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肌松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筒箭毒碱能使琥珀胆碱反应曲线右移,作用持续时间缩短,当非去极化肌松药还有残留肌松作用时,应用琥珀胆碱,肌松作用有迟延的危险。两种非去极化肌松药分次应用、作用出现时间明显缩短,并用时,后用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可以有所改变。类固醇非去极化肌松药其代谢产物仍有肌松作用,长期应用时可发生持续性肌肉麻痹,因此应进行神经肌肉监测,避免应用过量。  相似文献   

2.
肌松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筒箭毒碱能使琥珀胆碱反应曲线右移,作用持续时间缩短。当非去极化肌松药还有残留肌松作用时,应用琥珀胆碱,肌松作用有迟延的危险。两种非去极化肌松药分次应用后,作用出现时间明显缩短。并用时,后用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可以有所改变,类固醇非去极化肌松药其代谢产物仍有肌松作用,长期应用时可发生持续性肌肉麻痹,因此应进行神经肌肉监测,避免应用过量。  相似文献   

3.
当前研究新肌松药的注意力仍集中于苄异喹啉(benzylisoquinolines)和甾类化合物。这两类肌松药神经肌肉阻滞的效应强,没有其它肌松药的典型副作用(例如阻滞迷走神经和神经节以及组胺释放等),而且代谢和消除得也比较快。因此,作用时限短,不蓄积,自主呼吸恢复得也快,很少有残余的阻滞作用,必要时也只需用小剂量抗胆硷脂酶药。一、当前对埃屈寇林和万可松的一些看法由于这两种新肌松药的中等作用时限,所以扩大了临床使用范围。万可松(去甲本可松或去甲潘侃朗宁)是对心血管几乎没有影响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因此有较好的前途。埃屈寇林是能充分降解成无活性代谢物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因此蓄积作用和作用时  相似文献   

4.
肌松药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阐述先用去极化肌松药插管随后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维持术中肌松,预注非去极化肌松药减轻去极化肌松药的束颤以及不同非去极化肌松药配伍使用时的相互作用及其优缺点等。  相似文献   

5.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发现,结构不同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多呈协同作用,而结构相近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多表现作用相加。本文综述三种不同合用方法时非去极化肌松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观点认为去极化非去极化肌松药间的作用相互拮抗,但在某些情况下两者间可产生增效作用。本文综合临床三种混合使用去极化与非去极化肌松药情况下两肌松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肌松药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阐述了先用去极化肌松药插管随后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维持术中肌权,预注非去极化肌极化肌松药减轻去极化肌松药的束颤以及不同去极化肌松药配伍使用时的相互作用及其优缺点等。  相似文献   

8.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发现,结构不同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多呈协同作用,而结构相近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合用多表现作用相加。本文综述三种不同合用方法时非去极化肌松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对新生儿和婴幼儿的作用不同于成年人,造成差别的原因已经探索了近25年。神经肌肉接点物理和化学的成熟,骨骼肌收缩特性的演变,以及体重与肌肉增量的相对比例,在整个童年期都在不断地变化。此外,在整个童年期使用肌松药后的表观分布容积、肌松药的代谢、再分布和排泄(廓清)也都在变化着。其中任何因素对婴幼儿使用肌松药的剂量一效应关系都产生影响。神经肌肉系统一、结构和功能的发育人类和其它动物一样,出生时神经肌系  相似文献   

10.
埃曲寇林(Atracurium,下称ATC)是一种竞争性、非去极化肌松药,1978年由英国Stenlake合成。1980年Hughes和Chapple首先进行动物实验。同年Hunt等试用于临床。目前ATC已公认为临床麻醉中较为理想的肌松药。  相似文献   

11.
运用等效图法和累积量-效曲线法.发现筒箭毒碱或氯二甲箭毒与大部分非去极化肌松药混合应用均产生肌松协同作用,而其它非去极化肌松药混合应用仅表现为肌松叠加作用.产生肌松协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同时阻滞了神经—肌接头前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非去极化肌松药混合应用可减小药物的副作用;有利于心脏病人的麻醉;加快肌松起效时间,并且缩短肌松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临床常用的非去极化类肌松药如管箭毒、三碘季铵酚和本可松等均有明显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理想的肌松药应是肌松作用良好,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蓄积,无组胺释放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降解的代谢产物无毒性和不良  相似文献   

13.
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肌松药对小儿的作用不同于成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生理系统逐步发育成熟,神经肌肉接点物理和化学的变化,骨骼肌收缩特性的演变,体重与肌肉相关性的增加,以及肌松药的表观分布容积随代谢再分布和排泄的改变而变  相似文献   

14.
阿曲可林(以下简称At)和维可罗宁(以下简称Vc)是两种较理想的但结构不同的肌松药,At为季胺化合物,分解迅速,迷走神经阻带作用并不显著。Vc为单季胺化合物,在D环上有乙酰胆碱样结构部分,增强了肌松作用,并与烟碱型胆碱受体反应较强,与毒草碱型胆碱受体亲和力低。 Ve和At均为非去极化肌松药,Vc的ED_(95)为0.023~0.044 mg/kg,与潘可罗宁(以下简称Pc)作用强度相等或略强,At的ED_(95)为0.1~0.25mg/kg,效力是Pc的1/4~1/3。At和Vc作用开始的时间相等,只要先给予其它非去极化肌松药再用At和Vc,遇到饱食病人做紧急插管也不会有困难,但不及Scc作用快。等剂量的At和Vc的维持时间大致相等,约15~30分钟,为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的瘦体质量(LBM)减少,脂肪组织相对增多;血清白蛋白减少,丙种球蛋白增高,心排血量降低,肝、肾功能减退等。这些改变将影响许多药物包括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体内分布、消除和药效作用。本文重点复习随增龄的正常生理改变对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人体内分布、消除和药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临床上常复合应用,以加速起效,延长或缩短时效。两种非去极化肌松药复合应用时,化学结构相同者其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加,化学结构不同者其作用一般表现为协同;两种时效不同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序贯给药,后用肌松药的时效明显受前一肌松药时效的影响;采用预注药法给药后能缩短插管时间。从化学结构和受体水平以及药代动力学方面加深对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有助于指导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17.
非去极化肌松药对不同横纹肌的效应不一定相同。本文重点综述非去极化肌松药对膈肌、咬肌、喉部肌群、眼轮匝肌以及其他肌群的效应,并与拇收肌反应进行比较,分析非去极化肌松药对不同肌群产生效应差异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全麻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顺式阿曲库铵是肌松作用强、组胺释放作用较弱的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体内代谢通过霍夫曼效应降解[1,2]。据文献报道[3],2~8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cisatracurium,Cis)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可达到满意的肌松效果,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无组胺释放作用。本研究比较3~6倍ED95顺式阿曲库  相似文献   

19.
单用与预注后应用琥珀胆碱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以非去极化肌松药作预注处理,试图消除琥珀胆碱的副作用。此举效果如何,现仍存在争论。已知琥珀胆碱可引起颅内高压、脑代谢率增加。本文即研究单用或预注后应用琥珀胆碱对脑氧代谢的影响,以验证预注非去极化肌松  相似文献   

20.
肌肉松弛药的生物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神经肌肉结合部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阐述了非去极化肌松药生物相结合的论点,认为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α亚单位除外)及其附近的一定组织对非去极化肌松药有高度亲合力,而且是其离开血液进入突触裂隙后的生物相结合部位。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与乙酰胆碱受体α亚单位结合阻断神经肌肉传递之前,要与生物相结合并必须完全充满该生物相,随后再从该结合部释放出来与α亚单位结合。与该生物相的亲合力,解离速度决定了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起效时间,阻滞效能和消退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