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在封闭抗体阴性所致复发性流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55例封闭抗体阴性所致的复发性流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常规保胎治疗;对照组25例,未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仅采用地屈孕酮常规保胎治疗。观察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8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妊娠成功率44.0%(11/25)(P0.05)。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妊娠成功率91.7%(22/24)显著高于封闭抗体阴性组[50.0%(3/6)](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封闭抗体阴性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较高;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2.
观察比较单纯主动免疫治疗与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结局,为临床复发性流产的治疗寻求最佳方案。110例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组(52例,接受单纯主动免疫治疗)和B组(58例,接受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治疗后A组妊娠成功率(78.85%)显著低于B组(93.10%)(P0.05);所有患者在进行妊娠前免疫治疗3次后2周复查封闭抗体,复查封闭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妊娠成功率相似(86.21%vs.86.96%)(P0.05)。结果表明,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复发性流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临床治疗中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诊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无特殊处理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同时对主动免疫治疗患者封闭抗体阴性与阳性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患者妊娠成功率为88.5%,阴性患者妊娠成功率为57.1%,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过有效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封闭抗体检测能够对妊娠结局有积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配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阴性的反复自然流产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行封闭抗体阴性的经治疗后获得首次妊娠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97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21例。研究组采用丈夫外周血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后观察封闭抗体的变化,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首次妊娠的结局。结果研究组76例孕妇,妊娠成功51例,妊娠成功率67.11%;对照组21例孕妇,妊娠成功8例,妊娠成功率38.10%。研究组妊娠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成功率(P0.05)。研究组76例免疫治疗后复查封闭抗体,27例转阳性孕妇19例妊娠成功,妊娠成功率70.37%,49例仍阴性孕妇32例妊娠成功,妊娠成功率为65.31%;两者比较妊娠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封闭抗体转阳只是其纷繁复杂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749例,分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组(380例)和黄体酮常规保胎对照组(369例)。根据淋巴细胞注射时机和淋巴细胞来源不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组又分为3组。A方案:常规方案;B方案:应急方案;C方案:备选方案。对各组的妊娠结局、再发流产率与妊娠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流产率(10.3%)显著低于对照组(67.8%)(P0.05)。主动免疫治疗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89.7%,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32.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治疗A、B、C三方案的再发流产率与妊娠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有效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封闭抗体检测能够对妊娠结局有积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予以免疫治疗,同时做好免疫治疗前供血者准备、患者准备及患者心理护理,正确注射淋巴细胞悬浊液并监测皮丘,加强注射局部皮肤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137例封闭抗体为阳性或弱阳性,其余46例再予加强治疗2~4次,38例转为阳性,总转阳率为95.62%,其中124例妊娠成功。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率高,进行系统、规范的医疗护理,结合心理护理是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机制.方法 自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的107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采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追踪妊娠结局,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 FOXP3(forkhead box p3)的表达变化.结果 107例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98例成功妊娠,9例妊娠后在孕早期再次流产,妊娠成功率为91.6%.妊娠成功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high T细胞及FOXP3的表达显著高于妊娠失败患者(P〈0.05).结论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有较高妊娠成功率,治疗后外周血免疫调节性T细胞尤其CD4+CD25high T细胞的比例及FOXP3表达升高是患者妊娠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8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予以免疫治疗,同时做好免疫治疗前供血者准备、患者准备及患者心理护理,正确注射淋巴细胞悬浊液并监测皮丘,加强注射局部皮肤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 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137例封闭抗体为阳性或弱阳性,其余46例再予加强治疗2~4次,38例转为阳性,总转阳率为95.62%,其中124例妊娠成功.结论 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率高,进行系统、规范的医疗护理,结合心理护理是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应用于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为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寻求可预防的方案。方法 86例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应用地屈孕酮保胎治疗,对照组43例应用黄体酮保胎治疗,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妊娠成功率86.05%(37/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P0.05)。结论地屈孕酮应用于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4例uRM患者进行3次LIT治疗,治疗前后均在其黄体中期采集外周血,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结果 94例患者中26例失访,7例生化妊娠,2例异位妊娠,48例成功分娩,11例再次自然流产。所有患者3次LI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CD3+CD4+CD8-T细胞和CD3+CD4-CD8+T细胞分别占CD3+T细胞的比例,以及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Th1细胞占Th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Th1细胞占Th细胞的比例、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在治疗后均显著性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LIT治疗前后成功妊娠患者和再次流产患者的T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Th1/Th2比值在成功妊娠患者中显著下降(P0.001),而再次流产患者中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LIT改变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功能,降低Th1/Th2比值,使患者趋于以Th2为主的免疫状态而有利于成功妊娠。  相似文献   

11.
早孕保胎治疗的效果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孕期使用孕激素保胎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进行监测及保胎治疗的222例早孕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首次检查血清孕酮(P)水平和治疗措施情况分为三组。观察组(A组):57例血清P〉95.4nmol/L,不使用保胎药;用药1组(B组):53例血清P)95.4nmol/L,使用药物;用药2组(C组):112例血清P〈95.4nmol/L,使用药物。分析各组妊娠结局。结果A、B、C组经监测或保胎治疗后顺利度过12孕周的例数分别为51例(89.5%)、45例(84.9%)及86例(76.8%),其中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组先兆流产的发生率分别为5.3%、35.9%和32.1%,其中A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流产病例经监测或治疗后顺利度过12孕周的例数,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82例妊娠时间超过12孕周,包括单胎分娩167例(含1例畸形),双胎分娩12例,晚期流产2例,畸形中期引产1例。早孕期孕酮水平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缓慢上升。结论早孕血清P〉95.4nmol/L,无需药物保胎。P水平低下时,补充孕激素有助于继续妊娠,但需要警惕异常妊娠,避免盲目保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黄体支持方法与人工授精的妊娠结局及妊娠周期雌二醇(E2)、孕酮(P)、E2/P动态变化规律,黄体支持中合理的E2/P比值,确定合理的黄体支持方法.方法 对接受供精人工授精促排卵助孕治疗的患者172个治疗周期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排卵后第3天开始接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A组),hCG+黄体酮注射(B组)和口服黄体酮胶囊(C组)三种不同黄体支持方法,比较三者的妊娠结局,连续检测妊娠周期早卵泡期、排卵期(hCG日)、孕卵着床期(窗口期),以及早孕期、孕6、7~8周体内E2、P水平.结果 三种不同黄体支持方法中B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排卵用药后各个时期P水平C组最高,A、B两组之间无差异;B组与正常妊娠组E2/P比值及变化趋势最相近.结论 hCG+黄体酮注射组虽无口服黄体酮胶囊组提高P浓度作用显著,但周期妊娠率最高,而且与妊娠对照组E2/P比值及变化趋势最接近,因此在黄体支持不仅要提高P浓度,尚需维持合适的雌孕激素的比值,提示hCG+黄体酮注射是三种方案中的最佳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然妊娠早孕期孕酮水平及其检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本医院产科就诊的妇女,排除辅助生育、双胎多胎妊娠、复发性流产、使用孕激素药物的女性。于孕4~10周采血测定血清孕酮水平,并随访妊娠结局。妊娠超过12周、可见胎心搏动为妊娠成功组,其余为妊娠失败组。结果平均采血孕周为(5.9±1.4)周。妊娠成功组137例,早孕期血清孕酮水平呈正态分布,血清孕酮平均值为(77.3±24.4)nmol/L,第5百分位数为37nmol/L,第95百分位数为126.5nmol/L。孕酮水平与孕周、母亲年龄无关。该组15例先兆流产患者的血清孕酮值与无症状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失败组14例,血清孕酮平均值为(53.6±16.5)nmol/L,显著低于妊娠成功组(P=0.000,F=12.784)。结论早孕期孕酮水平波动范围大,难以通过单一孕酮水平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黄体支持的不同用药方式对先兆流产治疗的疗效。方法对93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组,肌注组38例肌注黄体酮(P)针剂,口服组55例口服P胶囊,并选择同期未使用任何药物的健康早孕妇女3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肌注组和口服组的保胎成功率;测定治疗前后血清P,雌二醇(E2)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93例患者中共78例保胎成功,肌注组保胎成功率87%,口服组82%,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78例保胎成功患者初次治疗一周前后血清P、E2、hCG的日增长率的结果,P的日增长率口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肌注组,肌注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2和hCG的日增长率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1周后继续用药患者平均每隔1周测定P、E2、hCG的变化,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日增长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口服和肌注P对治疗先兆流产均有良好疗效。口服比肌注血清P值增长快,但相对生物利用度低,因此不能仅凭血清P浓度来判断药物治疗效果,结合E2、hCG以及B超监测等进行综合判断,可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妊娠状态和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对再次行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在进入新的控制性卵巢刺激周期前,31对要求接受主动免疫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30对拒绝免疫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促性腺素(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着床率和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新的治疗周期中在平均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新的治疗周期观察组和对照组着床率分别为25.29%、16.88%,妊娠率分别为54.84%、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以改善部分不明原因反复IVF-ET失败患者的移植后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育妇女胚胎发育的早期预测。方法 :对原不育经治疗而妊娠的1 74例病人定期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 CG)、基础体温 ( BBT)及 B超 ,比较胚胎发育正常组与异常 ( EM)组的差异。结果 :( 1 )在治愈的不育病人中 EM的发生率为1 8.4% ,EM的重复率为 46.8% ;( 2 )胚胎发育正常组 BBT上升 1 5d血清 β-h CG明显高于 EM组 ( P<0 .0 1 ) ,2 d后正常组上升 2 .1 7倍 ,而 EM组上升 1 .0 6倍 ;( 3 ) BBT上升 2 5d正常组孕囊平均直径显著大于 EM组 ( P<0 .0 1 ) ,正常组中有 96.5%的病人于 BBT上升 3 5d见胚芽与原始心搏。结论 :生化妊娠早期血 β-h CG的动态观察 ,对预测不育妇女的胚胎发育情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有自然流产史早期先兆流产妇女外周血浆β 内啡肽(β EP)、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酮(P4)的变化。随机选择孕7~8周的有反复自然流产史的先兆流产妇女20例,于治疗前及后(孕10~12周)测血浆β EP、GnRH、hCG和P4水平(RIA法)。随机选择正常早孕妇女20名,分别于孕7~8和10~12周进行上述4项测定,收集孕10~12周不全流产妇女外周血同样进行以上测定,后两组作为对照。结果:(1)正常早孕妇女孕10~12周血浆β EP、GnRH、hCG和P4水平比孕7~8周时值明显上升(P<0.01)。(2)孕7~8周时,先兆流产妇女血浆β EP值明显高于正常相应孕周水平(P<0.01),GnRH、hCG和P4则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P<0.01)。经过给予心理支持、中药综合治疗后,先兆流产症状消失,16例足月分娩,其孕10~12周时的4项水平与相应孕周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不全流产组除血β EP值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水平(P<0.01)外,其他则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早孕组水平(P<0.01)。认为β EP在自然流产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降调节联合雌孕激素替代治疗(HRT)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FET治疗的70例PCOS患者(7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不同,分为降调节联合雌孕激素替代组(降调节+HRT组,32个周期)和雌孕激素替代组(HRT组,38个周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降调节+HRT组和HRT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性激素水平、体重指数(BMI)、移植胚胎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调节+HRT组的补佳乐使用时间及使用剂量、转化日E 2水平显著低于HRT组,而转化日内膜厚度及移植日内膜厚度显著高于HRT组(P均<0.05)。结论降调节联合雌孕激素替代方案用于PCOS患者FET周期的内膜准备,可以减少雌激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