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骨肉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行为,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肿瘤研究中最重要而且又了解最少的一个方面。它由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步骤所组成,一般分为四期: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到血液循环中;肿瘤细胞到达靶器官;肿瘤细胞浸润组织;肿瘤细胞在组织内扩增等。整个过程受与肿瘤发生所不同的一组基因控制,这些基因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正向作用的转移基因和反向作用的转移抑制基因。目前已分离出多种能抑制肿瘤转移的后选基因,其中研究最多和被认为最有前途的是nm23基因。nm23基因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asp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自1996年至2004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诊治的骨肉瘤患者的完整资料及手术标本,以及术后保留的瘤旁正常骨组织,共62例。骨肉瘤标本依据Enneking分期分组,分别予1%多聚甲醛固定和深低温冷藏及脱钙。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maspin基因在骨肉瘤和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骨肉瘤的临床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RT-PCR:maspin mRNA在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在骨肉瘤中的表达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maspin在骨肉瘤和正常骨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1%和5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基因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转移抑制基因maspin的表达下调在骨肉瘤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maspin的表达变化可能对骨肉瘤的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前列腺增生和32例前列腺癌进行PCNA测定,结果前列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及组间相互比较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提示此方法对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签别及分级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前列腺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骨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已逐步深入。BMI-1基因作为近年来肿瘤致癌基因研究中的热门分子,在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证据较为丰富,但针对其在骨肿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BMI-1基因在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0例骨肿瘤组织及20例非肿瘤骨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骨肿瘤包括骨肉瘤30例(分为EnnekingⅠ、Ⅱ、Ⅲ期)、骨软骨瘤20例、软骨肉瘤20例、尤因肉瘤10例。并对30例骨肉瘤的主要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MI-1基因在骨肉瘤、软骨肉瘤及尤因肉瘤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在骨软骨瘤和非肿瘤骨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较低,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阳性表达率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骨肉瘤EnnekingⅠ、Ⅱ、Ⅲ期之间两两比较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术后是否有转移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年龄越小,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越高以及有转移骨肉瘤患者的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升高。结论:BMI-1基因可能为骨肉瘤的分子靶点之一,并具有作为判断骨肉瘤进展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的潜力。揭示其作用于骨肉瘤的分子机理,将有助于骨肉瘤发病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69例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肺组织进行了PCNA的检测。结果 在正常肺组织中无PCNA表达,而在69例肺癌组织中PCNA均呈阳性表达,二者差异显著(P<0.01)。PCNA标记指数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的PCNA标记指数(P<0.01)。结论 检测PCNA有助于对肺癌术后转移及复发的监测并指导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意义表达。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对20例前列腺癌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前列腺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结论:PCNA是判断肿瘤细胞增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估计前列腺癌的分化、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泌尿系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均与细胞增殖的程度有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种核内蛋白质,它的出现明显与细胞增殖有关。在静止细胞,其量很少,G1晚期开始增加,S期达高峰,G2、M期明显下降。它是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研究PCNA在泌尿系肿瘤中的表达,对于进一步了解泌尿系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细胞G1/S期合成的核蛋白,与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本研究采用PCNA单克隆抗体,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评价肝细胞肝癌(HCC)的增殖活性,以评价PCNA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nm23基因蛋白在骨肉瘤的表达及与肺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nm23蛋白在骨肉瘤的表达及与肺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对骨肉瘤转移的抑制作用。材料与方法:39例骨肉瘤石蜡切片,以抗nm23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有关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9例显示nm23阳性,占48.7%。nm23在骨肉瘤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分型,肿瘤大小,以及转移无关,但显示nm23表达的骨肉瘤有发生转移的倾向。本研究并未显示nm23在骨肉瘤具有肿瘤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2例早期胃癌中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选取我院1985~1995年间外科手术切除早期胃癌标本42例。全部标本均经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所有切片按全国胃癌协作组提出的标准复检,每例选取1~2张切片的蜡块,连续切片4μm厚。2.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多克隆抗p16抗体、单克隆抗p53抗体、单克隆抗PCNA抗体和SP试剂盒(即用型)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抗p53抗体标记前切片经微波处理,修复暴…  相似文献   

11.
PCNA和C-erbB-2及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PCNAC-erbB-2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76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PCNAC-erbB-2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PCNA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无关。nm-23-H1与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大小、TNM分期呈负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CNA和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C-erbB-2和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PCNA和nm-23-H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C-erbB-2和nm-23-H1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后续治疗和预后的三个重要的客观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及转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骨肉瘤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9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应用CD3 4、VEGF单克隆抗体对其组织切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VEGF探针对 2 7例原发性骨肉瘤进行原位杂交染色。分析研究了VEGF表达与CD3 4染色阳性的血管密度的关系 ,所有上述临床病理资料及染色结果与患者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 3 9例 (5 6.5 % )VEGF表达阳性的标本中 ,CD3 4染色阳性的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明显较 3 0例VEGF表达阴性的血管密度高 (P <0 .0 5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血管密度 (MVD)增高及VEGF表达阳性与骨肉瘤患者的远隔转移发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5 )。临床病理资料中 ,外科手术边界微小病灶阳性情况、Enneking外科分期、肿瘤大小和患者年龄与患者预后相关 (P <0 .0 5 )。患者性别、手术方法分类以及病理亚型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 :VEGF在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VEGF是骨肉瘤血管生成的决定性刺激因子 ,骨肉瘤微血管密度 (MVD)和骨肉瘤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是骨肉瘤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PCNA、HSP70在胸腺瘤细胞及正常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20例恶性胸腺瘤、18例良性胸腺瘤及12例正常胸腺组织细胞中PCNA、HSP70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20例恶性胸腺瘤中PCNA、HSP7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80.0%(16/20)、75.0%(15/20);18例良性胸腺瘤中PCNA、HSP7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38.9%(7/18)、27.8%(5/18);12例正常胸腺组织细胞中分别为8.3%(1/12)、0(0/12),PCNA蛋白及HSP70蛋白的表达在良、恶性胸腺瘤和正常胸腺组织三者之间差异都有显著性(P〈0.001),且在良、恶性胸腺瘤之间相比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5)。但良性胸腺瘤和正常胸腺组织相比,PCNA及HSP70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检测HSP70与PCNA在胸腺瘤的表达水平,可以判断胸腺瘤的良、恶性,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广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前列腺疾病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包括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和前列腺癌中PCNA的表达,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PC-AA增殖指数为6.0%±2.2%,了典型增生为11.4%±3.7%,前列腺癌为30.1%±7.9%,前列腺癌PCNA增殖指数明显局于良性前列腺增生,且随肿瘤分级的上升而增高,与肿瘤分期也有关系。认为PCNA可作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M-23、PCNA、p53、S-100在高龄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70例高龄大肠癌标本进行NM-23、Ki-67、p53、S-100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按pTNM标准分期.结果 大肠癌NM-23、PCNA、053、S-100在本纽巾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9%、60.3%、58.1%、68.1%;NM-23与PCNA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0.101,P=0.026),而NM-23和p53表达之间旱现明显的正相关(r=0.111,P=0.016),S-100和p53表达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112,P=0.015).S-100和PCNA表达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229,P=0.000).结论 高龄结肠癌患者中,NM-23、053、S-100的表达与疾病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PCNA可能是大肠癌侵袭转移的促进因素.NM-23、PCNA、p53、S-100可作为判断高龄大肠癌恶性程度、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RASSF1A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RASSF1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骨肉瘤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用RT-RCR方法检测a)骨肉瘤MG-63细胞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b)30例骨肉瘤组织、10例骨软骨瘤组织及10例正常骨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结果a)骨肉瘤MG-63细胞中未发现RASSF1A基因表达;b)30例骨肉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缺失率为43.33%,对照组骨软骨瘤中表达率为100%,正常骨组织中表达率为100%。RASSF1A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Enneking分期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及大小、Price组织学分级及是否侵犯软组织无关(P〉0.05)。结论RASSF1A基因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PCNA、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CD44v6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PCNA、CD44v6单克隆抗体,对83例HCC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CNA、CD44v6在HCC的阳性率分别为87.95%和53.01%.PCNA在EdmondsonⅠ、Ⅱ、Ⅲ、Ⅳ级的阳性率分别为01).CD44v6在转移组的高表达率为00%,有显著性差异(P<0.42.86%、89.47%一92.86%、139.29%.明显高于无转移组(10.91%,P<0.01).CD44v6在包膜完整组和不完整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5.42%和77.14%,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阳性病人的生存期明显短于CD44v6阴性病人(P<0.05).PCNA和CD44v6在HCC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CNA、CD44v6有望成为预测HCC发生、发展、转移、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复发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膜瘤细胞增殖能力、肿瘤复发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复发脑膜瘤及30例原发脑膜瘤标本的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复发脑膜瘤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89%(32/36)明显高于原发脑膜瘤43%(13/30)(X2=25.59,P〈0.01)。复发脑膜瘤PCNA指数(65.72±9.22)高于原发脑膜瘤(20.81±7.43,P〈0.05)。VEGF蛋白表达强阳性、弱阳性及阴性者的PCNA指数分别为78.64±10.02、49.45±8.31、6.2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的复发和增殖能力有关,VEGF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脑膜瘤复发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