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458例脊柱手术中SEP监护的结果,特征,适用范围,其中颈部手术275例,胸椎,腰椎部手术183例,刺激电极为手指、足趾的环状电极或腕、踝的表面电极,记录电极为头皮针电极。结果 大部分患者的肌电图改变在器质性改变的范围内。409例(89.3%),术中SEP有波幅轻度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术后又恢复后近手术开始时水平;32例(7.1%),SEP波幅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潜伏期部分缩短;12例(2.6%)有术中SEP明显恢复;2例(0.4%)术中未见SEP明显改变,术后有功能障碍;3例(0.7%),术中出现SEP的波幅明显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术持恢复欠佳。结论 SEP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人S1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S1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1SEP)的皮层电位P20峰潜伏期的参考值范围;明确S1SEP的P20峰潜伏期与年龄、身高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方法对28例正常成年人分别行双侧的S1SEP测定,记录受试者的年龄、身高及双侧S1SEP的P20峰潜伏期值。计算受试者的P20峰潜伏期的双侧95%可信区间,用配对t检验分析受试者双侧P20峰潜伏期是否存在差异,得出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的单侧95%测定值范围。分别将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8例受试者的S1SEP检测均能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受试者P20峰潜伏期的95%可信区间为14.39~23.75ms,受试者双侧的P20峰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0~1.24ms。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骶后孔利用针电极刺激S1神经根可以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双侧皮层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层潜伏期与身高和年龄均无显著正相关。S1SEP有望用于诊断S1神经根病及其他影响SEP近端传导通路的脊髓病变,由于S1SEP的传导通路较短,对局灶性脱髓鞘的神经病的检测,S1SEP的"稀释效应"更小。同时S1SEP还有望用于伴有周围神经病或截肢患者的脊柱后路手术的术中监护。  相似文献   

3.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评价脊柱脊髓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对70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94次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查,根据CSEP各波的潜伏期、波幅及波形变化将结果分为四类,与Frankel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并对脊髓有无损伤及损伤口试作出精确判断,客观定量评价了脊髓功能。此外,作者提出CSEP检查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腰骶神经根病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磁刺激腰骶部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磁刺激窝F波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MRCT).随机抽查50名正常受试者在胫骨前肌(TA)和比目鱼肌(SOL)记录出可靠的运动神经传导时间(MNCT)和MRCT;同样方法记录和观察40例手术证实单例L5或S1神经根受压患者MNCT和MRCT的改变,同时进行节段性皮神经刺激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对比.结果显示:病人组MNCT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MRCT则有显著性差异.异常率为85%,其明显高于SEP的异常率45%.因此,无痛无创的磁刺激MEP对腰骶神经根病有很大的使用价值,而且磁刺激优于电刺激.  相似文献   

5.
为开展皮层体感诱发是民位术中监护脊髓损伤,确定脊髓损伤的临界值及有效的评价预后,采用30只中国家犬,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术中动态监测,并观察伤后1-3个月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临床应用35例,结果表明CSEP术中监护脊髓损伤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7.
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拉力为参数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中国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和重度牵拉组。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S1神经根,用测力神经根拉钩分别以不同的拉力造成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监测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根和骶髓做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轻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比对照组稍延长(P>0.05),神经根和骶髓结构正常,Hashi-zume行为学测试正常;中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去除牵拉后潜伏期接近正常(P>0.05),神经根结构轻度异常,骶髓结构正常,Hashizume行为学测试轻度异常;重度牵拉组SEP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去除牵拉后潜伏期稍缩短,和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结构明显异常,骶髓轻度异常,Hashizume行为学测试异常。所有实验动物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均正常。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地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1992年6月~1993年6月对100例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下肢常规(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查,同时进行L_5、S_1皮节刺激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DSEP)检查,发现DSEP可提高常规胫后神经CSEP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防止其局限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ermatom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DSEP)术中评价腰骶神经根减压效果的适用指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1年12月对46例以感觉障碍为主诉,经查体、腰椎MRI及术前DSEP检查证实存在单侧腰骶神经根(L5或S1神经根)受压而接受神经根减压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DSEP监测,男34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1.2岁.其中L5神经根受累36例,S1神经根受累10例,MRI显示为旁侧型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管狭窄.记录并比较麻醉后至减压前及减压后受累神经根的P40潜伏期和波幅,术中结合自发肌电(EMG)监测相应节段神经支配肌肉,作为可能出现即时神经根医源性损伤的预警.术前、术后采用VAS评分和ODI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的VAS及ODI评分.结果:术中自发EMG均未提示神经根医源性损伤.减压后32例患者潜伏期延长<0.1,14例潜伏期缩短,其中8例改善率≥0.1.根据潜伏期改善率分为三组:无改善组(改善率≤0)、改善组(0<改善率<0.1)以及明显改善组(改善率≥0.1),无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明显改善组与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三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减压后所有患者P40波幅均无降低,其中明显改善(改善率≥0.5)37例,改善(0.3≤改善率<0.5)4例,无明显改善(改善率<0.3)5例,明显改善组术后VAS改善率显著性大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明显改善组和改善组的ODI改善率均显著性大于无明显改善组(P<0.05),而前两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40波幅改善率与VAS改善率和病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于病史较短且有典型相应皮区感觉症状的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患者,减压术中受累神经根DSEP P40波幅改善率可预示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可作为评估减压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35例有L5和/或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区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测定、记录胫前肌、展肌和小趾展肌MEP的起始潜伏期(OL)。结果显示,35例中至少有一条总侧肌肉MEP异常33例(94.3%)。在L4-5椎间盘突出中,以胫前肌的MEP异常为主;在L5-S1椎间盘突出中,以小趾展肌的MEP异常为主。表明腰椎区MEP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骶神经根病变较为敏感,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1.
麻醉对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发电位(EPS)能监测术中运动传导束和感觉传导束的功能.在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前景。已有报道EPS监测用于颅内手术和脊柱手术的术中监测以减少术后感觉和运动功能缺陷.也有报道其用子胸主动脉手术.监测术中有无脊髓缺血。很多常用的麻醉药物对EPS监测有抑制作用.而且某些麻醉药物对其抑制呈剂盛依赖性。因此.较好的了解麻醉药物对EPS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发挥EPS监测的作用。本文就麻醉对术中EPS监测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及建立青少年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对45名13~24岁健康青少年记录和测量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40、N50及P60的正常值。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性别、年龄及身高等生理因素对峰潜伏期的影响。结果所有45例受试者均检测出可清晰辨认的波形。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无明显差异,与性别、年龄及身高无关。P40、N50、P60的峰潜伏期与身高呈XEN关(r=0.766~0.896,P〈0.001),与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青少年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各波峰潜伏期正常参考值及上限标准可根据峰潜伏期与身高的回归方程确定。  相似文献   

13.
14.
兔脊髓分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功能评分及脊髓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组、缺血45min组和缺血60min组。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前、缺血5、10min、再灌注15、30min、1、2、24和48h监测SEP。于再灌注6、12、24和48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48h进行脊髓病理学观察。结果 阻断腹主动脉血流30、45和60min后开放分别表现为轻、中、重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病理学改变特点。脊髓轻度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和潜伏期分别于再灌注15和30min时恢复至缺血前水平(P〉0.05);脊髓中度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和潜伏期分别于再灌注30min和再灌注1h恢复至缺血前水平(P〉0.05);脊髓重度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和潜伏期分别明显下降和延长,与其他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EP波幅较潜伏期恢复迅速。术中SEP监测能够敏感而准确地反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脊髓功能的变化,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治疗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36例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在椎间盘镜下行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对比术前与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6例在神经根管探查时均发现存在神经根管狭窄,对神经根有明显的压迫,神经根活动度<1 cm,进行神经根管减压后,神经根压迫解除,神经根活动度>1 cm.手术时间(61.7±5.6) min,出血量(60.0±9.7)ml,术后住院(3.5±0.5)d.36例随访6 ~29个月,平均17.5月:术前ODI评分(72.3±6.2)分,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21.2±8.6)分(t=49.204,P=0.000);术后6个月VAS评分(3.3±0.1)分,显著低于术前(7.7±0.8)分(t=-141.496,P=0.000).结论 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探查、减压术可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显著缓解神经根性症状.  相似文献   

16.
体感诱发电位皮层成份在监测脊柱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监测体感染诱发电位(SEP)N20、P40波在脊柱手术时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22例脊柱手术病人进行上肢或下肢SEP监测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10例病人的N20、P40波潜延长大于1ms,波幅降低大于50%,3例波形完全消失,但只有1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结论:脊柱手术时仅则上肢或下肢SEP皮层成份意义较小,需做多形式监测;判断时除既往异常标准外,需注意SEP异常持续的时间及潜伏期无明显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少年儿童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激胫后神经并记录皮层电信号对31例11~13岁健康中国儿童(男17例,女14例)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用这一检查技术在每位受试者均可清晰记录到体感诱发电位信号。P37及N45的峰潜伏期与受试者的身高显著相关。其它身体测量学指标,如体重、年龄或性别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峰潜伏期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有关发病因素。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 18例腰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L5根管狭窄 12例 ,S1根管狭窄 6例 ,体力劳动者 12例。病程一年以上 14例 ,单侧根痛性间歇性跛行 17例 ,向患侧的弯腰屈髋行走步态 14例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15例 ,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加强试验阳性 15例 ,腰骶部叩击痛伸直位 (+)弯腰位 (- ) 14例 ,坐骨神经功能下降者 13例。CT提示椎间隙及椎体上缘平面侧隐窝狭窄 14例 ,椎弓根及其下缘平面根管狭窄 4例。 18例行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术。随访半年~ 5年 ,优 14例 ,良 4例。结论 ①单侧根痛性间歇性跛行 ;向患侧的弯腰屈髋行走步态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加强试验阳性 ;腰骶部叩击痛弯腰位 (- )伸直位 (+)是该病的五大临床特点。②椎间盘 ,椎弓根及下缘平面的CT或CTM是该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手段。③扩大开窗根管减压是该病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硫喷妥钠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方法:7例上肢感觉传导道无异常的病例,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后,分别观察注药前、注药后即刻、2、4和6min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比较P15、N20、P25各波的潜伏期以及P15N20、N20P25的峰间值。结果:各波潜伏期在注药后缩短,以注药后2、4min最明显,6min时已基本恢复,P15N20、N20P25峰间值在注药后减小,以2min时减至最小,6min时已基本恢复。结论:术中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时,不宜使用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midazolam, when used epidurally, 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 by delaying neuronal conduction. Thirty two New Zeland albino male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ll rabbits were anesthetised with ketamine and xylasine combination and atracurium was used as muscle relaxant. 10 mg/kg/hr ketamine infusion was used for maintenance of anesthesia. After insertion of the epidural catheter surgically; Group 1 received 1.5 ml isotonic saline (Control), Group 2 received 150 μg/kg, Group 3 received 250 μg/kg, and Group 4 received 500 μg/kg midazolam epidurally. With the stimulation of sciatic nerve, SEP records were recorded from the epidural space. Records were received before the injection of the drug, and 20, 40, 60 minutes after injection of the drug.  “Latancy” results were increased according to control in all groups (including isotonic saline-control-group). Increase in latancy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preted as due to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mismatch of the saline and the rabbits. While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group amplitudes showed no differences, group 3 and 4 showed decreases of up to 50%. Epidurally administered midazolam up to 150 μg/kg caused no change in SEP records, but 250 and 500 μg/kg doses caused decreases in SEP records which can lead to misinterpretation as neurological da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