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与颈椎病前路择期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本院 1997年~2003年的 250例颈椎病前路择期 [1]手术病人的出院病历, 确定术后早期并发症; 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所有病人中 24%的病人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其中 17. 6%为非感染性手术并发症, 4. 0%为感染性并发症, 6. 8%为其它医疗并发症, 1. 2%在住院期间接受无计划的二次手术, 1例病人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包括: 女性、高龄、全费、手术持续时间过长和既往有颈椎手术史者。结论: 对于高龄、女性、全费、手术持续时间过长和有既往颈椎手术史的患者, 应该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应尽量采用简单实用手术时间少的术式, 以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2年1月~2003年12月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412例患者的早期并发症情况,其中颈椎病258例,颈椎外伤138例,颈椎肿瘤8例,颈椎结核8例,选取性别、年龄、术式等指标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单因素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42例出现51例次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19%,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28例次(6.80%),间接并发症23例次(5.08%);颈椎外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颈椎病患者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相关的主要因素有病种、瘫痪情况、术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种是决定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凶素。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病种、病情有关,病情越复杂,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颈椎外伤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颈椎病患者为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为防治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1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03例颈椎前路手术,采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民族、病程、瘫痪情况、术前合并症、手术方法、手术节段、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病种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3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103例中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11.65%。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种(χ2=28.540,P0.001)、瘫痪情况(χ2=19.529,P0.001)、术前合并症(χ2=11.936,P=0.001)、手术方法 (χ2=12.718,P=0.005)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对病种、瘫痪情况、术前合并症、手术方法 4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瘫痪情况和手术方法是影响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时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方法近5年来我科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62例。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出现反应性脊髓水肿3例,脑脊液漏1例,食管漏1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肺部感染5例,其中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随访6个月~5年(平均3.5年),按JOA评分,术后12~16分,平均14.6分。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入路解剖,严格规范化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颈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前路手术治疗184例颈椎疾病患者,对术后发生的早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36例50例次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并发症例次发生率为27.1%,其中喉返神经损伤3例,咽喉部刺激症状10例,脑脊液漏5例,脊髓损害加重4例,颈部血肿1例,内固定移位2例,低钠血症13例,肺部感染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脑血管意外1例,死亡3例(脊髓损伤合并合并严重低钠血症和肺部感染2例,脑血管意外1例)。结论熟悉颈椎前路手术临床解剖、做好围手术期处理、熟练和规范操作是减少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目的:分析总结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探索防范策略和治疗措施.方法:总结1999年7月~2003年7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4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环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减压、肿瘤椎体切除、病灶清除、齿状突骨折复位螺钉内固定、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内固定;植骨方式:大块自体髂骨植骨、髂骨块椎间植骨、PEEK Cage椎间融合器髂骨植骨融合、钛网髂骨植骨融合;多数患者采用前路钛板固定.术后328例出现早期并发症.结果:276例出现术后咽喉部刺激症状,是最多见的并发症,预后好;62例出现低钠血症,常发生在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和严重颈椎创伤的患者,病情顽固,纠正困难;10例脑脊液漏;8例喉返神经损伤皆为一过性,术中可以即刻出现,是最早出现的并发症;4例死亡,瘫痪加重7例,此二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5例刀口内血肿;2例髂骨取骨处刀口脂肪液化;2例刀口感染;1例食道瘘.植入物并发症2例,钛板螺钉打入椎间隙.3例行早期翻修手术.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较多,咽喉部刺激症状被忽视,此种并发症相当多见,但痊愈快,预后好.多数并发症可以治愈,部分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围手术期严格管理和手术规范化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术式.文中综述了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976~ 1998年我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32 6例 ,其中 9例在术中出现脊髓损伤症状加重。我们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及对策。1.临床资料 :本组 9例 ,全部为男性 ,年龄 5 0~ 6 2岁 ,平均 5 6岁。全部患者具有颈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呈慢性起病 ,但全部患者入院前 1个月无明显诱因进行性椎体束症状加重 ,出现明显的上下肢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入院后按颈椎病脊髓功能评分法评分为Ⅱ~Ⅲ级[1] ,感觉障碍平面在C5平面以下。X线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 ,测量椎管与椎体矢状径比率为 <0 72、>0 6 8。MRI检查发现压迫主要来自前方 ,…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本文对1986年5月 ̄1994年2月间的152例脊髓型颈椎病人前路手术后的疗效及常见影响因素作一分析。结果发现,病程、年龄及病情与疗效有关,手术范围及方式与疗效无关。建议脊髓型颈椎病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合适的手术及减压范围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颈椎病颈前路手术后气道阻塞发生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8年1月行前路手术治疗的528例颈椎病患者,记录术后气道阻塞再插管情况,将25例术后发生气道阻塞者设为阻塞组,其余患者设为非阻塞组,调查两组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后气道阻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气道阻塞的25例中,发生于术后48 h内20例,迟发性气道阻塞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节段数、吸烟史、合并高血压、手术方式、术后肺部感染、年龄、手术史、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术中出血量、疾病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节段≥3个(OR=2.876)、吸烟史(OR=2.214)、合并高血压(OR=2.178)、ACCF手术(OR=2.087)、术后肺部感染(OR=2.021)是颈椎病颈前路手术后气道阻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节段≥3个、吸烟史、合并高血压、ACCF手术、术后肺部感染,均是引起颈椎病颈前路手术后气道阻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8  
目的 总结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探索其防治策略。方法 自1995~2002年共行颈椎前路手术3163例,术后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646例。术后获随访1848例,随访期6个月~8年.平均2年3个月。减压方式有环锯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和病灶清除;植骨方式有自体髂骨植骨、BAK植骨、方盒形Cage植骨以及钛网植骨等;部分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26例,4~1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术后颈部血肿16例,术中止血不彻底和术后引流不畅是其主要原因。颈脊髓或神经根刺激、损伤13例,经脱水治疗多数恢复满意。脑脊液漏11例,经颈部制动和切口局部适度加压后愈合。切口感染8例.经抗感染、清创缝合等治疗后愈合、食管瘘2倒,经修补术治愈。植骨块移位8例.均于发生后当天或第2d再次手术、植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17例,均行翻修手术。相邻节段退变35例,6例因出现新的脊髓压迫症状再次行颈前路减压术,术后症状缓解。髂骨供区并发症342例.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内植物相关并发症中.BAK下沉10例,钢板断裂1例.钢板螺钉脱落1例.钛网下端下沉7例.颈部轴性疼痛216例。猝死1例。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程序化、标准化的诊治方案是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4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的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颈椎前路手术412例,男308例,女104例;年龄18~76岁,平均45.6±12.9岁。颈椎病258例,颈椎外伤138例,颈椎肿瘤8例,颈椎结核8例。412例患者,病史最短4小时,最长达20年,平均548d。全瘫58例(14.1%),不全瘫192例(46.6%),无瘫痪症状162例(39.3%)。麻醉包括三大类(5种)局麻(局部浸润35例、颈丛阻滞52例、局部浸润 颈丛阻滞6例、全麻318例、全麻 颈丛1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3例,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术32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347例。结果共42例51例次出现早期并发症,并发症的例次发生率为12.37%。28例次(6.80%)同手术直接相关,喉上神经损伤5例次,喉返神经损伤4例次,颈部切口感染及血肿4例次,脊髓损害症状加重5例次,神经根损伤2例次,植骨块移位2例次,取骨区感染及血肿各1例次,钢板、螺钉松动2例次,螺钉位置不当1例次,食管瘘1例次;23例次(5.08%)同手术间接相关。结论降低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仅要熟悉颈椎前路临床解剖,提高手术技巧,还要做好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颈前路减压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处理及其疗效。方法1997年10月~2002年10月共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1052例,颈椎病9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26例。术中共发生CSFL11例,其中9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切除骨化块后引起,2例为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切除椎体后方骨赘所致。硬脊膜缺损面积为(0.6~2.0)cm×(1.0~1.5)cm。采用皮下筋膜和明胶海绵的封堵填塞法处理。术后取低枕平卧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速尿及抗生素,并补充白蛋白或血浆3~5d。术后24h拔除引流条。其中3例术后仍存在CSFL(均为OPLL行颈前路切除骨化块者),采用明胶海绵填塞、缝合封闭和对症处理等方法治疗。结果经术中采用封堵填塞法和术后辅助处理后,8例治愈,切口Ⅰ期愈合;另3例术后存在CSFL者,分别在术后5、14、17d治愈。术后随访10~62个月(平均26个月)。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颈前路减压术中发生CSFL者采用封堵填塞法处理,对术后存在CSFL者行常规保守治疗、明胶海绵填塞和缝合封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诊疗策略。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2316例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发生的中远期食管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食管中远期并发症包括术后2周以上发生的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食管皮下瘘、食管憩室、食管胸膜瘘及食管狭窄等。结果 共4例患者发生中远期食管并发症,发生率为0.17%(4/2316),其中食管穿孔发生率为0.09%(2例)。病例1为31岁男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5)术后7年发现食管憩室合并食管穿孔。手术取出内固定,清创后切除憩室,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2为46岁男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5)术后3年发现食管憩室。手术取出内固定,切除食管憩室,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3为58岁女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6)术后5年出现食管憩室。手术取出内固定,切除食管憩室,胸锁乳突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4为56岁女性患者,钛网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6)术后3年出现食管穿孔。手术取出内固定,清创后胸锁乳突肌肌瓣修补食管。4例患者术后食管并发症均获得成功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X线片、消化道造影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早期并发症。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多节段CSM患者236例,111例采用ACDF治疗(前路组)、12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后路组)。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前路组颈椎曲度(14.8°±4.1°)优于后路组(9.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路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14.6±1.2)分、(75.6±3.5)%]均优于后路组[(13.2±2.0)分、(62.7±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4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93%,其中前路组5例(4.50%,5/111),后路组9例(7.20%,9/125)。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喉上/喉返神经损伤(5例,前路组),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脊髓损伤(3例,后路组),其余为C5神经根麻痹(2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切口血肿(1例),均为后路组病例。无食管、气管瘘及死亡患者。结论 ACDF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ACDF能获得更好的颈椎曲度和神经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5年12月至2012年8月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并发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4例,初次手术年龄36~68岁,平均(52.0±11.0)岁。测量初次手术后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局部曲度、钢板与上、下间隙的距离。二次手术时对节段数量≤2个且不伴严重后纵韧带或黄韧带骨化的9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节段数量≥3个且不伴明显后凸畸形、排列不稳及严重黄韧带骨化的3例采用颈椎后路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对伴有明显后凸畸形、排列不稳且因技术原因无法行前路减压及合并严重黄韧带骨化的2例采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结果 初次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发生时间为(9.3±4.4)年,二次手术时患者年龄(61.3±12.4)岁。初次术后颈椎整体曲度与手术节段局部曲度分别为12.4°±10.8°、1.5°±6.8°;钢板与上、下间隙的距离分别为(0.9±1.8)mm、(3.8±3.2)mm。二次术后平均随访(30.4±17.8)个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分改善率为73.9%±9.7%。结论钢 板与邻近间隙距离过小、手术节段局部曲度恢复不良可能是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二次手术方案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累及节段、致压因素、颈椎曲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颈枕区融合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总结颈枕区融合术后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颈枕区融合的318例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65例次。并发症分为颈枕区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中远期并发症)和供骨区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名医师联系并接待复诊患者,30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18年,平均6年8个月。单纯融合组并发症15例次,发生率38.5%,1例次神经症状加重、2例次植骨块移位、1例次植骨块吸收以及1例次植骨块不愈合者经翻修而恢复。融合内固定组并发症50例次,发生率19.1%。1例次Simmons钢丝固定术后神经症状加重,采用枕大孔减压颈枕融合Cervifix固定,神经症状明显改善。1例次先天性寰枢椎脱位Axis固定术后椎体移位加重,经口齿突切除、颈枕融合Cervifix固定。1例次Simmons钢丝固定术后3个月发现棘突骨折,行C1,2融合Vetex侧块螺钉固定,3个月后植骨块融合。螺钉方向不当致一过性神经根损伤者术中调整螺钉方向。4枚螺钉退出引起疼痛者取出螺钉。椎动脉损伤者经结扎椎动脉或拧入螺钉而止血。结论颈枕区融合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恰当的处理预后良好。熟悉解剖、掌握技巧是减少并发症的前提,正确选择内固定系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压包扎是处理供骨区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2002年收治的腰椎后路手术患者903例临床资料,男587例,女316例,平均年龄36.7岁(18~78岁),术前诊断均依据患者术前主要症状、体征及相应的影像学结果确定,根据不同诊断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对其中发生的早期并发症(术后2周内)进行统计及临床分析。结果:903例中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者76例78例次(8.6%),其中2例女性患者同时出现两种并发症。主要包括神经根刺激症状(占早期并发症的64.1%),多数患者症状经对症处理,于4~30d(平均10.1d)得到缓解;消化道症状(11.5%),除2例给予灌肠外,其他均对症处理3~10d(平均6.8d)后缓解;切口深(浅)部血肿(5.1%)、脑脊液漏(5.1%)、尿潴留(3.9%)、切口深部感染(2.6%)、下肢深静脉血栓(2.6%)、肺栓塞(2.6%)、泌尿系感染(1-3%)及皮下脂肪液化(1.3%)等,所有并发症均获得良性转归。结论: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影响手术疗效,除了注重术中操作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重视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及处理和早期功能锻炼,将有利于腰椎后路早期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16例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发生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患者采用Zero-P行颈前路椎间融合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观察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患者术后JOA砰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吞咽困难,所有患者均获得牢固融合。结论采用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颈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中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该项手术。自1998年2月-2005年8月应用该方法治疗颈椎病215例,发生与内置物钢板及钛网相关的并发症14例,为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5例,男126例,女89例;年龄42~82岁,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