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化学性神经根炎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分析疼痛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与患者下肢放射痛的关系,进而探讨是否存在化学性神经根炎这一临床病理现象.方法临床收集42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19~52岁,平均34.9岁;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平均3年4个月.通过椎间盘造影和其后的CT扫描,分析纤维环撕裂方向与下肢放射痛侧别的关系;行肌电图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分析有无神经根损伤,以及其与下肢放射痛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造影时,所有患者显示单水平纤维环破裂且呈现一致性疼痛复制反应,纤维环撕裂方向与下肢放射痛的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性.42例肌电图检查提示神经根损害者32例(76%).23例单侧下肢放射痛者中17例(74%)存在神经根损害,均为同侧;19例双侧下肢放射痛者中有15例(79%)存在神经根损害.症状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较正常侧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椎间盘产生的炎性化学物质通过纤维环全层撕裂漏出并作用于相邻神经根引起神经根损害,可能是化学性神经根炎产生的基本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3岁,因腰痛多年伴下肢放射性疼痛,影像学诊断为L4、5椎间盘左侧突出压迫神经根,L5S1椎间盘膨出.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在某医院行手术治疗,摘除L4、5椎间盘,探查L5S1椎间盘膨出未行处理,术后左下肢疼痛仍未消失,经多种处理不见效果,术后半月查体可见:腰部无压痛及叩击放射痛,梨状肌处压痛、放射痛明显,病人惧怕触压,坐骨神经行径压痛,直腿抬高试验30°加强试验阳性,下肢内旋试验阳性,股后、小腿外侧及后侧感觉减退,足背外侧及足底感觉麻木,隐神经支配区感觉正常,踝关节主动背伸及跖屈不能,伸(足母)及伸趾、屈(足母)及屈趾肌力2~3级,踝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ock[1]1970年首次提出椎间盘内破裂(internal disc disruption,IDD)是导致腰痛的一种独立因素.经过将近40年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椎间盘源忭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是指腰椎间盘退变、终板损伤以及纤维环破裂后,椎问盘内的疼痛感受器受到异常应力以及炎性介质等化学物质的刺激而导致的腰部疼痛,且不伴有神经根受累及脊柱节段不稳的临床和影像学证据[2].Schwarzer等[3]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椎间盘源性腰痛在慢性腰痛患者中的比例高达39%,最常见于L4-5和L5S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作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0.5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为(7.5±0.45)分,术后1周、1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分别为(3.6±0.23)分、(3.1±0.55)分和(3.3±0.34)分.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后下肢放射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但对于神经根性疼痛的缓解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1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腰痛和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伴有功能障碍的严重腰痛,可伴随腹股沟、大腿前外侧痛或根性放射痛;病变椎间盘造影纤维环破裂明显,MRI上出现椎间盘纤维环后方高信号或终板信号改变者比率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率分别为(82.2±3.4)%和(74.0±5.7)%。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特异性体征和影像表现少,椎间盘造影是可靠诊断方法,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ervical discogenic pain,CDP)是由颈椎间盘病变引起的头、颈、肩胛区域或上肢放射痛、牵扯痛、麻木,但不伴有神经根分布区域的放射痛.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不包括因椎间盘退变、突出压迫颈神经根所致的有明确解剖分布区域的疼痛.其疾病名称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最早于1963年Cloward[1]将其定义为"painful disk",随后1967年Cauchoix等[2]提出"painful disk degeneration",1976年Roth [3]又提出了"painful-disk syndrome"的概念.直到1996年,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规范,Schellhas等[4]正式提出"cervical discogenic pain"这个概念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7.
腰腿痛是骨科的常见症状。椎间盘、椎间关节、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硬脊膜、骶髂关节等病变都可以导致下腰痛,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或化学性炎症可引起下肢疼痛.但影像学可能观察不到神经根压迫。有椎间盘变性的患者可出现腹股沟、大腿、小腿疼痛。而其它的解剖结构病变也可出现同样的症状。根据下腰部解剖结构的神经支配.很难解释出现的下肢痛,这说明我们在关注椎间盘等病变引起神经根压迫而出现的下肢疼痛症状时。忽视了这些结构本身的神经支配方式和其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42岁,因腰痛2个月、左下肢放射痛1月余来我院就诊。查体:疼痛沿L5神经根分布,左下肢腓肠肌外侧麻木,足部感觉无异常。左侧直腿抬高试验30°(+),加强试验(+)。双侧膝腱及跟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腰椎MRI检查显示:T2像中L4~5椎间盘退变膨出,L5~S1椎间盘向左后突出,压迫L5神经根(见图1A、B)。行按摩、理疗、药物等非手术治疗2个月后症状缓解,遂未再就诊。6个月后患者腰痛复发,自感疼痛性质与前不同,呈钝痛、酸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破裂髓核游离至硬膜囊背侧极为少见[1,2],国内郝永宏等收治1 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破裂髓核游离至硬膜囊背侧者仅12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患者均未发生截瘫[3]。近期我们收治1例髓核游离至硬膜囊背侧引起截瘫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55岁。以“腰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月余”主诉入院。1个月前感腰痛向右下肢放射,在外院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管封闭及牵引治疗术,术后腰痛及右下肢放射痛好转,但次日感腰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无大小便失禁,双下肢麻木无力呈进行性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腰腿痛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椎间盘突出又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所致的功能障碍正日益成为一项公共健康问题[1]。大约80%~9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能得到缓解或者痊愈[2]。若保守治疗无效,方考虑手术治疗。在保守治疗中,硬膜外封闭疗法已广泛应用。硬脊膜穿刺造影技术最早运用于没有CT及MRI检查设备时观察椎管及神经根的受压情况。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神经根受机械压迫及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组织产生的局部炎症刺激神经根所致。经椎间孔硬脊膜激素封闭(transforaminal epidural steroids injection,TFESI)应用穿刺针经椎弓根下方入路或者Kambin三角入路能直接到达神经根及椎间盘突出部位,通过注射激素控制局部炎症刺激达到缓解根性疼痛目的。应用经椎间孔硬脊膜造影封闭技术治疗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疼痛,有大量的研究报道。我们把这些研究分为观察性研究(简单描述运用干预方式观察到的结果)、对照性研究(TFESI和其他介入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