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经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周时Frankle分级平均恢复2个等级,其中19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时,又恢复1个等级。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有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单靠药物达不到减压消肿的目的,应尽早手术治疗。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高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引起慢性颈髓损害或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OPLL的手术方法主要分为1.经颈前路OPLL切除,2.经颈后路椎板切开减压、扩大椎管。其中经颈后路椎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较为常用,临床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就手术的节段(范围)应根据具体病人的不同情况,慎重选择。本文报告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高位OPLL患者进行常规C3-7节段单开门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再次手术扩大减压范围取得了理想效果的病例。试探讨颈椎高位OPLL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类型与治疗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 分析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形成因素、类型及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2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分类研究其影像学表现、致伤特点及病理基础,分析形成因素,并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分析患者的形成因素,可将无骨折脱位型颈背髓损伤分为三种类型。Ⅰ型:约24%的病例以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为主要表现;Ⅱ型:约52%的病例存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储备间隙消失或明显减少的病理基础;Ⅲ型:约24%的病例表现为在椎管储备间隙消失或明显减少的基础上,伴有节段性颈椎椎间不稳或颈椎间盘脱出。29例患者术后近期(平均8.5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改善率52.8%。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虽有共性,但形成因素并不完全相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不同入路减压手术及掌握恰当内固定指征,可取得较明显的疗效。同时,该研究亦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认识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ASIA评分及改善率,并与10例保守治疗者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施行减压及稳定手术可取得比保守治疗更好的效果。线锯法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结合早期康复训练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功能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5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发病的病理基础、手术时机以及术式选择.方法 从1997~2003年8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56例,经X线及MRI检查均无骨折脱位,确立诊断,明确脊髓受压、损伤节段,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4例,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2例.结果 56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至伤前状态42例,大部分恢复14例,无1例完全不恢复.讨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大都有以下病理基础:1、间盘退变突出;2、发育性椎管狭窄;3、后纵韧带骨化;4、黄韧带肥厚或骨化.外伤是诱因.根据受压、损伤脊髓节段的多少选择手术入路,手术时机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6.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地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2008年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表现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及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并分析手术效果。结果随访6~24个月,JOA评分平均增加4.7分,术后症状改善率72.3%。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积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可取的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加元  刘守正  张成亮 《骨科》2011,2(3):129-132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下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9年2月间采用局麻方式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62例,根据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资料将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形成因素分为3类,其中Ⅰ类11例,Ⅱ类34例,Ⅲ类17例.Ⅰ类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Ⅱ类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采用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本组随访12~30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颈脊髓的受压部位和损伤节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正确操作,前、后路手术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分类(SLIC)系统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应用时,SLIC评分=4分患者的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入院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SLIC评分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SLIC评分=4分患者,共10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前入路手术组及后入路手术组,应用ASIA残损分级和JOA评分对治疗前、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时ASIA残损分级显示前、后入路手术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组,其中保守治疗组平均升级0.31,前、后入路手术组平均升级分别为0.94和0.90;JOA评分显示保守治疗组改善率和优良率分别为25.13%和25.00%,明显低于前入路手术组(51.70%,58.82%)和后入路手术组(50.02%,50.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IC评分系统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治疗中应用时,对于SLIC评分=4分患者,应给予手术治疗,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0.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A组(1周内手术)和B组(1周后手术)。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比较手术治疗前后A、B两组JOA评分增加幅度。结果所有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A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比B组好。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手术疗效与手术时机有关,伤后至手术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脊髓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1.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单侧椎动脉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合并单侧椎动脉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风险和临床效果。方法76例合并单侧椎动脉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其中颈椎脱位患者先试行闭合复位,不能复位者,先行后路切开复位,一期再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结果76例患者均未出现健侧椎动脉损伤,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合并单侧椎动脉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72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32例,其中早期手术治疗(≤72h)17例,晚期手术治疗(〉72h)15例,比较2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2组术后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是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手术治疗(P〈0.05)。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手术治疗,应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治疗(≤72h)。  相似文献   

13.
5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6年收集我院 5 6例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病人。入院后给予 MRI和 X线检查 ,其中后纵韧带骨化 17例 ,特发性弥漫性骨肥厚症 4例 ,黄韧带骨化 8例 ,颈椎管狭窄 15例 ,其中 2 3例于伤后 3d内手术。19例为晚期手术 ,14例保守治疗。结果 :早期手术满意 ,较大于 72 h手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明显改善 (P<0 .0 5 ) ,术后未见颈椎不稳与再关门 ,所有病人均在入院后进行 Frankel分级 ,2 w后出院再次评分 ,早期手术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X线显示颈椎内径增加 ,椎管扩大 MRI显示颈椎后侧减压明显。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正确诊断 ,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脊柱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术中导致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报告2000年2月~2006年3月,作者共手术治疗脊柱患者1357例次。分组按照术前危险因素: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病理因素和手术因素4大部分。干预措施包括:出血倾向患者术前术中应用止血药物或成分输血,控制性降压,激素,高压氧等。结果在1357例中,根据界定标准,共有43例符合高危患者的标准,其中颈椎21例,胸椎19例,腰椎3例。结论胸椎的危险性及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椎,腰椎最少。年龄不是影响术中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多节段骨性狭窄的颈椎前路手术是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颈椎手术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出血控制相对困难。脊柱侧凸的术前牵引,解除前方压迫的经椎间孔途径减压,以及脊髓肿瘤术中应用"布袋"技术可以减少脊髓损伤。高速磨钻可以避免胸椎黄韧带骨化和颈椎OPLL患者的脊髓损伤。激素和高压氧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58例,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ASIA分级A级的7例患者术后上肢有1~2个神经根功能改善者3例,下肢出现肌肉活动功能改善者2例:术前B级的11例患者术后8例上肢活动有改善,6例出现下肢功能改善;术前C级6例患者术后达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34例患者术后达到E级24例,10例仍为D级。所有患者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外科治疗随诊观察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程度、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118例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平均随访 30 3个月 (1~ 16 3个月 ) ,74例随访 1年以上 (平均 4 6 3个月 )。观察 :(1)伤后 3种不同脊髓功能状况的治疗效果 (A组 :受伤时呈完全性瘫痪 ,70例 ;B组 :不完全性瘫痪 ,4 2例 ;C组 :上肢部分瘫痪、下肢完全性瘫痪 ,6例 )。 (2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 (3)手术时机 (伤后 <12个月、>12个月 )对疗效的影响。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 3组之间在保守治疗效果、术后近期效果和后期随访结果上无显著性差异。 (2 ) 3组均经保守治疗 ,平均为 2 1 3个月。保守治疗的效果与术后近期、尤其与后期随访结果相比 ,JOA评分较低 ,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3)伤后 <12个月和 >12个月手术的患者后期随访结果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前者术后近期和后期脊髓功能恢复都较满意 ;后者术后近期恢复较明显 ,但后期脊髓功能却出现倒退现象。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不同的脊髓功能状况对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无影响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手术时机对后期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最迟不应超过伤后 12个月  相似文献   

17.
后路有限固定的前后路联合治疗陈旧性下颈椎交锁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椎Ⅰ期前后路联合360°手术治疗难复性小关节交锁的陈旧性下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10年8月,18例陈旧性下颈椎脱位患者,经三维CT检查16例有双侧关节突交锁,2例单侧关节突交锁;MRI检查发现,18例患者均有椎间盘损伤,其中2例为椎间盘突出,9例为椎间盘破裂,7例椎体骨折伴椎间盘破裂。所有患者均进行前后路联合360°手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及CT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6个月。颈椎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落,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神经损伤无加重,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结论:颈椎Ⅰ期前后路联合360°手术治疗难复性小关节交锁的陈旧性下颈椎脱位,可以完全恢复颈椎序列,解除颈髓压迫,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不易造成脊髓损伤加重,可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Jin DD  Lu KW  Wang JX  Chen JT  Jiang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303-1306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29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7例,单侧小关节脱位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15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21例,B级5例,C级22例,D级6例。43例采用前路手术,11例采用后路手术。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96.3%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