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测定40例经透析充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肌酐、血尿酸、血糖、血浆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应用超声测定颈动脉中层厚度及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前提下,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炎症参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9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52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N-AS组,46例),分析两组营养不良状况差异.并根据GNA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54例)和营养不良组(44例),分析CIMT与各营养指标相关性.结果 AS组GNA营养不良发生率较N-AS组显著升高(P<0.05);AS组与N-AS组相比HDL-C、Allb、PA、TRF、Scr、Kt/v、Lc、DPI水平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营养不良组患者CIMT值与各营养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CIMT与HDL-C、Alb、Scr、Lc、Kt/v、GNA评分密切相关(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形成和发展与HDL-C、Alb、Scr、Lc、Kt/v、GNA评分密切相关.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存在胰岛素抵抗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血液透析中使用0.9%氯化钠100ml加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而对照组则使用氯化钠120ml静滴,疗程为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血脂、肝功能及脂联素水平,并将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脂联素行相关分析,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脂联素水平升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无显著改变。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未监测到明显不良反应,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脂联素呈负相关。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提高脂联素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我国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患者进人终末期肾脏疾病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常有出现末梢血糖降低,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减少,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这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QOL)与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和微炎症状态(MIS)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观察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桂平市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按照是否合并PEW分为PEW组和非PEW组,按照是否存在MIS分为MIS组与非MIS组;分析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僵硬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僵硬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 选取80例非糖尿病、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血管壁跟踪系统(Echo-tracking)在血液透析结束后1 h测定颈总动脉硬化参数β作为评价大动脉僵硬度的指标。胰岛素抵抗用内环境稳定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法(HOMA-IR)进行评价。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脂蛋白(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C反应蛋白、钙、磷、肌酐。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及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各参数关系。 结果 既往有心血管病史者颈总动脉硬化参数β大于无心血管病史者(11.41±4.13比9.75±3.63,P <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总动脉硬化参数β与HOMA-IR(r = 0.321,P < 0.01、年龄(r = 0.376,P < 0.01)、脉压(r = 0.267,P < 0.05)、透析龄(r = 0.219,P < 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HOMA-IR(β = 0.228,P < 0.05)、年龄(β = 0.308,P < 0.01)是颈总动脉硬化参数β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参与大动脉僵硬的发生,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和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另选择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监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营养学指标(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HCY、PCT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液灌流治疗6周、12周后,治疗组CRP、HCY、PCT水平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且随着时间延长,变化愈明显。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可降低血hs—CRP、HCY、PCT水平,升高血门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热休克蛋白70(HSP70)检测与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将MHD患者92例根据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为2组:非炎症组(hs-CRP〈3mg/L)58例;炎症组(hs-CRP≥3mg/L)34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白蛋白(Alb)、hs-CRP、血红蛋白(Hb)、HSP70、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清HSP70与hs-CRP、IL-6、TNF-α、铁蛋白等炎症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与Hb、Alb、总胆固醇等营养指标也无相关性。非炎症组透析前HSP70水平较低,透析后迅速升高(P=0.013);而炎症组透析前后的HSP7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1)。结论炎症状态可能是导致炎症组HSP70升高的原因;但HSP70不能反映MHD患者是否存在慢性炎症状况,也不能反映其蛋白质营养状态。透析前、后HSP70水平检测可反映机体抗应激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终末期肾病微炎症状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的微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246例ESRD患者和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43例为对象,监测其有关炎症因子和颈动脉B超指标,分析尿毒症微炎症状态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ESRD患者血清中炎症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的平均水平虽在正常范围内,但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据CRP水平分组后发现,CRP>4mg/L组在颈动脉B超各项指标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与CRP<4mg/L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根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史而分组后发现,阳性组患者血清中CRP、IL-6和TNF-α水平虽在正常范围内,但仍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这种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引起尿毒症高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展,尿毒症患者已能得到长期生存,但是,尿毒症患者的各种近,远期并发症,死亡率仍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中微炎症状态的存在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状态的发生原因、临床意义、炎症对尿毒症患者的影响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胰岛素敏感度分为胰岛素抵抗组(A组)和胰岛素敏感组(B组),比较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各相关因素指标;同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A组血脂、血磷、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甲状旁腺素(iPTH)、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B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胰岛素敏感性与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岛素抵抗与高血脂、微炎症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微炎症、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脂各项指标的观察,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情况.方法 选取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观察组),同时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正常对照,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尿素氮、肌酐、尿酸、血脂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升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胆固醇与血糖呈负相关(r=-0.3482,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血清胰岛素呈负相关(r=-0.2603,P<0.05);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糖呈负相关(r=-0.3289,P<0.05),而对照组仅甘油三酯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0.371,0.368,P均<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存在脂代谢紊乱,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量、残余肾功能、尿素清除指数Kt/V、标准蛋白分解率、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结果 6个月后两组都存在残余肾功能的减退,但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24 h尿量及残余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标准蛋白分解率、血浆白蛋白显著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治疗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显著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有利于维持性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维护,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更多中分子物质,减轻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铁过载的相关情况及其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SF水平分为三组.A组(SF≤500 mg/L,n=60),B组(500 mg/L< SF≤1000 mg/L,n =35)和C组(SF> 1000 mg/L,n =25).调查患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静脉补铁剂量、血红蛋白的变化、尿素氮、肌酐、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以及铁调素的水平.结果 C组患者的静脉铁补充剂量、输血量均大于A、B两组(P<0.05),A组血红蛋白变化量大于B、C两组(P<0.05),C组铁调素高于A、B两组(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在SF≤500 mg/L,静脉补铁能有效地改善贫血,如补铁过量;SF> 1000 mg/L并不能显著的改善贫血及表现出铁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上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有残余肾功能患者132例,依据血液净化方式分为高通量透析(HFHD)组、低通量透析(LFHD)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 HP)组,分别于入选时、治疗6个月后采集患者血尿标本,计算残余肾功能.结果 各组血液透析前残余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HFHD组及HD+ HP组血液透析与LFHD组残余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FHD组与HD+ HP组血液透析残余肾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残余肾功能均下降,但HFHD组及HD+ HP组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率明显低于LF-HD组,提示HFHD组及HD+HP组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地减缓残余肾功能恶化,最大限度保护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净中心MHD患者,年龄超过18岁,透析龄在1年以上,透析方式均采用Fx60高通量血液透析,每次透析时间均为4h.根据透析方案的不同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3组.A组:每周透析4次;B组:每周透析3次;C组:每周透析2次.所有患者均根据指南常规给予降压、补充促红素、铁剂、维生素、叶酸及活性维生素D3等.分别观察各组患者基线及透析1年后的HGB、血清铁蛋白、转铁饱和度、维生素B12、叶酸、ALB、CRP、Scr、BUN、PTH.结果 资料完整的患者共67例,其中男33例,女34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5±14)岁,其中A组共16例:男9例,女7例;B组共27例:男13例,女14例;C组共24例:男11例,女13例.A、B、C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及基线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后三组患者的HGB、CRP、ALB、BUN、Scr、P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铁蛋白、转铁饱和度、维生素B12、叶酸、Kt/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1年后三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比较HGB、ALB、CRP、Scr、BUN、P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HGB、ALB、CRP、Scr、P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周透析4次及3次的患贫血状况较每周透析2次的要好,每周透析4次与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差异不大.所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保证每周透析3次,在改善营贫血状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MHD患者152例(HD组),选取健康人群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浆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C反应蛋白(CRP)、血浆白蛋白(ALB)、肌酐(Scr)、尿酸(UA),并统计MHD患者的透析龄、是否应用静脉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等信息,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微炎症状态、透析龄、血浆白蛋白、肌酐等因素对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结果 HD组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A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微炎症状态、静脉补铁、透析龄、Scr与MDA呈正相关,其中微炎症状态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最大.ALB、UA、EPO与MDA呈负相关、与TAC呈正相关.结论 MHD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且微炎症状态对氧化应激的影响高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本中心MHD患者103例,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评分≤10分)和营养不良组(评分>10分),分析影响MHD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103例MHD患者中,营养正常组59例,营养不良组44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2.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龄[95%CI(1.004,1.072),P=0.027]、糖尿病[95% CI(1.113,16.143),P=0.034]、肾病营养知识知晓率低[95% CI(1.253,12.531),P=0.019]为M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年龄、糖尿病、肾病营养知识知晓率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方法加强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