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行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并用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统计两组患者二期切口愈合时间和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试验组在切口二期愈合时间、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在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方面,能有效缩短切口二期愈合的时间和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云龙  王新华 《腹部外科》1998,11(3):115-116
探讨阑尾手术预防切口感染的方法。1975-199年手术治疗阑尾炎1300例,分为3组:1975-1983年511例为第1组;1984-1993年的789例随机选550例第2组;余一的为第3组。第1组切口一期缝合,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7-9天;第2组切口一期缝合,术前,术中,术后大量抗生素静滴4-7天;第3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腹膜切口中心缝合1针;或腹膜二期缝合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讨阑尾手术预防切口感染的方法。1975~1994年手术治疗阑尾炎1300例,分为3组:1975~1983年511例为第1组;1984~1993年的789例随机选550例为第2组;余下的为第3组。第1组切口一期缝合,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7~9天;第2组切口一期缝合,术前、术中、术后大量抗生素静滴4~7天;第3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腹膜切口中心缝合1针,或腹膜二期缝合等方法。第2、3组采用腹膜外翻法,并反复冲洗。结果:第1组感染率21.23%,第2组8.72%,第3组1.67%。提出过分强调传统的一期闭合切口的原则应予修正,部分缝合切口腹膜的方法,同样能达到预防阑尾切口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6例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确诊为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应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张缝合技术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为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NKI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发表的有关减张缝合技术在腹部手术切口中应用的一次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了8篇文献,共2 001例患者,其中减张缝合组1 044例,常规缝合组95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减张缝合组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OR=0.40,95%CI:0.28~0.57,P0.05)、切口区皮下脂肪液化(OR=0.51,95%CI:0.37~0.69,P0.05)、切口疝(OR=0.11,95%CI:0.04~0.34,P0.05)、切口裂开(OR=0.13,95%CI:0.07~0.25,P0.05)及二期手术缝合(OR=0.16,95%CI:0.09~0.30,P0.05)的发生率,增加切口区皮肤局部坏死的发生率(OR=15.14,95%CI:2.79~82.08,P0.05),而对切口区皮下积血(OR=0.58,95%CI:0.30~1.13,P0.05)的发生没有影响。结论与常规缝合相比,减张缝合技术能降低切口感染、切口区皮下脂肪液化、切口疝、切口裂开和二期手术缝合的风险,增加切口区皮肤局部坏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共收治6个月~5岁儿童腹股沟斜疝200例,分别采用两种切口,总结其治疗效果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00例作标准斜疝切口(对照组),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100例作小横切口(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分组例数性别男女平均年龄(岁)位置左右观察组100 94 6 3.5 12 88对照组100 92 8 3.2 10 90注:组间比较P>0.051.2手术方法均采用基础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取术侧内环口处皮纹横切口,长约1.5 cm。对照组取术侧标准斜疝切[修回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切除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行阑尾切除术5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操作,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局部应用抗生素、腹膜外引流等方法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84%和16%。两组感染率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切除术中采用局部应用抗生素、腹膜保护切口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抗菌薇乔缝线在预防胃肠急诊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地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期间共实施的412例胃肠急诊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98例患者在关腹时采用抗菌薇乔缝线(抗菌薇乔缝线组),其余214例患者采用传统丝线缝合(传统丝线组)。分析2组患者可能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及比较2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HIV感染、近期内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类固醇、手术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切口感染率在抗菌薇乔缝线组〔3.0%(6/198)〕明显低于传统丝线组〔11.7%(25/214)〕,P<0.001。2组患者按手术切口分组:Ⅲ类切口感染率在抗菌薇乔缝线组〔3.5%(5/141)〕明显低于传统丝线组〔14.3%(22/154)〕,P<0.001。2组患者按手术时间分组:手术时间≥120 min时的切口感染率在抗菌薇乔缝线组〔3.3%(2/60)〕明显低于传统丝线组〔21.2%(11/52)〕,P=0.008。结论抗菌薇乔缝线较普通丝线缝线有助于降低Ⅲ类切口及手术时间≥120 min的胃肠急诊手术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8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手术情况,根据患者要求分组,其中腹腔镜组42例,开腹组4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2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开腹组1例术后因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于术后6 d死亡,5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腹腔镜组术后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在治疗脾破裂方面,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充分体现了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原则,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肥胖者腹部切口内置负压引流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内放置负压引流防治切口脂肪液化、裂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腹部手术切口内置负压吸引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无因脂肪液化而导致手术切口裂开的发生。结论切口内置负压引流可有效预防切口脂肪液化、裂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