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     
本文着重讨论创伤与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病理改变及其治疗原则。合并慢性肺阻塞性病变者不包括在内。术后呼吸功能不良可由于麻醉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尚未消除,或神经肌肉阻滞作用未消退所致,此时可先选用纳洛酮或新斯的明等药物治疗,必要时用呼吸机,直至神经肌肉功能完全恢复。术后早期的呼吸衰竭还可由于气胸、气管插管位置不良、分泌物阻塞、支气管痉挛、输液过量的肺水肿等因素引起。术后肺功能不良的病理生理改变腹部及胸部大手术后,呼吸快而浅,肺容量小,咳嗽反射恢复不全。上腹部及胸部手术者,  相似文献   

2.
3.
小儿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小儿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气道压力 和喉罩漏气的影响。方法 34例全麻下择期手术的小儿,年龄3~12岁,ASAⅠ~Ⅱ级。静脉麻醉 诱导后置入喉罩。患儿按随机顺序接受VCV和PCV两种通气方式,通气期间保持相同的呼气末二 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PCV时气道峰压和漏气率明显低于VCV(P<0.01)。PCV时2例患 儿气道峰压>20cmH2O,而VCV时有9例患儿气道峰压>20cmH2O(P<0.05)。PETCO2和循环 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儿全麻喉罩通气期间,PCV能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肺通气 效果。  相似文献   

4.
5.
高频通气法     
早在1915年 Henderson 等就提出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通气可能产生满意气体交换的概念。1927年 Heijman 等首先将高频通气法应用于临床麻醉。目前,高频通气法用于呼吸支持已成为令人注目的动向。今就高频通气的种类,频率范围,基本方法及  相似文献   

6.
高频通气有许多优点,但在二氧化碳清除、湿化、监测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复合高频通气可克服上述之不足,使用更安全、可靠,对急性呼吸衰竭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已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介绍这种新型通气方式,并与单纯高频通气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背景 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实施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氧血症,也是麻醉医师遇到的最严重的挑战. 目的 近来研究表明OLV本身能够引起低氧血症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因此,如何实施OLV时机械通气模式,降低肺内分流率(pulmonary shunt fraction,Qs/Qt)、预防低氧血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内容 综述提高吸入氧分数(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控制通气模式、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潮气量(tidal volume,Vt)、反比通气、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PLV)、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等通气模式,以及实施联合多种模式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趋向 综合运用多种预防OLV期间低氧血症的通气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应针对患者和手术情况制定OLV时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8.
背景 肥胖人群比例不断升高,肥胖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给麻醉带来不少问题,尤其在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过程中. 目的 减少肥胖患者OLV过程对预后转归的影响,降低肥胖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内容 探讨肥胖患者围手术期OLV期间的通气策略,包括通气模式的选择、保护性通气策略、高碳酸血症、肺泡复张策略和吸氧浓度的选择. 趋向 肥胖患者OLV期间采用小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间断肺泡复张和低到中度Fi02等通气策略有助于改善氧合、降低肺不张发生率,高碳酸血症在无肺部疾病患者中是否具有肺保护作用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型喉上通气装置——SLIPATM通气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麻患者采用喉罩通气道实施正压通气时,反流与误吸是少见但却十分危险的并发症,由Don Miller发明的SLIPATM通气道是一种新型喉上通气装置,理论上讲其可明显降低反流误吸的风险.SLIPATM已经被安全应用于全麻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此文简述了SLIPATM通气道的设计思想、结构特点、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单纯鼻面罩通气与口鼻联合面罩通气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对其通气效果进行比较,进一步为气道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08年11月~2009年4月在我院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年龄>18岁,ASA为I~II级,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经口及双侧鼻孔通气良好,不需要辅助呼吸的患者100例。结果:鼻面罩通气组与口鼻面罩联合通气组比较,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鼻面罩通气组呼气末二氧化碳、潮气量高于口鼻面罩联合通气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鼻面罩通气组气道压力低于口鼻面罩联合通气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麻诱导期间患者头部位于正中位,不采用托起下颌方法,单纯应用鼻面罩通气较口鼻联合面罩通气的气道压力低,潮气量高,呼气末二氧化碳高,通气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