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俯卧位脊柱全长加压CT检查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畸形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6月在本院行后路脊柱畸形矫正术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中重度后凸畸形患者34例,其中男5例,女29例;年龄55~75岁,平均64.8岁.病程8~30个月,平均18.5个月.根据是否截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胸腰段骨折术后后凸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8年11月对27例胸腰段骨折术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V"形截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共截椎体29个.男20例,女7例;年龄22~56岁,平均32.5岁;距初次手术时间22~130个月,平均36.4个月.均存在后凸畸形及脊髓前方压迫,后凸Cobb角35°~86°,平均42°;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1例,D级8例.结果:手术时间150~240min,平均180min;术中出血800~1800ml,平均1000ml.3例患者出现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经脱水、激素(甲强龙)治疗,均在术后1~3周恢复到再手术前水平;无大血管损伤.术后即刻后凸Cobb角平均0°,矫正率100%.随访6~5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示截骨处骨性愈合,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0°~12°,平均4°,矫正率为95.2%.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2例未恢复,B级6例恢复到C级5例、D级1例,C级11例恢复到D级8例、E级3例,D级8例均恢复到E级.结论:采取彻底减压、截骨矫形、规范合理使用内固定和良好的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后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过伸位CT定位像预测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可行性以及相关预测指标。方法 以2017年3月-2020年3月符合选择标准的31例成人脊柱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26例;年龄30~77岁,平均62.5岁。均接受后路截骨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术治疗;最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e,UIV)位置:T5 1例,T6 1例,T9 13例,T1012例,T11 4例;最下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e,LIV)位置:L1 3例,L2 3例,L310例,L4 7例,L55例,S13例。基于手术前后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术前过伸位CT定位像,获得脊柱矢状面序列,分别测算以下指标。(1)...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老年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柔韧性(FLEXIBILITY OF KYPHOSIS SECONDARY TO THORACOLUMBAR FRACTURE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6例中老年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俯卧位加压CT定位像及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测量局部后凸LKCA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 LKCA)、计算中老年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柔韧性。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骨折位置、病程、椎体高度丢失程度、是否合并KUMMELL病、骨折椎体楔形变侧椎间盘退变程度、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和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等数据,连续性数据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非连续性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将与柔韧性相关的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各因素与柔韧性相关程度。结果 相关性分析及方差分析显示,中老年胸腰段骨折继发后...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Chen ZQ  Li WS  Guo ZQ  Qi Q  Dang GT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4):201-204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研究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33例,平均年龄40 3岁。病史平均36 0个月。后凸Cobb角平均40 8°(20°~82°)。全部患者均有脊髓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12例有显著腰背部疼痛。23例既往曾有手术史。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间隙松解植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15例,后路截骨减压矫形12例,前路松解、椎体间撑开植骨固定6例。结果全部患者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86 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4 6个月(6个月~84个月), 32例骨性融合, 1例植骨未融合,行二次手术后骨性融合。10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 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有显著腰背部疼痛者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单纯后路截骨矫形适用于角度较小( <45°)的后凸畸形。前路松解、后方经关节突截骨矫形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尤其对后凸严重或二次手术的病例更显优势。对于合并脊髓不全损伤的病例即使病史较长,手术仍然可能获得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于腰部疼痛的缓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手术实景的全脊柱过伸位CT定位像(back-forward bending CT,BFB-CT)的影像技术,分析其评估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的真实后凸角度与柔韧度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28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男6例,女22例;年龄56~92岁,平均69.5岁。骨折椎体位于T10~L2,其中胸椎单发骨折11例,腰椎单发骨折11例,胸腰段多发骨折6例。病程3周~36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所有患者均行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standing lateral full-spine X-ray,SLFSX)和BFB-CT检查,采用Cobb角法分别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伤椎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of injured vertebrae,LKIV)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并测量矢状面垂直轴(sagitt...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爆裂骨折后凸畸形不同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常用胸腰段骨折侧位X线片不同测量方法测量后凸角度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40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侧位X线片,让3位脊柱外科医师应用6种测量方法测量后凸角度,(1)伤椎头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和尾侧邻近椎体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2)伤椎下终板和头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3)伤椎头侧和尾侧邻近椎体后壁平行线的垂线夹角;(4)伤椎头侧邻近椎体下终板和尾侧邻近椎体上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5)伤椎上终板和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6)后凸比率,即伤椎头侧邻近椎体前下缘至尾侧邻近椎体前上缘距离(a)/伤椎头侧邻近椎体后下缘至尾侧邻近椎体后上缘距离(b).以3周为间隔分别独自测量两次后凸角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方法1组内相关系数高度一致(r=0.84~0.95),其次是方法4(r=-0.75~0.90).各种测量方法三位测量医师所得结果组内一致性(重复测量5°以内变化)为76%~98.5%,方法1显示较好的一致性(92.4%~98.5%).配对检验显示,不同观察者之间,组间可信度相关系数为O.53~0.90,方法1显示最高组间可信度相关系数(0.85,范围0.75~0.92),其次是方法4(0.81.范围0.71~0.89).结论:测量伤椎头侧椎体上终板和尾侧椎体下终板平行线的垂线夹角作为骨折椎体后凸角具有最佳组内和组间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畸形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胸腰段脊柱的解剖特点,其骨折常因自高处跌落所致。骨折类型常见的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其骨折易并发脱位、后凸畸形及脊髓损伤等。早期手术治疗主要是减压、复位、植骨及内固定等。然而部分患者术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再次给病人带来痛苦。我...  相似文献   

10.
佟磊 《骨科》2016,7(6)
【】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5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l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5—57岁,平均36.5岁,评定VAS评分改善情况、胸腰段后凸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等。结果:1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0—232 min,平均215min,术中出血1000--2400ml,平均1600ml,2例术中出现硬膜撕裂。12例患者均获1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VAS平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一周X片示后凸Cobb角较术前平均矫正35.41°(P<0.05),术后一年截骨面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断裂和矫形丢失。结论:经椎弓根“蛋壳”技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后凸畸形可取得理想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俯卧位脊柱全长加压CT检查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17例,年龄63.5±7.5岁(47~75岁)。患者术前均行俯卧位脊柱全长加压CT检查,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行站立位位脊柱全长X线片检查。影像学测量局部后凸Cobb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计算"后凸柔韧度"(站立位LKCA-俯卧位LKCA)/站立位LKCA×100%,根据其指导手术方案。分别比较术前俯卧位加压脊柱全长CT和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测得的LKCA、TK和LL。结果:术前站立侧位X线片所测得的LKCA、TK和LL分别是52.46°±15.63°、36.13°±9.55°和33.31°±10.33°,术前俯卧位脊柱全长加压CT定位像测得的LKCA、TK和LL分别是36.94°±15.69°、28.09°±7.62°和26.99°±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柔韧度(31.6±9.89)%(16.4%~60.6%)。术后2周LKCA和TK、LL分别为18.30°±3.57°、18.23°±6.75°和26.99°±6.75°,同末次随访LKCA、TK和LL分别是20.86°±5.34°、17.92°±6.31°和18.54°±4.7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术前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的LKCA、TK、LL同术前俯卧位脊柱全长CT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俯卧位加压脊柱全长CT定位像作为一种全新的新型影像学技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影像学的准确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涛  郑永宏  许正伟  郝定均  钱立雄 《骨科》2020,11(3):210-215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微创经皮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三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9例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KP组(40例)、经皮复位组(27例)和切开复位组(32例)。收集各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椎Cobb角及相关并发症;以随访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情况。结果PKP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0.7±0.1)h、(4.6±1.6)ml、(2.4±0.9)d,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且经皮复位组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病人术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KP组术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KP组术后骨水泥渗漏9例,无需处理。经皮复位组1例术后皮下血肿,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2例术后钉道松动,无症状,术后1年取出。切开复位组术后病人伤口延迟愈合5例,处理后伤口延迟愈合。结论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这三种术式均可安全、有效缓解病人腰背部疼痛症状,但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还需根据病人诉求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手术适应证的确定、手术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一直存在着争议[1、2],一些学者倾向于保守治疗,但常因为后凸畸形的持续存在,到晚期引发代偿性劳损型疼痛,严重者可因椎管或椎间孔狭窄造成晚期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因此,手术治疗也是非常需要的。笔者就近年来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新理念、观点以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式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以及如何控制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的调查41例PSO治疗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记录患者影像学与临床评分结果以分析所有并发症。[结果]未出现死亡或截瘫病例。16例患者(39%)发生28项外科相关并发症:其中术中3例,围手术期3例,术后迟发性并发症22例。随着手术深入开展,术中并发症逐渐减少。相比较短节段融合,长节段融合的相邻节段迟发性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C7铅垂线值变化和术后并发症与临床效果密切相关。[结论]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可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的晚期并发症与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有关。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的满意度密切相关。通过纠正C7铅垂线值来使并发症最少化能产生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CT scan predicti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In 139 patients with burst fractures of the thoracic, thoracolumbar or lumbar spine, the least sagittal diameter of the spinal canal at the level of injury was measured by computerised tomography. By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e investigated the joint correlation of the level of the burst fracture and the percentage of spinal canal stenosis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an associated neurological deficit.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the percentage of spinal canal stenosi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injury the greater was the probability. The severity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could not be predicted.  相似文献   

16.
欧阳超 《颈腰痛杂志》2021,42(5):639-642
目的 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微创经皮入路和Wiltse入路手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科于2013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单节段无神经症状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组42例,微创经皮入路组37例,Wiltse入路组41例.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指数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未见内固定松动及移位.传统后正中入路和Wiltse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微创经皮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经皮入路和Wiltse入路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明显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手术方式在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入路和Wiltse入路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突出了微创理念;其中Wiltse入路手术时间短、辐射暴露少,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SVCF)伴神经症状(neurological symptoms,NS)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一种严重的亚型。由于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状况、神经损伤情况、脊柱畸形、骨质量及合并其他疾病,手术策略要复杂得多。对于伴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更加需要整体把握,全面分析,制定适宜的手术策略。随着对伴有神经症状的OSVCF治疗研究的不断进展,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以及个体化治疗理念深入人心。笔者就伴NS的OSVCF治疗的最新技术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路椎板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疗效,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4-01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的1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SF-36评分、Cobb角。疗效采用Stauffer-Coventry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90.3±4.5)min,术中出血量(956.5±29.4)ml。未出现切口感染、肺炎、脑脊液漏、肺栓塞等并发症。17例均获得12~27(19.77±4.07)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SF-36评分、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tauffer-Coventry评分: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后路椎板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良好,可解除神经压迫,缓解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矫正矢状面失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