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16例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8膝)。术前将胫骨平台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根据术前规划行手术治疗并记录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1~17周。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术后第2天、6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P 0. 05),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评分12~18分,HSS评分69~95分;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4膝,良3膝,可1膝,优良率为17/18。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伸直-5°~5°,屈曲120°~140°。结论 数字化三维重建模拟辅助手术治疗过伸性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复位精准性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式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本院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参照Firoozabadi标准分为过伸型组19例,非过伸组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过伸组在合并伤的总发生率(63.1%vs 23.4%, P<0.05)、手术时间[(141.3±19.7) min vs(107.6±15.4) min, P<0.05]、切口长度[(19.6±4.1) cm vs (15.4±3.4) cm, P<0.05]及术中失血量[(228.3±33.9) ml vs (163.4±24.1) ml, P<0.05]显著大于非过伸组;两组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14.3±1.1)个月,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2个月过伸型组KSS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非过伸组[(50...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过伸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3例过伸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统计患者围术期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103.51±14.26) h、术中失血量(209.47±45.51) mL、骨折愈合时间(16.74±3.24)周、住院时间(19.67±3.45) d;术后6个月HSS评分(68.24±6.32)分较术前(38.67±5.29)分高(P <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2.57±0.74)分较术前(4.64±1.20)分低(P <0.05)。结论 过伸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多伴有后外侧结构损伤,故除常规固定治疗外,还需对受损组织进行修复,用以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缓解疼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6):1527-1530
[目的]通过对DR的阅片分析,研究Ⅲe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影像学特征,重点分析后倾角改变与斜坡隆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5月本院诊治的26例过伸性胫骨内外侧平台骨折患者的DR片进行正位、侧位的阅片分析、归类、测量,并对数据间的差异性、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Ⅲe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后倾角的减少与"斜坡"皮质的隆起程度存在线性依存关系,回归方程为:Y=3.761+0.797X,腓骨近端压缩骨折更易出现在女性而非男性,"三线征"、"单线征"、"反唇征"或"交叉征"的出现比例约为70%。[结论]对Ⅲe型胫骨平台骨折,后倾角的变化可以通过对"斜坡"皮质隆起程度的测量得到评估,女性更容易伴发腓骨近端压缩骨折,"三线征"、"单线征"、"反唇征"或"交叉征"等影像学征象的发现有助于减少该型骨折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伸外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过伸外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24~65岁,平均(50.4±5.7)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的股骨内髁撕脱骨折根据术中情况行保守治疗或进一步行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0.4±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5周,平均(11.8±4.5)周;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随术后时间推移,VAS评分逐渐降低,膝关节HSS评分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逐渐增加,三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良好,下肢力...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1月~2018年3月,我科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三钢板治疗10例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胫骨平台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5~54岁。患者均为过伸位损伤。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均为V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6~14 d。1. 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或腰麻下手术。取近端胫骨内侧入路做长约12 cm切口,术中胫骨近端可见约2 cm平台整体骨折后移并且塌陷,给予复位后先克氏针临时固定。再取近端胫骨外侧切口约12 cm,显露骨折端见胫骨外侧平台  相似文献   

7.
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 2003年2月~2004年5月对83例86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3例,女30例;平均年龄43岁(17~63岁)。左55侧,右3l侧,3例为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均摄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按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方法,对常规普通X线片与结合CT扫描的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发现并比较隐匿合并的胫骨髁间棘骨折及腓骨近端骨折。结果 86侧中19侧(22.1%)参考CT扫描结果后更改分型,其中7侧(36.8%)更改内固定手术方法,占全部86侧骨折的8.1%,30侧胫骨髁间棘骨折及13侧腓骨近端骨折在常规X线片检查中未发现,后经CT扫描证实。各分型间合并胫骨髁间棘骨折及腓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虽然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但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胫骨平台骨折分类包括: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胫骨平台骨折四象限分型、胫骨平台骨折八"段"分型和十"段"分型、四柱九段分型等。本文综述胫骨平台骨折各种CT分类的方法、优缺点和手术入路选择。胫骨平台骨折的CT分型的精髓更加注重冠状面骨折线,尤其后方的冠状面骨块。将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四象限分类与胫骨平台周缘皮质的四柱分类相结合,再辅以非关节面结构(髁间棘、胫骨结节、腓骨头),有可能对胫骨平台骨折提供更加完整的描述,但也可能因为配对组合太多,太过繁杂,临床使用困难。  相似文献   

9.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骨折的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法及结果也不相同。同时,为了评估治疗效果,也需要分型的统一化、标准化,胫骨平台骨折常用的分型方法为AO分型和Schatzker分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胫骨平台骨折类型,仍是目前创伤骨科的难点之一.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解剖位置相对复杂,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困难,但如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往往会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本文就涉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和关节镜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TPF)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93侧)TPF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3侧中20侧参考CT扫描结果后更改分型,X线片与多层螺旋CT正确率分别为78.49%和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854,P<0.01).28侧胫骨髁间棘骨折及15侧膝骨近端骨折在常规X线片检...  相似文献   

12.
根据CT扫描及三维重建改良胫骨平台骨折的Schatzker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3D-CT检查,把Schatzker分型再分出若干亚型,方便制订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6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所有病例均进行Schatzker分型,再行3D-CT检查。根据胫骨平台俯视图,把胫骨平台分为两柱四区,根据骨折累及各区情况,把Schatzker分型进一步分出亚型。对265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各型及亚型的病例数和发病率。比较两种分型的漏诊率,比较两种分型对指导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结果根据3D-CT检查,把Schatzker分型细分出亚型,我们称为改良的Schatzker分型。265例胫骨平台骨折有27例行CT检查后,常规Schatzker分型与改良的Schatzker分型结果不符合,不符合率为13.61%;两种分型正确率分别为86.4%和100%。所有265例患者中,2 8例根据常规Schatzker分型不需要手术,但根据改良的Schatzker分型需要手术,更改率为10.6%。结论根据3D-CT检查把Schatzker分型进行细分,使分型更详尽、直观,提高了胫骨平台骨折的检出率,减少了误判率,便于研究损伤机制、制订治疗方案以及评判预后。  相似文献   

13.
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介绍一种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7年3月,304例(323侧)胫骨平台骨折应用三柱分型,其中有4侧单纯压缩骨折,181侧单柱骨折,108侧双柱骨折和30侧三柱骨折.根据三柱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分别使用前外侧入路、改良正中入路和倒L形入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术后随访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单柱、双柱及三柱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72.3、87.5、97.2 min,平均随访20.3个月(12~35个月),随访率为87.8%,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6周,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5.9周.术后12个月的SF-36和HSS评分平均为90.7分和87.8分,膝关节活动度为2°~123°.测量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X线片上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及处理:5例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6例伤口浅表感染及5例部分伤口坏死经伤口处理后治愈,1例深部感染经清创及移除内置物后治愈,另有3例并发腓肠肌后内侧麻木. 结论 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在指导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累及后柱的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Yang SS  Wang MY  Rong GW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9):1161-1164
目的 探讨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特点、疗效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方法 根据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骨折特点 ,将 1993~ 2 0 0 2年间诊治的 5 1例患者分为劈裂型、整髁型和塌陷型。对劈裂型和整髁型骨折 ,无关节面塌陷者 ,采用内侧切口 ;CT检查示有关节面塌陷者 ,采用正中切口纠正塌陷并植骨 ;劈裂型支撑钢板在内后侧固定 ,整髁型支撑钢板在内侧固定 ,或双侧支撑钢板固定。对塌陷型骨折 ,采用内侧切口 ,行复位、植骨、支撑钢板内侧固定。 3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4 1个月 ,对影响骨折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诊的 33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30°~ 14 7°(平均 110°) ;Lysholm评分平均为 83 2分 ,优 8例、良 9例、中 14例、差 2例。平台非解剖复位、平台增宽 >4mm、平台向外侧移位 >8mm是预后较差的相关因素 (χ2 值分别为 5 10、6 0 8、8 0 2 ,P<0 0 5、<0 0 5、<0 0 1) ,也易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结论 应根据分型和CT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 ,膝内翻畸形、平台增宽 >4mm或向外侧移位 >8mm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新志  郑之和  韩庆斌  黄晶 《中国骨伤》2003,16(11):679-680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复杂骨折,治疗不当将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定及关节功能障碍等.我们依据AO分类原则和塌陷程度,分为B、C两种类型,本组52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不同的治疗和康复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重组技术(VRT)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TPF)分型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8月-2009年2月对45例49侧TPF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6岁).4例为双侧TPF.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64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在轴位CT扫描后行VRT和MPR成像.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应用X线片与64层螺旋CT扫描(包括VRT、MPR成像)分别进行分型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参考VRT、MPR成像后,更改X线分型13侧(13/49)、更改治疗方案8侧(8/49)、发现胫骨髁问嵴骨折15侧(漏诊率46.9%)和腓骨近端骨折6例(漏诊率28.6%).[结论]MSCT(VRT+MPR)可以清晰显示TPF塌陷的范围和程度、细节及隐匿骨折,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分型、降低漏诊率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X线片和轴位CT扫描有效的补充手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Schanzker分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9-10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统计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符合率和Schanzker分型的符合率。结果本组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94.74%(72/76)。对Schanzker分型的总符合率为90.79%,其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90.81%、81.58%、86.21%、73.33%。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Schanzker分型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但尚有一定的误诊率,而且对Ⅳ型、Ⅴ型、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Schanzker分型符合率相对较低,故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尤其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应联合MRI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三柱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并以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与单、双、三柱骨折比较,单纯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骨折愈合时间最短,术后10个月HSS评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双、三柱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无骨折延迟愈合、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以及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14例三柱骨折患者中术后1例切口感染、2例关节僵硬; 23例双柱骨折患者中术后2例关节僵硬; 32例单柱骨折患者中术后1例关节僵硬; 11例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关节僵硬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各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柱分型方法指导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总结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方案。[方法]本组总结本科于1999年1月-2003年1月治疗138例胫骨平台骨折,均为外伤后2周内的新鲜骨折,男79例,女59例,年龄15.76岁,平均43.5岁,合并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95例。按AO分型和塌陷程度分为B、C两种类型,B1、B2型骨折主要采用手法整复骨牵引、小夹板外固定;B3、C1型骨折主要采用撬拔复位、植骨后螺丝钉内固定;C2、C3型骨折主要采用钢板坚强内固定。[结果]138例胫骨平台骨折1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KDLMERT标准,B1、B2、B3型优良率为100%,C1型骨折优良14例,可2例;C2型骨折优良10例,可8例;C型骨折优良6例,可3例,差2例。膝关节功能优良者118例(88.7%),可、差者15例(11.3%)。[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应以关节面损伤程度为重点。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97-2299
[目的]评价改良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双柱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骨科中心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并符合诊断标准的13例患者纳入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分别统计皮瓣坏死、伤口感染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依据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病例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平均18个月;愈合时间(115.4±13.2)d,平均121.8 d;未出现关节感染病例;膝关节功能总体优良率达84.6%,无继发膝关节内外翻或后侧平台塌陷、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改良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双柱骨折有暴露充分、固定可靠、复位再丢失率低的特点,能较好的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