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目的:观察脐周八穴针罐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饲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脐周八穴为主穴,分别为滑内门、天枢、外陵、水分、阴交,采用针灸结合火罐的治疗方法;对照组(45饲)采用口服曲美,每天10mg,两组均治疗8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体重、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百分率(F%)进行洲定,观察其减肥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及97.78%.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体重、体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WHR、F%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周八穴针罐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与口服曲荚总有效率相当,而脐用八穴针罐疗法更能显著改善肥胖患者的WHR,F%,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远期疗效。方法:以辨证论治选穴,穴位埋线治疗3个疗程,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每次选6~10个穴位。结果:96例患者治疗后体重、体围、皮脂厚度、BMI、F%、WHR、瘦素(Leptin)、Ins、TG、TC、FBS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该疗法具有疗效高、方便、安全、无痛苦、持续作用长、无副作用等特点,提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具有减重、降脂、重塑体形和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入羊肠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效果。方法将6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治疗期间不使用减肥药物和其它减肥方法,按要求合理膳食及适当运动,观察组同时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体重和腰围变化,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蛆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围和体重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减肥方便易行、疗效满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较满意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建国 《中国美容医学》2014,(16):1378-1381
目的:优选提高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方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联合药杖华佗夹脊穴组(治疗组)及毫针法单独体针操作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分别于45天后比较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18%),与对照组(79.86%)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药杖华佗夹脊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总有效率优于单独体针操作,疗效稳定,不易反弹,且较针刺疗法方便,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5.
穴位埋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聂莉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2):255-257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埋线法)56例和对照组(口服西药西布曲明)70例,对治疗前后体重、腰围、臀围、F%、BMI指数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五项指数比较,P<0.05疗效;两组疗效比较,P>0.05,说明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对于腰围、臀围指标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其塑形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穴位埋入羊肠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治疗期间不使用减肥药物和其它减肥方法,按要求合理膳食及适当运动,观察组同时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体重和腰围变化,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围和体重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减肥方便易行、疗效满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较满意的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罐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伴发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8)采用针刺加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n=40)采用单纯针刺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和77.5%.结论:针罐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伴发脂肪肝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圆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分组设计原则设立长圆针治疗组和毫针对照组,两组均结合局部毫针围刺及毫针排刺枕部、项部规律性阿是穴,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83例,治愈率68.67%,总有效率96.39%;对照组78例,治愈率47.45%,总有效率83.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圆针针刺背俞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圆针针刺背俞穴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遵循随机分组设计原则设立长圆针治疗组和毫针对照组,两组均结合局部毫针围刺及毫针排刺枕部、项部规律性阿是穴,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97例,治愈率75.26%,总有效率97.94%;对照组97例,治愈率46.39%,总有效率79.38%。两者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圆针针刺背俞穴结合毫针治疗痤疮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夹脊穴温针法、配穴视虚实行补泻手法;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记录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和颈动脉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组经温针夹脊穴治疗后总治疗有效率为96.875%,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流量比治疗前有所好转,但是治疗组的血流量增大和正常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夹脊穴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增大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最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徐春芳 《中国美容医学》2014,(12):1011-10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配合耳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16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性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配合耳针穴位埋线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70.7%,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体重与体重指数对比存在较大差异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配合耳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患者疗效高于常规性针灸治疗,且治疗全面、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厉卫红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804-1806
目的:观察自血调周与针刺治疗女性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女性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自血调周与针刺辨证取穴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针刺辨证取穴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5%,对照组痊愈率50%,经比较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痊愈例数疗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血调周与针刺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疗效更好,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针刺疗法治疗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将50例痔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一组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组),另一组采用导尿疗法(对照组)。结果表明,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针刺疗法治疗痔术后尿潴留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为对比气囊反馈疗法配合电针与单纯电针治疗盆底肌痉挛性便秘的疗效,观察组采用气囊反馈疗法配合电针治疗盆底肌痉挛性便秘38例.并与单纯电针治疗36(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7.49%,对照组为55.6%(P〈0.01)。结果表明.气囊反馈疗法配合电针治疗盆底肌痉挛性便秘效果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脐孔与腹膜后大血管解剖的相对位置关系。方法随意抽取80例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开腹手术的女性患者,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中国人肥胖标准,将其分为低体重、标准体重、超重、肥胖4组。由固定两名手术医师于术中直接触摸腹主动脉分叉、左右髂总动脉,并确定其与脐孔的对应关系。以腹主动脉分叉处为参照点,测定脐孔与腹主动脉分叉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1)80例中,脐孔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上方者17例(21.2%),与腹主动脉分叉平行者29例(36.3%),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下方者34例(42.5%)。4组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6.769,P=0.010),超重组及肥胖组脐孔多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下方[65.0%(13/20),75.0%(6/8)],标准体重组脐孔多位于腹主动脉分叉水平[47.6%(20/4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41例(51.2%)脐孔正对应于腹膜后大血管,其中8例(10.0%)脐孔正对应腹主动脉,16例(20.0%)正对腹主动脉分叉,15例(18.8%)正对右髂总动脉,2例(2.5%)正对左髂总动脉。结论随体重指数增加,脐孔位置逐渐下移至腹主动脉分叉下方。高体重组第一穿刺易发生右髂总动脉的损伤,低体重组穿刺易发生腹主动脉的损伤。这对腹腔镜手术经脐孔穿刺入路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从而减少腹膜后大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MI)将80例T2DM患者分为肥胖T2DM组(BMI≥25kg/m^2)、非肥胖T2DM组(BMI〈25kg/m^2),将30例正常体重非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其空腹血清脂联素(APN)、RBP4、胰岛素(FINS)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BMI、腰臀比(WHR)和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各组间RBP4水平的变化,并与上述其他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RBP4在肥胖T2DM组和非肥胖T2DM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2±5.32)、(20.10±5.45)、(12.02±3.45)mg/L](P〈0.01),在肥胖T2DM组显著高于非肥胖T2DM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RBP4与TG、BMI、FBG、WHR、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APN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5、0.697、0.323、0.557、0.272、0.461、-0.398)。结论血清RBP4在T2DM患者中显著升高,RBP4可能在胰岛素抵抗及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