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儿期不同喂养方式与贫血的关系,以改进喂养方法,预防贫血。方法 将195例婴儿(4个月内)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完全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和发母乳喂养组,2-4个月及6-9个月筛查血红蛋白各1次,贫血者每月复查,直到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果 2-4个月婴儿贫血检出率平均为35.4%,三种喂养方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9个月婴儿人工喂养组贫血检出率为10.0%,明显低于母乳喂养组(47.7%)和部分母乳喂养组(31.2%),三种喂养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母乳喂养组贫血婴儿断乳期的膳食调查发现,多数婴儿对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过少,而淀粉类食物摄入过多。结论 应加强对母乳喂养婴儿断乳期的营养指导,嘱家长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4个月后应常规给予铁剂口服以预防贫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营养风险早产儿进行喂养延续护理管理,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方法 将80例存在营养风险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喂养方案干预,评估出院早产儿纠正月龄1个月、3个月、6个月体格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体格生长发育Z评分;比较两组早产儿家长再入院率及纯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 纠正月龄3、6个月观察组身长及其Z评分、体质量及其Z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早产儿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对营养风险早产儿进行喂养延续护理管理,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胖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本科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06例,男性36例、女性70例。根据BMI,30例患者列入肥胖组(BMI≥30 kg/m~2),36例列入超重组(BMI 25.00~29.90 kg/m~2),40例列入正常体重组(BMI≤24.90 kg/m~2)。对比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KSS评分、伤口并发症、血栓事件、30 d再入院率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等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时VAS评分,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有3例、超重组有1例发生伤口脂肪液化;肥胖组有2例、正常组有1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经相应处理均末造成不良后果。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3个月肥胖组的KSS评分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低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时,三组之间KSS评分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可达到与正常体重、超重患者相同的临床效果,但术后疼痛症状较重,早期康复速度较慢,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住院时间延长,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体重指数(BMI)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76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前BMI分为消瘦组(BMI18.5,n=31)、正常组(18.5~24.0,n=25)、超重肥胖组(BMI≥24.0,n=20)。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无病生存期(DFS),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正常组、超重肥胖组与消瘦组高分化、浸润深度T_1~T_2、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超重肥胖组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中位DFS为26.9个月(95%CI:11.59~40.55),显著低于正常组[41.43个月(95%CI:39.15~44.68)]、超重肥胖组[37.18个月(95%CI:30.53~41.83)](P0.05)。正常组、超重肥胖组中位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是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化疗次数则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果表明,BMI与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患者的预后转归评估的辅助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50岁以上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0岁以上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早期并发症和中期疗效。方法2004年至2008年间实施的活体亲属肾移植139例,按供肾年龄50岁为界限分为供体≥50岁以上的受体40例(50岁以上供体组)、供体50岁的受体99例(50岁以下供体组),两组的透析情况,冷、热缺血时间,使用抗体诱导和HLA错配等基线资料相似。随访12~24个月,评价两组受体移植后的早期并发症和中期疗效。结果移植术后两组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0岁以下供体组比较,50岁以上供体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5个随访时点的Scr偏高、CCr偏低。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年内两组受体的Scr和CCr的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上供体组和50岁以下供体组术后12个月人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8%,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8%和98%,24个月时人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6%,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7%和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岁以上老年供肾的中期疗效理想,在肾源紧缺的情况下可考虑选用,其远期效果仍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残腔大小对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的病态肥胖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2011年11月—2017年8月对96例病态肥胖患者依据胃残腔容积(即幽门到切除位置的距离)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胃窦保留组(AP-LSG),自幽门到切除位置的距离为6 cm,共49例患者;另一组为胃窦切除组(AR-LSG),距离为2 cm,共47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至少12个月的术后随访,比较基本特征、超重百分比(%EWL)、体重指数(BMI)降低程度、并发症、死亡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BMI、并存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于术后30d死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患者体重均明显下降;12个月时,AR-LSG组体重下降较AP-LSG稍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LSG组%EWL为64.2%,AR-LSG组%EWL为67.6%,P0.05);两组患者在并存疾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估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G手术过程中,无论是否保留较大的胃腔,都会产生明显体重减轻效果;保留胃窦及切除胃窦两种手术方式对于术后超重百分比(%EWL)的降低、并存疾病的治疗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具有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的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共86例,按照体质指数划分标准分为三组:体重正常组37例,超重组31例,肥胖组1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及近期生存率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手术时间长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三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不同体质指数不影响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安全性及近期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预后质量影响。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的165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依据BMI分级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肥胖组,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特征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生存率。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后低体重组发生渗漏、出血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P0.05);术后发生肠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胰腺炎、肺部并发症的比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总体并发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低体重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患者术后手术恢复情况: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相关指标数值明显优于低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超重肥胖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低体重患者1~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可以影响胃上部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人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有完整病理学分期资料的胃癌159例,按年龄分为≤40岁组(31例)和40岁以上组(128例),比较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40岁组有淋巴结转移者26例(83.9%);40岁以上组有淋巴结转移者80例(62.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之间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率及N2、N3站淋巴结的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岁组总体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40岁以上组为3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根治术的中位生存时间≤40岁组为34个月,40岁以上组为3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岁以下青年胃癌病人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多,转移率高,病理学分期晚,预后差;提高诊断率,进行标准化的胃癌根治术是提高青年胃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于肥胖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评估其术后近期疗效。方法以我科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同一手术组医生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23例(28膝)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合并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23例(24膝)非肥胖患者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疗效评估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系统。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前两组间KSS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中1例切口因脂肪液化而延迟愈合,1例患者未按要求服用抗凝药物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均获得治愈。结论对于终末期膝关节病变合并肥胖的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合理治疗术前合并症,熟练术中操作技术以及进行系统的术后管理,可达到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哈萨克族妇女髋部体质指数(BMI)与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009名绝经后哈萨克族妇女进行髋部BMD及BMI检测,按BMI的不同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和超体质量组,比较3组身高、年龄以及BMD的差异。再将3个组按年龄分为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1~90岁5个亚组,比较各亚组BMD的不同。结果绝经后哈萨克族妇女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BMD均显著高于低体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大,各组骨密度均有所下降(P〈0.05)。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60岁以上亚组BMD均高于低体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71~80岁亚组中超体质量组BMD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05)。结论BMI、年龄是影响哈萨克族绝经后妇女髋部BMD的重要因素,对低BMI及高龄人群应定期监测BMD,早期发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BMI分级、膝关节KSS评分与膝骨关节炎(OA)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年龄在50岁以上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OA患者214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计算出BMI.按照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标准划分为体重过轻、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四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前膝关节KSS评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探讨BMI与膝OA发病的关联性.结果 (1)本组患者总人数214人,其中男88例,女126例,性别比例男:女=0.70;年龄50~85岁,平均68岁,其中,60~69岁组和70~79岁组最多,分别为90例和85例,各占总人数的42.06%和39.72%;(2)本组老年严重膝OA患者BMI与膝关节KSS评分呈低度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135,P〈0.05),两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各BMI分组中年龄无明显差异;(3)本组老年严重膝OA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性BMI超重人数比例大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2=7.91,P〈0.05);(4)本组老年严重膝OA患者中,随着BMI的增加,患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945,P〈0.05).本组患者中以Ⅲ级及Ⅳ级为主;(5)本组老年严重膝OA患者中,随着膝关节KSS评分的降低,患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944,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中以膝关节KSS评分差(<60分)为主.结论 体重指数与膝OA呈低度线性相关,两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说明体重指数是老年严重膝OA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并非其严重化的主要因素;膝OA发病中男女存在差异,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本病;肥胖程度对膝OA发病的影响较大,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是膝OA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对全麻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潮气量设置的影响。方法 90例ASA分级I-Ⅱ级、年龄在20-60岁、拟行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轻体重组(L组,体重指数BMI〈18.5 kg/m^2,28例),正常体重组(N组,18.5 kg/m^2≤BMI〈23 kg/m^2,32例),超重或肥胖组(H组,BMI≥23 kg/m^2,30例)。3组患者在全麻气管插管后,调整潮气量,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 mmHg,记录麻醉前(T0)、潮气量调整稳定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30 min(T5)、60 min(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吸入潮气量(VTi)、呼出潮气量(VTe)、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结果 3组患者在T1-6各时间点MA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和L组相比,H组各时间点的VTi、VTe均较低,Ppeak均较高(P〈0.05);与L组相比,N组各时间点的VTi、VTe均较低,Ppeak均较高(P〈0.05)。H组各时间点的PETCO2要低于N组和L组(P〈0.05),N组和L组的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体重患者全麻机械通气期间所需要的潮气量要大于正常体重患者,超重和肥胖患者全麻机械通气期间所需要的潮气量要小于正常体重患者。BMI是患者全麻机械通气期间潮气量设置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物理振动排石(EPVL)对不同体重指数(BMI)无症状肾小结石主动排石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5例无症状肾小结石患者,根据BMI标准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组(56例,18.5 kg/m2≤BMI≤23.9 kg/m2)、超重组(65例,24 kg/m2≤BMI≤27.9 kg/m2)、肥胖组(34例,BMI≥28 kg/m2)。分析EPVL对不同BMI无症状肾小结石患者当日结石排出率(SER)以及1、2周结石排净率(SFR)的影响;探讨不同患者对EPVL的满意度及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 不同BMI患者对(首次主动排石治疗体验、排石当日见结石、排石治疗与期望及总体治疗)EPVL治疗的满意度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的当日SER、1周SFR、2周SFR高于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中皮肤过敏、眩晕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PV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排石治疗方式,其SER与SFR较高;不同BMI可影响EPVL效果,非肥胖患者的EPVL效果优于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沈阳医学院中心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组),34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行走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两组术前和术后14 d、3个月患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5个月)。置换组在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4 d、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同时相点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无假体脱位、松动及关节感染,对照组2例因螺旋刀片选择过长而出现活动性髋外侧疼痛。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可获得与PFNA内固定相似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术后负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病率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9766(19532髋)名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结果检出可疑髋关节1370个,占7.01%,异常髋关节(DDH)18个,占0.09%,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0.13%),男性5个(0.05%),女性DDH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臀位产婴儿DDH检出率0.35%,明显高于非臀位产婴儿DDH髋检出率0.08%(P0.05)。有家族史的DDH检出率为0.22%,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DDH检出率0.07%(P0.05),体检髋关节可疑者DDH检出率为0.2%,明显高于体检髋关节为正常者DDH检出率。结论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DDH患病率为0.09%,女性、臀位产、家族史的DDH发病率高,应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大于75岁T4分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6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36例(腔镜组),传统开腹手术33例(开腹组)。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较优;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传统组48.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手术直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33%,传统组12.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89%,传统组36.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围手术期死亡率2.78%,开腹组6.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切缘阴性,远切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淋巴结的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于75岁高龄T4分期直肠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6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患儿的年龄为30d~3岁,将其定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肺炎者40例,病毒性肺炎者18例,支原体肺炎者10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婴幼儿,将其定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入住PICU的第1、3天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PCT、CRP和WBC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C反应蛋白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5.00%,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两组的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患儿。结论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其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为临床医师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颈半棘肌的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9年7月行后路双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切断C2棘突半棘肌将患者分为颈半棘肌切断组(C3~C7椎板成形术,102例)和颈半棘肌未切断组(C3椎板切除、C4~C7椎板成形术,87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价;AS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颈托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性症状(AS)总发生率为30.2%(57/189),其中颈半棘肌切断组37例(19.6%)、颈半棘肌未切断组20例(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VAS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但保留颈半棘肌的手术方式缩短了手术时间,保持了颈椎曲度和活动度,有助于减少术后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闭式灌洗引流术(closed continuous douche,CC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别采用VSD和VSD+CCD治疗76例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例,其中男26例,女50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2.4岁。通过比较抗生素应用时间、VSD治疗时间及更换次数、创口愈合情况、引流管阻塞情况及副反应等指标来评估疗效。结果 VSD+CCD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明显较VS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CCD组更换VSD次数明显较VSD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CCD组安置VSD负压吸引治疗创口时间明显较VS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引流管阻塞41次(41/125),VSD+CCD组引流管阻塞10次(1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创口愈合26例(26/31),有5例形成窦道出院,经2~3个月院外换药愈合;VSD+CCD组创口45例完全愈合(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出现皮肤发红、发痒6例,皮疹3例,皮肤溃烂1例,混合感染2例;VSD+CCD组出现皮肤发红、发痒5例,皮疹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闭式灌洗引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感染伤口治疗时间,促进创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