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沈阳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分析沈阳人群(1994年人口为3195046)髋部骨折的发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研究材料是从沈阳市35个医院的病案室或住院部收集的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部骨折)病例记录。结果显示:1994年沈阳市50岁以上人口发生髋部骨折453例,男性为247例,女性为206例。总发病率为74.0/100000,男性为80.8/100000,女性为67.2/100000(P>0.05)。男性发病率在60岁以上明显增加,然而,这种现象在女性不明显。总髋部骨折发病率的男/女比为1.2。髋部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2±9.5(男性为67.5±9.8,女性为66.9±9.0)。骨折类型有性别差异(P<0.001),股骨颈骨折/粗隆骨折比,女性为3.2,男性为1.6。季节影响髋部骨折的发生(P<0.0001),冬季和夏季髋部骨折发生人数较多,夏季意外事故引起的骨折明显增加,冬季摔倒引起的骨折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珠海市人民医院50岁以上人群的骨折发病率、各年龄段骨折的特点及骨折好发部位等,从骨折发病率的角度侧面了解中老年人群骨折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因骨折住院的50岁以上患者共计2003例,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男女骨折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60~80岁组骨折发病率中,女性高于男性;50岁组及90岁组骨折发病率相当,男性略高于女性。各年龄段男性骨折手术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女性的手术率不具有差异,其中,各年龄段男女骨折手术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女性合并糖尿病的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而男性合并糖尿病的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0~79岁年龄段男女合并糖尿病的骨折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部位中,发病率前三位分别是髋部骨折、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除了脊柱椎体骨折外,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病率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5年来,本院人群总体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与本院中老年人群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女性、糖尿病、高龄是骨折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长春地区部分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发病特点初步调查及分析,揭示长春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本地区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在我院门、急诊诊治的676例60岁以上的髋部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女性发生病例多于男性,股骨颈骨折多于粗隆间骨折,69~79岁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年龄,冬季和沙尘暴季节是骨折的好发时间段。结论针对长春地区老年人群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地域特征,应该做好宣传、跌倒、骨质疏松等工作,预防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1年河南地区至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 1~2011. 12于骨科及急诊外科住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0岁以上)385例,男性127例,女性258例,并对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岁以上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9岁达高峰,女性发病率 明显高于男性;385例患者中髋部骨折187例(占骨折总数的48.57% ),脊柱骨折174例(占骨折总数 的45. 19% ),腕部骨折6例(占骨折总数的1.56% ),其他部位骨折18例(占骨折总数的4. 68% )。结论2011年河南地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以髋部及椎体为主,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5.
太仓地区部分老年骨折的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太仓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部位、性别、年龄等,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本院就诊的中老年患者1453例,按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发病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60岁以上的骨折患者966例,占太仓地区总人口的0.2%,占太仓地区60岁以上人群的1.0%,其中,女性724例,占60岁以上患者总数的74.9%,男/女值约1:3,60岁以上各年龄段女性骨折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结论太仓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较高,各年龄段的脊柱、桡骨远端及髋部骨折的发病情况各有不同,应引起重视,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6.
髋部骨密度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髋部骨折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值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髋部骨折98例,50岁以上8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2例,股骨颈骨折占44例,粗隆间骨折41例。按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共分为2组:T〈-2.0(骨折组),T〉-2.0(骨折组),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与骨折组按1:1配对,以T〈-2.0(非骨折组),T〉-2.0(非骨折组)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下的患者为1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均为年轻的受暴力致伤的患者,骨密度值检测对骨折风险评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对于非暴力髋部骨折,低BMD与髋部骨折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呈指数级相关。(2)骨折危险性的评估没有明确的BMD阈值。(3)骨折患者与非骨折患者BMD有相互重叠。(4)女性自50岁左右髋部骨折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5)小于50岁的较年轻患者BMD和骨折危险性的相关性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哈尔滨5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髋部骨折住院的1 616例患者病历资料,并统计患者基本情况。结果 12年间老年髋部骨折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髋部骨折总体男女比为1∶1.45。患者平均年龄(70.3±11.4)岁,且女性平均年龄明显高于男性(P0.001)。股骨颈骨折数量是转子间骨折的1.44倍。股骨颈骨折中男性平均年龄(67.0±11.4)岁,女性为(70.6±10.7)岁;转子间骨折男性平均年龄(68.7±11.9)岁,女性为(74.2±10.9)岁。男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年龄每年增加0.88岁(P=0.003),女性每年增加0.55岁(P=0.03);男性转子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每年减少0.91岁(P0.001),女性每年减少0.71岁(P=0.01)。按季节统计,春季髋部骨折数量占总数的27.5%(444/1 616),夏季占24.1%(390/1 616),秋季占26.4%(426/1 616),冬季占22.0%(356/1 616)。结论髋部骨折多见于7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转子间骨折患者比例逐渐增多,且转子间骨折患者趋于年轻化。应加强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预防髋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   总被引:82,自引:14,他引:68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老人有一亿两千万,到2050年将达四亿五千万。由于中国人不同部位峰值骨量比白种人低5%~15%,标准差也比西方国家的测量值高,所以Kanis诊断标准不适合中国人。根据骨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规律及大样本骨矿测量结果,我们制定了适合中国人的诊断标准和诊断程序。预测目前我国有骨质疏松患者(包括骨量减少)八千四百万,占总人口的6.6%。到2050年将成倍增加达两亿一千二百万.占总人口的13.2%。回顾性的研究认为中国城市5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脊椎骨折发生率为15%;南部城市50岁以上老人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1.26/10.0000;方地区50岁以上老人髋部骨折的总发病率为74.6/10,0000,(女性为67.2/10,0000,男性为80.8/10,0000),男女发生率比为1.2。其原因在于女性以非重创性股骨颈骨折为多,而男性在非重创性骨折与女性相仿的同时,重创性骨折远远多于女性。髋部骨折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7.2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左右侧、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查阅南京鼓楼医院资料库,调取了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1 0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性别、年龄、侧别、季节分布等数据。结果 1 0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598例(55.4%),女性482例(44.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60岁以下男性(62.2%,460/740)发病率多于女性(37.8%,280/740),60岁以上女性(59.4%,200/340)发病率高于男性(40.6%,138/340);男性在30~5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女性在60~69岁年龄段发病率相对较高。踝关节骨折右侧(51.0%,551/1080)发病率高于左侧(45.4%,496/1080);14~19岁、70岁组冬季发病率相对较高,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组四季发病均匀。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60岁以下以男性居多,60岁以上女性居多;且易发生于右侧;青少年和老年人冬季相对容易发病,其余人群四季发病均匀。  相似文献   

10.
调查和分析合肥市两家省级医院髋部骨折的性别及年龄分布。方法 对合肥市两家省级医院2008-2012年,年龄≥5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总计2371例,分为男、女两组,并在组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亚组,分析髋部骨折在不同的年龄组和性别的分布情况。探讨髋部骨折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2371例髋部骨折病人中1007例(42.5%)男性,1364例(57.5%)女性,男女之比为:0.74:1。70-79岁患者占 34.5%,80-89岁患者占 29.7%,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男性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为1.5:1,女性为1.7:1(χ2=3.6,df=1, P=0.058),骨折类型不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2.40±10.13岁和74.43±10.61岁 (P<0.001), 女性为71.20±11.17岁和77.75±8.75岁(P <0.001),两种类型骨折的平均年龄差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占髋部骨折比例在不断增加,且骨折增长的速率要快于股骨颈骨折。结论 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性别、年龄的分布差异,对于髋部骨折的预防,股骨颈骨折在年龄上要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女性是预防的重点。预防跌倒是降低骨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分析组合式外固定架和解剖钢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其中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组合式外固定架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71~103岁;骨折按Evans分型,I型3例,Ⅱ型5例,Ⅲ型6例,Ⅳ型5例。解剖钢板治疗(解剖钢板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73~97岁;骨折分型,I型5例,Ⅱ型4例,Ⅲ型10例,Ⅳ型2例,V型2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6个月。组合式外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29.368±3.2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526±5.243)ml,住院时间平均(4.368±1.165)d,下地负重时间平均(14.526±1.867)周,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632±2.798)周;而解剖钢板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8.987±8.600)min,(256.090±30.112)ml,(13.783±1.976)d,(11.391±1.644)周,(11.391±2.327)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组合式外固定架组平均(86.368±3.640)分,而解剖钢板组(86.435±4.19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与解剖钢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组合式外固定架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更适合于身体条件较差而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髋关节正位DR片Singh指数与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间的相关性,评价Singh指数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预测能力.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75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位DR片Singh指数与术后1年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的Spearman相关性.结果 共获得资料完整病例175例,男81例,女94例.其中骨关节炎病例28例,男12例,女16例;股骨颈骨折病例106例:男38例,女68例;股骨头坏死41例:男30例,女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高(r=0.708,P〈0.01),股骨头坏死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低(r=0.642,P〈0.01),骨关节炎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最低(r=0.541,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患者Singh指数与Harris评分相关性较女患者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可根据股骨近端Singh指数预测术后关节功能状态,但对于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Singh指数对术后关节功能预测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在矫治过程中的脱落率。方法:选择正畸患者120例(男74例,女66例),其中60例使用自锁托槽,60例使用传统直丝托槽,记录6个月内托槽脱落例数。结果:两种托槽脱落率无显著差异(P〉0.05);1~3月托槽脱落率高于4~6个月,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牙脱落率高于前牙,下后牙脱落率高于上后牙,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托槽脱落率相当,不同部位、时间托槽脱落率不同。  相似文献   

14.
Hip fracture,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osteoporosis, puts the burden of a lot of costs for treatment on any health system. Previous reports on rates of hip fracture in Asian countries differ a lo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incidence rate of hip fracture in Shiraz, Iran. In Shiraz, Iran, all operating-room logs with diagnosis of hip fracture were reviewed for hip fractures caused by a simple fall in patients over 50 years, during March 21, 2000, to March 21, 2003. According to patients medical records, age, sex, type of fracture (intertrochanteric, neck, subtrochanteric) and patients regions according to Shiraz municipality divisions were obtained. The age-adjusted incidence rates of hip fracture standardized to the 1985 US white population (325.74/100,000 for men and 519.05/100,000 for women) and to the 1989 US white population (384.61/100,000 for men and 548.17/100,000 for women) were the highest in Asia. Th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females ( p =0.003). The incidence of intertrochanteric and neck fractures were increased with age. In all age groups, females had higher incidence rates, except for ages over 80 years, in which males had higher incidence rates than females. In wealthier regions of the city, the incidence rates were higher than in other regions. High incidence of hip fracture in our population, especially in males over 80 years, shows that preventive strategies for hip fracture and osteoporos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males as well as female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find incidence rates in other cities, especially in the very urbanized city of Tehra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32例,女54例;年龄71~98岁,平均83.4岁。Evens-JensenⅢ型50例,Ⅳ型36例。57例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受伤至入院时间1h-8d,平均1.5d,人院至手术时间3-9d,平均4.2d。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置换65例,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置换21例;术中重建股骨距52例,未重建股骨距34例。结果最终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38个月。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骨折分型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股骨柄假体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2.4%,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分型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重建股骨距是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2.1%,其中死于心肺疾患占56.O%。单因素与多因素均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术后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通过双极人工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获得良好疗效。骨折分型及术中是否重建股骨距是影响术后假体稳定性和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高龄及合并心肺疾患患者死亡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6.
动力髋螺钉与Gamma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髋螺钉、G amm a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75±3.7)岁。根据T ron-zo-Evans分型系统,6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交替分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30例及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30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 arris评分标准对患髋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P〈0.05);b)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并发髋内翻2例,伤肢短缩1例。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未出现内固定物切出股骨头或断裂等内固定失效现象。c)髋关节H arris功能评分显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组优2 2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0.0%;G amm a钉内固定治疗组优2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力髋螺钉、G amm 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G amm a钉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对于稳定性骨折,两种内固定装置均可选择;对于不稳定性骨折,G amm a钉有生物力学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沈阳男性髋部骨折多于女性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找出沈阳地区髋部骨折发生男性多于女性的原因,探索该病在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流行特点,我们再次通过查阅病例记录,对沈阳市1994年50岁以上人口的部分髋部骨折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分析。共调查分析266髋部骨折病例,其中男163例,女103例。损伤原因记为单纯摔倒(滑倒或绊倒)、骑自行车摔倒、自行车撞倒、机动车事故和高位跌下(滚楼梯或从较高位置掉下)。结果表明:男女在髋部骨折伤因构成上有差别(P=0.004)。女性髋部骨折的大多数(70%)是由单纯摔倒引起,而在男性则不足一半(49%),即男性髋部骨折的一半以上不是由于单纯摔倒而是由各种意外事故造成的(P=0.0008)。在各种意外事故中,男性骑自行车摔倒引起骨折的频率(28%)明显高于女性(10%)。除了骑自行车摔倒外,男性由自行车撞倒和高位跌下引起骨折的频率稍高于女性,但无太大差别。机动车事故造成骨折的频率男女基本一致。此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1994年沈阳50岁以上的男性髋部骨折发病率高是由于男性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多,尤其是骑自行车引起的事故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刘冰 《中国科学美容》2014,(15):140-142
目的:观察半髋关节置换术改善老年(年龄≥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半髋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手术指标和改善髋关节功能效果。结果半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全髋组(P<0.01);髋臼外展角和髋臼前倾角优于全髋组(P<0.01);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23%高于对照组77.36%(P<0.05);并发症发生率5.77%略低于全髋组15.09%(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以降低手术风险,维持股骨颈假体位置,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和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王兴国 《中国骨伤》2008,21(9):647-648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择1998年至2003年收治的5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80例,测定其健侧股骨上端强度(Singh指数),同时选择门诊50岁以上其他原因摄骨盆X线片而无骨盆和股骨上端骨折的患者90例,测定其左侧股骨上端强度,将测得的数值作对比分析。结果:50~60岁组和61~70岁组股骨上端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70岁以上组的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其股骨上端强度明显下降,测定Singh指数对预测髋部骨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0例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置换组手术时间显著较内固定组长,出血量显著较多,但其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较短(P〈0.01)。置换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比较,临床疗效更好,术后恢复更快,但其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