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胰腺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胰腺炎患者的MRCP图像,并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PCP)的图像相比较。结果 对所得的196段胰胆管MRCP图像进行分析,17段显影不清(敏感度为91%),14段显影不准确(准确率为92%)。MRCP成像对轻微狭窄或扩张的胆胰管显示不具特征性,只有2例由于人工伪影造成MRCP显影不满意。结论 MRCP与ERCP对胰腺炎的诊断有相同的应用价值。在患者不能耐受ERCP检查或ERCP检查失败的情况下,MRCP可代替ERCP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BP 5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9例。A组采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行ERCP+EST联合治疗;而B组患者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当出现胆道梗阻、穿孔或胰腺脓肿及胰腺假性囊肿时则积极开腹手术。记录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 A组与B组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5.21±2.08)d vs.(13.56±6.28)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为(7.66±4.15)d vs.(12.32±5.81)d,住院时间为(18.42±5.73)d vs.(26.12±12.15)d,住院费用为(1.86±1.15)万元vs.(5.46±2.37)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6.90%(2/29)vs.34.48%(10/29),死亡率为6.90%(2/29)vs.27.59%(8/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采用ERCP+EST联合治疗ABP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早期(48 h内)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治疗组(ERCP组)218例及同期保守治疗组(对照组)202例.分别观察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RCP组全部成功施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1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218例均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重症20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缓解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病死率为8.0%,对照组重症患者病死率22.2%.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施行ERCP能够明确病因,疗效确切安全,能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胰腺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无胆管扩张型的胰胆管合流异常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月期间经影像学检查确认的72例无胆管扩张型的胰胆管合流异常病例。结果无胆管扩张型的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发生率为2.7%。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发现率为2.5%、术中胆道造影发现率为2.8%、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发现率为2.4%。72例中胰管汇入胆总管型43例、胆总管汇入胰管型29例。本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35%,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为74%。结论具有无胆管扩张型的胰胆管合流异常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很高;反复发作胰腺炎而无明显诱因时,应考虑有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存在;胆囊切除术是预防胰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大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共800例术前血清淀粉酶正常行ERCP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术后均予常规治疗外,观察组于ERCP术后口服生大黄浸泡液(1次/3h)至通便为止。比较两组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EP(2.0%vs.7.5%)、高淀粉酶血症(5.0%vs.16.3%)、术后腹痛发生率(15.0%vs.51.3%)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且术后排便时间明显缩短(10.61hvs.19.51h)(P0.01)。结论:生大黄可降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减轻术后腹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梗阻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ABP)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收治的132例梗阻型M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以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为基础的微创治疗(内镜组),43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组),54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各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内镜组、腹腔镜组、开腹组间的腹痛缓解时间(3.31d vs.3.84d vs.7.65d)、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4.20d vs.5.35d vs.8.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镜组与腹腔镜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3.26d vs.3.53d)、住院时间(9.49d vs.9.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短于开腹组(4.35d、9.30d)(均P0.05)。3组的治愈率均为100%,均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1年内胰腺炎复发率(42.86%)明显高于腹腔镜组(0.00%)和开腹组(1.85%)(均P0.05),但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梗阻型MABP,在大多数情况下,腹腔镜途径是解除胆道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为胆总管结石。目前国内主流观点认为,对于发病早期的ABP应尽早进行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诊疗,然而,近期的文献及指南表明ERCP联合EST并非适用于所有的ABP患者。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ERCP联合EST治疗ABP的临床价值及其临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因ABP收治的10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7例采取保守治疗,另60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72 h内实施ERCP联合EST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整体分析结果显示,ERCP联合EST治疗在腹痛缓解时间、CRP恢复时间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均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对于伴有急性胆管炎的ABP患者,ERCP联合EST治疗在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CRP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均P0.05);但对于不伴急性胆管炎的ABP,ERCP联合EST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均无明显优势(均P0.05)。无论是整体分析还是亚组分析,ERCP联合EST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治疗费用(均P0.05),而两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ERCP联合EST治疗ABP相比保守治疗而言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于伴有急性胆管炎的ABP效果确切;但对于不伴胆管炎的ABP,ERCP联合EST治疗较保守治疗并无明显优势,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临床中需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建议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前认为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与诸多因素有关 。本文回顾性分析PEP与操作技术因素的相关性,以期重视操作中的高危因素,并降低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10月至2 0 0 4年3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6例,其中急诊内镜治疗(内镜组) 2 0例,2 4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保守或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 16例。结果 内镜组治疗的成功率为95 % ,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P <0 . 0 1) ,从术后第2天开始血及尿淀粉酶明显降低(P <0 .0 5 ) ,第3天降低更为明显(P <0 .0 1)。结论 内镜治疗解除了胆胰管开口的梗阻,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微创、安全、有效,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病情复杂多变,病理进展迥异,继发感染时病死率可达20%~30%。目前对于ANP的治疗主要是早期给予禁食、补液、镇痛、抑酸、抑酶等对症治疗,后期形成并发症时,进行外科干预的升阶梯治疗。而ANP后期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相关研究表明,胰管高压和胰管梗阻在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P合并胰液渗漏的概率可高达90%以上。因此,本研究探讨早期胰管支架置入治疗AN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1日—2021年12月30日期间入院后48 h之内行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AN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57例患者,其中中度重症34例,重症23例。所有患者入院到手术等待时间为8(3~21)h,均成功完成胰管支架置入。18例患者在手术中可见胰管蛋白栓,其中中度重症8例(23.53%)、重症10例(43.48%)。患者手术后腹痛、腹胀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入院48 h后,白细胞、血淀粉酶、血脂肪酶、血糖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均P<0.05)。患者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72(48~144)h和9(6~16.5)d。进一步分析显示,中度重症转入ICU患者数量、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CT严重程度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重症患者(均P<0.05)。大部分患者入院时有严重的胰周渗出,胰管支架置入后,胰周渗出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无严重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后期形成感染性坏死8例、包裹性坏死7例,其中5例通过胰管支架引流后治愈,其余10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未进行开腹清创等其他外科干预。结论 早期胰管支架置入治疗ANP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降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后期反复的外科干预,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1 286例胆胰疾病病人在内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1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反复多次插管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胃肠减压,注意饮食护理,合理用药等是防止急性胰腺炎加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对慢性胰腺炎(CP)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05年2月应用内镜诊治CP72例。结果:完成ERCP检查69例,成功率96%;ERCP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狭窄61例,7例仅见胰管均匀变细。69例患者均完成一种以上内镜治疗,术后腹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治疗有效率为100%,尤以单纯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和行支架引流的患者症状减轻明显。结论:胰管均匀变细也是CP的影像学表现之一;单纯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可以是CP患者ERCP的唯一阳性发现,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和(或)结石嵌顿是CP的重要病因。内镜治疗可使部分CP病人免于手术。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复发的病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人出院后复发的临床经过、病因学诊断和治疗,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997年至2000年间33例急性胰腺炎复发病人的随访资料和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急性胰腺炎的复发率为12.41%。2次复发26例,3次复发5例,4次和5次复发各1例。33例病人中,出院后1年内复发18例,占复发病例的54.55%;1—3年内复发10例,占30.30%;3年后复发5例,占15.15%。就病因而言,有胆源性胰腺炎17例,酒精性胰腺炎2例,高脂血症3例,胰腺囊性腺癌3例,特发性胰腺炎8例。手术治疗8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2例。死亡5例,死亡率15.15%。结论:明确病因是减少复急性胰腺炎复发的基本条件,针对病因的合理治疗是降低急性胰腺炎复发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4.
15.
下段胆管癌85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下段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85例下段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5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0例经各种引流术式进行减黄,手术和术53%(45/85),根治组与减黄组1、2、3、5、8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49%、22%、9%、2%及35%、10%、5%、0、0。术前经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者15例,并发急性重症胆管炎者占40%(6/15),且均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重视疾病早期症状,早期治疗,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作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减少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后的并发症,能有效地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胆管癌诊治困难,发病隐匿,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难以鉴别其良恶性,因此寻求可靠、有效的检测方式对早期诊断、治疗胆管癌意义重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临床帮助诊断胆管癌的方法之一,而超细软式电子胰胆管镜(eyemax)画面更为清晰,利于临床明确靶区方位,但是尚未明确其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因此,本研究对胆管癌患者进行ERCP联合eyemax检测,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疑似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ERCP、eyemax检测,以胆管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RCP、eyemax诊断胆管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100例疑似胆管癌患者中,8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胆管癌,74例经ERCP检查确诊为胆管癌,72例经eyemax检查确诊为胆管癌,两者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均有明显差异(χ2=4.500,P=0.034;χ2=5.907,P=0.015);ERCP联合eyemax检测诊断胆管癌81例,与病理学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907,P>0.05)。ERCP、eyemax单独应用时两者特异度、敏感度均在78.00%以上,准确率均为82.00%,而两者联合检测特异度、敏感度均在92.00%以上,准确率为93.00%,漏诊率、误诊率更低,阳性、阴性预测值更高。结论 ERCP与eyemax联合检测在胆管癌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用作为临床诊断胆管癌的常规方式,以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操作因素对术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的影响.方法 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近20年15篇公开发表的样本量大于100的关于术后PEP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资料进行合并和分析.结果 在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中,乳头括约肌切开的OR值1.41(95% CI 1.17-1.71),预切开的OR值2.22(95%CI 1.84-2.66),球囊扩张的OR值1.66(95%CI 1.16-2.39),胰管注射的OR值2.79(2.31-3.37),Oddi测压OR值5.86(95%CI 5.04-6.80),放置胰管支架的OR值2.57(95%CI 2.09-3.17).结论 对于15篇相关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乳头括约肌切开、预切开、球囊扩张、胰管注射、Oddi测压、非预防性放置胰管支架均是PE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LC两种术式治疗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合并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8例合并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轻症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LCBD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4月至2009年8月由外院转入的6例ERCP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分析临床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6例病人中5例因胆道症状、1例因右上腹痛行ERCP检查,其中1例病人反复插管后置管失败,2例行胰管造影检查,3例行Oddi括约肌预切开术,均未行Oddi括约肌球囊扩张及胰管括约肌切开术,术前、术后均未预防性用药,术后均未放置胰管支架;6例病人在ERCP术后8~48h诊断为SAP,急性期有4例病人并发急性肺损伤,1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并发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后期有5例病人并发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而行手术引流,1例死亡。结论 严格掌握ERCP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病人危险因素、术中注意避免操作相关危险因素、术后早期诊断,是预防及治疗PEP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胆道梗阻是肝移植术后较为棘手的胆道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及病死率高,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对于患者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磁共振胆管造影成像(MRCP)作为一个可靠的无创性检测胆道并发症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的首选方式,内镜治疗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治疗无效或梗阻症状较重者直接行手术治疗或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