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尾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清扫(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7-11—2020-09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尾侧中间联合入路组(观察组)和传统中间入路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等指标,与传统中间入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淋巴结清扫数多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青年和老年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术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中青年和老年结肠癌确诊患者各60例,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进行腹腔镜下根治术,其中中青年组患者中28例进行左半结肠切除术,32例进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老年组患者中24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3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采用SPSS 18.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相关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患者进行左半切结肠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2/28)、8.3%(2/24), P>0.05;两组患者随访2年的复发率、近端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半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5/32)、33.3%(12/3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青年组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 结论不同年龄段结肠癌患者进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左半结肠切除术,但中青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腹腔镜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早期结肠癌患者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确定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3例作为队列研究,通过随访术后结局以及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进行分析,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结肠癌复发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大小、分期、评分、病理类型以及切除范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腹腔镜组较开腹组复发率明显低(3.2%比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93.5%比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早期(术后6个月)GCC-mRNA和CEA阳性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对患者术后1年的结肠癌复发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在术后1年内能明显降低结肠癌的复发(P<0.05)。另外,分期及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应用都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较开腹手术能显著降低患者近期结肠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比奥沙利铂治疗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并予以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9例结肠癌患者,按病变部位的差异分为A组(左半结肠癌)44例及B组(右半结肠癌)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含奥沙利铂方案的一线化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水平、1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等。结果:在疾病控制率方面,A组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低于B组(P<0.05)。2组1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奥沙利铂方案的一线化疗用于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疗效优于右半结肠癌,且能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主操作孔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和近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腹腔镜手术主操作孔位置不同分为观察组(主操作孔位于左下腹,38例)和对照组(主操作孔位于左上腹,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3.415、1.646,P=0.065、0.200)。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左下腹主操作孔较采用左上腹主操作孔术后恢复更快,近期预后相当,远期效果有待更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探讨原发部位对大肠癌患者手术后远处转移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根治性手术治疗。依据原发肿瘤位置将患者分为直肠癌组(n=49)、左半大肠癌组(n=31)、右半大肠癌组(n=36)。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后远处转移情况和生存率。右半大肠癌组患者年龄高于左半大肠癌组和直肠癌组,肠息肉史患者较多。直肠癌组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半大肠癌组和右半大肠癌组,左半大肠癌组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半大肠癌组,且直肠癌组肺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半大肠癌组和右半大肠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年直肠癌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左半大肠癌组和右半大肠癌组,左半大肠癌组生存率显著低于右半大肠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和左半大肠癌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较高,直肠癌患者肺转移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左半大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监控,对术后远处转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的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ERAS组和传统组,各25例。在围术期分别给予ERAS和传统处理措施,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结果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传统组更短;ERA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分别为12.0%及36.0%,以上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的白细胞、Cor、CRP及IL-6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 ERAS组患者上述4项指标均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及术后3 d,ERAS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ERAS理念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患者安全可行且有效,可减少患者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术后3年的生存情况,为结肠癌的腹腔镜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经腹腔镜治疗的217例患者和开腹手术治疗的193例患者进行随访,对比分析其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穿刺孔和手术切口种植转移以及生存率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3年的无病生存率为86.2%(187/217),总生存率为91.2%(198/217),开腹手术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85.5%(165/193),总生存率为92.7%(179/19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穿刺孔和手术切口种植转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种植转移和总生存率均与开腹手术相似,说明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根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a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及患者存活率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相比,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可最大限度清扫淋巴结,而且未明显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4例接受CME手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右半结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CME术,手术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而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和结肠造口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70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对照组行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Ⅰ期、Ⅱ期术后排气时间和禁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Ⅱ期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Ⅰ期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期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结肠造口相比,回肠袢式造口用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可减少Ⅱ期手术的并发症,更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80例左半结肠癌患者分为2组,各40例。研究组行CME治疗,对照组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比2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Ⅱ期及Ⅲ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2组Ⅰ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使淋巴结清扫数量最大化,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效保障了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LCME)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OCME)在治疗右半结肠癌上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同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共75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CME组36例,OCME组39例,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指标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ME组术后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显著低于OCME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CME在治疗右半结肠癌上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更加安全有效,是治疗右半结肠癌首选的术式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侧结肠癌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接受右半结肠切除手术的右侧结肠癌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 a内的复发率和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远期效果满意。而且在保证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同时,未显著增加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2例行NOSES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NOSES组),48例采用传统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TLC组)。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检测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阳性率为0%,NOSES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0.9%(13/42)小于TLC组31.2%(1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6);相比于TLC组,NOSES组手术时间较长,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NOSES组3年总生存率为90.5%、无病生存率为88.1%,TLC组3年总生存率为93.8%、无病生存率为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盆底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不影响患者盆底功能,临床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将腹腔镜辅助下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12例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选择中间入路术式,观察组选择侧方入路术式,随访3年,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指标,术后的肿瘤分期及并发症,以及中位生存期及生存率。结果显示,术中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指标,观察组排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肿瘤分期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辅助下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侧方入路较中间入路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术程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1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生活质量,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0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6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自觉症状、生理功能及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失访3例、死亡11例、总生存66例、无进展生存60例,对照组失访5例、死亡11例、总生存64例、无进展生存62例。两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0.004、0.276,P=0.947、0.599)。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较开腹手术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近期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肛肠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6名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结肠癌根治术组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组(CME),每组各53例患者,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CME)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64%(12/53),结肠癌根治术组26.41%(14/5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CME)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较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加一组(n=54)与常规组(五孔法施术,n=44),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或增加辅助操作孔,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最大径、清扫淋巴结数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1天与第3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加一组总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满意的中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高危结肠癌治疗的患者82例,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条件下,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进行结肠癌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疗效、术后身体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淋巴结的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的滞留时间和术后禁食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2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9.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减少患者的创伤,同时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