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评价方法与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腰椎椎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腰椎滑脱和各种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手术节段融合状况的评价标准对判断临床疗效十分重要,且有助于对不同手术方法和器械的疗效比较.目前报道有多种术后腰椎椎间融合评价方法和标准,但迄今仍无一种公认统一的标准.该文就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各种腰椎椎间融合评价方法和标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腰椎退行性疾病(LDD)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LDD常用且有效的方法,腰椎椎间融合器作为腰椎椎间融合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恢复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实现术后即刻稳定,减少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促进椎间骨性融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体骨用量,从而减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并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162例退行性脊柱疾病患者中,86例行PLIF术,76例行TLIF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观察术前术后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使用ODI、VAS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情况进行评估,按照影像学Brantigan和Steffee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及其转归。结果与PLIF组比较,TLIF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P<0.05),而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ODI、VAS评分、ODI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PLIF与TLIF均为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有效方法,而TLIF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腰椎椎间融合术在传统前路、后路及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的基础上,近年出现了改良的小切口和微创手术,其融合率不仅不低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明显优势.为克服自体植骨的不足,骨替代材料不断出现,骨形态发生蛋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腰椎椎间融合器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腰椎椎间融合术在传统前路、后路及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的基础上,近年出现了改良的小切口和微创手术,其融合率不仅不低于传统的开放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开始应用于临床,具有明显优势。为克服自体植骨的不足,骨替代材料不断出现,骨形态发生蛋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腰椎椎间融合器设计理念、材质及应用方式等也出现许多新进展。该文就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路径、融合材料及椎间融合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总被引:47,自引:1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81例)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7~68个月,平均19.9个月。横突间植骨组融合率85.2%,椎间植骨组融合率9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真性滑脱及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横突间植骨融合率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植骨组优良率93.3%,横突间植骨组优良率88.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相近。对于Ⅰ度退变性滑脱,横突间植骨仍是有效的植骨融合方法,但对于真性滑脱或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应行椎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7.
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椎体间融合作为治疗需要稳定的腰椎疾病的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腰椎体创伤、椎间盘退变、腰椎滑脱及腰椎间隙感染等。传统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需要广泛的肌肉剥离及长时间的牵引。易致软组织损伤。椎旁肌肉的病理改变是腰椎手术后腰部力量减弱及慢性腰痛发生的原因。微创下的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可避免椎旁软组织的损伤,术中出血少,可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易于被患者接受。目前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无论从观念还是技术上均有了很大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F和椎间融合在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腰椎滑脱患行SF复位,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植骨融合/TFC融合)。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患症状消失,椎间融合好,优良率达90%。结论:SF+椎间融合特别是加TFC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20-10采用OLIF与TLIF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B-twin与Cage两种不同融合器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从2004年6月~2007年12月应用Cage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共112例,B-twin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共79例,随机从两组病例中各抽取30例,分成两组,分析2组病人术后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并发症等有无差别.[结果]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高度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但B-twin治疗组创伤小,恢复较快,费用较高;Cage组减压充分、费用较低,但创伤大且并发症相对较多.[结论]Btwin技术和Cage技术是两种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源性疾病的椎间融合技术,各有其优点,都具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单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间孔后路腰椎间融合与内固定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采用单侧经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与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32例,49个节段,其中腰椎退行性滑脱7例,节段不稳伴椎管狭窄16例,节段不稳伴椎间盘突出9例。结果经6~22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2个月融合节段可见模糊骨痂生长,4~6个月达骨性愈合,术后症状消失25例,显著改善5例,优良率为93%。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情况,钛网融合器除1例放置偏后并有2 mm下沉外,其余均正常。结论单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是新近发展应用的技术,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应用,可使腰椎获得即刻稳定,恢复脊柱序列及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生理弧度,促进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2.
椎体间植骨、侧后方植骨融合或者前后方结合的植骨融合技术都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植骨融合率较低,植骨块塌陷、移位,髂骨供骨区并发症等,由于术后即刻刚度不足,往往还需要附加内固定或者长期卧床。椎体间融合器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单纯植骨块融合的不足,因而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对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 62例于我院接受单节段手术治疗的部分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其中接受PLIF手术患者34例,接受TLIF手术患者2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植骨融合率。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PLIF组与TIL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和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TILF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5%(9/34)和14.3%(4/28),TLIF组低于PILF组(P0.01)。PLIF组和TILF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但PILF组术后1个月内腰痛VAS评分高于TLIF组。PLIF组和TILF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1.8%和8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PLIF与TIL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但TLIF创伤小、出血少、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在腰椎不稳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经后外侧小切口单侧椎弓根固定加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73例腰椎不稳患者。采用JOA评分、观测影像学改变及植骨融合率评价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38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0.24±3.68)分,术后3个月为(20.18±3.89)分、术后2年为(20.83±4.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29例,良22例,中17例,差5例,优良率为69.9%。椎间隙高度:术前为(5.83±1.71)mm,术后3个月为(9.45±1.36)mm、术后2年为(8.96±1.28)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2年的节段活动度、矢状滑移距离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为87%。结论单侧椎弓根固定加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能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重建腰椎生理前凸,并能改善腰椎生物力学环境及恢复椎间隙高度。年龄<60岁、病程<24个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O′Brien〔1〕报告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ALIF)以来 ,人们对ALIF的认识不断深入。与退行性腰椎疾病相关的复杂畸形 ,必须通过椎间盘切除、前路松解截骨、椎体切除等前路技术来解决。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从九十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脊柱融合技术〔2〕。1 椎间融合材料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材料以往争论较多 ,但随着对融合材料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 ,Evans认为融合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 1)植骨块或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应高于通过椎间盘的压应力 ;( 2 )材料在传导外力时无明显移位 ,以保证植入后的即刻稳定性 ,促进骨愈合。1…  相似文献   

16.
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LLIF)是一种较新的腰椎椎间融合技术。该技术已应用于多种脊柱疾病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LLIF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医源性损伤、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由于LLIF具有一定改善脊柱力线的能力,近期研究试图将其应用于成人脊柱畸形(ASD)的治疗。虽然这一尝试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及可行性,但目前对于LLIF治疗ASD的适用标准及矫形能力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文献回顾讨论LLIF在ASD治疗中的适应证、疗效、并发症f。  相似文献   

17.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融合是目前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不稳及椎间盘源性等疾病的主要手段.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的腰椎融合术,而随着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surgery,MISS)的进步,微创TLIF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对传统开放TLIF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优势.作者就微创TLIF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发展与优势及微创手术辅助器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目的在于采用不同的微创入路结合特殊设计的手术器械与置入物,在取得优于或不低于传统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效果的同时减少手术创伤,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近年来我国微创腰椎榷间融合技术已得到迅速发展,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微创技术只是传统脊柱手术积极和有意义的补充,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因此应避免工作中的盲动与冲动,扬长避短,以使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健康顺利发展。为此,本期特邀国内相关脊柱外科专家就微创腰椎椎间融合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行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2月~2005年3月,对腰椎不稳56例行腰椎后正中入路,经单侧腰椎间孔行椎体间植骨融合,腰椎后方上下椎板间、棘突间、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56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52例经6~37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未发生内置物断裂、松动移位和椎间隙高度丧失,骨融合率为90·38%。依据日本JOA疗效评定标准,优29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总优良率为86·5%。结论经腰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中老年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8例单纯腰椎间孔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4~79岁,平均(58.6±8.7)岁。其中,L4/5狭窄9例,L5/S1狭窄17例,L4/5及L5/S1狭窄2例,均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比较手术前后VAS、JOA、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及症状改善率。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4 h,平均(2.5±0.8)h,术中出血量150~500 ml,平均(307.5±124.4)ml。2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本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症状改善优良率为75%(21/28),术后3个月为89.3%(25/28),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显著。结论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疗效确切,可直接实现椎间孔减压及脊柱融合,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及对神经的牵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能减少术后瘢痕组织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