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瘢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愈合或不明原因所致皮损愈合后所形成的一种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瘢痕.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的治疗有药物、注射、激光、冷冻或手术等多种方法.但疗效尚不肯定.我们采用康宁克通局部高压助推注射联合XH-超高频气化治疗瘢痕疙瘩2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耳部结构精细,其瘢痕疙瘩不仅严重影响外观,而且具有疼痛、瘙痒等症状,降低其生活质量。瘢痕疙瘩手术复发率高,而单纯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确切,因此,探讨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曲安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瘢痕疙瘩中具有一定的疗效。我科自2003年6月~2010年5月对55例耳部瘢痕疙瘩以瘢痕内切除和曲安奈德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增生性瘢痕修整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寻找并尝试用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方法:利用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作为修复材料,将其部分切开、剥离,成为瘢痕瓣,然后削薄、伸展瘢痕瓣并修整瘢痕瓣及其下方创面的边缘,经修整的瘢痕瓣原位覆盖创面。结果:本组45例中,42例术后瘢痕变薄、变软,瘢痕无明显增厚,功能及外观均得到明显改善;3例术后瘢痕又有所增厚;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对于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该法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病例,这种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4.
手术切除联合^90Sr照射治疗耳孔瘢痕疙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疙瘩是一种继发于创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的病变,穿耳孔导致瘢痕疙瘩形成进而导致耳垂畸形的发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迄今还没有一种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联合术后放射性核素照射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皮肤科和烧创伤外科领域的常见病。因其治疗后的高复发率和对治疗的抵抗性,瘢痕疙瘩成为外科和皮肤科领域临床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该疾病认识的进展,新的治疗理念创新和新治疗手段的应用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由于目前国内外缺乏针对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指南,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会专家组基于国内外文献报道和国内主要瘢痕治疗中心的临床治疗经验,共同撰写了中国瘢痕疙瘩治疗推荐指南,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瘢痕疙瘩治疗水平提供专家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瘢痕疙瘩的治疗主要包括皮损内药物注射、手术切除、放射线照射、激光冷冻等,然而,对于皮损多、面积大的瘢痕疙瘩病例,局部治疗则有很大的局限性。关于瘢痕疙瘩的西药系统性治疗国内外报道较少,而文献中的中医内治法多以中药煎剂且辨证加减为主,不宜推广使用。我们依据瘢痕疙  相似文献   

7.
瘢痕疙瘩发病及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瘢痕疙瘩发病及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经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手术治疗+药物外用3种治疗方法 的476例瘢痕疙瘩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476例,22~45岁女性多发,女:男为1.83∶1.00;外伤与耳部穿孔是最常见的诱发原因;瘢痕疙瘩复发与家族史、治疗方法 、瘢痕位置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瘢痕大小、病程、发病诱因无关.结论 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部分瘢痕疙瘩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应重视瘢痕疙瘩的致病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瘢痕疙瘩的诊疗指南建议,内容包括:瘢痕疙瘩的诊断标准,瘢痕疙瘩的鉴别诊断,根据瘢痕疙瘩的临床分类选择瘢痕疙瘩治疗方法,明确瘢痕疙瘩治疗的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选择早期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瘢痕疙瘩,转变传统观念接受瘢痕的放射治疗,不能泛用"瘢痕体质"的概念,细致沟通、医患配合、定期复诊、动态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等,对规范我国瘢痕疙瘩诊疗、保障瘢痕疙瘩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烧伤瘢痕疙瘩手术治疗复发率甚高。我科1984~1989年采用瘢痕疙瘩切除及植皮、切口缘皮内注射确炎舒松A的方法治疗3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那些年我与疤痕疙瘩的日子》,是全身多发性瘢痕疙瘩患者以自己亲身求医治疗的经历、以大众化和口语化的语言所撰写的国内第一部有关瘢痕疙瘩治疗真实情况的科普性读物,事实真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但能为瘢痕及瘢痕疙瘩患者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而且能为从事瘢痕疙瘩治疗的医师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手术切除加激素注射治疗胸前瘢痕疙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胸前瘢痕疙瘩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手术切除加瘢痕区激素注射治疗64块胸前瘢痕疙瘩。结果:64块瘢痕疙瘩变为线状或萎缩性瘢痕,随诊1~6年,均获良好控制。结论:手术切除加激素辅助治疗胸前瘢痕疙瘩安全高效,易为多数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探讨在临床中运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 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瘢痕疙瘩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瘢痕疙瘩切除手 术联合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瘢痕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 于对照组的64.00%(P<0.05);观察组皮肤色泽、瘢痕柔软度、瘢痕厚度以及周围血管分布评分均低于对 照组(P <0.05)。结论 在对临床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治疗中,运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治疗,可 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瘢痕情况,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瘢痕疙瘩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顽固性皮肤疾病,祖国医学对它的相关论述亦不多见,目前尚无公认而显效的治疗方法.王寅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针灸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她对瘢痕疙瘩的认识和治疗独具创见,疗效显著.本文将对祖国医学对瘢痕疙瘩的认识及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癜痕疙瘩的经验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瘢痕是人体组织创伤修复的自然产物,是损伤愈合部位的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瘢痕治疗棘手,所以瘢痕的预防重于治疗,多种瘢痕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同时也是预防手段.根据其组织学和形态学的区别可分为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中,瘢痕疙瘩常超出原损伤的边缘,通常不会自行消退,切除后往往会复发,与增生性瘢痕统称为病理性瘢痕.对于瘢痕疙瘩和非功能部位大片增生性瘢痕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这些方法种类繁多,报道疗效不一,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都是最有效的,为了追求最佳效果往往需要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实施.现将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非手术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整形美容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瘢痕疙瘩是创伤愈合后可能出现的一种很麻烦的病变。没有单一的学说能解释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也很多。本文将复习瘢痕疙瘩的历史,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的差异,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照射在预防手术部位瘢痕疙瘩复发的效果。方法:瘢痕疙瘩术后第1天起手术部位给予电子线照射1~2周,剂量150~300cGY/次,2~5次/周,总剂量1050~2500cGY。结果: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照射的伤口无明显缝线反应,愈合良好,无裂开,瘢痕呈细线状,随访病例手术部位未见瘢痕疙瘩复发。结论: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是预防瘢痕疙瘩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瘢痕疙瘩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综述瘢痕疙瘩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瘢痕疙瘩发生的组织学、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相关文献,并作综合分析。结果经查阅发现。最近的基因组扫描首次提供了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位点在染色体2q23和7p11的遗传学证据。结论识别瘢痕疙瘩易感基因将显著提高学者们对瘢痕疙瘩生物学发病机制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瘢痕疙瘩的诊断和治疗,而且有助于对创伤愈合机理产生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瘢痕疙瘩注射治疗之浅见及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疙瘩的治疗,除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去炎松,康宁克通A)进行瘢痕内注射外,还采用照射(X线,电子线)、手术切除(含瘢痕内切除)和压迫等综合治疗措施,这些治疗方法早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但如何实施注射治疗,以及针对不同部位的病损采用何种综合治疗措施最佳,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多数是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和对瘢痕疙瘩的理论认识。希望有条件而又有兴趣的同道开展一些与瘢痕疙瘩相关的科学研究,以使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有进一步的改善,治疗效果达到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瘢痕疙瘩动物模型探索瘢痕疙瘩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用临床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构建裸鼠的瘢痕疙瘩动物模型,对动物模型进行光动力试验治疗前并对动物模型治疗前、后瘢痕组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构建的裸鼠动物模型基本保持瘢痕疙瘩的结构特征,光动力治疗后瘢痕组织变小,成纤维细胞减少,胶原纤维减少。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瘢痕疙瘩有效。  相似文献   

20.
耳部病理性瘢痕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伟  庞星原  徐威  任军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9):1350-1351
耳部病理性瘢痕(aural pathological scar ,APS)是临床常见病,多数是由于扎耳孔后伤口感染而导致病损超出原有损害范围,形成瘢痕疙瘩,常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瘢痕疙瘩是一种继发于创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的病变,穿耳孔导致瘢痕疙瘩形成进而导致耳垂畸形的发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迄今还没有一种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