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复位型外固定器,探讨严重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2015年4月选择1例胫腓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为男性,年龄18岁,身高171 cm,体质量67 kg。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定制个性化外固定支架对其进行治疗,术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支架安装时间约10 min,术中无需透视,复位一次成功。术后双下肢恢复等长;复查X线片示远折端向后成角纠正了37°、外翻成角纠正了4°,胫骨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下肢力线完全矫正,与软件模拟复位后模型一致。术后未出现新的骨折移位,3.5个月后骨折临床愈合,8个月后达坚强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应用3-D打印个性化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方便、个性化程度高、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复位无需X线透视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交锁髓内钉翻修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架术后骨延迟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11—2015-03共诊治14例胫骨骨折外固定架术后骨延迟愈合,提前给予积极治疗,应用交锁髓内钉翻修外固定架固定(髓内钉组),配合大量植骨,与单纯应用外固定架的14例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架组)比较,对术后1、6、12周及半年成骨指标骨钙素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痂形成例数及患者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髓内钉组术后12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外固定架组,术后1、6、12周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外固定架组,术后6、12周出现骨痂例数也明显多于外固定架组。结论对于胫骨骨折外固定架术后骨延迟愈合应及早手术干预治疗,应用交锁髓内钉翻修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架术后骨延迟愈合,术后能有效的促进胫骨骨折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方法:对110例行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分阶段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均达到康复,并减轻痛苦,缩短病程。结论:按病程实施相关阶段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例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采取急诊清创、个体化应用外固定架行骨折固定,对于ⅢC损伤进行血管修复,处理软组织缺损,骨折完全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 23例均获得骨愈合,无骨髓炎发生,所有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把握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固定及合并损伤处理原则,个体化外固定架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胸脐皮瓣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62例。结果 临床应用6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60例,骨折愈合;皮瓣坏死2例。结论 胸脐皮瓣结合外固定架的应用是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个体化定制3D打印假体重建枢椎前柱治疗枢椎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0月我科应用个体化定制3D打印假体重建枢椎前柱治疗的6例枢椎椎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1~63岁,平均42.7±19.2岁。初次手术4例,其中脊索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术后复发2例,均为脊索瘤。肿瘤累及椎体节段:C2节段5例,C2~C4节段1例。所有患者均行后前联合入路方式切除病变椎体。前路经口咽后壁入路5例,经下颌下咽后入路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个体化定制3D打印颈椎假体行枢椎前柱重建。脊索瘤患者术后补充术区放疗。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及内固定稳定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神经、血管和硬脊膜损伤发生,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1.8±3.7个月,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所有患者内固定稳定,未见螺钉松动及假体移位。结论:应用个体化定制3D打印假体能够有效重建枢椎前柱结构,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42例交通伤开放性胫腓骨骨折V型外固定架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交通伤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 应用AOV型管状外固定架治疗交通伤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闭合复位单纯应用V型外固定架 17例 ,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V型外固定架治病 2 5例。结果 其中 4 1例骨折愈合 ,愈合时间 4~ 18个月 ,平均 12 .6个月 ,1例闭合复位单纯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者于术后 1a骨折不愈合。结论 AOV型管状外固定架治疗交通伤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操作简便 ,创伤小 ,固定效果可靠 ,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复位效果并缩短手术时间。对于交通伤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的动力化及拆除不要过早。晚期的针道感染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8.
交锁髓内钉和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和单侧三维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10月~2004年4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架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各18例和22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每组均有不同的并发症发生,外固定架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交锁髓内钉组。结论外固定架的生物力学特性更符合胫腓骨骨折愈合的需要,一般不影响骨折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治疗胫腓骨骨折中,术后应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9月采用TSF治疗的30例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TSF外固定术中采用切开复位)和试验组(15例,TSF外固定术后1~3 d采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AO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拆除外固定架时间;拆除外固定架后3个月,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6个月,平均14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生外固定架针道浅表感染2例(两组各1例),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骨折延迟愈合1例(对照组),创伤性关节炎2例(两组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543)。两组患者软组织缺损创面均Ⅰ期愈合。拆除外固定架3个月后,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试验组优3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0%;对照组优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3.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7,P=0.821)。结论与术中切开复位相比,TSF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采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长时间手术所致风险,减少骨折端血运破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戴架时长,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3例胫腓骨骨折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过4~14个月随访,43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2个月,4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结论选择性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架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局部病理改变及其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方法  3 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 (RASV)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15例、室间隔缺损 (VSD) 2 6例。补片修补 3 5例 ,其中合并VSD的均以一片法修补 ,合并AI的主动脉瓣置换 (AVR) 6例 ,主动脉瓣成形 4例。手术取材作病理检查 5例。结果 本组 3 6例中手术死亡 2例 ( 5 .6% )。存活的 3 4例病人均经门诊复查或通信随访 0 .3~ 18年 ,其中 2例死亡。病理检查见RASV合并VSD的瘤壁为纤维素样坏死或玻璃样变性。结论 主动脉窦壁纤维素样或玻璃样变性可能是其形成的病理基础。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应探查其病变程度 ,酌情一期矫正 ,瓣膜损伤明显时宜行主动脉瓣置换 ,对主动脉瓣环细小的病例 ,可借修补VSD和RASV的补片扩大主动脉瓣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