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常用的血管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透析结束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止血时,一般使用绷带缠绕肢体止血,但此法如缠绕较紧患者肢体活动受限且影响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如缠绕较松则起不到止血作用。我院自2003~2006年对使用内瘘透析的患者,全部使用弹力松紧布缝以粘扣的方法止血,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患者血液透析穿刺点止血的较好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取2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拔针后分别予内瘘侧前臂水平与抬高30°压迫止血,各10次。结果患者采用两种止血方法在止血时间、出血量、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结束抬高内瘘侧肢体30°止血有效、安全、简便,减少压迫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肢体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鼻烟壶处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有效,能为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肢体浅表比较接近的动静脉都可以用来建立动静脉内瘘.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采用鼻烟壶处桡动脉远心端和头静脉近心端行端端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临床观察效果良好,较其他部位建立的动静脉内瘘具有许多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及要求,以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对我院40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加强对内瘘的护理,才能提高血透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1985年1月~1996年3月为1256例慢性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并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其中自体血管内瘘1101例(鼻烟窝动静脉内瘘526例,前臂动静脉内瘘512例,上臂动静脉内瘘36例,下肢动静脉内瘘27例),大隐静脉搭桥15例,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搭桥动静脉内瘘18例,人尸动脉搭桥动静脉内瘘122例。手术成功率100%,1年通畅率95.3%,3年通畅率82.5%,5年通畅率71.2%,10年通畅率为48.6%。就制作动静脉内瘘以及对国内外开展各种制作内瘘方法的临床评价和经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的理想部位。方法:对前臂A-V内瘘术与鼻咽壶部AV内瘘术进行比较。结果:报告了4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动静脉内瘘术,对24例采用前臂A-V内瘘术,25例采用鼻咽壶部A-V内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鼻咽壶部A-V内瘘术组织层次浅,血管变异少,手术操作简单,切口小,内瘘成熟快.克服了前臂内瘘的弊端,如血栓形成,心脏负荷增加,内瘘成熟缓慢等不足之处,因此临床上在行动静脉内瘘术前,应先行鼻咽壶A-V内瘘术,后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以减少对心脏的影响。同时切口小叮采用瞬康医用胶,无需缝合拆线,减少了缝线反应,使其切口美观、平整。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形成后,瘘侧肢体出现肿胀是由于静脉离断后相应的侧支循环尚未建立,而使静脉回流障碍所致.为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内瘘侧手臂的肿胀,常规方法是使用小棉垫或枕头支撑内瘘侧手臂使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但小棉垫或枕头有支撑力差、易变形、角度不好掌握等缺点,影响动静脉内瘘形成效果.鉴此,笔者研制了角度可调的多功能支架,确保内瘘侧肢体处于功能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型松紧带在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法,选取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使用传统型和改良型松紧带对内瘘动脉穿刺点进行环扎压迫止血,各10次。结果患者使用两种类型松紧带首次自行松解所需时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棉球枕移位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改良型松紧带进行内瘘穿刺点止血安全有效、省时省力,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拟探讨认知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维护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纳入327名MHD患者进行调查,完成所有调查患者为201名。调查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认知水平评定(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动静脉内瘘维护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制调查表)。根据认知评分将201例患者分为认知水平正常组(NC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CI组),进而观察认知功能对动静脉内瘘知识掌握的影响。结果纳入的201例MHD患者中,MHD患者认知损害发生率为56.2%,认知评分的平均值为(23.4±5.3)分。NC组患者在抽象思维和延迟回忆方面显著高于CI组(P0.05)。CI组患者的年龄和透析龄显著高于NC组,受教育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5)。CI组的MHD患者在"动静脉内瘘出现问题该怎么处理","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如何评价动静脉内瘘区域是否发生感染","如何监测动静脉内瘘侧肢体皮肤和皮温","如何监测动静脉内瘘的感染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知识掌握人数比例明显低于NC组(P0.05)。结论 MHD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可能影响患者对动静脉内瘘维护知识掌握情况。临床医师应提高对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识别,增强对其进行动静脉内瘘维护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预防护理经验。方法对29例患者以动静脉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期间加强内瘘术后早期预防护理,规范内瘘穿刺技术,正确设置脱水量,正确处理回血和止血,观察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并早期处理,指导患者加强内瘘日常维护。结果血液透析期间4例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其中3例经改用其他部位重新造瘘后应用良好,1例经溶栓处理后恢复正常;余25例内瘘正常。29例均按疗程透析,效果满意。结论预防护理可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是内瘘正常使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