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 :分析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45例63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男10例(15膝),女35例(48膝);年龄45~64岁,平均(54.76±5.54)岁。术前常规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检查,准确测量股胫角大小,根据术前股胫角决定胫骨外侧截骨量,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常规行胫骨高位截骨术,大部分行腓骨中段截骨,部分病例行上胫腓关节松解。术后第2天即行功能锻炼,2周开始无负重下床活动,术后8~10周开始负重。术后第2天、8~10周、半年、1年及以后每年1次拍片复查,对全部病例术前、术后3~5年、术后10~14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膝关节疼痛、畸形、功能和运动范围。结果 :43例(61膝)进行了10年及以上的随访,全部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术后8~10周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10~14年HSS评分平均76.24±5.27,优27膝,良25膝,可7膝,差2膝。术前与术后3~5年、术前与术后10~14年VAS、HSS、KSS比较有差异,术后3~5年与术后10~14年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间室关节炎)只要手术指征掌握适当,术后积极锻炼,其中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行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46例(64膝),平均随访32.4个月,分别测量患者膝关节术前及术后的股胫角,并对患者膝关节进行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股胫角术前平均内翻-4.44°±1.18°矫正到术后平均外翻8/37°±1.10°(P<0.001).HSS评分由术前的(54.25±5.4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9.67±3.38)分(P<0.001).[结论]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足治疗轻中度膝关节单问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法,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膝关节内翻性骨性关节炎微创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6例伴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微创治疗,即在关节镜下行清理术,然后进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螺丝钉、钢丝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年,术前平均股胫角187°,术后平均171°;关节JOA评分术前平均(56.9±7.4)分,术后平均(74.0±6.3)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可以改善关节内环境,不能改变异常的负重力线,而胫骨高位截骨术可矫正异常的负重力线,两者联合治疗对膝内翻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下清理并胫骨高位截骨、腓骨近端切除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笔者自2014-05—2014-12应用关节镜下清理并胫骨高位截骨、腓骨近端切除术治疗10例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比术前与术后9、18个月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差异。结果 10例均获随访15~20个月,平均18个月。胫骨截骨处术后1.5个月均获得临床愈合,2~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疼痛缓解明显,术后18个月HSS评分、Lysholm评分与术前、术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下清理并胫骨高位截骨、腓骨近端切除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无需钢板内固定,不用异体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创倒U形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孟氏外固定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5年随访结果。方法自2007-02—2009-07采用微创倒U形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孟氏外固定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60例。采用VAS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K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价生存质量,摄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观察截骨端愈合情况并进行Kellgren-Lawrence分级评价骨性关节炎进展程度。结果本组共有48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60~89个月,平均66个月。3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针眼渗出,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经积极处理后愈合。所有患者内翻畸形均得到矫正,随访期间未发现截骨矫形角度丢失。末次随访时,48例VAS评分(1.06±0.42)分,较术前(7.35±1.91)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SS评分(89.0±5.9)分,较术前(74.6±5.5)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中生存质量8个维度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膝关节正位X线片Kellgren-LawrenceⅣ级作为终点事件,末次随访时膝关节保存率为95.8%。结论微创倒U形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孟氏外固定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创伤小、恢复快,可矫正膝内翻畸形及下肢力线,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甚至避免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后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效果。方法对36例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采用胫前外侧入路、胫骨结节上楔形截骨、矫正畸形、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测定术前术后关节间隙距离、FTA角、Mikritz线和JOA评分,观察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65·4分±8·9分提高到73·9分±11·3分;Mikritz线由术前35·7%提高到49·6%;FTA角术前181°,术后为175°;术前JOA、Mikritz线和FTA与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关节间隙距离术前、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3个月截骨面愈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胫骨结节高位截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伴膝内翻的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达到坚强内固定,且固定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2—2017-03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3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膝关节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5(18~22)个月。术后6、12、18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及Lyshlom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8个月时2项评分较术后12个月时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恢复下肢力线,改善膝关节症状,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检查、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笔者自2014-01—2016-01采用膝关节镜检查、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22例(26膝)KOA,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及KSS评分。结果 22例(26膝)均获随访6~24(16.26±5.23)个月。末次随访KSS评分、VAS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疗效按照KSS评分评定:优9例,良10例,可4例。结论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KOA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少,住院院时间短,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5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26例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比较手术前后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24~46)个月。术后1周股胫角为170°~177°(173.21±2.52)°,较术前减小;胫骨近端内侧角为87°~92°(89.61±1.27)°,较术前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为8°~18°(13.32±4.64)°,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3(1.90±0.57)分,较术前降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3~96(89.51±6.83)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于术后4个月出现术区感染,取出内固定物,清创、抗感染治疗6周后痊愈。1例出现胫神经损伤,表现为足底麻木,但踝关节与跖趾关节跖屈肌力正常,3年后复查时麻木感仍存在。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但是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有增大的趋势,术中应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内翻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骨性内翻型关节炎患者41例(53膝),年龄49~68岁,平均(57.23±4.29)岁,男19例,女22例。手术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关节镜手术清理后,取胫骨结节内侧切口,在胫骨内侧开放截骨,调整力线后钢板内固定。术后3 d下床不负重活动,术后4周部分负重,8~10周完全负重。对全部病例术前、术后1年、术后3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膝关节恢复情况,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疼痛及主观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60.23±10.74)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3.74±20.62) ml,术中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1~5年随访,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截骨处8~12周愈合,术后膝关节负重力线明显改变,膝内翻得到矫正,关节疼痛减轻。VAS评分术后1年优于术前,术后3年优于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KSS评分术后1年优于术前,术后3年优于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是治疗膝关节内翻型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固定平台假体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6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9例,女43例;年龄47~83(65.3±8.2)岁;病程5~72(19.4±14.3)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HSS膝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40(19.9±10.2)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须术后输血,住院时间2~10(3.5±1.6) d。术后未发生脱位、感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胫后静脉血栓。HSS评分由术前的69.9±7.2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1±7.4;其中优51例,良9例,可2例;VAS评分由术前的3.8±0.9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1±0.9。结论:固定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治疗老年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治疗的老年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61例,其中男17例,女44例;年龄60~83(67.87±6.45)岁。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下肢力线比率(weight bearing line,WBL),股胫角(femora-tibial angle,FTA)评估下肢力线情况;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9(14.27±4.69)个月;下肢力线比率由术前的(14.79±5.61)%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59.33±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4,P0.05);股胫角由术前的(182.14±2.19)°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171.54±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7,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14±2.21分别降至术后1、3、12个月的3.64±0.92、2.02±0.63、0.9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24,P0.001);HSS评分由术前的49.66±13.79分别提高至术后1、3、12个月的58.39±9.26、71.82±6.06、82.71±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45,P0.001)。3例患者术中出现对侧骨皮质断裂,调整力线后固定,术后12个月截骨区愈合良好;4例手术切口愈合缓慢,分别在术后3~4周愈合。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可以有效调整老年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下肢力线,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腓骨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腓骨截骨手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起,收治以内侧间隙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例(15膝);均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1.3岁。均采用腓骨截骨手术,对其膝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术后早期下地适当进行关节活动,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测量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2 d、术后2个月VAS、KSS、HSS评分,分析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住院天数(6.0±2.4)d;单侧手术时间(33.3±8.4)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于术后1 d下地行走,主诉原有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明显好转或消失。患者手术后2 d与术前相比,VAS、HSS及KSS临床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手术后2个月与术前相比,VAS、HSS、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2 d复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与术前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间隙增高。结论:腓骨截骨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减轻明显,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腓骨高位截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昆明  张培良 《中国骨伤》2017,30(8):759-762
目的:探讨腓骨高位截骨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短中期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采用腓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6例,男22例,女54例;年龄47~82岁,平均61.62岁。术前查体膝关节内侧压痛,内侧麦氏征阳性,摄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显示内侧间隙变窄,术后行膝内侧间隙、股骨胫骨角、VAS疼痛评分及AK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8.9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膝内侧间隙明显变宽,股骨胫骨角度变大。术前VAS疼痛评分5.70±1.56,术后1周3.70±1.03,1个月3.20±0.95,3个月2.35±0.99,1年2.10±0.97。膝关节功能AKS评分术前疼痛14.45±1.76,活动度12.60±1.98,稳定性12.15±1.72;末次随访疼痛42.60±2.28,活动度21.80±2.14,稳定性20.85±2.16。VAS评分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KS评分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腓骨高位截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伴有复杂股骨关节外畸形导致的严重膝骨性关节炎、内翻膝患者在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施行滑移截骨技术达到内外侧软组织平衡,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共收治22例伴有复杂股骨关节外畸形的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男5例,女17例;年龄48~76(61.3±13.8)岁。均为内翻畸形,由股骨关节外畸形所导致。术前测量髋膝踝角(hip-knee-ankle,HKA)角(158.8±9.7)°,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32.6±6.1)分,功能评分(35.8±9.6)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ical,HSS)评分(39.7±4.6)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80.6±10.7)°。在关节置换时均采用机械对线法,先平衡屈曲间隙,冠状面的不平衡均采用内侧股骨髁行冠状面垂直上下滑移截骨,伸直间隙内外侧的差距决定截骨块滑移的距离,直至间隙平衡。以数枚螺钉固定截骨块后按常规安装假体。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无伤口并发症发生。22例均获随访,时间18~36(28.2±10.1)个月。拍X线片见截骨块骨折线消失时间2~5(3.5±1.5)个月,无骨不愈合发生;末次随访测量HKA角(178.8±0.7)°,较术前提高;HSS评分(91.3±6.0)分,KSS临床评分(93.7±3.5)分,KSS功能评分(81.2±6.5)分,膝关节活动度(121.7±11.6)°,均较术前改善。结论:针对伴有复杂股骨关节外畸形的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施行滑移截骨,内翻畸形严重者向下滑移股骨内髁,手术相对简单、损伤小,易于达到屈伸间隙内外侧软组织平衡,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在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的43例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28例;年龄53~72(62.05±5.17)岁。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3和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评定膝关节疼痛,功能改善情况,并于术前与术后12个月测量髌股吻合角(congruence angle,CA),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及股胫角(femora-tibial angle,FTA)评价髌股关节的对合与下肢力线的改善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8(19.60±4.50)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6.65±0.65降至术后2周、3和12个月的2.16±0.95、0.51±0.77、0.33±0.64,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3.02±8.54增至术后2周,3、12个月的46.84±2.81、72.42±5.30、93.40±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由术前的(86.97±5.02)°增至术后2周,3、12个月的(99.38±3.27)°、(110.13±4.13)°、(113.03±4.85)°,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由术前的(7.81±1.21)°降至术后12个月的(5.82±4.10)°;PTA由术前的(15.87±2.89)°降至术后12个月的(13.79±4.26)°;FTA由术前的(182.61±2.07)°降至术后12个月的(170.89±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予适当制动、抗凝,1周后复查消失;14例术后肿胀,2周后肿胀消退。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即可缓解膝关节冠状位负重疼痛,又能改善矢状位膝关节屈曲功能。  相似文献   

17.
穴位穿针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穴位穿针联合Ilizarov技术矫形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采用胫骨截骨并行Ilizarov技术矫形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76例,男24例,女52例;年龄56~75岁,平均61.4岁;病程3~17年,平均5.2年。38例采用穴位穿针外固定(穴位穿针组),38例采用解剖穿针外固定(解剖穿针组)。术前双下肢全长X线片示胫骨内翻畸形,内侧膝关节间隙变窄,外侧间隙增大。体表测量患膝下肢力线内移,KSS膝功能评分降低。所有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屈伸活动可,保守治疗2年以上。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下肢力线均得到矫正,截骨端均愈合良好。未见截骨不愈合、下肢矫正不到位或畸形复发等。75例患者术后3、6、12、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12、24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6,P0.05)。两组术后3个月复查KSS疼痛与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穴位穿针组优于解剖穿针组(P0.05);术后12个月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穿针组在术后调整过程中,通过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上的钢针持续拉紧,在穴位区形成一个潜在的针刺作用,术后佩戴外固定矫正支架的3个月内,膝骨关节炎膝痛症状快速、持续有效缓解方面,明显优于解剖穿针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对髌骨位置、膝前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采用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病患者109例(111膝),其中男41例,女68例;年龄38~78(57.98±7.07)岁;病程1~36(8.58±6.91)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股胫角(femoral 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负重位力线(weight bearing line,WBL)百分比,CD指数(Caton-Deschamps index),髌骨外倾角(lateral patella tilt angle,LPTA)和髌骨外移(lateral patella shift,LPS)。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膝前痛程度,Kellgren-Lawrence (K-L)分级系统评价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进展情况。结果: 10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8(12.41±2.40)个月。术前FTA、MPTA、WBL百分比、CD指数、LPTA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8.79±7.90)分增加到末次随访(76.05±7.36)分(P<0.05)。膝前痛VAS由术前的(3.28±1.95)分降低到末次随访(1.07±1.75)分(P<0.05)。膝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呈进展性改变,但手术前后K-L分级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后髌骨出现了位置降低和外倾,但膝关节功能和膝前痛均有显著改善。开放楔胫骨高位截骨术引起髌骨位置的不利改变可能并没有影响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新型改良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改良内侧开放式HTO的60位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胫股角、平台后倾角的影像学治疗。结果术后3、6个月的VAS评分和KS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01),且术后随着时间推移评分存在逐渐好转趋势。患者术后胫股角较术前胫股角减小(P<0.005),术后胫骨后倾角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内侧开放式HTO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可显著缓解疼痛症状,重建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