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固定性足部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71例78足固定性足部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四关节融合术2足,踝关节融合术1足,跗中关节融合术12足,三关节融合术62足,距下关节融合术1足。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0年,优良率98.6%,失败率2.4%。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畸形未完全矫治或并发新的畸形、切口皮缘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结论足部关节融合术是矫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足部固定性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甲及甲床部分切除术治疗女性足趾复发性嵌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嵌甲合并感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足部疾病,多见于足部[足母]趾,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对趾甲护理不当及外伤等,导致趾甲向深部勾状生长,长人甲皱襞并嵌入甲沟内,使甲沟消失,引起甲畸形。同时局部多合并有感染,因局部引流不畅,常导致感染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近年来由于女性对足部趾甲美容及护理不当或不正确的修剪趾甲,经常穿高跟鞋等原因,使足部嵌甲合并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女性足[足母]趾嵌甲合并感染在临床上以往多采用消炎、换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固定器治疗脑性瘫痪僵硬性足部畸形的临床效果,探讨脑性瘫痪足部畸形外科矫正和功能重建的新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0月~2013年3月165例脑性瘫痪僵硬性足部畸形患者,236足,根据足部畸形的特征,设计不同构型的外固定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主要实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手术和距下关节外融合手术或距下关节融合术,同时安装外固定器。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主要实施软组织松解、肌腱转位术或截骨手术,同时安装外固定器。[结果]154例216足获得至少3年以上随访,马蹄内翻足64足,马蹄足70足,马蹄外翻足82足。其中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62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154足。佩戴外固定器时间8~13周,平均10周。采用Laaveg-Ponseti足功能评分系统:优88足,良78足,可34足,差16足,优良率76.9%。第一次术后复发14足,复发率6.5%。钉道感染32足,清理炎性分泌物或更换钉道位置后治愈。足跟部皮肤坏死、足底部软组织坏死和跟骨慢性骨髓炎1例,彻底清创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后治愈。踝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踝关节融合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脑性瘫痪僵硬性足部畸形符合生物学重建理论,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DM)足部病变(又称DM足)是最令DM患者痛苦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DM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障碍,合并周围血管病变,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在此基础上,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1];因此而被截肢者占了非外伤性截肢患者的50%[2].为此笔者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在本院因DM足行截肢术的29例老年患者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农村和城市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认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和城市糖尿病(DM)患者对DM足相关知识认知及自护状况,为加强农村DM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住院治疗的农村(80例)和城市(80例)DM患者DM足相关知识、DM足危险因素、足部护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0%~71.3%农村患者了解DM足相关知识,7.5%~90.0%患者至少存在一种DM足危险因素,76.2%~100%患者未实施足部护理;农村患者对DM足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足部自我护理实施情况显著低于城市患者(P<0.05,P<0.01).结论 农村DM患者对DM足危险因素认知水平明显低下,需在农村人群中普及DM知识并加以强化,提高其对DM认知,重视足部护理,降低DM足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固定器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僵硬性足部畸形的临床效果,探讨脊髓神经源性足部畸形外科矫正和功能重建的新技术.[方法] 1988年10月~2006年6月,回顾性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僵硬性足部畸形61例97足;年龄6~42岁,根据足部畸形的特征,设计不同构型的外固定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主要实施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手术和距下关节外融合手术或距下关节融合术,同时安装外固定器.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主要实施软组织松解、肌腱转位术或截骨手术,同时安装外固定器.[结果]得到至少3年随访的54例、86足进行分析,马蹄内翻足39足,马蹄足21足,马蹄外翻足16足,跟行足6足,高弓足4足.其中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19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67足.佩戴外固定器时间8~12周,平均11周.采用Laaveg - Ponseti足功能评分系统:优38足,良29足,可13足,差6足.优良率77.9%.第1次术后复发3足,复发率3.5%.钉道感染18足,清理炎性分泌物或更换钉道位置后治愈.足底溃疡3足,清创和短期避免负重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僵硬性足部畸形符合生物学重建理论,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部创伤及疾病造成的足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足部创伤及疾病造成的足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如果患者为单纯软组织缺损,则给予其局部或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如果患者为复合组织缺损,则给予其组合组织再造治疗;如果患者具有较轻的污染情况或局部及全身条件允许,则给予患者Ⅰ期修复重建治疗;如果患者具有较为复杂的伤情、较为严重的感染及较多的组织缺损,则给予患者分期修复重建治疗,然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足部均具有较为满意的承重能力及平衡能力、良好的耐磨性能及较为美观的外形,40例患者中,优24例,良8例,可4例,差4例,踝-足部恢复的优良率为80.0%(32/40)。结论足部创伤及疾病造成的足骨及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重建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踝-足部恢复的优良率,有效恢复患者的足部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脊髓神经源性足部畸形的发病机理、分类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1988年10月~2006年6月,回顾性分析脊髓病变、脊髓和脊神经因被牵拉或压迫引起的足部畸形167例258足,根据脊髓损伤的性质和发病机理,将足部畸形分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两大类,两类足部畸形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手术方案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或周围神经缩窄术为主;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手术方案以软组织松解、肌腱转位术和截骨术为主,其中僵硬性足部畸形使用Ilizarov外固定器缓慢矫正.[结果]得到至少5年随访的147例228足进行总结分析,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42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186足.采用Laaveg-Ponseti足功能评分系统:优94足,良84足,可32足,差18足;优良率78.1%.第1次术后复发36足,复发率15.8%.第2次术后复发8足.[结论]根据脊髓神经源性足部畸形的分类,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9.
扁平足是一种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足纵弓塌陷或弹性消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扁平足使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平足症.扁平足主要表现为内侧足弓的塌陷.同时还可以表现为跟骨外翻,前足的外展及内翻.大多数柔韧性扁平足患者不会导致疼痛和其他症状,甚至足部功能会保持良好,然而某些病人会表现出足、踝大腿的钝痛、刺痛和易疲劳.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前突孤立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跟骨前突孤立性骨折。方法:病人14例,均为闭合性损伤。11例行前后石膏托固定或活血化瘀接骨止痛膏药(本院药剂科制)外贴,限制活动;4周以后病例不再给以固定,采用中药治疗。结果:12例获得随访,其中9例3周内就诊病例6个月内足部无肿痛,行走自如,足被动内翻无疼痛;3例4周以后确诊病例6个月自感足部无肿痛,行走自如,剧烈活动及足被动内翻时疼痛(其中2例9、10个月足完全恢复正常,1例12个月时仍有足被动内翻疼痛,16个月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足部无不适)。结论:本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误诊4周以上病例足部有较长时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改良足下垂预防装置与丁字鞋对下肢瘫痪患者足下垂及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因脊髓损伤、脊柱骨折脱位、下肢瘫痪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足下垂预防装置应用,对照组采用丁字鞋。两组常规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相同。8周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足部压疮评分、足下垂和足部压疮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足部压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患者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89.56±5.29)分,对照组(71.92±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P0.05);观察组足部压疮评分(18.44±1.73)分,对照组为(13.84±2.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P0.01)。观察组足下垂和足部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足下垂预防装置能有效的预防下肢瘫痪患者足下垂和足部压疮的发生,可替代丁字鞋等传统固定方法,适合下肢瘫痪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和城市糖尿病(DM)患者对DM足相关知识认知及自护状况,为加强农村DM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住院治疗的农村(80例)和城市(80例)DM患者DM足相关知识、DM足危险因素、足部护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0%~71.3%农村患者了解DM足相关知识,7.5%~90.0%患者至少存在一种DM足危险因素,76.2%~100%患者未实施足部护理;农村患者对DM足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足部自我护理实施情况显著低于城市患者(P〈0.05,P%0.01)。结论农村DM患者对DM足危险因素认知水平明显低下,需在农村人群中普及DM知识并加以强化,提高其对DM认知,重视足部护理,降低DM足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足[足母]趾在足部具有附着、防止滑跌、负重、辅助足的推进、弹跳、背伸、跖屈及内翻、维持足的内侧纵弓等重要作用。修复[足母]趾创面最大限度保持其功能,在手足外科中具有重要意义。自1995~2007年我科采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足母]趾创面17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结合全厚皮片植皮修复足背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毁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车祸伤导致的足背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毁损者采用先以VSD技术覆盖创面,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再以全厚皮片植皮进行修复。结果10例患者足部创面愈合良好,足部植皮一期成活,植皮无破溃,无瘢痕挛缩,足部外形不臃肿,是部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风险低,术后护理方便,植皮区不需二期整形,不影响足部功能,是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95年4月我科收治了一例胫后肌腱脱位的16岁女体操运动员,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在入院前2周训练时突觉内踝疼痛,不能活动,同时发现内踝皮下有一从后上向前下的硬索,足跖屈位并以手推硬索可使之回纳于内蜾后方。以后该现象反复出现。入院体检发现右内踝后略肿胀,轻压痛,踝关节活动正常,当足跟内翻足背屈位时用力跖屈,则有一硬索样物从内踝后向前脱出,位于内踝皮下,将足置跖屈位,以手推可回纳。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在该病例,我们采取了手术治疗。在跟骨阻滞麻醉下对患者做沿内踝后下缘的6cm长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见屈肌支持带撕裂,胫后肌腱紧贴内踝后下缘,将足内翻背屈时胫后肌腱可脱出,肌腱滑车较浅。于踝尖上2.5cm处的胫骨内侧面做一1.6cm×1.6cm,厚0.5cm的滑行骨瓣,肌腱复位后,将滑行骨瓣向后滑动0.5cm,挡于肌腱内侧(附图),以一枚松质骨螺丝钉固定骨瓣,而后于骨瓣外修复屈肌支持带,最后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术后在足跖屈位行膝下石膏托固定6周。石膏拆除后行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右踝活动范围如  相似文献   

16.
足弓垫治疗扁平足10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足弓垫(Arch Support Cushions)对扁平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6例扁平足患者应用不同类型的足弓垫治疗。同时配合足部肌肉锻炼。定期复查并调整足垫。随访1个月-8年。结果:除6例强直性平足效果不显外,余33例症状消失,不再应用足垫;63例足弓改善,偶有疲劳感或疼痛,需间断性使用足垫;7例需长期应用足垫以减轻疼痛或疲劳感。结论:足弓垫可抬高足弓,矫正足部变形,改善足部受力,代偿足弓的减震缓冲作用,消除疼痛。  相似文献   

17.
4 小儿矫形支具4.1 调节固定式小儿足部矫形支具结构原理 :可调节固定式万向节将踝小腿托与前足托连接 ,在小腿、踝部、前足分别有扣带固定。小腿踝托将支持踝关节、距下关节于中立位 ,并允许一定可滑动调整活动。通过调节万向节 ,可三维控制前足托于不同位置 ,从而依据临床需要固定足踝于不同的足内翻、外翻位 ,前足内收、外展位和跖屈、背伸位 (图1)。图 1 调节固定式小儿足部矫形支具适应证 :(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2 )先天性足外翻 (垂直距骨症 ) ,(3)脊柱裂足部畸形 ,(4)脑性瘫足部畸形 ,(5 )其它原因造成的小儿足部畸形。使用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采用微创手术 ,一次性矫正前足多发畸形。方法 :2 70例 (5 3 0足 )采用微创截骨 ,手法折骨 ,骨赘削磨 ,软组织松解等方法 ,术毕采用“8”字绷带加宽胶布固定 ,采用特制矫形鞋早期下床活动 ,4~ 6周去除固定。随访时间 1~ 13年 ,平均 6 2年。结果 :1年优良率为 10 0 %,2年优良率为 94 5 %,10年优良率为 90 4%。术前外翻角 (HVA)与第一、二跖间角 (IMA)大小有显著相关性 ,手术前后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75和 0 3 83。结论 :本方法能够一次矫正前足多发畸形 ,有效地解决患者足部的症状 ,使足部软组织力量平衡 ,恢复足部正常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建中  孙超  李海涛 《中国骨伤》2001,14(6):350-351
足部疾病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 ,以往足部手术多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 ,近年来 ,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 ,即使是骨性手术亦要求尽早下地活动 ,以减少对患者生活工作的影响和并发症的产生。自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科对 5 2例足部手术患者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本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 ,并对优缺点进行分析 ,进一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5 2例足部疾病患者 ,男性 11例 ,女性 41例 ,年龄 30~ 6 7岁 (平均 5 8岁 ) ,外翻截骨矫形 35例 ,糖尿病足前足、中足截肢 7例 ,跖骨骨折内固定 3例 ,跖间神经瘤 3例 ,跖骨肿瘤 2例 ,跖…  相似文献   

20.
创伤后小腿、足、踝部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神经、血管、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裸露,足部缺血或无血,但足部较完整,称之为"严重创伤"[1].白1998-2005年,我科应用皮瓣组合移植血管桥接,改善或重建足部血供并覆盖小腿、足、踝部创面29例,获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