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峡部外缘途径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经峡部外缘途径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其中L3-4 1例,L4-5 11例,L5-S1 4例.结果 随访6~42个月,平均28个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12例,良2例,可2例,无差.优良率88%,未发现腰椎不稳征象.结论 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具有显露清楚、创伤小、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2例中L3-4例、L4-58例,L5-S13例,极外侧突出的腰椎间盘累及上一节段腰神经根。12例均手术证实,其中7例经峡部外缘手术途径摘除。术后11例症状显著改善,1例部分改善。结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累及上一节段腰神经根。峡部外缘入路途径具有显露清楚、出血少、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峡部外缘途径手术治疗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峡部外缘途径治疗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 17例 ,其中L3~ 4 5例 ,L4~ 511例 ,L5S1 例。结果 随访 7~ 4 8个月 ,平均11个月 ,优良率 94 .11% ,除 1例L5S1 外 ,均无腰椎不稳征象。结论 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具有显露清楚 ,出血少 ,不影响稳定性等优点 ,对L3~ 4 、L4~ 5的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者可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4.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及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亦不相同。作者发现这种差异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对于椎弓根的位置有关,故依此将其分两型。Ⅰ型:突出椎间盘向头侧移位至椎弓根下缘;Ⅱ型:椎间盘向外侧突出为主伴有轻微的头侧移位。又根据是否合并后外侧突出,将每型分为a、b两个亚型。a:单纯椎间孔或椎间孔外突出;b:合并有后外侧突出。按此分型,本组23例中,Ⅰa型8例、Ⅰb型2例,Ⅱa型7例、Ⅱb型6例。Ⅰ型组病情重,保守治疗效果差,均需手术治疗;Ⅱ型组病情较轻,甚至无症状,5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愈。故建议对Ⅰ型病例积极手术治疗,Ⅱ型病例宜先予非手术治疗,如无效再予手术。本组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12例,结果表明本法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适用于绝大部分病例。但对Ⅱb型以椎间盘后外侧突出为主的病例,仍可采用椎板与部分关节突切除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海波 《颈腰痛杂志》2004,25(3):167-169
目的 分析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术式。方法 回顾总结18例FLLDH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经椎板间入路(术式1)、经峡部外缘入路(术式2)和经横突间入路(术式3)三种术式单独或联合进行治疗。结果 经平均1年2个月随访,依据Macnab疗效标准,优12例,良5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为9414%结论 本症多具有较高神经节段受损的症状和体征。结合临床的椎间孔区高质量CT检查是诊断FLLDH的关键一本组所选术式既能彻底摘除致压髓核组织,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脊柱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出症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方法:本院8例有6例压迫L3和L4神经根,股四头肌不完全瘫合并萎缩,而腰痛轻微甚至无腰痛是其临床特征。8例均作CT扫描,4例同行行MRI检查,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切除椎板,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4例采用椎旁椎板外侧入路,仅切除峡部外缘及上关节突外上缘,1例采用椎管内外联合入路除突出或脱出髓核。结果:8例均得到随访,优6例,良2例,效果满意。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于中央型,后外型突出,依据临床,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采用椎旁椎板外侧入路显露充分,方便且不影响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7.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型与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并分型,探讨各型特点、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作者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T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可参照椎弓根位置,将其分为2型:Ⅰ型:椎间孔型,Ⅱ型:椎间孔外型。Ⅰ型中又将椎间盘突出近椎间孔内侧口或外侧口者分为Ⅰa、Ⅰb2个亚型。Ⅰa型手术取椎板间入路,Ⅰb、Ⅱ型取椎板侧方入路,部分合并后外侧椎间盘突出者同时行椎板开窗。Ⅰb、Ⅱ型如合并椎体滑脱或不宜从后路手术者取前侧腹膜外术式。结果:手术治疗16例,经3个月~3年随访,结果参考Nakal分级示优10例,良5例,总优良率937%。结论:依据CT分型,合理选择术式,使手术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9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5例椎间孔内型采用常规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路,切除部分椎板、椎弓峡部和小关节。2例椎间孔内型采用经关节突入路,使用X-tube工作通道,切除大部分关节突。9例椎间孔外型采用横突间入路,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部分切断横突间韧带。所有手术均需找到受压神经根并松解,切除突出椎间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结果,优12例,良3例,可1例。平均住院日13·8d,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出血68ml。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小切口和组织损伤轻的优点,能够充分直接探查松解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联合传统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3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采用Wiltse入路联合传统入路17例,单纯传统后正中入路17例,均应用TLIF技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MRI所示的健侧多裂肌残存率。结果 34例患者经1年的随访,各项比较指标除术后1年下肢痛VAS评分之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联合传统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与单纯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同的手术效果,但它对椎旁肌的损伤更小,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郭政  苗胜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6):532-534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术式选择并观察其术后疗效。方法选取自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7例为椎间孔型,椎间孔型合并椎间孔外侧型1例,椎间孔外侧型3例。分别采用经半椎板—关节突关节切除入路及经小关节突外手术入路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4~18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Macnab分级,优9例,良1例,总优良率91%。结论采用经半椎板—关节突关节部分切除入路及经小关节外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