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静脉造影在骨盆、髋臼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收治的73例骨盆或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54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42.7岁(17 ~67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检查DVT. 结果 73例患者DVT的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37例,阴性36例;静脉造影阳性48例,阴性25例.静脉造影阳性的48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34例,阴性14例;静脉造影阴性的25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3例,阴性2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静脉造影在诊断DVT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07,P =0.065).以静脉造影作为诊断DVT的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88.0%,阳性预测值为91.9%,阴性预测值为61.1%.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骨盆、髋臼骨折后DVT的有效筛查方法.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不确切及结果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DVT的患者,可进一步行静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检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下肢新鲜骨折患者在术前均行下肢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D检测.D-D检测值>500/μg/L为阳性.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下肢血栓组(T组)和非血栓组(NT组).记录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及D-D检测结果.结果 T组D-D为(2 101士561)μg/L,NT组D-D为(1137±223)μ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D检测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19.2%,准确度为40.0%.阳性预测值为34.4%.阴性预测值为62.5%;彩色多普勒超声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96.2%,准确度为82.5%,阳性预测值为89.0%,阴性预测值为81.0%.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D-D检测(P<0.05或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骨折患者下肢DVT的首选方法,D-D检测既不能诊断也不能排除DV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前常规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致命性肺栓塞(PE)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1-05—2013-11诊治中老年下肢骨折124例,骨折部位:骨盆骨折5例,髋部骨折48例,膝关节周围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22例,胫骨伴或不伴腓骨骨折19例,下肢多发骨折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当天早晨,一般于术前0.5~3.0 h到B超室进行下肢动脉及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筛查发现下肢DVT后,停常规手术,急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再完成骨折手术。结果 124例中出现DVT 24例,均为新发生的血栓。血栓部位:患侧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均充满血栓者1例,双下肢股静脉、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者2例,单纯患肢股静脉16例,单纯患肢腘静脉5例。4例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其中1例拒绝放置滤器自动出院,3例要求溶栓及抗凝治疗,错过骨折最佳手术时机。20例成功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当日及次日进行骨折手术。9例术后3周内取出滤器;4例滤器上有大量血栓栓子,血栓拦截成功,避免了PE,滤器不予取出;7例在明确留置滤器利弊后自愿选择终生留置滤器。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下肢DVT后急诊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然后再进行骨折手术,可避免PE及猝死风险,为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121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及瓣膜功能,其中30例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静脉血栓61例,其中近端静脉血栓4例,远端静脉血栓57例。瓣膜功能不全的下肢静脉DVT发生率高于正常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静脉造影结果对照,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100%,超声对小腿肌肉内的静脉血栓显示率高于静脉造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前后评价深静脉瓣膜功能,及时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帮助临床筛选高危病例进行积极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26例TKR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股总静脉有无反流并记录反流时间,反流时间>1s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PDVI组),无反流或反流时间≤1 s为静脉瓣膜功能正常(无PDVI组);术后7 d再对全部患者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对两组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χ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有PDVI组54例,无PDVI组72例,共有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总发生率39.7%(50/126).其中,有PDVI组33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61.1%(33/54);无PDVI组17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23.6%(17/72);PDVI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瓣膜功能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27,P<0.05).结论 原发性PDVI是TK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怀疑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后,再进行外周静脉超声造影,随后从腘静脉插管进行顺行静脉造影,比较分析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顺行静脉造影的诊断结果。结果常规超声诊断22例患者下肢DVT,3例不能明确诊断;超声造影明确诊断24例患者DVT,1例为深静脉高凝状态;静脉造影诊断24例DVT,1例无静脉血栓。结论超声造影可替代静脉造影对下肢深静脉是否血栓形成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中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7月~2004年3月对59例患者(68膝)行TKA,其中获得随访者55例(63膝)。术后1、2周使用临床症状观察、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深静脉造影评定DVT。每6个月门诊随访一次,主要进行DVT临床症状和手术侧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症状严重者行深静脉造影,并对其结果加以总结。结果术后1周,静脉造影确诊为DVT者34例(61.8%)41膝;术后2周,12例血栓消失,2例血栓向近端扩散。所有患者获平均36.6个月(32~40个月)随访,术后6、12、18、24、30个月时DVT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论围手术期是否存在DVT,中期DVT的发生率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诊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正确率为97.8%, 空气容积描记MVO/SVC值结合曲线诊断正确率为97.2%, ECT为100%。手术+药物治疗组MVO/SVC值及大小腿周经术后1周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愈62例(64.6%),好转25例(26.0%),无效3例(3.1%),自动出院6例(6.3%)。结论: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是DVT首选的无创诊断方法,空气容积描记对DVT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尽早手术取栓加溶栓抗凝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采用多模式血栓预防措施后,老年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和转归情况。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初次单侧髋、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375例(年龄≥6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药物、足底小腿静脉气压泵、加强踝泵和早期下地等康复预防以及减少围手术期脱水等多模式血栓预防措施,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对有症状患者行肺动脉CT造影排查肺动脉栓塞(PE)。 结果共349名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率92.5%。随访期间无症状性PE,DVT共38例,总发生率为10.9%,均为远端DVT。手术同侧DVT 38例,双侧3例。症状性DVT共27例(27/38,71.1%),无症状性DVT 11例(11/38,29.0%)。单纯腓肠肌间静脉血栓29例,单条小腿静脉血栓3例,混合静脉血栓6例。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DVT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01),其中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的发生率为16.3%,显著高于单髁关节置换手术组的4.7%。单纯腓肠肌间静脉血栓未予药物治疗,其他DVT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4 w。术后8 w,有26例(26/38,68.4%)血栓完全消融,12例(12/38,31.6%)血栓未完全消融,但所有DVT相关临床表现均消失,无残留血栓后遗症,且无血栓进展或新发PE。 结论采取多模式预防措施后,老年关节置换术后VTE发生率低,且均为远端DVT,经观察或短程抗凝治疗,症状消失并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治疗肾病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治疗肾病综合征(NS)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10例并发下肢DVT的NS病人.在标准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尿激酶(20万u)联合川芎嗪(200mg)静脉滴注15d,静脉彩色多普勒观察治疗前后血栓的变化。结果:3例病人血栓完全消失,6例病人血栓部分消退,1例无效。结论:尿激酶联合川芎嗪对NS并发的下肢DVT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