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毕Ⅱ式吻合+肠间吻合术后,经输入袢两点造口双向置管早期和化疗期间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3月至2f)08年2月收治的62例行胃癌毕Ⅱ式吻合+肠间吻合术病人,实验组28例术中行输入袢两点造口双向置管,对照组34例术中经鼻咽置入胃管和空肠营养管.术后48h内开始行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化疗病人化疗期间经空肠造口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等,术后化疗病人观察营养和免疫指标等.结果 对照组排痰不利和睡眠不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7d的肠内营养,实验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7,P<0.05;t=2.870,P<0.01).术后化疗期间,实验组病人的营养状态和免疫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胃癌毕Ⅱ式吻合+肠间吻合术后经输入袢两点造口双向置管行早期和化疗期间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恢复.为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通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评估与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8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液体疗法,观察组根据患者营养状况予肠外营养.手术前后分别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营养指标和生化检查进行营养评估.结果 观察组术后营养不良及潜在营养不良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应用PN可改善营养不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进行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对老年结肠癌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8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液体疗法,观察组根据患者营养状况予肠外营养。手术前后分别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营养指标和生化检查进行营养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营养不良及潜在营养不良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应用PN可改善营养不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进行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对老年结肠癌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补中益气中药对大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病区收治的大肠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对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资料进行总结。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组给予个性化护理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采用简易营养评价法(MNA)观察两组化疗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及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个性化护理及中药治疗的患者化疗后营养指标优于对照患者(P<0.05),MNA量表评估大肠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干预组为16.36%,对照组为38.18%,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胃肠道反应等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口周麻木及肝损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个性化护理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能有益于改善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不良,减轻大肠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价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与临床适用性,探讨对伴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进行NRS 2002评分。将NRS阳性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术前3d在正常饮食基础上每天口服能全力1000m1(4184 kJ/L),对照组继续日常饮食。术后观察各组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NRS阳性率70%(42/60),NRS阴性组(无营养不良风险)18例。NRS阴性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RS阳性对照组(P〈0.01);血清IgA、IgM水平亦高于NRS阳性对照组(P〈0.05);体质量也优于NRS阳性对照组(P〈0.01)。NRS阳性试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和IgA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高(P〈0.05和P〈0.01),体质量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少(P〈0.01);感染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S2002评分方法适用于胃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风险的评估。对伴有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其术后的营养状态和提高其胃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肠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研究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患者1 048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量表对这些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于患者出院时评估其实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再收集NRS评分≥3分的胃癌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标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规范的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营养指标,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停止静脉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后恢复指标。结果 (1)营养风险。1 048例胃肠外科住院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230例,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1.9%;发生营养不良118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1.3%。营养风险与年龄和肿瘤分期均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60岁、进展期胃癌、Ⅲ期+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相应高于60岁、早期胃癌、Ⅰ期+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结果和实际营养不良结局间有较好的一致性(κ=0.57)。(2)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的影响。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手术前后体质量、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体质量、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在术后升高更为明显。此外,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停止静脉输液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停止静脉输液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结论营养不良问题在胃肠外科住院患者中是普遍存在的。应用有效的营养风险评估工具,对风险较早作出评估,并积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会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带来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差异. 方法 将2009年至2011年来,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观察两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体重、血浆白蛋白、早期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PN组,早期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PN组. 结论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指标,尤其是肠内营养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营养康复、减少早期辅助化疗不良反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营养评估的意义,评价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术后恢复的作用。应用主观整体评估法(SGA)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分级,观察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及术后机体恢复情况。胃癌患者轻中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约为52.0%,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2.0%,术后血液学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经合理的营养支持后,术前营养状况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0.05),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营养良好的患者影响相对较小;各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分级,对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加速术后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9.
经Y管术后早期腹腔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灌注化疗的实施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经Y管对36例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行腹腔灌注化疗,灌注药物有5氟脲嘧啶、顺铂、卡铂或表阿霉素。结果与术后静脉化疗组对比,其化疗毒副反应小,肝转移、腹水发生率低(P<0.05),无1例发生腹部并发症。结论经Y管术后早期腹腔灌注化疗是进展期胃癌较安全而有效的化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术中热蒸馏水加氟尿嘧啶(5-FU)灌注化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进展期胃癌27例在术中先以热蒸馏水3000ml灌洗腹腔、吸尽冲洗液后再用生理盐水200 ml加5-FU 1000 mg灌入腹腔并保留,观察术后腹腔引流液脱落细胞及化疗毒副反应.结果 病人术后除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略延长并轻度骨髓抑制外,无其它不良后果,均痊愈出院,随访5年生存率为44.4%.结论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行腹腔热蒸馏水灌洗加5-FU灌注化疗安全可行,有杀灭腹腔内残余微小癌和脱落癌细胞的作用,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营养风险筛查及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模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参照NRS 2002工具标准,36例患者住院后第1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给予营养支持,术前术后进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30例患者术前不进行任何营养评价,术后全部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C反应蛋白指标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术后SIRS发生情况、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ST)及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SIRS发生率、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肝癌手术患者,入院时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有营养风险者,术前、术后联合营养支持有益于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治疗耐受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及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住院行辅助放化疗的40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的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前后体质量的改变、同步放化疗期间体质量、营养状态评估(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价量表)、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的动态变化、放化疗不良反应及营养干预措施。记录患者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的完成情况。结果手术前至放疗开始前(T1~2)患者中位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为10.0%,明显超过放化疗期间体质量下降百分比(4.3%,P〈0.05)。放化疗期间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0%(38/40),放疗期间(T3)体质量下降大于5%者出现Ⅱ°以上消化道不良反应者的比例[91.3%(21/23)比76.5%(13/17),P〈0.01]和出现3种以上消化道症状者的比例[82.4%(14/17)比39.1%(9/23),P〈0.05]均明显高于T3期间体质量下降小于或等于5%者。有14例(35.0%)患者未完成计划同步化疗,影响同步放化疗耐受性的因素有:手术前后(T1)体质量下降大于7%、T1~T2期间体质量下降大于10%、放疗前存在营养不良及放化疗期间需要营养支持(均P〈0.05)。1例(2.5%)患者失访,余下39例患者中9例(23.1%)中断了辅助化疗,影响辅助化疗依从性的因素有:T3期间体质量下降大于5%和T3期间需要营养支持及放疗结束时NRS2002评分大于或等于5(均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在放疗前出现的明显营养不良会加剧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从而降低放化疗耐受性。放化疗期间的营养水平下降可能会影响辅助化疗依从性。对胃痛术后患者实行早期、持续的营养干预.是胃癌综合治疗的萤要绢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评分系统对胃癌患者的术前营养风险进行评分,并观察其在我国胃癌患者的适用性及对患者术后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14例,依照结合中国体质指数正常值的NRS 2002评分标准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分,观察其对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 本组可适用NRS 2002评分系统比例占实际总人数的93.1%.术前营养评分≥3分者125例,占胃癌患者的39.8%.术前营养评分≥3分组中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2%)高于术前营养评分<3分组(13.8%)(P<0.05),术前营养评分≥3分组中平均住院天数[(19±12)d]高于术前营养评分<3分组[(14±7)d],P<0.01.利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前营养评分及胃癌临床病理分期发生术后并发症的OR值分别为0.642(P<0.05)及1.596(P<0.01).住院天数与NRS2002评分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77(P=0.002).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营养评分(NRS 2002)≥3分预示在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和更长的住院时间,提示对术前营养评分(NRS 2002)≥3分的患者在术前需要加强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概况,为临床更好地应用营养支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对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10月-2013年2月352例手术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统计研究,观察NRS2002的适用率、营养风险发生率及支持率、营养风险及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结果:NRS2002的适用率为98.3%,完全适用于我科临床.整体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5.72%.无营养风险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66% vs35.00%,P=0.018)、术后住院时间(15.25±5.37d治17.72 ±5.31 d,P=0.023)均优于存在营养风险组.通过营养支持手段,缩短了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15.22±4.55 d vs 17.72±5.31 d,P=0.029)、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16.95%vs 35.00%,P=0.043).风险组整体与无风险组整体比较,术前白蛋白显著偏低(36.72±4.02 g/Lvs 39.37±5.31 g/L,P=0.000),预后无明显差异(预后指标P均大于0.05).术后及时合理应用肠内营养能缩短禁饮食时间(3.25±1.32 d vs 3.73±1.54d,P=0.027),减少肠外营养(PN)应用时间(6.35±2.21 dvs 7.13±2.10 d,P=0.007).术后较长时间应用PN对预后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住院费用(47385.32±8521.63元vs 49235±8374.52元,P=0.049).结论:对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十分必要,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合理地应用营养支持能有效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围手术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2年9-11月间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0例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5例)和肠外营养组(15例).两组于术前3d至术后8d期间分别给予肠内营养素(安素)和肠外营养支持.每日动态监测血糖;术前1d和术后8d检测患者的营养指标(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营养支持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情况均较为满意:3餐前手指末梢血糖为5.0~9.0 mmol/L,3餐后2h手指末梢血糖为7.0~10.0 mmol/L,晚10时和凌晨3时的血糖波动于4.0~8.0 mmol/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末梢血糖小于3.5 mmol/L).肠内营养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62.4±15.7)h,明显快于肠外营养组的(90.8±22.4) h(P<0.01).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费用为 (650.8±45.8)元,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016.5±152.6)元(P<0.01).结论 在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中,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能在有效调控血糖的同时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与肠外营养相比,使用安素进行肠内营养能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并降低营养支持的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与干预的快速康复外科( fast track surgery,FTS)策略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TS组术前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方法进行评估,并在围手术期针对干预治疗( FTS组,80例);对照组按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conventional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治疗( CPM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FT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62.7±2.9)h vs(95.8±3.0)h ]、首次排便时间[(3.56±1.46)d vs(5.08±1.85)d ]、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2.93±0.36)d vs (4.66±0.26)d ]、术后住院时间[(8.67±0.85)d vs(11.61±1.21)d ]及总并发症发生率[7.50%(6/80)vs 18.75%(15/80)]等均少于CP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基于NRS与干预的FTS策略,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参麦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胃癌患者半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19例、肠内营养组19例、观察组(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20例,术前第1d及术后第1、5、9d检测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观察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9d血清CD3、CD4、CD4/CD8、前白蛋白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相应指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IgA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缩短(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较常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对术后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遵照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总分≤3分无营养风险的69例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34例)和肠内营养组(35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前3天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2 h,术后禁食3 d、补充液体及所需热量,胃肠功能恢复后进半流质;肠内营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300 g/d,术前4 h停用,术后24 h即开始鼻饲.两组分别于术前3天、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8天监测营养指标、炎症反应、免疫指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基本情况及营养代谢与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术后两组各项指标除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肠内营养组的体重、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WBC、IgG、IgA、IgM、C3、C4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炎症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是一简便、价廉、安全的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方式。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完全肠外营养组(TPN)、完全肠内营养组(TEN)及部分肠内加肠外营养组(EN加PN),每组40例。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耐受性、术后7d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营养支持过程中,EN加PN组耐受性(97.5%,39/40)明显高于TPN组(82.5%,33/40)和TEN组(80.0%,32/40)(P〈0.05)。术后7d,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N加PN组和TEN组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明显高于TPN组(均P〈0.05)。EN加PN组和TEN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5.13%(2/39)和6.25%(2/32)比12.12%(4/33),P〈0.05],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快于TPN组f(49.5±22.1)h和(48.2±17.6)h比(68.2±16.7)h,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EN加PN为最佳的早期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