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分析39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岁。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260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浊液40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切开显露,经股浅动脉上部向下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动脉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尔后将干细胞悬浊液一次性分点注射于小腿缺血肌肉内局部。结果39例患者术后静息痛缓解,跛行距离增加,冷、凉感觉得到改善。结论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远端流出道不良致严重下肢缺血39例的旁路移植术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严重下肢缺血动脉的旁路移植手术方法 ,以挽救肢体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方法 39例共 4 5条下肢仅有小腿单支流出道动脉的患者接受了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主要方式为股动脉 动脉人工血管 小腿动脉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 2 1条 (4 6 7% )和动脉 小腿动脉旁路移植 10条 (2 2 2 % )。结果 39例患者中 ,1例术后第 5天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围手术期死亡率为 2 6 % ;围手术期移植血管闭塞 1例 (2 6 % ) ,手术成功率 97 4 %。出院时血管通畅率 10 0 % ,足部创面的愈合率 30 %。结论采用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治疗由仅有小腿单支流出道动脉供血的严重下肢缺血 ,可以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 ,还可以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下肢动脉缺血患者(9条患肢)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治疗后,有6例患者(6条患肢)静息痛缓解或消失,溃疡愈合,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距离延长,3例患者效果不佳.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4.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肢体动脉缺血时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金毕  赵玉国  程丽  杜玉清  田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11):1339-1340,i002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方法。方法 建立鼠后肢缺血动物模型 ,将取于自体的骨髓干细胞 (BMSC)制成悬液注射于缺血部位肌肉内共 7点 ,每点间隔 0 .2cm ,4周后行动脉造影 ,并取肌肉标本测定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动脉造影显示治疗组缺血肢体侧枝动脉明显增多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每高倍镜视野达到 5个 ,与缺血组 (2个 /高倍镜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疗效。方法分析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法治疗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第1组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下肢肌内注射法移植,第2组采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法移植。患者在抽取骨髓前均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骨髓细胞2~3d,300μg/d,动员末日抽取骨髓血200mL,经分离纯化后移植入患肢(双下肢患者选取症状重侧)。每月定期电话随访症状的变化。6个月后复查皮温、经皮氧分压(TcPO2)、踝肱指数(AB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内容包括疼痛、冷感、麻木、跛行距离、溃疡坏疽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移值后6个月各项观察指标与移植前对比,患肢皮温、TcPO2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I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再生及临床症状各指标总有效率均≥6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动员刺激后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股-腘动脉旁路移植附加小腿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治疗的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糖尿病史平均为10.5年。8例8条患肢均有疼痛,足部溃疡有3例,足部坏疽5例;ABI在0.1~0.5之间有4例,ABI为0有4例;7例患者接受皮肤温度检查,平均为28.6℃。所有患者下肢股浅动脉闭塞;腘动脉部分通畅;6例小腿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完全闭塞,2例小腿动脉大部分闭塞,有部分主干通畅,但是管径细无法行动脉旁路移植。8例均先行股-腘动脉旁路移植,然后将小腿近段的大隐静脉的分支全部结扎,保留踝部的静脉分支,将小腿近端大隐静脉切断并将其瓣膜破坏,然后再与股-腘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远段吻合在一起。结果手术全部成功。足部疼痛缓解5例,明显减轻2例,1例足部疼痛无缓解。7例的皮肤温度平均增加到35.8℃。ABI(ankle brachial index)平均增加了0.42。3例足部溃疡均有明显缩小;5例坏疽创面中3例的感染得到了控制。随访时间平均为10个月,5例足部疼痛缓解,1例仍感疼痛,2例足部疼痛复发;3例溃疡创面愈合;5例坏疽的下肢中3例行膝下截肢,2例经过清除足部坏疽组织后保留足根。结论对于糖尿病足流出道严重不良造成的严重下肢缺血者,在无法进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下肢动脉介入术,或者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介入手术失败者,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大隐静脉动脉化是救肢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8例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均抽取自体骨髓血,体外提取单个核细胞,行缺血下肢局部肌肉注射,术后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将患者分为高浓度注射组和低浓度注射组,比较两组移植前后缺血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总的疼痛缓解率及麻木感和冷感缓解率均为100%,5例溃疡出现愈合迹象,移植后临床评分(10.96±2.09)低于移植前(14.25±2.41),P<0.05;高浓度注射组注射前后评分差值(3.92±1.16)大于低浓度注射组(2.81±1.52,P<0.05。除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浅静脉曲张外,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干细胞提取的数量、动脉缺血的范围,尤其是干细胞注射浓度对于其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6例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患者.结果 42例小腿疼痛缓解,小腿冷、凉感觉消失;35例足部疼痛改善;29例足部冷、凉感消失;4例术后4周因为小腿中段以下出现坏死导致截肢.42例保肢病例,干细胞移植术后3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由(87.45±41.22)m增加到(348.52±147.24)m,下肢皮温由(28.52±0.51)℃增加到(33.56±0.62)℃,踝肱指数(ABI)由(0.48±0.06)增加到(0.75±0.07),移植前后3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优于移植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下肢动脉影像学检查显示,3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对远端动脉流出道差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联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7例(19条肢体),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26±0.13),术前常规行血管彩超及CTA检查评价下肢动脉病变情况。结果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19条,股深动脉成形11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2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3条,均获得成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ABI(0.64±0.17)(P<0.05,t检验),随访期间,4例残余间歇性跛行,3例术后3个月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多方法联合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股深动脉的病变范围与手术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术前正确评价股深动脉的通畅程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5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为52.0%(13/25),高于对照组的2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96,P〈0.05);两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ABI)均有好转表现,而且观察组ABI好转更明显;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疗效佳,安全,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