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棘突椎板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回植术治疗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38例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21~72岁,平均47.1岁。病程6~57个月,平均32.6个月。病理检查示神经鞘瘤24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4例、脂肪瘤2例、皮样囊肿2例。病变位于单节段18例,双节段15例,3节段5例;肿物长度0.7~6.5 cm,肿瘤与脊髓、马尾及神经根存在界限。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2.2±2.3)分,胸椎Cobb角为(11.7±2.7)°。采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一侧棘上、棘间韧带连续性,将PLC向侧方掀起显露,显微镜下摘除肿瘤后将带蒂PLC原位回植,双侧微型重建钛板固定。术后行X线片、CT及MRI检查,观察脊柱稳定性、椎管成形及肿瘤切除情况,采用JOA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手术时间为56~142 min,平均77.1 min;术中出血量为110~370 mL,平均217.2 mL。所有患者肿瘤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3例出现脑脊液漏,无脊髓损伤、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28个月,平均27.2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未见脊柱侧后凸畸形及失稳征象;CT复查椎板无移位及继发椎管容积减小,椎板均骨性愈合;MRI示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时,胸椎Cobb角为(12.3±4.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3,P=0.456);JOA评分为(23.7±3.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60,P=0.000);其中优14例、良18例、中6例,优良率84.2%。结论应用超声骨刀行改良PLC回植、微型重建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胸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操作安全,患者可早期活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5-03采用椎板棘突后方韧带复合体回植技术治疗的6例椎管内肿瘤。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6~200 min,平均150.6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360 ml。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3.1个月。后方韧带复合体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6.8个月。术后X线片、CT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显示椎管骨瓣复位良好,固定确切,无骨质缺损;MRI扫描显示椎管通畅,脊髓无受压情况,钛连接片及配套螺钉无伪影。结论采用保留棘突、椎板和后方韧带复合体,建立椎管骨瓣的方式打开椎管,完成椎管内病灶切除后将椎管骨瓣原位复位成形并固定,能较好地重建椎管的完整和脊柱的稳定性,并防止因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的瘢痕粘连对脊髓的影响,可避免后期医源性脊柱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李文基  潘维文  覃辉 《中国骨伤》2004,17(10):577-579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使术后脊柱解剖结构及椎管形态较接近生理状态。方法:设计带蒂椎板内板切除后原位回植的方法治疗椎管狭窄症94例。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椎板厚度、椎管截面积、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椎板厚度L3、L4、L5分别减少至(4.89±1.10)mm、(4.78±0.96)mm、(5.10±0.91)mm,平均厚度(4.91±0.95)mm。椎管截面积L3、L4、L5下缘层面分别扩大至(148.66±12.82)mm2、(196.46±24.93)mm2、(196.98±23.09)mm2,平均截面积(193.66±26.27)mm2。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随访5-8年,按疗效评定标准:优73例,良16例,差5例。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的致窄因素除了关节突内聚肥大、黄韧带增厚之外,椎板肥硕增厚也是重要的原因,治疗方式应针对这些病理改变而设计。治疗应扩大椎管容积,在此基础上应尽量减少解剖结构的切除,使术后脊柱的稳定性较好;还应恢复椎管截面类圆形的生理形态,使适合脊髓神经根容纳,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骨刀进行椎板整块切除、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胸腰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07-2013-07,对10例胸腰椎椎管内肿瘤采用超声骨刀将椎板整块锯下,切除肿瘤后将椎板原位回植联合钛板螺钉内固定方法重建胸腰椎后柱结构。平均随访1年,观察病人的神经恢复情况和影像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10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约1年。术后3月复查胸腰椎CT及三维重建示回植椎板开始融合,胸、腰椎生理弧度可,无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胸腰椎MRI未见肿瘤复发,脊髓受压等。结论采用超声骨刀将椎板整块切除后回植的椎管成形术,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操作安全,是一种新的治疗胸腰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5.
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在椎管肿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在椎管肿瘤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总结2008年2月至2011年4月间共24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高速磨钻卸下椎板,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予钛条钛钉固定,恢复椎管正常解剖结构。结果所有病例未出现因高速磨钻卸下椎板,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固定而导致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24个月,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畸形愈合及椎管狭窄症。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钛条钛钉固定的方法简便、实用,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全肩胛骨切除灭活回植术治疗肩胛骨恶性肿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肩胛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肩胛胸臂间1/4肢体离断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但会使患者丧失一侧上肢的功能;而全肩胛骨切除术将导致肩关节不稳和外观畸形。我们利用切除的肩胛骨回植重建正常的解剖关系,获得良好的外观及功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与总结椎板回植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优越性。方法 应用椎板回植术治疗椎管狭窄症61例,均获得手术成功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全部病人均随访6个月以上(6个月~5年),全部病例都在术后2~3个月达到良好的骨性愈合,未见骨不愈合、回植椎板移入椎管或移入倾向,亦未见截骨前缘过度增生对硬膜产生新的压迫,且无症状复发和腰椎不稳。结论 经61例手术应用证明,椎板回植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安全可靠、效果好,具有避免椎管粘连和瘢痕形成、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截取棘突、棘上、棘间黄韧带椎板整块旋转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59例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伴钙化患者行截取棘突、棘上、棘间黄韧带,椎板、旋转回植手术。结果 59例获平均49个月随防,复查CT显示椎管扩大、无回植椎板塌陷入椎管内及腰椎不稳。结论腰椎后路截取棘突、棘上、棘间黄韧带,椎板整块旋转回植手术能扩大椎管消除症状,重建腰椎后部完整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椎板-韧带-棘突复合体(即截取的病变节段部分椎板、棘突及其间韧带作为椎板-韧带-棘突复合体,以下简称复合体)回植在治疗腰椎管病变的疗效及实用性。方法采用后正中切口,根据病变间隙的位置自上下位棘突正中、椎板两侧小关节突内缘将相应病变间隙上下位部分椎板、棘突截断,将椎板-韧带-棘突复合体取下,去除椎管内狭窄因素,彻底减压,再将复合体原位回植并固定,恢复脊柱后柱解剖结构。结果治疗腰椎管病变35例,经2年以上随访结果优2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该术式显露范围广,减压充分,操作简便、安全,恢复脊柱后柱管状结构,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减少了瘢痕粘连,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过生物力学实验为腰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术(LLR)术可恢复脊柱完整性,使脊柱尽可能趋于生理状态,减少脊柱稳定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腹部包块半年,增大伴腹痛1月半"于2015年10月11日入院。13年前行"剖宫产"手术,3年前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行"腹壁结节切除+子宫全切术"。入院查体:耻骨上2 cm见长约15 cm陈旧性横行手术疤痕,中下腹可及一巨大肿块,大小约18 cm×24 cm,上界达脐下1 cm,下界达耻骨上,左、右侧界达腹外斜肌外侧缘。质地硬,界限欠清,表面光滑,无压痛,无波动感,活动度差。术前辅助检查:增强MRI提示:前下腹壁巨大占位,腹腔内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图1)。肠镜:所见结肠未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采用改良棘突椎板回植治疗,术中保留一侧棘上棘间韧带,摘除肿瘤后将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双侧微型钛板固定。术后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椎管容积、椎板愈合情况及有无移位。结果手术时间80~140(120±15)min,术中出血量150~500(250±35)ml。所有患者肿瘤切除完整,切口愈合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患者均椎板固定牢靠,无移位,无继发椎管容积减小,回植椎板16例双侧骨愈合,5例单侧骨愈合。术后1年JOA评分由术前(12.4±2.6)分上升至(23.4±3.5)分。结论改良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对重建脊柱的解剖结构及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腰椎后路手术中.根据病变范围,应用自制的椎板限制性骨刀切取棘突椎板连接块,处理完椎管内病变后再将棘突椎板连接块原位回植,应用此术式治疗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根据JOA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术前JOA评分8~16分,平均123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5min,出血量平均400ml,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4~24个月,平均9.2个月,术后JOA评分25~29分,平均26.9分。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后均达到解剖复位,影像学动态观察无移位,无明显骨痂形成,未引起骨性椎管狭窄。50例术后平均3个月时达到骨性愈合.1例椎间隙感染,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次行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时证实椎管内及椎管外粘连较轻.对二次手术没有造成困难。结论:腰椎后路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术手术视野开阔,棘突椎板连接块回植后有利于脊柱的完整性与稳定性,防止了椎管内外组织的互通粘连。  相似文献   

14.
1例右肩部巨大肿瘤切除的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周湘衡1病例简介男,51岁。10年前右肩部长出一肿物,逐年增大。3年前在当地医院行瘤体单纯切除术,近年来瘤体复发增大,于1995年2月6日入院。检查:右肩部及右上肢近端有一65cm×45cm分叶状...  相似文献   

15.
16.
椎管内硬脊膜外巨大囊肿临床上实属罕见,而且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摘除椎管内硬脊膜巨大囊肿的方法尚未见到报告。我院于88年11月6日采用椎板切除入路摘除椎管内硬脊膜巨大囊肿一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患者翁××,女24岁。因持续腰痛并向右下肢放射二年,加重半年,每逢咳嗽,打喷嚏时加重,每次行走1公里路左右即腰痛伴右下肢胀麻不定。二年来曾在许多医院就诊,按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7岁,农民。因上腹胀痛伴乏力1月余。B超发现“肝左外叶巨大占位”收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无肝掌,可见蜘蛛痣。心肺(-)。上腹部剑下隆起,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右肋下未扪及,中上腹剑下8cm可扪及一肿块,质中等硬,表面欠光滑,能随呼吸上下移动,能左右移动,压痛明显,肝区轻叩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移动性浊音(-),中上腹叩诊实音,肠鸣音3~4次/分,未闻及血管杂音。化验结果:肝功:直胆17.4l/总胆43.16mmol/L,ALT/AST47/51U,rGT:83UHBsAg(+),抗HBe(+),抗HBC(+),HCV…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究腰椎管狭窄症的合理手术方式。评价全椎板复合体回植在腰椎管扩大术中应用的价值。总结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和回植的方法。方法 采用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后 ,侧翻 90°回植重建椎管后壁的方法 ,运用于腰椎管狭窄病人 2 6例 ,进行临床观察和 X线及 CT测量。结果 随访 8~ 37个月 ,临床效果满意 ,CT测量显示椎管较术前扩大 >5 0 %。结论 全椎板复合体切取安全。术中椎管显露好 ,可彻底解除对神经的压迫。椎板复合体侧翻回植固定方便、牢固 ,术后组织愈合快 ,可早期离床活动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97岁 ,回盲部肿瘤伴肠梗阻、肝硬化伴轻度腹水。术前呈消瘦、贫血、衰竭病容。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总蛋白 4 6 1g/L(白蛋白 2 4 5g/L) ,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 ,行回盲部肿瘤切除术。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 80mg、阿托品0 4mg肌注。入室后BP16 0 / 80mmHg、HR 72次 /分 ,RR2 0次 /分 ,SpO2 94 %。选T11~ 12 椎间隙穿刺置管顺利 ,经导管注入 1 5 %利多卡因 2ml试验量 ,5min后测麻醉平面L2~T7。BP、HR无明显变化 ;又经导管注入 1 5 %利多卡因 3ml,5min后BP略有下降 ,14 2 / 74mmHg。静注氟哌利多1 2 5mg加芬太尼 0 0 2 5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