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ummell病时骨水泥渗漏情况,探讨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6-01采用PKP治疗的27例(27椎)Kummell病,按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15例)与未渗漏组(12例)。比较2组术后2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值、伤椎中部高度恢复值、伤椎后缘高度恢复值及伤椎Cobb角改善值。结果 27例(27椎)中出现骨水泥渗漏15例(15椎),但均未出现明显症状,骨水泥渗漏率为55.6%。渗漏组获得(12.6±2.6)个月随访,未渗漏组获得(11.9±3.1)个月随访。2组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值、伤椎中部高度恢复值、伤椎后缘高度恢复值及伤椎Cobb角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Kummell病骨水泥渗漏率较高,但手术安全可靠。术中应采用多种方法避免骨水泥渗漏,且不能忽视骨水泥渗漏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BFMC)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FMC组和PKP组,各6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疼痛VAS评分、Cobb角、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骨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9(9. 8±4. 5)个月。术后1 d和1、6个月VAS评分BFMC组均显著低于PKP组(P 0. 001);术后1 d Cobb角BFMC组显著低于PKP组(P 0. 05);术后骨水泥渗漏率BFMC组显著低于PKP组(P 0. 05)。BFMC组1例、PKP组2例出现相邻椎体骨折,均经PKP治疗后好转。结论 BFMC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有效缓解疼痛,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BKP)与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7-12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6行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手术治疗(BKP组),39例行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PK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充盈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邻椎再骨折数,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BKP组和PKP组手术时间、术后邻椎再骨折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KP组相比,BKP组术中透视次数较少、骨水泥注入量较多、骨水泥充盈评价较优、骨水泥渗漏例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B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获得更好的骨水泥充盈度,并能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增加伤椎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单椎体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接受PKP手术且骨密度≤-3.0 SD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PC/PMMA复合骨水泥组23例,年龄为(77.6±2.2)岁,PMMA骨水泥组39例,年龄为(77.1±1.1)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变化、术中骨水泥渗漏及术后邻椎骨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以及术前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均有所改善(P0.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新发邻椎骨折、骨水泥渗漏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疼痛均有持续改善(P0.05),局部Cobb角略有增加(P0.05);椎体前缘高度比略有下降(P0.05)。随访X线片或CT影像资料无法证实CPC降解及新骨形成长入。结论:CPC/PMMA复合骨水泥用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体稳定,和PMMA骨水泥疗效相当。但目前尚无直接临床证据支持CPC/PMMA复合骨水泥可降低邻椎骨折发生率以及CPC降解、新骨长入骨水泥中,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OVBF)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58例OVBF,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22例,PKP组3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与PK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骨水泥渗漏2例(9.1%),明显少于PKP组骨水泥渗漏14例(38.9%)(χ^2=4.670,P=0.031),均无神经脊髓症。58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4月。2组间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和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明显小于术前(P均=0.000),且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进一步降低(P均=0.000)。2组间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和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均=0.000),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无明显丢失(P=0.144)。2组患者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P均=0.000),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无明显变化(P=0.288)。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组1例手术椎体再骨折,2例非手术椎体骨折,PKP组4例非手术椎骨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和PKP治疗OVBF均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恢复伤椎高度,矫正伤体后凸畸形,但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定向骨水泥导向器行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观察骨折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规律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11例(211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PKP治疗,其中102例应用定向骨水泥导向器(观察组),男30例,女72例,年龄(68.4±8.9)岁;109例应用常规骨水泥导向器(常规组),男32例,女77例,年龄(70.4±9.2)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的分布及渗漏情况、病椎Cobb角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椎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量、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改善率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渗漏10个椎体,渗漏率为9.80%,常规组渗漏11个椎体,渗漏率为10.0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椎体骨水泥Ⅰ-Ⅳ度分布比例分别为60.78%、19.61%、9.80%、9.80%,常规组中椎体骨水泥Ⅰ-Ⅳ度分布比例分别为39.45%、22.93%、22.93%、14.68%,观察组中骨水泥Ⅰ度分布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骨水泥Ⅱ度分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T_(10)至L_5骨水泥Ⅰ度分布率两组均呈递减趋势,观察组L_1-L_5节段骨水泥Ⅰ度分布椎体数占比为50%,高于常规组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向骨水泥导向器可控骨水泥弥散方向,达到单侧穿刺、双侧骨水泥有效分布,手术效果满意,用于单侧PKP治疗OVCFs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 ~2017年12月收治的138例OVCFs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vesselplasty组(30例)和PKP组(108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面积率.比较两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 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1.4个月.vesselplasty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弥散面积率小于PKP组(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esselplasty组骨水泥渗漏率为6.67%,PKP组为16.67%.两组患者术后1 d 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进一步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相似疗效,且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OVCF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VP组(采用PVP治疗,66例)和PKP组(采用PKP治疗,5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9个月。手术时间PVP组短于PKP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PKP组多于PVP组(P<0.05)。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28例(42.4%)骨水泥渗漏,PKP组28例(56.0%)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与PVP比较,PKP在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Cobb角、减少骨水泥渗漏上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2-02—2016-04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者50例(PKP组),行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者50例(PVP组)。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 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低于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更优,而高粘度PV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5例行PKP治疗的Ⅰ、Ⅱ期Kummell病患者按椎弓根穿刺方式不同分为单侧组(17例)和双侧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率、疼痛VAS评分、骨折椎体角和椎体高度百分比。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骨水泥灌注量双侧组多于单侧组(P 0. 05)。术后1 d两组骨折椎体角及椎体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双侧组较单侧组改善更显著(P 0. 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 05),双侧组均低于单侧组(P 0. 05)。结论 单侧与双侧入路PKP治疗Ⅰ、Ⅱ期Kummell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双侧入路在术后疼痛、影像学改善等方面优于单侧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