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无症状性菌尿患者血、尿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2例老年女性无症状性菌尿患者于抗菌治疗前后分别用微生物学培养法检查尿微生物,并对细菌作药敏试验;用特异性放免方法(RIA法)测定血、尿内皮素含量.结果: 72例老年女性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尿中培养分离出细菌111株,其中大肠杆菌占5 7%,副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共占23%,其他细菌占20%.72例老年女性无症状性菌尿患者抗菌治疗前血、尿ET[(208±63)ng/L,(125±57)ng/L]均显著高于正常老年女性[(68 ±9)ng/L,(62±11)ng/L,均P<0.01],抗菌治疗后[(81±13)ng/L,(69±17)ng/L] 与正常老年女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女性无症状性菌尿患者血、尿ET升高,根治感染后可恢复正常,血、尿ET可作为老年女性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菌尿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在肝胆系统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沾良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2):721-722
一、肝胆系统感染的细菌学理论上肝脏和胆汁是无菌的 ,但在下列情况下 ,胆汁中可能有菌 :( 1)胆结石 ,尤其是胆管结石 ;( 2 )胆管 (胆囊管 ,肝内、外胆管 )梗阻或狭窄 ;( 3 )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曾有此类病史 ;( 4 )胆道手术史 ,尤其是胆肠吻合、Oddi括约肌切开或成形、放置胆道支架 ;( 5 )ERCP后 ,有时可导致菌血症 ;( 6)老年病人。胆汁有菌者行肝胆手术 ,容易发生感染。从胆汁中培养出的细菌都是肠道常驻菌。主要是肠道杆菌科细菌 (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肠杆菌等 ) ,大约占 60 %~ 80 % ,其次是肠球菌 (约占 14 % )、厌氧类杆…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的泌尿系感染和无症状菌尿是临床常见问题。有感染症状的菌尿病人可用各种常规药物治疗。至于老年人,单纯无症状菌尿的出现,不能以预防肾衰作为理由滥用抗菌素,可不进行抗菌素治疗,临床保持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近5年来上尿路结石患者尿液中细菌阳性率及细菌种类分布,并对其中的性别差异进一步探讨。方法:选取2010~2014年我院泌尿外科诊断为泌尿系上尿路结石的2 536例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其入院时所行的尿培养检测结果,统计这5年内尿培养的阳性率、常见的细菌种类、性别差异与尿液细菌的关系等。结果:上尿路结石患者尿液细菌阳性率在20%~40%,近年来有所下降(P0.05);其中,大肠埃希菌仍为主要的菌种(总阳性率46.37%),粪肠球菌的感染率也逐年上升(由2010年的阳性率1.33%上升至2014年的6.64%),现成为仅次于大肠埃希菌的第2位感染细菌。在男女性别差异方面,女性患者的尿路感染率以及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随着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加强以及抗生素的应用,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尿路感染率逐步下降,而大肠埃希菌的阳性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粪肠球菌的感染也应重视。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更应注意预防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移植的38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1年内尿常规、尿培养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8例患者肾移植术后1年内共查尿常规次数787例次,其中尿常规阴性结果为633例次,标本污染53例次,细菌尿次数101例次,其中71例次发生肾移植术后半年内。101例次泌尿系感染中,无症状性菌尿为68例次,上尿路感染19例次,下尿路感染14例次,并发脓毒血症者3例次。38例患者中,共有25例(男14例、女11例)患者出现细菌尿,有19例患者出现不少于2次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6例次),其次是粪肠球菌(26例次)。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患者术后感染率为70%。36例术后7d内拔出尿管和双J管的患者肾移植术后感染率64%,而2例肾移植术后7d后拔出尿管和双J管患者均发生感染。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的3例患者均出现泌尿系感染。结论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具有高发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女性、尿管和双J管的长时间留置、术后膀胱输尿管反流、术前长时间血液透析等都会诱发肾移植术后的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6.
尿路感染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据估计儿童患尿路感染出现症状的女孩占3%,男孩占1%,所有妇女一生中约有20%在不同时期患过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程度可自最轻的无症状性菌尿直至双侧肾脏反复严重感染导致肾衰竭,有些国家在全部透析或移植病人中约有10~20%是因为尿路感染丧失肾脏功能的。  相似文献   

7.
医学文献中,尤其在国外广泛流传着(无症状性菌尿)一词,指的是显著的细菌尿(每毫升含菌10万以上)而无泌尿器官炎症的临床症状。所谓无症状性菌尿往往在普查或偶然因其他原因检查尿时发现。儿童(女孩)的发病率占1~2%。有人认为无症状性菌尿是尿路感染及肾盂肾炎的开始阶段。但是,较多的临床家抱相反的意见,认为无症状性菌尿是急性肾盂肾炎后的潜伏性过程。普查发现的细菌尿可能是以往泌尿器官患过细菌性炎症的结果。是否可能存在过去无症状的原发性无症状性菌尿?只有检查设想为健康的人们之后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1977~1979年作者普查6000名1~15岁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泌尿系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晨起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1 784株,居前4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主要分布于泌尿外科、老年病内科、肾脏内科、神经内科,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患者占69.6%。引起泌尿系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57.8%,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强,耐药率低于8.5%,对于非产ESBLs株,Ⅱ、Ⅲ代头孢菌素、氨曲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检出率为46.9%,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12.4%和11.3%,对于非产ESBLs株除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均具有较强敏感性。变形杆菌属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强,阴沟肠杆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强,产气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强,未检出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肠杆菌科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鲍曼不动杆菌多药耐药性严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及呋喃妥因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进行持续性病原菌及耐药性主动监测,关注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趋势,针对每株细菌的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以减缓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路结构异常儿童合并泌尿系感染(UTI)致病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汕头市中心医院符合UTI住院患儿476例,分为尿路正常组及尿路异常组,比较两组间病原菌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和耐药情况。结果尿路异常者162例(肾积水最为常见,占43.83%),尿路正常儿童314例。尿路异常儿童合并感染常见于男性(P0.05),共检出致病菌166株,革兰氏阴性菌(G-)为主(71.08%),大肠埃希菌占首位(40.36%),肠球菌属居第2位(22.89%),粪肠球菌在尿路异常组常见(χ2=4.59,P=0.032)。两组间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路结构异常男性儿童易发生泌尿系感染,且肠球菌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尿路结构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2012—2014年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菌谱及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对非重复临床分离的8779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877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5.08%,革兰阳性菌占33.41%,真菌占1.5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1.13%和27.42%;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5.04%和46.15%;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43%和0.13%;MRSA及MRCNS检出率分别为56.04%和76.79%。结论:腹腔感染病原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广泛耐药的细菌种类逐渐增多,并且出现了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