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于1892年被发现并命名[1].直至1970年,人们才认识到内毒素在脓毒症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进行治疗[2-3],但没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5].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及内毒素储存库,在病理状况及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内毒素被大量释放,穿过通透性增高的肠黏膜移位入血,诱发严重全身性内毒素损害,导致休克和MOF.因此防治重症感染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在能否早期有效控制或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入血,这也是防治全身性内毒素损害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于1892年被发现并命名[1].直至1970年,人们才认识到内毒素在脓毒症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进行治疗[2-3],但没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5].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及内毒素储存库,在病理状况及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内毒素被大量释放,穿过通透性增高的肠黏膜移位入血,诱发严重全身性内毒素损害,导致休克和MOF.因此防治重症感染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在能否早期有效控制或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入血,这也是防治全身性内毒素损害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于1892年被发现并命名[1].直至1970年,人们才认识到内毒素在脓毒症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进行治疗[2-3],但没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4-5].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及内毒素储存库,在病理状况及使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内毒素被大量释放,穿过通透性增高的肠黏膜移位入血,诱发严重全身性内毒素损害,导致休克和MOF.因此防治重症感染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在能否早期有效控制或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入血,这也是防治全身性内毒素损害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早在1910年,Clairmant和vov Haberest首先认识到梗阻性黄疸和肾机能障碍之间的联系.1930年,Helwig等提出了“肝肾综合征”的概念以描述肝脏病人发生的无任何其它肾衰原因的肾机能障碍.据文献报告,约60%~70%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发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衰的总发生率平均为8%.黄疸病例术后总死亡率平均14%.其中30%~40%死于肾衰.另据报告,伴肾衰的黄疸病死亡率平均68%,有的高达100%.可见梗阻性黄疽症常伴发术后肾衰,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梗阻性黄疸时肾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1.1 内毒素血症Wardle等在1970年首先揭示了梗阻性黄疸和内毒素血症之间的联系.此后,许多证据显示肠源性内毒素是胆道梗阻病例发生肾机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据文献报告,至少50%黄疸病例可证实术后有全身性内毒素血症,而无内毒素血症病例很少发生肾机能障碍.多数发生肾衰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肾脏有广泛的组织学改变,可发生显著的肾小管坏死,肾小球及肾小管周围纤维素沉积.肾脏的这些变化与动物腹腔内注射内毒素诱发的Sanarell:——Schwartzmann反应所见相似.研究还显示,术前口服胆盐可预防内毒素血症,特别是经过这种治疗的动物术后可维持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抗内毒素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毒素即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 ,由保守的毒性脂质A部分、核心糖脂和特异的O侧链组成 ,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由内毒素血症导致的脓毒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是烧创伤患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 ,抗内毒素治疗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现就抗内毒素治疗的策略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一、内毒素的作用机制内毒素主要的毒性作用是通过激活宿主的效应细胞 (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等 ) ,使之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实现的。目前 ,LPS激活效应细胞的机制已基本…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衰是败血症的一种严重合并症。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对大鼠注入大剂量内毒素可引起急性肾衰。著者对两组大鼠进行内毒素引起急性肾衰的保护作用。一组内毒素脱敏法预防;另一组扩充血容量预防。脱敏组从腹腔内每日逐渐增量注入内毒素6天。接着静注内毒素40mg/kg。另一组大鼠以体重10%的  相似文献   

7.
Toll样受体(TLRs)存在于细胞膜上,是一类跨膜受体.TLR4是TLRs家族中识别微生物和炎性反应的主要成员.肠道屏障主要包括机械、免疫、化学和生物屏障四大部分.肝移植导致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进入血循环;同时I/R损伤刺激机体释放大量内源性分子,TLR4与内毒素及内源性配体结合,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一系列炎性介质反应,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门静脉淤血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检测家兔肝脏原位冷灌注30 min后淤血的门静脉中内毒素含量,观察清除门静脉淤血对血清内毒素、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门静脉阻断30 min后,每去除2.5 ml淤血可使血清内毒素含量显著下降(F=52.698,P<0.01),但去除7.5 ml后淤血中内毒素含量不再明显下降(F=1.243,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能降低复流后血清内毒素、ALT、HA和肝组织匀浆中MDA,SOD含量,改善肝脏病理学变化.其中,去除门静脉淤血在5 ml与10 ml时效果最为明显,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5,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2.5 ml、15 ml时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75,P>0.05).结论 首批放出的5 ml门静脉淤血中内毒素含量极高,可能是引起肝脏损伤的主要原因;放掉门静脉淤血可以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庄颖  张雅萍  马思远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6):1261-1262
脓毒症是严重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主要诱因之一[1].有研究表明肠道在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MODS的连续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肠源性脓毒症的防治已成为目前危重病研究的热点.内毒素(LPS)是引起严重创伤和烧伤并发SIRS、脓毒症以及MODS的重要因素之一[3].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的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模型,探讨抗内毒素Fab'对严重烧伤早期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偶氮显色定量法检测维持性血透病人的血内毒素水平,并系统地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供给系统进行了微生物学调查和内毒素测定。结果发现40%的病人存在内毒素血症;透析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血内毒素浓度增加,其血浓度增加与透析后体温及血β_2-微球蛋白升高显著相关;血内毒素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透析液中的内毒素反滤入血,高通量膜透析内毒素的反滤量显著大于低通量膜;透析水处理系统和血透机内以及透析液(特别是碳酸氢钠透析液)存在较严重的细菌污染,反渗透水无明显细菌和内毒素污染,血透机热消毒法消毒效果较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