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6月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5例,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颈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6~2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8分。置换节段保留了运动功能,假体稳定无移位。[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近期可保持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同时可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维持颈椎近正常的活动度。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局限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期应用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8例(22个节断),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比较评价早期治疗效果;术后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结果随访16~36个月,平均20个月。无伤口感染及假体脱位病例,患者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0(7~11)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0(13~17)分,术后3个月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4.8°(4.1°~5.5°),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7°(3.4°~4.0°)和3.6°(3.3°~3.9°)。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结论应用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病早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其手术操作要点并分析有关并发症.方法 2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进行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常规予以非甾体类药物预防异位骨化.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前和术后第1、12个月行JOA评分;摄术前和术后正侧、屈伸、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置换颈椎节段的活动度.随访12~28个月,术后治疗效果Odom评级: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2%;JOA评分:术前平均7.9分(6~12分),术后第1个月平均14.1分(9~16分),第12个月平均15.7分(10~17分).置换节段术前和术后第1、12个月活动范围分别平均是:术前7.7°(5.8°~9.1°),术后1个月5.5°(3.9°~7.8°),术后12个月5.5°(4.0°~7.8°).末次随访未发现异位骨化、假体松动、脱落、下沉和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维持颈椎近期正常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但远期疗效还需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4.
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后的近期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5月应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7例,其中28例合并有神经根型表现。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进行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颈椎置换节段和C3~C7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围手术期出现食道漏1例,一过性声音嘶哑3例,经处理均痊愈。随访3 ̄18个月,超过6个月的共计56例,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7分(7 ̄13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4分(14 ̄17分);置换节段前后活动范围平均5.78°,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52°和3.48°;颈椎(C3 ̄C7)活动度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近期可保持前路减压的良好效果,同时可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维持颈椎近正常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中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通过总结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3年的疗效及发现的异位骨化和假体融合情况,探讨其发生率及对策.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对54例单节段症状明显的颈椎病患者(男34例,女20例,年龄39~69岁,平均50.5岁)施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随访24~36个月,平均30个月.分别以JOA评分和Odom's评分,分析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改善情况.每3个月定期复查颈椎正侧位片,观察异位骨化和假体融合情况.同时在术前和置换后24个月,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置换假体的稳定性,以及置换节段的活动度变化.结果:54例患者疼痛症状和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76.1%,置换节段的屈伸运动范围有明显改善.置换后异位骨化和假体融合发生率逐年递增,1年3.7%(2/54),2年16.7%(9/54),最后随访时达22.2%(12/54).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中期疗效优于传统术式.术后异位骨化和融合发生率较高,改良术式、早期功能锻炼可以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Bryan颈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同时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相比较,观察两种术式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48例,21例(22个节段)行颈前路颈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置换组),27例(32个节段)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融合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术后3、6、12、18个月观察以下指标:JOA评分;摄颈椎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置换组的假体稳定性和植入节段及上下临近节段的活动度,观察融合组融合节段的上下临近节段的关节活动度;MRI或CT扫描检查颈人工椎间盘假体位置及有无异位骨化现象.结果 两组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脊髓功能改善,均无并发症.两组JOA评分比较:术后各时间段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段之间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各时间段随访摄X线片显示:置换组置换节段较术前保留了部分关节活动度,上下临近关节活动度未显著增加,未发现假体偏移或下沉;而融合组临近节段活动度显著高于置换组(P<0.01).术后CT或MRI扫描显示:置换组假体位于临近上、下终板骨的中央,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现象;融合组出现1例下临近节段退变压迫脊髓.结论 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既能良好地达到前路减压目的,又能保持颈椎病变节段的部分活动度和稳定性,且未显著增加上下临近节段活动度,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矢状位、冠状位活动度。应用JOA评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结果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26例均获随访,时间29~48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3分±4.6分增加到16.1分±5.3分,置换节段矢状位活动范围4.3°~7.2°(5.6°±2.4°);冠状位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1°~4.3°(3.8°±1.1°)和3.1°~4.6°(3.9°±0.9°)。随访期间假体无偏移松动或下沉,无置换节段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临床效果较好,维持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生理曲度和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所致神经或脊髓受损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置换节段的稳定性,活动度的维持.[方法]对6例颈椎病患者6个椎间盘实施了颈椎前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脊髓型颈椎病3例.随访时间8~39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6例患者神经、脊髓受损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缓解.JOA评分从平均8.2增加到16.3.假体无明显下沉和偏移,置换节段稳定,颈椎活动范围得到了明显恢复.前屈和后伸活动范围平均恢复4.86°(3.3°~6.28°);左右侧屈的活动范围平均恢复3.26°(2.6°~5.1°),3.52°(2.6°~4.8°),颈椎生理弧度无明显丢失,假体节段周围无骨化.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6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均取得了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与当今标准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病人恢复快,颈椎活动度无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9.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早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方法]对19例23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了随访.随诊时间8~76个月,平均29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5例,其他4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5~52岁,平均40.5岁.单节段置换16例,双节段2例,3节段1例.[结果]术中或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JOA评分从平均8.6分增加到15.8分.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前屈和后伸活动范围是4.68°(3.6°~6.1°);左右侧屈的活动范围是3.51°(2.5°~4.6°)、3.42°(2.6°~4.3°).CT和MRI随访表明2/23节段的假体偏移<1.5 mm.颈椎的生理弧度没有明显的丢失.置换节段假体周围没有骨化.[结论]19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最大的不同点是患者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但至少需要5年的长期随访来评价假体的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效果.方法:对45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脊髓型颈椎病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实施前路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单节段置换35例,双节段9例,3节段1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8.5分,术后平均15.5分,平均改善率为88%.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8d(2~6d),38例术后4周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7例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工作.所有病例未见假体移位及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有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11个月时出现假体周围骨桥形成无活动,其余43例在最终随访时各置换节段均保留了活动度.结论: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早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早期临床报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初期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例。结果随访5~15个月,平均10个月。无伤口感染病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活动大部分接近正常。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mm且没有明显的症状。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提高到术后的15分,平均改善率为7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门诊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n Y  Zhao YB  Zhou FF  Liu Z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33-337
目的 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以及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26例单节段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效果采用JOA和Odom评分进行评定.采用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旁骨化.采用X线片和MRI观察对比相邻节段退变情况.术前X线片示置换节段的活动度为2°~12°,平均为6.9°.结果 (1)临床结果: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6分,平均改善率8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时临床症状全部消失.Odom分级:优秀15例,良好7例,一般4例.(2)X线片:术后置换节段的活动度为1°~14°,平均7.8°;7例出现假体周围异位骨化,仅1例假体运动消失,其余6例平均活动度为5.3°.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无明显变化.(3)MRI T2加权像:根据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相邻节段椎间盘的分级术后无明显加重表现;相邻节段黄韧带肥厚对椎管的侵占率术后无明显加重;但是上下相邻椎间盘侵占率均略有增加.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保留了置换节段的运动性,避免了相邻节段的加速退变,2年以上随访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2-5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31~59岁,平均46岁.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19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26例.单节段置换39例,双节段置换6例,共置人51个Bryan椎间盘假体.术后定期随访,摄颈椎动态X线片,部分患者完成MRI检查.观察置入假体位移、假体周围骨吸收、异位骨化、假体活动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依照JOA评分(17分)和Odom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采用NDI(颈椎残障功能量表)评定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日常功能状态.结果 本组45例共置换51个节段.术后随访无一例假体前后位移大于2 mm,假体与椎体上、下终板无X线透光线存在,3例在置换节段上位椎体前下缘有轻微骨吸收,1例该处吸收接近2.5mm,1例随访出现自发性融合,1例置换节段发生Ⅲ度异位骨化,2例置换节段发生Ⅱ度异位骨化.术后置换假体活动度平均为9.1°,颈椎生理曲度有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以神经根性症状为主的患者上肢根性痛全部缓解.JOA评分由术前10.1分增加到终末随访时的15.2分.NDI评分从术前的42.5分降低到终末随访的29.5分,Odom评分临床成功率达到88.9%.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早中期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活动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应设计更加完善的假体型号,以更好地适应国人的解剖参数.  相似文献   

14.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颈椎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ian W  Liu B  Li Q  Hu L  Li ZY  Yuan Q  Han X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38-341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164例患者200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164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62例,年龄25~70岁,平均47岁;单间隙置换132例,双间隙置换28例,三间隙置换4例.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手术严格按照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术后颈托外固定2周.结果 随访时间2~44个月,平均2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56%.椎间活动度: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4.4°,术后1周5.7°,末次随访时平均14.7°,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邻近间隙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0.9°,术后1周5.5°,末次随访时平均8.2°,主要是由上邻接间隙的活动度没有达到术前水平所致.患者满意度94%.1例患者术后6个月假体松动,以后稳定;1例患者术后7个月假体发生1 mm下沉,以后稳定;3例后方融合.无前方融合、食管损伤、喉返神经损伤以及再手术病例.手术操作单间隙平均90 min,双间隙平均130 min.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观察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2005年11月至2010年5月对16例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置换节段活动度,观察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假体松动、移位、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53个月,平均24.1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1.9)分增至术后平均(14.4±1.9)分以及末次随访平均(16.1±0.7)分,术前与术后(t=-12.215,P=0.000)、术后与末次随访(t=-4.273,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12例患者随访时行颈椎屈伸位x线片检查,随访时间13—53月,平均24.2月,测量屈伸位X线片计算置换节段颈椎屈伸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术前平均7.1°±2.6°、术后平均6.9°±1.9°、末次随访平均6.5°±1.8°,术前与术后(t=0.700,P=0.395)、术后与末次随访(t=2.132,P=0.054)均无统计学差异。无一例发生异位骨化;1例随访时出现假体周围骨吸收。结论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满意,但仍需长时间随访以评估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比较,探讨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1年3月24例符合选择标准的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收治时间分为颈前路减压融合组(融合组13例,2010年3月-2010年9月)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置换组11例,2010年9月-2011年3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分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s评分评价疗效;置换组于手术前后X线片上测量置换及其邻近节段的过伸过屈、左右侧屈活动度,以及假体偏心距。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缓解,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融合组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置换组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6个月。术后1、3、6个月置换组NDI均高于融合组(P<0.05),但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组Odom’s评分为优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76.92%;置换组为优9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0.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0,P=0.223)。术后置换组过伸过屈及右侧屈活动度于1个月时明显减小(P<0.05),之后逐渐恢复;左侧屈活动度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其中3、6个月时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置换节段和上位节段左侧屈活动度大于右侧屈(P<0.05),且上位节段左、右侧屈活动度差约为置换节段的2倍;侧屈活动度差与假体偏心距成正相关(P<0.05),且假体偏向侧的侧屈活动度增大,对侧活动度减小。结论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简便、安全且能保留颈椎活动的手术,早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