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周允冲  施巍巍 《腹部外科》1998,11(6):259-260
探讨胆道梗阻型肝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6例胆阻型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胆道梗阻型肝癌有别于晚期肝癌,临床上以黄疸为主,直径均小于5cm,就诊时间相对较早,分化程度高,包膜较完整,单结节。通过积极手术切除肿瘤,肝动脉结扎、胆道切开取栓、T管引流及经T管灌注化疗药物治疗疗产满意,术后最长生存84个月。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研究20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20 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3例(15%) 。1例为术后1周内T管致胆管梗阻;1 例为术后3个月拔除T 管后胆漏,均经及时介入、置管引流而愈;1例为术后4个月弥漫性肝内外胆管狭窄经再次肝移植治愈。提示胆道并发症与留置T管、吻合等技术因素有关,而再灌注损伤、缺血性损伤是引起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改进手术技术,缩短供肝缺血时间和确保供肝胆管系统的血供可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胆总管结石术后T型管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胆道下段梗阻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型管平均引流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胆道下段梗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具有引流时间短,胆道下段梗阻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末端狭窄的预后.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6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造影发现胆总管末端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未做任何处理拔管30例.延长带管时间到6个月,复查T管造影后再拔管14例.7例夹闭T管有症状,其中3例逐渐延长夹管时间J后再拔管;另4例一直未能夹管,第一次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行气囊扩张置管支撑半年后拔管13例.结果 能够夹闭T管的47例中,41例(87.23%)在2~6年的随访期内没有出现胆道梗阻症状.6例出现胆道梗阻症状,占12.77%.气囊扩张后支撑半年的13例中,7例出现胆道梗阻症状,占53.85%.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末端狭窄;如果能夹闭T管,最妥当的临床处理是可以不做任何处理拔管,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56例胆道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92例行保守治疗,其中65例症状缓解后择期手术。164例在发病48h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并T管引流术。结果本组病人治愈245例,死亡6例,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5例。结论早期诊断对胆道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治疗尤为关键。及时判断胆道系统梗阻的部位及程度,尽早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以降低胆道内的压力有利于防止重症胆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 plications,BC)按临床表现分为胆漏和胆道梗阻两大类,胆漏主要有吻合口漏、T管拔除后胆漏和肝断面胆漏;胆道梗阻主要有吻合口狭窄、非吻合口狭窄(或称缺血性狭窄,包括肝门部狭窄及多发性肝内狭窄)[1]、胆道结石、胆泥形成及乳头功能紊乱等。按病因则分为缺血性损害、免疫性损害和原因不明的所谓缺血性胆道损害(ischem ic鄄type biliary lesions,ITBL)。ITBL分两型,Ⅰ型ITBL为整个胆道系统受累,Ⅱ型ITBL为肝外大胆管受累[2]。由于诊断技术、诊断标准及随访时间的差别,文献报道BC发生率为7%~35%[1…  相似文献   

7.
可控性胆道内/外引流及胆道梗阻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可控性胆道梗阻及胆道内/外引流动物模型,用于观察不同程度胆道梗阻对胆汁分泌的影响。此慢性动物模型可在清醒状态下,研究不同干预方式对胆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的Wistar大鼠,在适当部位横断胆管,结扎胆管远端,近端插入直径0.8mm的“T”型硅胶管一端,将另一端插入空肠,由此建立经T型管的横臂进行胆道内引流的通路,并通过已建立的皮下隧道,将T型管的T臂引出体外,建立经T型管垂直臂进行外引流的通路。这样建成一种可在体外控制胆汁经体外控制胆汁内、外引流或在体外梗阻的慢性动物模型。测定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术后第1周以及胆道内、外引流后1周的肝功能指标及体重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可控性大鼠胆道梗阻及胆道内/外引流的动物模型。健康对照组动物、假手术组动物及模型动物的体重、ALT、AST、TBIL以及不同时段胆汁内胆汁酸含量无显著改变。体外阻断T型管的横臂造成胆道梗阻8d,ALT、AST、TBIL均显著增高(P〈0.01),梗阻解除后,肝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结论:本实验动物模型可在动物清醒状态下控制动物的胆汁内/外引流,能够在体外任意阻断胆道,形成胆道梗阻。该模型对动物影响小,并对肝功能等无明显变化,可以维持有效的胆汁的肝肠循环,对胆酸池无影响。为研究梗阻性黄疸提供了一个简单且可重复使用的研究平台,还可以观察药物对胆汁分泌的影响;对某些药物的胆汁浓度也提供了可靠的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 1994~2003年间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 28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 15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 1例,胆囊管残端漏 1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胆漏 10例,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 1例。保守治疗 21例(75% ),再手术 7例 (25% ),除 1例胆管癌晚期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道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道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探查减压在肝囊型包虫手术中处理隐匿型胆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2年6月到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819例肝囊型包虫病人中实施胆道探查的172例资料,对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残腔并发症(胆漏、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道并发症(胆道梗阻、胆道狭窄、胆道感染、胆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胆囊管探查减压组(A组)术后残腔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与胆总管探查"T"管减压组(B组)无明显差异,但胆道并发症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胆囊管探查减压在肝囊型包虫手术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彻底解决残腔胆漏,并可避免传统T管减压相关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治疗晚期胰头癌引起的胆道梗阻的姑息手术引流方法 .方法 自胆总管置入T管,将T管另一端置入十二指肠降部,双荷包固定.共21例,手术时间最短30min,最长80min.结果 21例术后无异常反应,无胆瘘或肠瘘,黄疸消退出院. 结论 T管胆道搭桥内引流治疗晚期胰头癌引起的胆道梗阻,手术简单,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是治疗晚期胰头癌引起胆道梗阻的一种简易有效的姑息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胆总管常因胆石、蛔虫、畸形或肿瘤等引起梗阻,发生感染、黄疸、高热和腹痛。严重者合并胆道出血、肝脓肿和中毒性休克等。因此,临床上经常需要做胆总管切开引流术。根据病情不同,常行胆囊切除和胆道肠道吻合等手术,其中胆总管T管引流为胆系手术的常用方法。而拔T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在临床工作中并不罕见,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56例胆道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资料。92例行保守治疗,其中65例症状缓解后择期手术。164例在发病48h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并T管引流术。结果本组病人治愈218例,症状缓解出院27例,死亡6例。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5例。结论早期诊断对胆道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治疗尤为关键。及时判断胆道系统梗阻的部位及程度。尽早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以降低胆道内的压力有利于防止重症胆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探讨16例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诊治方法和改善预后的途径。方法 综合分析16例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原发肿瘤切除 胆道癌栓清除 T管引流-化疗14例,单纯癌栓清除 T管引流2例,术后TACE14例,化疗药物T管滴注或灌注9例,术后二者同时化疗者9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原发灶未切除仅T管引流2例,术后生存时间为2.5个月和4.5个月。14例原发灶切除者,术后生存1年、1.5~2年、2~2.5年、2.5~3年分别为12例、9例、6例和3例,其中1例存活4.5年。结论 原发性肝癌伴胆道癌栓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胆道穿孔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婴幼儿胆道穿孔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提高婴幼儿胆道穿孔的诊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 总结1985-2000年15年间5例胆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经腹腔穿刺液胆红素检查阳性而考虑胆道穿孔,行穿孔修补、胆道T管引流加腹腔引流,均治愈。术后随访时间1-9年,1例CT及B超提示左右肝管囊状扩张及胰管囊状扩张者术后9年出现胰腺炎再入院,治疗后痊愈;其余4例均无远期并发症,无胆道梗阻及结石形成。结论 婴幼儿胆道穿孔为少见病,病情重,早期诊断为其关键,腹腔穿刺测胆红素及腹水病理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术,且术中处理与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1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12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对135例胆总管结石进行胆总管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或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中手术成功131例,中转开腹4例;113例取石后T管引流,8例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10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残留结石1例,通过T管窦道胆道镜取出结石。拔T管后胆漏2例,经再次腹腔镜置管引流治愈。无出血、腹腔感染、手术死亡等并发症。131例随访5—32个月,平均18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可行,且有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20例胆总管结石术后T型管引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胆道下段梗阻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型管平均引流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胆道下段梗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具有引流时间短,胆道下段梗阻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满意度提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T管引流并发症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管引流是胆道外科常用的引流方法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常遇到因T管修剪、放置或拔管时间不当而造成的并发症。近 10年我院处理 1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1例 ,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30~ 83岁 ,平均 5 8岁。均为胆道结石或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行胆道探查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合并肝硬化 3例 ,糖尿病 2例 ,贫血与低蛋白血症 4例。拔管后形成胆瘘 8例 (其中 1例为误拔 ) ,拔管前胆道出血 1例 ,术后腹胀致T管脱出 1例 ,T管弯曲压迫造成窦道十二指肠瘘 1例。2 治疗方法与结果4例胆瘘胆汁性腹膜炎重新手术放置T管引流6~ 8周拔管后…  相似文献   

18.
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置T管,其目的为引流感染胆汁,减压及预防胆漏,有利残石排出,并为术后了解胆道系统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可经T管进行相应处理及治疗,为此,要求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有无T管梗阻,并及时寻找原因进行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经“T”管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残石性胆管梗阻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普外科(325027)徐鲁白,许家,朱少俊我院自1989年~1995年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术后带“T’管残石性胆管梗阻共3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  相似文献   

20.
36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986~2002年间我院行972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发生并发症的36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并发症中胆瘘或胆汁性腹膜炎20例。胆道出血3例。胆道蛔虫症2例。T管压迫胃十二指肠致不全梗阻1例。T管拔断遗留胆总管内1例。术后胆汁引流量异常2例。术后黄疸急剧加深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T管不能夹闭(胆道结石残留)3例。T管致胆道结石形成1例。本组保守治疗21例(58%),再手术治疗15例(42%)。除1例并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死亡、1例并发低渗性脱水、营养不良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处理以及患者本身疾病、机体状况等有关。恰当的术中操作与术后处理以及针对患者自身不良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