照组。SMI组119例,年龄54~90岁,平均71岁;对照组103例,年龄54~89岁,平均69岁。在入组、1周、3个月、6个月时,采用IPSS、QOL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 结果 2组患者均获得全程随访,在人组及第1周时,SMI组IPSS为20.5和20.5,QOL为50.9和50.8;对照组IPSS为19.6和19.3,QOL为51.1和51.1,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6个月时,SMI组IPSS为14.3和12.0,QOL为36.7和29.8,低于干预前得分,也低于对照组的IPSS 19.7及19.9和QOL 50.6和50.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SMI可明显减轻服药期间BPH患者的LUTS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a-受体(a-AR)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已有较长的历史,对轻、中度的BPH有明显的疗效,但有心脑血管等方面的副作用。a-AR阻滞剂发展迅速,由非选择性发展到选择性,即a1-AR阻滞剂,明显地减少了副作用。随着对a1-AR亚型的深入研究,人们已开始寻求对前列腺有  相似文献   

16.
单用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试验显示,前者对于控制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下尿路症状有效,长期治疗可迅速提高最大尿流率,无论前列腺大小如何。后者可以有效减少前列腺大小,长期治疗可预防病情进展。不同的起效机制和功效领域使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倍受关注。Mc—Vary进行了一项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及对比联合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及单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治疗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集我院184例顽固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程4周至2年。所有患者均为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 mg,1次/d,治疗1周后LUTS症状无改善。入选病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坦索罗辛组89例继续应用坦索罗辛0.2 mg,1次/d,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95例联合应用高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和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给予坦索罗辛0.2 mg 1次/d+托特罗定2 mg 2次/d,治疗4周。分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储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最大尿流率(Qmax)检测,评估治疗后LUTS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坦索罗辛组储尿期IPSS、QOL总体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3.23±4.39)、(4.23±1.27)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2.21±4.07)、(3.53±0.9)分,Qmax由治疗前的(12.31±8.39)ml/s上升到治疗后的(14.12±8.62)ml/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储尿期IPSS、QOL总体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4.45±5.31)、(4.45±0.79)分降到治疗后的(6.56±2.03)、(2.34±0.73)分,Qmax由治疗前的(11.41±9.21)ml/s上升到治疗后的(15.52±8.35)ml/s,与联合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184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联合应用坦索罗辛和托特罗定能明显缓解男性顽固性下尿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和急性尿潴留发生。  相似文献   

18.
BPH所至下尿路症状(LUTS/BPH)的药物治疗在解除患者症状、预防和阻断BPH的发展,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疗法风险的效果令人瞩目,已经成为LUTS/BPH的一线治疗选择。近年来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s)用于治疗LUTS/BPH的研究成果显著,PDE5-Is不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α1肾上腺能受体拮抗剂(α1-ARAs)联合应用,对于缓解LUTS/BPH的效果确切,联合治疗效果更优。本文就PDE5-Is治疗LUTS/BPH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联合应用舍尼亭(4 mg,1次/d)及可多华(4 mg,1次/d);B组单独使用可多华,治疗时间为12周,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平均24 h排尿次数、IPSS及QOL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尿潴留次数。结果:治疗后A组平均24 h排尿次数、IPSS及QOL评分改善较B组明显[(3.9±1.25vs2.6±1.37)、(4.4±1.27vs2.2±0.91)、(1.8±1.04)vs(0.5±0.26),P均<0.05];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变化两组没有明显差异,两组病例均未发生尿潴留。结论:舍尼亭联合α受体阻滞剂能有效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的排尿困难及尿频、尿急等症状,联合用药后未发现舍尼亭对患者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的影响,不增加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与下尿路症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尿路症状 (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LUTS)包括储尿期和排尿期症状两方面 ,严重时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α1 a drenoreceptor,α1 AR)阻断剂是其非手术治疗中应用最普遍的药物之一。现对对α1 AR在LUTS中的作用及α1 AR阻断剂治疗LUT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α1 AR的结构、亚型及功能肾上腺素能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之一 ,其结构包括 7个疏水的α螺旋跨膜域、1个胞外氨基末端、3个胞外襻、1个胞内羧基末端、3个主要胞内襻和 1个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