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3年12月对40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再手术原因,并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经前路手术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1)伴有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因素时,只选择部分压迫重的节段行减压融合15例;(2)经前路多节段(≥3个节段)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继续退变,出现新的脊髓压迫表现及椎间不稳定9例;(3)伴有OPLL时,行部分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后,病变呈进展表现,产生或加重对脊髓的压迫8例。经后路手术者再手术的原因为:(1)后路减压节段不够5例(包括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2)后路减压不充分3例。再手术后随访1.3~2.7年,平均2.1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获得一定的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为51.3%。结论: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病例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椎管狭窄因素仍然存在,经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治疗可彻底去除颈椎管狭窄因素,有效解除脊髓前、后方所受的压迫,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后前路联合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后前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本院5年来收治的21例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患者、共56颈椎节段,手术前后病情进行分析研究.采取颈椎后前路一期或二期手术治疗,15例采取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6例采取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21例患者症状改善率为(60.9±2.6)%,优良率达61.9%,无1例发生术区并发症.[结论]应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效果良好,应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ervical Cage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同时,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例,平均随访6个月。按40分法和JOA评分对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测量颈椎术前术后前柱高度及椎管宽度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明显改善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40分法平均37分,改善率83%;JOA评分16.5分,改善率91%;前柱高度平均增加1.28mm;椎管宽度平均增加2.22mm。[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加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效恢复了颈椎前柱高度、增加椎管宽度,明显改善了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本组自2000年以来手术治疗的48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前路手术18例,后路手术30例,按照JOA评分标准判定其术后改善率,对患者术前术后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 48例患者中合并原发性椎管狭窄23例,平均椎管狭窄率41.4%,术前MRI示脊髓信号改变者19例;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68.3%,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51.3%;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节段性神经根麻痹5例,血肿2例。[结论] 应根据后纵韧带骨化部位、范围及椎管狭窄率选择合适手术方法,方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方法]对8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首先俯卧位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椎板钢板螺钉内固定,再改仰卧位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6例患者四肢麻木症状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消失(P<0.05);8例四肢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解除了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彻底减压,脊髓血供可得到提高和改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患者治疗周期短,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和手术适应证。方法施行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退行性疾病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46-72岁,平均56.3岁。3例分期后前路手术,14例一期后前路手术。手术步骤为先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一期或分期(6个月后)行前路椎管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及神经功能加重病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轴性疼痛2例。术后随访13例,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3±2.28)分增至术后平均(13.1±1.27)分,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显著(t=11.5,P〈0.01),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6.5%。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疗效满意。该手术方式减压充分,可降低单纯前路手术脊髓损伤的风险和减少单纯后路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适用于全身情况较好、多节段颈椎病变伴脊髓前方局部受压严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6年 6月起收治 5 6例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患者 ,男 35例 ,女 2 1例。 42例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14例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 (JO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脊髓功能。结果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 ( 5 7.33± 14 .6 ) % ,优良率达 6 4.2 9%。颈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 ( 37.35±11.2 ) % ,优良率 42 .86 %。结论 :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直接有效 ,应作为首选手术治疗方法。合并黄韧带退变严重肥厚 ,钙化或骨化的颈椎病患者 ,3个节段以上病变患者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 ,仍宜选择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 ,或同期或二期前、后路减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应用一期后路单开门及前路减压、Cage植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一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8.7个月.显示椎间隙高度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骨性融合率100%,融合时间平均4.5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3.5%,优良率82.2%。随访中未发现有Cage移位、下沉、假关节形成、椎间隙高度丢失、椎管再狭窄等问题。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前路减压后以Cage植入椎间隙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并可长期保持椎间隙的高度和颈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9.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随访1~4年,平均2.1年。根据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佳2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症状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Pavlov值、椎管狭窄率、骨化物分型、CT双影征、脊髓高信号、手术范围以及骨化物处理对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骨化物的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唯一因素(P=0.0067)。[结论]前路手术彻底切除骨化之后纵韧带,对脊髓充分减压是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后路手术适应证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作者行颈椎前路开窗、或开槽减压,和后路开门手术治疗不同类型颈髓损伤疾病40例。前后路手术优良率分别为76%和73.3%。作者体会宜采用前路手术的适应症为:①,侵占椎管的颈椎体骨折脱位;②,无发育性椎管狭窄2间隙3节段以下的颈椎病;③,单纯颈椎间盘突出;④,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宜采用后路手术的适应症为:①,2间隙3节段以上合并发育性和退变性椎管狭窄的颈椎病;②,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或黄韧带肥厚和骨化;③,无放射影象异常的脊髓损伤;④,上颈段脊髓损伤多以后路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译开门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03—2012-06我科收治的24例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术前,末次随访.10A评分并观察颈部症状和活动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8.7分,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14.9分.改善率74.4%,术后CT片示:植骨愈合良好,柞管矢状径明显扩大,MRI示脊髓受压解除。结论对于多节段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施行一期前后联合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30例,男19例,女11例,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12例,门轴侧C3、C5、C7侧块螺钉固定悬吊椎板18例,术前和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6个月,平均25个月。按照JOA评分:优8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3.33%(22/30)。其中3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C4或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在2年内因疗效不佳再行前路手术。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尤其适应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 2008年4月,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连续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例;前路椎间减压单节段23例、双节段29例.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的JOA评分,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前凸角、颈椎前凸角的变化.[结果] 52例共随访24~40个月(平均30个月).52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明显好转;没有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完好,无融合器移位、下沉、断裂发生.平均JOA评分由术前(7.3±0.5)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14.1±0.7)分,术后12个月(14.7±0.6)分,术后24个月(14.9±1.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21例,良25例,可6例,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6个月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一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前路椎间减压、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自体植骨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获得颈髓前后方的充分减压及满意的临床疗效,能获得满意的颈椎曲度、稳定性重建及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术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方法]根据每个病人影像学改变的特点分别采用前路开槽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钛网 钛板固定;主要节段钛网 钛板,次要节段环锯减压 Cage融合固定;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经术后观察随访,对其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对96例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进行手术治疗,经过平均2年8个月的随访,效果满意,优良率达到90%。[结论]对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椎间盘退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根据病人不同的影像学改变和症状体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其关键是要分清主要节段、次要节段,广泛或局限,有无明显的发育性狭窄等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多数病人均能通过颈前路的开槽减压内固定而取得满意效果。单节段椎间退变选择椎间隙减压植骨固定;2~3节段椎间退变一般选择开槽减压内固定;广泛性退变或椎管明显狭窄,连续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病例应结合后路减压扩大椎管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手术方法的选择是取得颈椎病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38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经复查原始X线颈椎侧位片,并按照颈椎管矢状中径与颈椎体矢状中径比值法进行重新测量。其中手术患者24例,前路手术8例,后路手术16例。结果 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有3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前路手术随访3例中,有2例加重,再行后路手术后明显改善,后路手术随访6例中,有4例完全恢复,1例因前方巨大间盘突出并骨化,再行前路手术后明显改善。另1例术后部分改善。结论 颈椎管发育性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正确认识可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颈椎后前联合手术入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后前联合手术入路Ⅰ期或分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8年10月应用Ⅰ期或分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及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病45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45~72岁,平均53岁.均先后路再前路,Ⅰ期联合5例,分期联合40例.均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前路减压植骨后均行钛板固定.术后3个月、1年采用JOA评分对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4例获随访,时间13~62个月,平均30个月;1例术后21 d死于肺部感染.C5神经麻痹3例,发音嘶哑1例,轴性症状14例,髂骨供区并发症2例.钛板螺钉均无断裂、退出,无骨块、钛网移位及沉陷,无"再关门"及颈椎畸形发生.44例前路植骨及后方门轴均获骨性愈合.按JOA评分标准:术前平均(9.36±2.24)分,术后3个月平均(12.34±2.64)分,术后1年平均(12.77±2.61)分;术后3个月、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4例中,优16例,良19例,好转6例,无效3例.结论:后前联合手术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及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病的安全有效方法,应依据患者及手术条件选择一期或分期联合,前路钛板固定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及预防植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重症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次序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次序选择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7例,女18例,先行颈椎前路减压再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手术19例(A组),先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再行前路减压融合手术26例(B组).术前、术后均采用JOA评分法进行评分,根据JOA评分改善率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结果:术中A组1例因前路手术使椎管前方骨化组织进一步挤压脊髓组织致患者截瘫;2例因前路手术致压物切除不彻底,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B组1例术后出现C5脊神经根麻痹,颈椎前路减压后逐渐恢复.术后随访9~38个月,平均20.4个月.两组优良率分别为69.23%(B组)、42.10%(A组),B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应先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再行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杨峰  谭明生  移平 《中国骨伤》2009,22(8):612-61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适应证并评定其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前后路治疗12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71例,女54例;年龄28-69岁,平均53.4岁。病程0.5-48个月,平均14个月。58例行前入路,67例行后入路。通过JOA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分析,总结颈椎前后路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按JOA评分标准:颈前路手术组术前(8.78±2.43)分,术后(14.68±2.37)分,其中优40例,良10例,有效6例;颈后路手术组术前(8.49±2.58)分,术后(14.26±2.83)分,其中优42例,良12例,有效8例。6例手术无效,其中前路2例,后路4例,后路1例术后症状加重。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同一入路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均能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作用,来自前方的压迫,少节段病变,以锥体束受压症状为主者,原则上采取前路手术;而对于来自脊髓后方的压迫,多节段病变,以感觉障碍为主、伴有颈椎椎管狭窄者,则以颈后路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